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法拆分甲磺酸帕珠沙星对映体

邹巧根;宋喆;吴小虎

关键词:帕珠沙星, HPLC-CMP, 对映体, 正交设计
摘要: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法(HPLC-CMP)来拆分甲磺酸帕珠沙星(pz)对映体.方法:通过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方法,对影响甲磺酸帕珠沙星对映体分离方法的因素:pH值、Cu2+浓度、L-苯丙氨酸浓度以及有机溶剂的量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以帕珠沙星对映异构体的保留时间在5~10 min之间的前提下,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分别大于2000和1.5,选取了优色谱系统.同时,考察了色谱系统方法学.结果:该色谱条件简单,线性响应范围为9.0~90.0 μg/ml(L,D-pz),线性相关系数为RL-pz=0.9998,RD-pz=0.9996,回收率L/D-pz分别为98.8%,RSD=0.86%(n=9)和97.5%,RSD=1.05%(n=9),中间精密度L/D-pz RSD均小于2.0%(n=6).为定量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对映异构体提供了依据并控制左旋甲磺酸帕珠沙星样品中右旋异构体的含量.结论:本方法与手性固定相比,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99mTc-BM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99mTc-BM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了解其在小鼠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制备99mTc-BM,以静注方式给予受试小鼠,收集血液、脏器、尿液等,用计数仪测量其放射活性.结果:血中的放射活性呈二相衰减,骨中放射活性一直稳定保持较高水平,血液清除快.结论:骨是主要靶器官,且具有放射性在胃肠浓聚的特性,提示对消化系统有影响.

    作者:虞燕华;冯英英;陈志明;汪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咪唑[4,5-b]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H+/K+-ATP酶抑制剂,即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它直接作用于分泌胃酸的后共同通道的H+/K+-ATP酶,与兴奋胃酸分泌的类型、途径无关,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性溃疡[1,2].

    作者:张军忍;陈国华;龙绪江;魏宝康;路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蛇床子素在急性肾损伤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对18例肾功能正常与受损兔iv蛇床子素(osthole,Ost)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按生化指标BUN值和Cre值作自身对照并进行肾病理切片,分成3组(每组n=6):第1组(肾功能正常组),第2组(肾功能轻度受损Ⅰ组),第3组(肾功能严重受损Ⅱ组).第1,2组iv Ost 溶液10 mg/kg,第3组为7.5 mg/kg.HPLC法测定血浆中Ost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肾受损Ⅰ、Ⅱ组的表观分布容积(Vc)均无显著性改变,肾轻度受损I组的各药动学参数亦无显著改变;但肾受损II组的AUC、t1/2β及CLs较正常组显著改变,其中AUC升高到正常组的1.7倍,CLs比正常组降低了42%,而t1/2β较正常组延长了1.5倍.结论:当肾衰较重(Cre升高4.2倍时)应调整给药方案.

    作者:王书华;安芳;张力;张丹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PU86017对肥厚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药物CPU86017对左-甲状腺素(L-thy)所致的肥厚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方法:ip L-thy,诱导豚鼠心肌肥厚,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CPU86017对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强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30μmol/L的CPU86017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强度的抑制率达74.21%;肥厚组,终浓度为30.0,10.0,3.3 μmol/LCPU86017均能明显抑制钙电流强度,抑制率分别为67.94%,43.25%,27.07%.结论:CPU86017可抑制正常和肥厚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电流,可减轻肥厚所致的钙超载,有利于预防病变心脏的心律失常.

    作者:王红兰;李思本;戴德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薄层色谱pH法测定人参三醇-3,6-二琥珀酸单酯的离解常数

    目的:用薄层色谱pH法测定人参三醇-3,6-二琥珀酸单酯双钠酸根共轭酸的离解常数.方法:利用待测组分Rf值与固定相pH值的Rf-pH曲线方程,测定了人参三醇-3,6-二琥珀酸的离解常数,并将此法用酒石酸验证.结果:首次测得了人参三醇-3,6-二琥珀酸钠酸根共轭酸的离解常数,所测得的酒石酸离解常数与文献值一致.结论:此方法方便简单,准确度较高,可用于纯度不高,量较少的药物.

    作者:贾沪宁;于清峰;王志群;倪坤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红花苷大鼠小肠吸收研究及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西红花苷(crocin)类化合物是西红花(Stigma croci)中的一种水溶性胡萝卜素类化合物西红花酸与不同糖结合而成的一系列酯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等多种药理作用[1].本文拟研究西红花苷在小肠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测定西红花苷-1在正辛醇/水中的油水分配系数,从而为制备有效的西红花苷制剂提供处方依据.

    作者:金玉燕;张钧寿;张瑛;张玉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气质联用法监测尿中睾酮及其相关甾体激素

    目的:为了更好地监控运动员,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保证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降低滥用睾酮后假阴性出现的几率.方法:利用GC/MS法对尿中睾酮及其相关甾体激素进行检测.结果:在口服安雄后,尿中雄酮、苯胆烷醇酮、5α,3α雄烷二醇、5β,3α雄烷二醇、表睾酮及睾酮的分泌均有增加,特别是雄酮、苯胆烷醇酮、5α,3α雄烷二醇、5β,3α雄烷二醇及睾酮增加幅度较大,在用药后2~6 h内达到高峰.在6名志愿者的尿样中出现睾酮/表睾酮(T/E)比大于6的仅有2名,有的尿中的T/E即使与未用药前的对照尿样相比有所增加但比值也不大于6,如按照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医学委员会将T/E>6∶1作为判断滥用外源性睾酮的依据,则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结论:雄酮与表睾酮浓度比作为判定的依据之一,再结合睾酮表睾酮比要比单纯用T/E比来判定可减少假阴性的结果.

    作者:武露凌;吴如金;刘海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RP-HPLC法测定利福霉素钠及其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利福霉素钠及利福霉素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方法:以0.39%磷酸二氢钠溶液(用8.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乙腈(90∶10)为流动相A,以0.39%磷酸二氢钠溶液(用8.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乙腈(30∶7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30 min流动相B的比例从20%增加到80%,保持5 min后,于2 min内流动相B的比例从80%减至20%并保持8 min,Dimonsil ODS C 18色谱柱(5 μm,150 mm×4.6 mm),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利福霉素B和利福霉素S定量限均为0.06 ng,各峰之间的分离度符合规定,利福霉素峰与利福霉素S峰之间的分离度大于5.0.结论: 方法可用于利福霉素钠及利福霉素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亚杰;赫爱平;王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同时测定的HPLC-ECD方法,研究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在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样品提取采用偏重亚硫酸钠抗氧化,高氯酸沉淀蛋白,氧化铝在碱性条件下吸附样品,酸性条件下解吸附的方法.流动相:储备液(2.3%柠檬酸,1.66%NaOH)-甲醇-冰醋酸-水(250∶40∶14∶696,v/v/v/v),庚烷磺酸钠为4 mmol/L.流速 1.0 ml/min.色谱柱为C18,5 μm,250 mm×4.6 mm I.D.电化学检测器(ECD)极化电压为0.8 V.用上述方法研究了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息宁控释片后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结果: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峰,低检测浓度:左旋多巴50 ng/ml,卡比多巴12.5 ng/ml,线性范围:左旋多巴50~3200 ng/ml,卡比多巴12.5~800 ng/ml.回收率大于70%,日间和日内的变异系数小于15%.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50mg(200/50)息宁控释片后估算的左旋多巴末端相半衰期为2.02±0.41 h,峰时间为2.0±0.9 h,峰浓度为1553.5±350.6 ng/ml;卡比多巴的末端相半衰期为1.77±0.68 h,峰时间为3.8±0.7 h,峰浓度为236.98±62.03 ng/ml.多剂量口服息宁控释片达稳态时的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 1.8±0.6 h,cmax 1203.0±319.5 ng/ml,cav 322.9±62.5 ng/ml,AUCss 3874.9±749.5 ng·h/ml,DF3.75±0.84;卡比多巴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 2.8±0.7 h,cmax 225.94±89.94 ng/ml,cav 60.53±20.66,AUCss 726.41±247.88 ng·h/ml,DF 3.68±0.52.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ECD法适合于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谢林;王大为;陈维生;刘晓东;王广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Beagle狗血浆中石杉碱甲

    目的:建立狗血浆中石杉碱甲的液质联用测定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色谱柱为Nucleocil ODS柱,50×2.0 mm I.D.,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甲酸(20∶40∶40∶0.1,v/v).采用多反应监测,用于定量的离子为m/z 243→210(石杉碱甲)和m/z 257→226(内标N-甲基石杉碱甲).结果:线性范围为0.1~12 ng/ml,低定量浓度为0.1 ng/ml,可以检测到Beagle狗静注和口服100 μg石杉碱甲后12 h的血药浓度.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符旭东;平其能;高永良;郭继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及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工艺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80.80±0.15μm,粒径在250~390μm左右的占总数的90%以上,载药量为(34.1±0.51)%,包封率为(68.5±0.58)%,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较满意的工艺.

    作者:扬帆;韩芸;赵耀明;旺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尼群地平胶囊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优化研究

    目的:优化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方法:以尼群地平在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油相、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结果: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为尼群地平、肉豆寇酸异丙酯、Labrasol、Tween-80、十二烷基硫酸钠,该处方所形成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1.1 nm,在溶出介质蒸馏水、0.1 mol/L HCl、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度无明显差异,45 min时的溶出度均在75%以上.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得的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大大提高了尼群地平在水中的溶出度.

    作者:纪海英;张钧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部分上皮性肿瘤中存在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过度表达,EGFR的高表达与细胞恶变、肿瘤的增殖、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等相关.以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具有特异、广谱、高效的特点.现综述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程序的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钱军;秦叔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洛地平口腔粘膜粘附片体外粘膜渗透试验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洛地平口腔粘膜粘附片体外渗透特征.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研究非洛地平透过鸡嗉囊的行为.HPLC法测定接受池中非洛地平的浓度.同时对药物渗透鸡嗉囊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结果:HPLC可简便、精确地测定透过模型粘膜的药物量.非洛地平以零级速率透过鸡嗉囊,渗透速率常数为0.8981%/h.结论:HPLC法准确测定非洛地平从口腔粘膜粘附片中渗透过鸡嗉囊的量.

    作者:张建军;高缘;屠锡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四季青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四季青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萃取及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素3-O-β-D-半乳糖苷(Ⅰ)、紫云英苷(Ⅱ)、山柰酚(Ⅲ)、洋芹素(Ⅳ)、槲皮素(Ⅴ),其余为豆甾醇(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和葡萄糖(Ⅸ).结论: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Ⅱ~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廖立平;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氧化氮供体型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抗炎活性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供体型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将一氧化氮供体硝酸酯和呋咱氮氧化物通过酯键与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偶联,评价偶联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并考察连续经口给药对大鼠胃肠道(GI)的影响.结果: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III1-10),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4个化合物(III1,4,5,9) 对小鼠耳肿胀表现显著的抗炎活性,其中 III1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抗炎活性与双氯芬酸(DC)和罗非昔布(RC)相当 (P>0.05);III5,9的GI副作用均显著小于DC(P<0.01),与RC和CMC-Na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一氧化氮供体型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酯的抗炎活性较强,GI不良反应较低.

    作者: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瘦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合成及其高效表达

    目的: 为了便于追踪瘦素(Leptin)在体内的去向,对其进行体内定位,设计合成Leptin荧光分子蛋白探针.方法:用PCR技术将Leptin cDNA与绿色荧光蛋白cDNA构建成融合基因LG,然后将其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3c中,构建成原核表达工程菌BL21(DE3)/pET3c-LG.用Western-blot杂交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及其诱导菌休的发光活性.结果:DNA测序结果证实设计合成的融合基因与预期一致;构建的工程菌BL21(DE3)/pET3c-LG获得了表达,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Western-blot杂交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Leptin的免疫原性;经IPTG诱导后的菌体及蛋白粗提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能发射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结论: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Leptin的免疫原性和GFP的发光特性.为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Leptin在动物体内的药物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庞实锋;吴晓萍;李校堃;郑青;于平野;曲红艳;王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莫达非尼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莫达非尼(modafinil)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噻唑兰(MTT)法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的百分率;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的荧光强度,反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莫达非尼能抑制过氧化氢(200 μmol/L)、硝普钠(500μmol/L)和连二亚硫酸钠(2 mmol/L)对PC12细胞的损伤.过氧化氢(200 μmol/L)24h可以诱导PC1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2.65%).莫达非尼(15,7.5 μmol/L)显著降低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凋亡百分率分别为7.95%、15.46%).并且莫达非尼可以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莫达非尼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有关.

    作者:易宏伟;刘国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我国药剂学研究的发展目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球药品市场发展预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