学术投稿

中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李伟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 思路
摘要: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存在很多困惑,科学性受到广泛质疑.文章分别就中医学、中医理论学者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从哲学思想、科学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关于中医现代化发展方面的自己的思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方治疗失眠症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中药三七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入选6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睡前口服中药三七方,对照组(33例)睡前口服复方枣仁胶囊,每两周(1个疗程)随访1次,共两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小,各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前,与其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 PSQI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积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③主要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三七方治疗失眠有效,并在提高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复方枣仁胶囊,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贺敏;曹在焕;蒋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香菇C91-3 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香菇C91-3 cDNA文库.方法 低速离心法收集香菇C91-3菌丝体发酵液中的菌丝,提取总RNA,巢式PCR扩增5SrRNA非转录间隔区2片段并测序鉴定.纯化mRNA,以m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反应;产物与pBlueScript II SK(+)载体连接,并转化E.coil DH10B,检测库容及插入片段.结果 香菇C91-3cDNA文库初始库容为7.2×106cfu,插入片段长度0.4~3.4kb,平均1.5kb.结论 成功构建香菇C91-3 cDNA文库,适合用于研究香菇蛋白的编码基因.

    作者:王晓丽;钟民涛;李星云;曹婧;宁安红;黄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骨科病房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多,大多因突发事故、车祸等原因入院,患者及家属急躁.因此,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骨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结合我院骨科病房发生的护理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崔立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两种产地丹参样品的质量鉴别分析

    目的 探讨红外指纹图谱用于丹参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比含量测定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两种产地丹参样品进行质量鉴别分析,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法不但可以对丹参进行有效鉴别,还可以判别各批次之间质量的相关性.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应把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结合起来,力求把握中药整体质量信息.同时也要从整体的视角,把现代科技研究中与质量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与中医药传统经验相结合,研究谱效关系,为完善红外指纹图谱法鉴定丹参药效打下基础.

    作者:高燕菁;林佳佳;张剑平;刘宝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茅苍术及其组培栽培品挥发油气质联用分析

    目的 研究茅苍术的挥发油,为茅苍术资源的野生抚育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产地茅苍术挥发油,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道地产区茅苍术与其组培栽培品聚为一类,其中主要药效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β-桉叶醇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苍术酮和苍术素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茅苍术.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茅苍术药效成分道地性的特征,为茅苍术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组培苗可作为人工补种材料.

    作者:谷巍;邓海山;巢建国;张莹;候芳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并分析血府逐淤汤在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的文献,反映5年来血府逐淤汤在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中的新进展及研究概况.显示血府逐淤汤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偏头痛、高血脂症、失眠、妇科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实验证明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和内皮功能,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降血脂和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损伤,延长凝血时间,提高痛阈等作用.但血府逐淤汤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此.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有必要对血府逐淤汤进行深入系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作者:董超;耿朝辉;高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何首乌饮对雌性衰老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下丘脑衰老时神经递质的变化及何首乌饮延缓下丘脑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造模后灌胃何首乌饮连续60 d后,大鼠断头取下丘脑.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SP,β-EP和GnRH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SHIMADZU-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和L-ECD-6A电化学检测器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NA,DA,5-HT的含量.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GnRH、SP明显增高,β-EP与NA、DA、5-H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何首乌饮组下丘脑GnRH、SP明显下降,β-EP与NA、DA、5-HT含量显著升高,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衰老时大鼠下丘脑正常功能被破坏,何首乌饮通过对神经递质紊乱的调节而延缓了下丘脑的衰老.

    作者:李亚丽;张娜;庞晓静;高福禄;王方娜;齐晅;陈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成人斯蒂尔病——附中药治愈1例的临床经过

    文章详细介绍单纯用中药治愈1例成人斯蒂尔病的全部临床经过.通过试探性治疗结合疗效变化察微知著,确立以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的思路;根据病情周期特点,制订不同的方药并不断摸索药物加减及剂量变化对疗效的影响;采用逐渐减药的方法巩固疗效,注重长期随访.

    作者:蒋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化汤组、西药对照组(尼莫地平)、中成药对照组(血栓心脉宁).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 h后,再灌注30 min.取每组大鼠右侧大脑半球的前2/3,再称取脑组织50~100 mg,制成脑匀浆,检测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用药各组比模型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中三化汤组比尼莫地平TNF-α含量降低明显(P<0.05),和血栓心脉宁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化汤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TNF-α的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樊凯芳;唐迎雪;曹淑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心康片对大鼠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脑心康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不完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心康片给药前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行为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脑心康片对MCAO模型大鼠急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后24,48,72 h脑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48,72 h脑组织中COX-2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给药后脑心康高、中、低剂量组与银杏叶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给药后脑心康高、中、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并遵循一定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缺血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率,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卉;苏云明;孟妍;李环;张学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气阴双补法对干燥综合征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气阴双补法对干燥综合征小鼠的作用.方法 将60只Bac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羟氯喹组,增液布津汤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照组用羟氯喹片剂,观察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唾液流量、脾指数及颌下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增液布津汤能有效缓解口干、口腔烧灼感、眼干、眼异物感、鼻干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方面能增加唾液流量及泪流量,病理显示能抑制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运用气阴双补不仅能缓解干燥综合征小鼠临床症状,而且能纠正免疫紊乱,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金桂兰;汪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粟米草中铅和镉含量的研究

    目的 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粟米草中Pb、Cd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通过对样品消解方法及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粟米草中Pb、Cd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结果 重金属元素Pb、Cd的含量,分别为3.027,1.021 μg·kg~(-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25% 和100.03%.结论 实验建立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条件用于测定粟米草中微量元素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其他中药的Pb、Cd的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刘可越;石向群;刘海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乌头碱的丙酰化修饰研究

    目的 探讨中乌头碱C_3,C_(13),C_(15)位羟基的丙酰化方法.方法 以中乌头碱、丙酸酐为原料合成中乌头碱酯化衍生物.结果 得到4种丙酰化衍生物,并通过ESI-MS,1H-NMR验证了其结构,分别为3-丙酰基中乌头碱(a);3,13,15-三丙酰基中乌头碱(b);3-丙酰基-13,15-二乙酰基中乌头碱(c);3-乙酰基-13 -丙酰基中乌头碱(d).据文献检索,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 结论中乌头碱的三个羟基中,C_3-OH易被丙酰化,C_(15)-OH难被丙酰化.

    作者:许源;侯大斌;王惠;袁小红;杨海君;赵祥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参苓白术散对动物胃肠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正常动物、胃轻瘫模型动物和腹泻模型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以探讨该方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正常动物、胃轻瘫动物和腹泻动物,研究参苓白术散对其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 参苓白术散能明显加快正常小鼠胃排空液体和固体的速度,降低胃内残留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提高阿托品和多巴胺所致胃轻瘫小鼠的胃排空能力,并降低胃内固体残留率,能明显减少脾虚大鼠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腹泻次数及腹泻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张仲林;钟玲;臧志和;辛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毛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对毛蒌挥发油进行分析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GC-MS法对毛蒌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率为1.09%,其中15个主要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7.19%;油中萜类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含量较大的成分有β-榄香烯(5.24%),2-亚甲基-4,8,8-三甲基-4-乙烯基-环[5.2.0]壬烷(33.55%)、正十五烷(7.02%)、反式-橙花叔醇(5.20%)、3,7,11,15-四甲基-1,6,10,14-四烯-十六-3-醇(15.00%)和植物醇(5.33%)等.结论 以上特征均可考虑作为毛蒌挥发油的鉴别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药用植物毛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滕建北;朱意麟;蔡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甘草次酸对中药活性成分与血清蛋白结合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A)对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方法测定,用Stern-Volmer方程和Scatchard plot等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得到甘草次酸与BSA的结合常数、位点数等结合特征,中药活性成分与BSA结合的常数和甘草次酸对这些成分结合常数的影响.结论 甘草次酸与牛血清蛋白有高、低两类结合位点,总的结合位点数为8,蛋白与GA浓度之比为0.38时,结合率已高达95%.GA使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下降大达67%,可能对它们的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作者:周能;潘彤;梁逸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五爪金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对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萃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43%;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石竹烯(29.52 %),大根香叶烯D(22.32 %),α-石竹烯(19.52 %),β-榄香烯(13.32 %),大根香叶烯B(2.83 %),上述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51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具有一定的药用开发价值.

    作者:杨柳;杨东娟;马瑞君;孙坤;范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和云南地不容中多糖和葡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 千金藤属植物具有良好药用价值,许多研究表明其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但对该属植物其他成分的研究很少.对千金藤属植物非生物碱成分的组成和活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属植物的药效和药理作用.方法 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epigeae H .S .Lo及云南地不容Stephania yunnanensis H.S.Lo中,采用苯酚硫酸测定法、铜试剂沉淀测定法分别测定地不容和云南地不容中的总多糖和葡聚糖的含量.结果 地不容和云南地不容中分别含有25.14%,13.66%的总多糖及1.00%,0.71%的葡聚糖.结论 苯酚硫酸法和铜试剂沉淀法联合使用,为该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多糖成分的结构、活性研究提供可行手段.千金藤属植物的葡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提示可对地不容的多糖成分做活性筛选研究.千金藤属植物的药用价值较高,目前对地不容的生物碱成分研究比较透彻,但对其非生物碱成分研究仍处于空白,此项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其药用价值的开发.

    作者:利奕成;杨珂;黄立;樊化;张美英;王一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金银花小鼠血清移行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金银花血清药物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以正常健康小鼠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药物化学成分图谱.结果 血清药物化学成分图谱与金银花药材对照图谱比较,绿原酸经口服后吸收迅速,代谢较快,血药浓度2 h后就下降到不足30 min的20%;6,7号峰成分吸收入血后,代谢较慢,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9号峰成分吸收入血较慢,代谢也较慢,2 h后血药浓度不下降,反而有所上升;S峰(绿原酸峰),5,9,10,17,18,19号等在金银花药材中含量较高的峰,吸收入血的比例相对较低,而6,7号峰的吸收入血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该文首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金银花小鼠血清药物成分图谱研究,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能够全面反映金银花经胃给药吸收入血药物成分的变化,为建立金银花的谱效关系模型,确定金银花的药效物质与代谢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郭承军;石俊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油茶皂苷控释片的制备

    目的 制备油茶皂苷控释片,考察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以玉米秆粉末和羟丙甲基纤维素作为片剂辅料,制备油茶皂苷控释片.考察溶出介质、玉米秆粒径、辅料的配比对油茶皂苷控释片体外溶出曲线的影响,并得到佳处方.研究该油茶皂苷控释片的稳定性.结果 油茶皂苷控释片的制备配方为:玉米秆的粒径为0.3~0.5mm,油茶皂苷∶玉米秆∶HPMC=600∶ 195∶105.该油茶皂苷控释片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以玉米秆粉末和羟丙甲基纤维素作为片剂辅料,可制备油茶皂苷控释片.

    作者:刘小珍;郭玲玲;赖仲方一;施颖桢;任海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