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帅;曾南;梁珂;赵璐;瞿礼萍;宋美芳;张崇燕
目的 通过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来探讨急性和慢性PD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脑立体定向将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建立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又分为6 h,12 h,24 h,4周组,后一组为慢性PD组.按BELAYEV法使用EB测定BBB通透性.结果 急性PD大鼠BBB通透性在6 h达到高峰(P<0.01),12 h逐渐下降(P<0.05),持续至24 h(P<0.05),慢性PD大鼠(4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PD时伴有BBB的通透性增加,而慢性PD时BBB的通透性未见改变.
作者:闫明俞;陈虹;杨赞章;刘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注射液进行免疫毒性试验,以了解含金银花的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 按<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做金银花精提取物与粗提取物注射液的主动全身过敏试验.豚鼠腹腔注射致敏量以绿原酸计分别为7.5,1.5 mg·kg-1,静脉注射激发量是致敏量的2倍,激发后详细观察记录每只动物的反应情况.结果 金银花精提取物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动物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而金银花粗提取物注射液高剂量组出现类过敏强阳性反应,低剂量组出现阳性反应.结论 金银花粗提取物注射液出现类过敏反应的原因,与注射液中含有蛋白质、树脂、鞣质等杂质有关.
作者:冯文宇;刘明华;肖顺汉;何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中药疏肝健脾方和西药常规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了解中西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171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2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的为治疗组,79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利用常见病疗效评定标准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为95.65%,对照组为74.68%.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酯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5),两组治疗后三项指标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疏肝健脾方法能使肝脏对脂质的消化、吸收、转运及分泌保持动态平衡,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恢复正常,从根源上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了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徐开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立克宁肠溶微丸中丁香苦苷的含量.方法 Symmetry shield TM RP18(3.9 mm ×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V/V),检测波长为22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 丁香苦苷浓度在0.05~1.04μg/ml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4%,RSD为1.92%.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立克宁肠溶微丸中丁香苦苷的含量测定,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辉;王超;王艳宏;管庆霞;李永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丹酚酸B转移率、干膏率为指标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 丹参水溶性成分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45 min/次.结论 采用此方法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张喜武;张弘;杨明;孙妍;李永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茯苓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茯苓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茯苓超微粉中分离出131个成分,鉴定出6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1.145%;茯苓普通粉中分离出103个成分,鉴出6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59.223%.茯苓2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57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高的分别为α-柏木醇(茯苓超微粉7.936%)、反橙花叔醇(茯苓普通粉8.657%).结论 首次报道利用简便的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并将其与茯苓普通粉一起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廖川;杨迺嘉;刘建华;黄建城;丁丽娜;袁月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白花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白花丹乙醇提取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TLC,UV,IR,1HNMR,MS等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β-谷甾醇(Ⅱ)、香草酸(Ⅲ).结论 为建立白花丹药材的品质评价、临床用药安全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
作者:焦涛;刘超;吴春蕾;刘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采集于河南、河北、湖北和贵州四省共14个居群栝楼进行叶片气孔显微特征观察,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居群栝楼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形态及分布特性,并对观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居群栝楼气孔在叶片上分布较均匀,呈随机分布.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表皮细胞数在居群之间有所差别.结论 叶表皮气孔及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可以作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的一个指标.
作者:谢果珍;舒少华;王沫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综述女贞子在资源、形态组织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其他药用部位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新研行究进展,对研究开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进行女贞子的系统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曦;蒋桂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荆防散干预炎症模型动物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通路的抗炎机制,为其功效和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胸膜炎模型和卵白蛋白致小鼠哮喘模型,测定大鼠胸腔渗出液与小鼠肺组织匀浆中NOS,iNOS活力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 荆防散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肺组织匀浆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NOS、iNOS活力,并减少NO含量,其中以5 g·kg-1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荆防散能通过抑制NOS活力,尤其是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iNOS活力,从而减少炎症介质NO的生成来发挥抗炎作用,提示干预NOS/NO通路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晓帅;曾南;梁珂;赵璐;瞿礼萍;宋美芳;张崇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岳会兰;赵晓辉;梅丽娟;邵赟;陶燕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分析了外用药理实验的特点,对外用药理实验在动物模型复制、外用给药时间、外用给药方法、外用给药剂量、外用药物剂型、外用药理实验组别设置、外用药理实验检测指标、外用药理实验与相应疾病关系及与临床的差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归纳出解决思路.认为规范中药外用药理实验的方法及技术,有利于对中药外用效果作出全面评价,是促进中药外用制剂研究开发与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
作者:苗明三;尹俊涛;缪君娴;杨亚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创始至今,已经被旧外特别足欧美国家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1].
作者:陈丽艳;张学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菝葜药材合适的干燥方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考察了不同的干燥方式对其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原药材直接干燥再破碎较之趁鲜破碎再干燥,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干燥方式的不同对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作者:周艳林;钟小清;孔祥春;云强;邹节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制定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方差分析法比较直立型和匍匐型川产麦冬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对其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 匍匐型麦冬的叶宽、分蘖数、块根数、须根数、叶片数、地上部分鲜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均大于直立型麦冬,且不同株型上述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株型川产麦冬的块根数、地上部分鲜重对其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结论 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显著;块根数多、地上部分重的川产麦冬,其单株产量较高,生产上宜选择块根数多、地上部分重的匍匐型麦冬作为栽培植株.
作者:刘江;陈兴福;杨文钰;高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
作者:谢娟;瞿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巴戟天中微量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巴戟天中13种元素含量及水煮溶出率,并分析水煎液中9种元素的可溶态与悬浮态、正辛醇-水萃取体系中醇溶态与水溶态.结果 巴戟天中含量较多元素依次为Mn,Fe,Zn,Pb和Cu等.元素溶出率大小不取决于药材中元素总量.在水煎液9种元素中,Se,Mn和Co以可溶态为主,其余以悬浮态为主;Se,Fe,Pb以及肠液酸度下的Cu,Cd的醇溶态含量较高,其余醇溶态含量较低,酸度对元素Kwo值有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法线性好、精密度高、可靠性好.结论 巴戟天含有多种生命元素.元素溶出率主要取决于它在药材中存在形态.水煎液中,元素可溶态与悬浮态分布可能与其存在形态及煎出物特性有关;元素醇溶态与水溶态分布应与元素所结合成分及结合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罗盛旭;李金英;胡广林;翟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青梅茎中提取岩白菜素的佳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含量为指标,比较冷浸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3种方法提取物中岩白菜素含量。并以正交实验确定回流提取的佳工艺。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回流提取的提取物中岩白菜素含量高,正交实验优化条件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1次。结论在此佳参数组合下,岩白菜素的含量为0.23%。
作者:莫峥嵘;蔡仁文;李玖慧;陈光英;韩长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萃取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优选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迷迭香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1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0.60 ml·g-1.结论 该方法可靠性高、简便,可用于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提取.
作者:陈四利;张冲;李嘉诚;冯玉红;张亚男;张德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以非那西丁作为探针药物评价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1%七氟丁酸),梯度洗脱,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4 nm.非那西丁与人CYP1A2酶在37℃温孵适当时间后,加入50 μl乙腈终止反应,10 000 g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测定.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的保留时间为2.85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9.8%~102.3%;非那西丁的睬留时间为3.68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8.3%~101.1%.两者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温孵体系中的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适合体外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可应用于体外CYP1A2酶活性的评价及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孙鹏;金英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