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重度三踝骨折54例

陶巍栋;王永;李卫华

关键词:重度三踝骨折, 改良双弧形切口, 骨折内固定术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三踝骨折54例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O级20例,Ⅰ级31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创口Ⅰ期痊愈53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门诊换药后愈合,无内固定外露等情况的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踝关节的关节面平整良好,胫距关节匹配正常,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直视下对踝关节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与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1)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部,包括双侧肾上腺。感兴趣区放置:ROI设定在病灶大层面,病灶面积70%。(2)术后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核分裂计数选取肿瘤生长活跃区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结果:不典型类癌周围型2例,见坏死及肋骨转移1例。典型类癌3例中周围型1例,中央型2例,瘤肺界面均清晰、光滑3例,“冰山征”与“贴边血管征”1例。微瘤型类癌3例CT未见明确瘤灶,均位于肺纤维化背影,镜下小气道附近见瘤细胞巢。8例病灶CK18、CgA、Syn均表达阳性;Ki-67检查4例指数均<5%。结论: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与病理特征具相对特征性,认识其特点有助于对分类与临床治疗。

    作者:侯冬梅;王宇峰;刘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质量控制小组在预防肿瘤化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PICC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PICC置管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对照组112例置管中感染13例(11.6%),其中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拔管3例。观察组124例,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0.8%),经处理后好转,无因感染而提前拔管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结论:PIC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及管理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喷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观察组40例局部喷雾或超声雾化利多卡因基础上,静脉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40例局部利多卡因麻醉或超声雾化后直接行支气管镜检查,两组同时监测记录检查前、检查中血压、心率、指脉氧变化,并观察与询问患者的不适反应和痛苦记忆。结果:观察组4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时血压、心率稍变高、快,血氧饱和度一度显著下降4例,患者不能回忆术中情况,无不适感。对照组血压、心率上升明显,有不同程度痛苦回忆。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王亦军;张慎峰;曹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处方内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的正面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处方的不同内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不同内容的健康处方,观察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两组康复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FEV1乙组治疗前1.49±0.40,治疗后1.68±0.5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FEV1%预计值乙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55.88±10.01,治疗后65.2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EV1%预计值治疗后两组比较:甲组治疗后57.58±9.32,乙组治疗后65.2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FEV1/FVC和FEV1%预计值乙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FEV1/FVC和FEV1%预计值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健康处方中强化疾病知识会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结果。

    作者:薛冰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70例70只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常规术眼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天,每周递减1次;双氯芬酸钠眼液4次/天;托吡卡胺眼液每晚1次。观察组眼加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天,用药1个月。观察角膜水肿情况、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1)角膜水肿情况: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更快,更早恢复透明性。(2)术后1、2个月干眼症状:观察组1.04±0.14,0.71±0.23;对照组1.13±0.21,0.89±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观察组3.18±0.26,1.61±0.23;对照组4.05±0.17,1.98±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6.88±1.32,8.17±0.96,对照组6.13±136,7.69±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有效改善早期干眼症状。

    作者:殷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对婴幼儿哮喘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婴幼儿时期用药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婴幼儿哮喘的早期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婴幼儿哮喘患儿家长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调查患儿出生后呼吸道疾病、抗生素应用史、维生素AD制剂及益生菌等相关药物应用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1)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组9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抗生素使用喘息组88例,对照组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给予补充维生素AD制剂喘息组57例,对照组6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长期益生菌添加喘息组14例,对照组3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哮喘的危险因素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保护因素是早期补充维生素AD制剂和益生菌。

    作者:徐孝华;蔡迎庆;杭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难取性肝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的护理配合。方法:对难取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并在胆道镜下运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各项术前护理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仪器设备器械的清洗保养消毒灭菌效果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难取性肝胆管结石20例,手术均获得一次性胆道结石清除,手术时间1.2~3.5小时,平均1.5小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6~13天,平均8天,平均住院日缩短,床位周转率加快。随访4~6个月均无黄疸,腹痛和发热等症状,复查B超未见残留结石。结论:双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对手术配合要求高,术中熟练掌握配合步骤,保证手术得以顺利进行,获得一次性成功。

    作者:蒋裕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将分离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贴壁,贴壁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形。48 h后贴壁细胞沿培养瓶壁伸展开,圆形,折光性强,细胞壁完整,胞核隐约可见,胞质丰富。传至第5代MSCs纯度高,增殖能力旺盛,呈梭形或纺锤形的细胞,呈漩涡状、菊花状排列生长。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体外培养纯化获得,传至第5代的骨髓基质细胞纯度高,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作为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周谊芬;董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尖瓣后叶矩形切除联合Carpentier软环行二尖瓣成形术53例

    目的:观察Carpentier软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近期效果。方法:二尖瓣关闭不全53例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均为二尖瓣后叶脱垂或并部分腱索断裂。术中在对二尖瓣后叶脱垂部分行楔形或矩形切除并成形后,使用Carpentier软环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通过注水试验及食管超声检查成形效果,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观察二尖瓣成形效果。结果:术前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9例,中度关闭不全4例。术后1周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少量返流3例,微少量返流6例。48例随访时间9.42±4.52个月,经心脏彩超检查,二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少量返流4例,微少量返流7例。结论:对二尖瓣后叶脱垂行楔形或矩形切除并成形,使用Carpentier软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良好。

    作者:吕振乾;凤玮;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神经外科实习医师培养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当今新的医疗服务形势下,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目前已经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但临床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作用和意义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不十分清楚。因而也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养。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建国;李剑;杨柳;施炜;顾艳;周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飞行人员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对飞行人员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延长飞行年限,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法为:对飞行人员分别从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和健康维护3个部分实施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飞行人员健康认知得到提升,促进了健康行为的构建。飞行人员的健康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对其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具有深远影响。健康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飞行人员的健康改善。

    作者:吴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8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同时,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合并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作者:徐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启东市南阳镇育龄妇女11768例妇科疾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为探索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阳镇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与生活习性的调查,分析妇科疾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育龄妇女11768例,其中患各类妇科疾病7176例(60.90%),患病率位居前位的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309例(28.12%),阴道炎2236例(19.00%),子宫肌瘤647例(5.50%)。在相关因素分析中,慢性宫颈炎与年龄(χ2=260.18、P<0.01)、文化程度(χ2=522.71、P<0.01)、经济收入水平(χ2=5.54、P<0.05)、有无人流史(χ2=85.52、P<0.01)、经期有无性生活(χ2=263.97、P<0.01)呈显著正相关。阴道炎与年龄(χ2=338.54、P<0.01)、文化程度(χ2=821.78、P<0.01)、经济收入水平(χ2=80.83、P<0.05)、有无人流史(χ2=32.11、P<0.01)、经期有无性生活(χ2=725.51、P<0.01)呈显著正相关,子宫肌瘤与上述因素无相关。结论:在育龄妇女中慢性宫颈炎与阴道炎患病率较高,加强妇科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与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普治,对于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慧;丁冬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84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组44例,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患者满意度、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随访12~18个月,两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VAS评分P值均<0.05,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方法术前与术后1月ODI评分P<0.05,术后1月、6月、12月两组OD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满意度、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PVP组、PKP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PVP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PKP能显著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但PKP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

    作者:朱云华;李宏斌;王晓东;张建华;李玉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OX11基因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SOX11在各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0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OX11的表达。结果:12例反应性增生中不表达SOX11,套细胞淋巴瘤21例中19例(90.5%)细胞核表达SOX1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中细胞核表达15例(33.3%),滤泡性淋巴瘤11例中细胞核表达4例(36.4%),伯基特淋巴瘤9例中细胞核表达2例(22.2%),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3例中细胞核散在弱阳性1例(7.7%),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4例中细胞核中度表达1例(25.0%),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的表达率和其他类型淋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11蛋白可在多种不同类型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在MCL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淋巴瘤。

    作者:曹鑫;姜胜华;林赠华;张亚平;黄红铭;王信峰;尹红;丁佐凤;刘红;钱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口服液与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比较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与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外伤后具有脑震荡样症状的轻、中型脑外伤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口服液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78例。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脑震荡样症状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周、2周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高于尼莫地平组(χ2=7.569,P<0.01;χ2=6.280,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伤后3个月脑外伤后综合征发生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为2例(2.56%),尼莫地平组6例(7.69%),血府逐瘀口服液组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在治疗脑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单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安保;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按Gartland分型ⅡB型11例、ⅢA型29例、ⅢB型22例。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20~55分钟,平均31.6分钟,失血量5~30mL,平均14.1mL。62例均获得随访4~6月,平均5.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症状于术后2~4月消失。原发尺神经损伤3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给予口服甲钴胺,被动功能锻炼,症状均于术后2~4月消失,未残留功能障碍。本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优51例,良6例,优良率为91.94%。未出现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无骨化性肌炎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作者:王洪;张亚峰;张磊;张波;李益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道阴道瘘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尿道阴道瘘患者在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放置导尿管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对外伤所致尿道阴道瘘1例患者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更换导尿管的操作方法。结果:更换导尿管过程顺利,确认尿管在位通畅,经42天治疗后尿道阴道瘘闭合治愈。结论: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更换导尿管方法可以减轻尿道阴道瘘患者导尿过程的不适,有利于瘘道愈合。

    作者:黄慧;管杨波;郝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增强前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显示脑膜瘤与血管关系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配合增强前、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PC-MRV)检查,对于显示脑膜瘤与血管关系的比较。方法:对36例脑膜瘤患者,分两组分别行MRI平扫及增强前、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MRI平扫及增强表现:T1WI像和T2WI图像均呈混杂信号21例;均呈等信号7例;T1WI像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像为不均匀高信号8例。(2)磁共振血管成像表现A组18例见肿瘤相关血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形,可见增粗迂曲引流静脉。脑膜血管呈集束状与脑膜瘤体相连见供血血管“抱球”。B组肿瘤相关血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形呈“抱球”状,引流静脉增粗迂曲。不能同时显示脑膜瘤与引流血管及颅内静脉窦的关系。两组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后,作病理分析证实为脑膜瘤。结论:MRI配合对比增强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脑膜瘤与血管关系更加完整,对脑膜瘤的手术前风险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锋;钱小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