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七配伍黄芪与三七配伍白及对脾虚胃出血小鼠模型的补血止血作用研究

徐冬英;潘会君;陈卫卫;李爱媛

关键词:三七配伍黄芪, 三七配伍白及, 脾虚, 补血止血
摘要:目的 研究三七配伍黄芪、三七配伍白及对小鼠脾虚胃出血模型补血止血作用.方法 采用利血平和吲哚美辛致小鼠脾虚胃出血模型,以凝血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为指标,研究三七配伍黄芪、白及补血止血作用.结果 三七配伍黄芪和三七配伍白及可缩短实验小鼠凝血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增加实验小鼠凝血小板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三七配伍黄芪还能减低白细胞总数,三七配伍白及对白细胞总教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三七配伍黄芪对脾虚胃出血小鼠有止血补血抗炎的作用,三七配伍白及对脾虚胃出血小鼠只有止血补血的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虫草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综述了国内外对虫草素药理学的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了虫草素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白血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虫草素在临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虫草素生物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作者:王雅玲;王亮;金黎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肝泰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肝泰片质量标准.方法 对珠子草、甘草进行薄层鉴别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 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没食子酸在4.16~41.6μg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1%,RSD为0.69%(n=5).结论 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彩东;吴斌;师彦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条件优化

    目的 研究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正交实验法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影响有显著影响.结论 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8倍量60%乙醇,浸泡12 h,渗漉提取12 h,大黄素含量高.

    作者:杜文彬;张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满药赤雹果乙醇提取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 采用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和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以小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和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为指标,评价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结果 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可显著延长缩宫素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或P<0.01);降低缩宫素引起离体子宫收缩的幅度,减少收缩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对缩宫素诱发小鼠的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佟继铭;李兰芳;刘玉玲;陈光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医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与对策

    目前中医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师生情感交流不畅、教学节奏把握不当、课件质量不佳、未注意中医课程特色等问题,对此应采取改善中医多媒体教学方法 、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根据需要开设中医多媒体课程等对策加以解决.

    作者:唐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保肝宁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保肝宁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引进HSC-T6细胞株并传代培养.用复方保肝宁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用吖啶橙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组HSC-T6细胞核DNA为黄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自身凋亡率为(9.67±0.57)%,复方保肝宁药物血清一倍、两倍剂量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甚或见黄绿色碎片,凋亡率分别为(22.73±0.78)%,(23.97±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体外培养的HSC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身凋亡发生,复方保肝宁的促肝星状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作者:张绪富;谭焱;贺松其;吕志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蒿属两种药用植物的形态学鉴别

    目的 澄清和积累黄花蒿和滨蒿的鉴别特征.方法 解剖镜下观察一般植物学性状;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 黄花蒿和滨蒿的一般植物学性状极为相似;黄花蒿的果实的表面纹饰为皱褶状,滨蒿的为搓板状.结论 叶和花序类型是两者的关键鉴别性状;果实表面纹饰具有明显的分类学意义.

    作者:孙会忠;宋月芹;赵春玲;贺学礼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列精海鞘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列精海鞘Amaroucium sp.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列精海鞘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尿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核苷、尿嘧啶脱氧核苷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结论 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徐秀丽;宋福行;范晓;石建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黄芪多糖联合顺铂治疗H22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复制H22肝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黄芪多糖组(APS)、顺铂组(DDP)、联合组(APS+DDP).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毒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实验19 d后,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肿瘤,称小鼠肿瘤重量,计算出抑瘤率.结果 APS单用组的1422肝癌平均瘤重为(1.29±0.2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73)g(t=3.975,P<0.001).APS与DDP合用组的1422肝癌平均瘤重为(0.52±0.31)g,均明显低于APS单用组(t=9.935,P<0.001)和DDP单用组(t=4.197,P<0.001);其抑瘤率达72.0%,明显高于APS单用组(x<'2=17.376,P<0.001)和DDP单用组(x<'2=5.079,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毒副反应明显低于DDP组,生存质量优于DDP组.结论 黄芪多糖和顺铂对小鼠14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能降低顺铂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宏思;黄卫彤;韦鹏涯;黄衍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干预药物及机制研究

    以一些植物来源含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制剂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应用为切入点,综合阐述中药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免疫抑制活性成分及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汤静;刘皋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当归六黄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比较

    目的 对当归六黄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比较,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DIKMA ODS-C18柱(5μm,4.6 mm×250 min),流动相为乙腈-0.5%的三乙胺(磷酸调pH=3.00)(27:73),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343 nm.结果 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分别为360.83 mg/处方,255.15 mg/处方.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汤剂.

    作者:张丽艳;钟正灵;梁光义;靳凤云;曹佩雪;杨玉琴;李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三黄组合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由黄连、黄芪和地黄水提物组成的组合物(简称三黄组合物,SH)对2型糖尿病(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 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两个月后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1),连续注射3 d,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C),盐酸二甲双胍组(Met),三黄组合物低剂量组(SHL)、中剂量组(SHM)、高剂量组(SHH),外加常规饲料喂养的正常组.给药后第3,10周测空腹血糖水平(FPG),第7周测糖异生水平.于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胰岛素(Insuli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ric acid),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取肝脏测肝糖原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SH各剂量组都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以中剂量组效果明显,与二甲双胍组相近;三黄组合物可以降低DM大鼠TC,TG,LDL-C含量,升高HDL-C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肝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调节血清FFA,ALT的含量.结论 三黄组合物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异常,其机理可能包括保护和修复胰岛,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糖异生,促进肝糖原合成等,此外,三黄纽合物对大鼠肝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抑制尿酸沉积,提高尿酸清除率,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肾脏,防治DM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徐楠楠;朱宝长;王卓;吴强三;金瑾;胡文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测定香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mak(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39 36~0.787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1.3%(n=6).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 快速、准确,适用于香连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侯峰;田金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疆天然雪莲与其组织培养物中水溶性多糖的研究

    目的 对新疆天然雪莲及其组织培养物进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为合理利用雪莲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雪莲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和酶法联合脱蛋白,得初步纯化的新疆天然雪莲多糖(XJXL1)和培养雪莲多糖(PYXL1).结果 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XJXL1和PYXL1是由多种单糖组成的酸性杂多糖.XJXL1和PYXL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效果,且对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从多糖含量、清除自由基及抑菌活性实验可以证明新疆雪莲培养物是新疆天然雪莲的良好替代物,具有进一步开发生产的价值.

    作者:刘春兰;杜宁;邓义红;杨林;李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鸭掌散不同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

    目的 考察用合煎(传统汤荆)、分煎(配方颗粒汤荆)方法 制备的鸭掌散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2 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分析鸭掌散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②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鸭掌散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①鸭掌散分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②鸭掌散分煎液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而合煎液没有;合煎液时白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结论 与传统汤剂比较,鸭掌散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较高,抑菌谱较广.

    作者:叶世芸;冯华;武孔云;靳凤云;贺祝英;田维毅;梁光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辛夷药烟熏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鼻炎初探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鼻炎的发病率已越来越高,且年龄趋向低龄化.若不积极预防和治疗,不仅影响工作学习,因长时间鼻塞不通,呼吸困难,还会引发睡眠障碍.

    作者:侯周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

    目的 研究四川地区主流桑树品种桑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品种对桑叶化学成分累积的影响.方法 建立桑叶的HPLC指纹图谱,对16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进行聚类.结果 不同品种桑叶相似度均大于0.90,但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相同基原不同品种的桑叶被聚类到了不同类别中.结论 桑叶中化学成分的累积与品种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游元元;万德光;裴瑾;杨文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肝纤维化病机主要是正气虚损而邪气未清,淤血阻络是病理基础;临床治法以益气化淤、活血化痰、扶正化淤、软坚散结或滋补肝肾为主.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机理包括抑制胶原的生成,促进胶原降解;通过抑制细胞增殖相关的胞内信号转导,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增殖;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的活性,促进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同时可以下调模型大鼠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促进正常蛋白质合成.

    作者:江宇泳;王宪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血隆病和非血隆病患者红细胞及血流变参数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8例高血压病血隆病与18例高血压病非血隆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观察其与血隆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TK,RE,HB和ηb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血隆病与非血隆病患者的TK,RE,HB和ηb变化较大.

    作者:童丽;吴萍;兰科加;曹生海;热增才旦;李文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第4代航天诱变防风粉末显微分析

    目的 对第4代航天诱变防风药材及地面组防风药材作对比分析,以期为更全面了解第4代航天诱变防风品质的变化和深入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性状鉴别、粉末显微组织鉴别.结果 与地面组防风相比,太空组防风根部明显增粗,气稍浓,表面颜色变深,横截面芯部颜色浅黄,微白,油管中条块状分泌物明显减少,韧皮薄壁细胞壁变薄.结论 航天诱变有利于选育出长势良好、根部主干明显增粗的、显微组织有一定变化的、活性成分提高的防风新品种,航天诱变育种是中药材种质资源创新的快捷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者:王立鹏;关颖;杨腊虎;郭西华;朱艳英;史锦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