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

钟有添;黄真;王小丽;马廉兰

关键词:血清芽管试验, 白假丝酵母菌, 黄连, 黄芩, 七叶一枝花, 氟康唑注射液, 药物敏感性, 抗菌活性
摘要: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对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和氟康唑注射液的敏感性,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白假丝酵母菌芽管药敏试验法,测定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对从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52株白假丝酵母菌芽管的低抑制浓度.结果 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泌尿生殖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芽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芽管的低浓度分别为1.25.5,2.5 mg/ml和0.125 mg/ml.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芽管药敏试验法,可为I临床快速筛选敏感药物;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对白假丝酵母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及中医药应用述评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占所有类型中风的85%左右,我国中风的复发率为30%,占国际之首.中医药在中风的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作者:谢雁鸣;宇文亚;王永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当归补血汤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归属分析

    目的 分析当归补血汤的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特征峰在复方全方及在单味药中的归属.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 × 4.6 mm I.D.,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 复方石油醚部位的9个特征峰5个来自当归,4个来自黄芪;氯仿部位的9个特征峰6个来自黄芪,3个来自当归;醋酸乙酯部位的11个特征峰,7个同时来自当归和黄芪,1个来自当归,3个来自黄芪;正丁醇部位的7个特征峰,6个同时来自于当归和黄芪,1个来自黄芪.结论 复方各部位的指纹图谱为阐明各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庆敏;李晓宁;王兵;梁逸曾;黄晔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我国菲牛蛭的研究概况

    综述了我国菲牛蛭的地理分布、野生资源情况、生态习性和采收季节、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药理学作用、分离纯化以及菲水蛭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认为菲牛蛭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加以研究.

    作者:黎渊弘;黎肇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川楝子致小鼠肝毒性时效、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川楝子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方法 小鼠灌服不同剂量川楝子,测定其LD50.另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检查血清ALT,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小鼠灌服川椽子的LD50为200 g·kg-1.ALT,AST在给药后1 h达到高峰,24 h可恢复近正常值.与正常组比较,川楝子81,166 g/ks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小鼠单次灌服一定剂量川楝子可造成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并显示有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作者:齐双岩;熊彦红;金若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刺五加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家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刺五加多糖(ASPS)对H2O2诱导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cl-2)家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H2O2诱导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H2O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匀浆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SPS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ASPS组细胞活性比模型组细胞活性高:TUNEL法显示ASPS预处理组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组细胞;ASPS组Bcl-2表达量较高而Bax表达量较低;NOS活力及MDA生成量ASPS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但SOD活力ASPS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 ASPS能提高海马神经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并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表达.

    作者:刁波;唐瑛;李德忠;邓惠玲;文晔;王晓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干预药物及机制研究

    以一些植物来源含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制剂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应用为切入点,综合阐述中药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免疫抑制活性成分及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汤静;刘皋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1只)、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11只),采用UUO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次日予以血府逐瘀胶囊灌胃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取肾组织进行HE和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Smad2(phospho-Smad2,P-Smad2),Smad2,Smad4,Smad7蛋白表达水平,观察Smad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上升;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扩张与萎缩并存,肾间质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炎细胞浸润;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Smad4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各项指标正常纽与假手术组均无差异.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后,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梗阻侧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P-Smad2和Smad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Smad7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血府逐淤胶囊可通过抑制梗阻侧肾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以及活化,减少Smad通路信号传导,从而改善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作者:陆敏;周娟;陆海英;王飞;刘煜敏;张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泥胡菜中新的酚酸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 研究泥胡菜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泥胡菜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8-羧甲基-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和8-羧甲基-对羟基肉桂酸甲酯(2).结论 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

    作者:邹忠杰;杨峻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对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复方银黄微型灌肠荆(Yinhuang Micro-enema Compound,YHMEC)含药血清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于末次灌肠给药后10,30,60 min采集含药血清,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采血时间的含药血清对PMφ活力的影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末次给药后30,60 min采集的含药血清对PMφ的活力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6表达,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炎活性.

    作者:杨斌;蔡文娥;刘华钢;阳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肝炎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刘春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治疗现状与展望

    从临床方面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医辨证的研究作一述评,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肯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特点,结合祖国医学有关温病学说理论,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临床辨证的规范化的界定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朱生樑;黄天生;王高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六棱菊的生药鉴别

    目的 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 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茎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柬,叶表面有短腺毛,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 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田辉;陈莉;王进声;陈青;钟振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温通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通针法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梗塞大鼠血浆CD62P和CD63的含量.结果 造模后脑梗塞组血浆CD62P,CD63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两治疗组血浆CD62P,CD63均较梗塞组显著降低,且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降幅更为显著.结论 针刺可以通过降低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从而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达到防治脑梗的目的 ,而温通针法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

    作者:杨波;高洋;严兴科;郑魁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塔原1号红花黄色素提取及成分分离鉴定

    目的 提取塔原1号红花黄色素并分离鉴定其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澄清剂除杂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分子结构.结果 从塔原1号提取出的黄色素中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论 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95.09%,产率为0.33%.

    作者:杨晓君;吴桂荣;王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光谱相关色谱法用于清肝注射液及茵陈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相关分析

    目的 对清肝注射液和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分析注射液和药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清肝注射液及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光谱相关色谱法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 清肝注射液中分离出的23个主要物质,有21个来源于茵陈药材.茵陈药材中分离28个物质,定性25个.结论 GC-MS法与光谱相关色谱法结合可对具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注射波及其对应药材的相关性进行快速比较分析.

    作者:高海燕;郭方遒;易伦朝;梁逸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柴胡皂苷-d对乙醇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d(SS-d)对乙醇损伤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保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乙醇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的SS-d对肝细胞保护,检测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肝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SS-d(1.0,2.0,3.0mg·L-1)明显改善肝细胞存活率,抑制乙醇引起的ALT活性的升高,对肝细胞中MDA含量升高和GSH-px活性降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SS-d对乙醇损伤大鼠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S-d清除自由基、抑制质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素婷;姜凌雪;周晓慧;杨鹤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平胃散对湿阻中焦模型醛固酮和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目的 揭示湿阻中焦证的本质并阐明平胃散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醛固酮(ALD)、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及平胃散组ALD均明显降低(P<0.05),平胃散组NT减少(P<0.05).结论 醛固酮(ALD)、神经降压素(NT)是湿阻中焦证的病机变化之一;而其中调控NT水平可能也是平胃散的直接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丰华;黄秀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山楂精降脂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以山楂对照药材和熊果酸作为对照品,分别建立薄层色谱(TLC)鉴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控制山楂精降脂胶囊的质量.方法 TLC鉴别用甲苯-醋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HPLC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5μm,4.6 mm × 250 mm),用乙腈-甲醇-水-乙酸铵(70:16:14: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流速1.0ml/min.结果 TLC鉴别图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熊果酸含量1.796 8-17.968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得回归方程Y=44 820X+5 725.5,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1.17%和1.02%.结论 以熊果酸为对照品,采用TLC法和HPLC法控制山楂精降脂胶囊质量的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

    作者:朱才庆;李艳;吴迪;何南生;曾宪仪;余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0例

    目的 观察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蠲痹活络汤治疗组及维生素B1、腺苷B12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俊美;宁沛;刘银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疗效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可发生在儿童任何年龄段,易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作者:黄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