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丁冬华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PICC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PICC置管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对照组112例置管中感染13例(11.6%),其中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拔管3例。观察组124例,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0.8%),经处理后好转,无因感染而提前拔管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结论:PIC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及管理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60例食管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以U6 snRNA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PCR,统计分析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MicroRNA let-7e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比癌旁组织高,病理分期I期与III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RNA let-7e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用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诊断的重要标记。
作者:许一鸣;仲崇俊;田婷;肖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如何方便快捷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建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出院随访关怀、健康宣教,受理患者的咨询、求助、意见,回访跟踪医疗服务质量。结果:3年共随访出院患者33885例;向出院患者发送各类短信103897条。受理各种电话咨询8500例次;受理网络在线咨询950例次,受理患者表扬1820条、批评建议1570条;受理求助和投诉等70件。结论:医疗服务平台的建立与运用,构建了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医疗服务,维护和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桂梅;王秀英;张瑜;周群;汪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生长抑素(FSS)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得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MCI组(A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B组)。正常对照组40例为正常体检者。对A组进行MoCA评测。测定3组空腹血浆生长抑素(FS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结果:⑴FSS:A组33.35±9.62 pg/mL,B组38.86±10.69 pg/mL,对照组32.44±8.08 pg/mL,3组FSS比较,B组较A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糖尿病患者MCI组MoCA评分与FSS呈正相关(P<0.01),与FINS(P<0.01)、HbA1c(P<0.05)呈负相关。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SS、学历、HbA1c、TG、年龄是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SS是MCI的保护因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对T2DM患者FSS进行早期监测和积极干预,有利于改善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郑艺;王粹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跟骨骨折35例,按Essex-Lopresti分型ⅠA型8例、ⅠB型6例、ⅡB型21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14例、ⅡA型8例、ⅡB型8例、ⅡC型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定期摄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45分钟,平均32.3分钟,失血量20~40mL,平均32.5mL。随访6~12月,平均8.5个月。功能评测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按疼痛和功能两部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为差;其中优2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1.43%。结论:经皮穿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损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秋霏;张亚峰;张波;刘璠;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例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就手卫生依从情况及其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消毒供应室人员问卷回访49例中,其中正规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洗手20例(40.82%);很少采用19例(38.78%);从不采用10例(20.41%)中,均为非正式医护人员的其他工作人员。(2)认为经常洗手用速干手消毒剂伤皮肤34例(69.39%),认为操作前要戴手套没必要,但每次都洗手20例(40.82%),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18例(36.73%),因洗手培训不足、无菌观念薄弱15例(30.61%)。结论:消毒供应室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尤其是护工,应加强宣传培训、检查监督手卫生执行,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王丽娜;何东平;刘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当今新的医疗服务形势下,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目前已经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但临床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作用和意义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不十分清楚。因而也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养。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建国;李剑;杨柳;施炜;顾艳;周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脓毒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静滴,每日2次,连用7天。再加氢化可的松50 mg静滴,每日4次,连用4~6天。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L-6、TNF-α以及前降钙素(PCT)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死亡6例(15.38%);观察组39例,死亡1例(2.5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鹤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并发脑梗死128例患者,按照历史对照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疏导和电话回访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状况、疾病知识掌握及是否遵医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疾病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比较:12个月后观察组年复发5例次(7.8%);对照组年复发12例次(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两组干预前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比较:观察组40例(62.5%)达到掌握阶段,8例(12.5%)未掌握。对照组24例(37.5%)达到掌握阶段,26例(40.6%)未掌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中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72.5%,70.0%,78.5%,62.5%。对照组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45.5%,42.0%,40.0%,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疾病复发、提高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OX11在各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0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OX11的表达。结果:12例反应性增生中不表达SOX11,套细胞淋巴瘤21例中19例(90.5%)细胞核表达SOX1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中细胞核表达15例(33.3%),滤泡性淋巴瘤11例中细胞核表达4例(36.4%),伯基特淋巴瘤9例中细胞核表达2例(22.2%),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3例中细胞核散在弱阳性1例(7.7%),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4例中细胞核中度表达1例(25.0%),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的表达率和其他类型淋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11蛋白可在多种不同类型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在MCL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淋巴瘤。
作者:曹鑫;姜胜华;林赠华;张亚平;黄红铭;王信峰;尹红;丁佐凤;刘红;钱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处方的不同内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不同内容的健康处方,观察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两组康复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FEV1乙组治疗前1.49±0.40,治疗后1.68±0.5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FEV1%预计值乙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55.88±10.01,治疗后65.2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EV1%预计值治疗后两组比较:甲组治疗后57.58±9.32,乙组治疗后65.2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FEV1/FVC和FEV1%预计值乙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FEV1/FVC和FEV1%预计值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健康处方中强化疾病知识会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结果。
作者:薛冰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的护理配合。方法:对难取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并在胆道镜下运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各项术前护理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仪器设备器械的清洗保养消毒灭菌效果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难取性肝胆管结石20例,手术均获得一次性胆道结石清除,手术时间1.2~3.5小时,平均1.5小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6~13天,平均8天,平均住院日缩短,床位周转率加快。随访4~6个月均无黄疸,腹痛和发热等症状,复查B超未见残留结石。结论:双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对手术配合要求高,术中熟练掌握配合步骤,保证手术得以顺利进行,获得一次性成功。
作者:蒋裕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皮损局部予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后,使用高能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仪,术者左手绷紧患处皮肤,右手持激光手具对准皮损处逐层汽化,边汽化边以生理盐水棉签拭去表面凝固物,直至创面有少许点状渗血,皮损消失,创面与周边正常皮肤平齐。结果:脂溢性角化病120处皮损痊愈108处(90.00%),显效12处(10.00%),有效率100.00%。术后不良反应有局部灼痛感、轻度渗出,多在1~3天内消退。80.00%皮损在痂皮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均在3~12个月内自然消退。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好,创伤小,易操作,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蒋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道阴道瘘患者在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放置导尿管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对外伤所致尿道阴道瘘1例患者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更换导尿管的操作方法。结果:更换导尿管过程顺利,确认尿管在位通畅,经42天治疗后尿道阴道瘘闭合治愈。结论: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更换导尿管方法可以减轻尿道阴道瘘患者导尿过程的不适,有利于瘘道愈合。
作者:黄慧;管杨波;郝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同时,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合并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作者:徐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9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按照阑尾显示、阑尾直径、阑尾腔内粪石、积液、积气、阑尾系膜条纹征、回盲部淋巴结增大、盲肠壁水肿增厚及阑尾穿孔表现等征象逐个分析、测量确认。结果:CT诊断18例(94.7%),漏诊1例。阑尾显示17例,阑尾增粗肿大17例,直径7~19mm,阑尾粪石8例,阑尾积液5例,阑尾积气7例,阑尾周围条纹征13例,回盲部淋巴结肿大3例,回盲部肠壁增厚4例。阑尾穿孔3例,未有征象显示。结论: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1)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部,包括双侧肾上腺。感兴趣区放置:ROI设定在病灶大层面,病灶面积70%。(2)术后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核分裂计数选取肿瘤生长活跃区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结果:不典型类癌周围型2例,见坏死及肋骨转移1例。典型类癌3例中周围型1例,中央型2例,瘤肺界面均清晰、光滑3例,“冰山征”与“贴边血管征”1例。微瘤型类癌3例CT未见明确瘤灶,均位于肺纤维化背影,镜下小气道附近见瘤细胞巢。8例病灶CK18、CgA、Syn均表达阳性;Ki-67检查4例指数均<5%。结论: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与病理特征具相对特征性,认识其特点有助于对分类与临床治疗。
作者:侯冬梅;王宇峰;刘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与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外伤后具有脑震荡样症状的轻、中型脑外伤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口服液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78例。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脑震荡样症状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周、2周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高于尼莫地平组(χ2=7.569,P<0.01;χ2=6.280,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伤后3个月脑外伤后综合征发生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为2例(2.56%),尼莫地平组6例(7.69%),血府逐瘀口服液组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在治疗脑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单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安保;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婴幼儿时期用药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婴幼儿哮喘的早期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婴幼儿哮喘患儿家长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调查患儿出生后呼吸道疾病、抗生素应用史、维生素AD制剂及益生菌等相关药物应用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1)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组9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抗生素使用喘息组88例,对照组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给予补充维生素AD制剂喘息组57例,对照组6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长期益生菌添加喘息组14例,对照组3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哮喘的危险因素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保护因素是早期补充维生素AD制剂和益生菌。
作者:徐孝华;蔡迎庆;杭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按Gartland分型ⅡB型11例、ⅢA型29例、ⅢB型22例。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20~55分钟,平均31.6分钟,失血量5~30mL,平均14.1mL。62例均获得随访4~6月,平均5.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症状于术后2~4月消失。原发尺神经损伤3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给予口服甲钴胺,被动功能锻炼,症状均于术后2~4月消失,未残留功能障碍。本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优51例,良6例,优良率为91.94%。未出现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无骨化性肌炎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作者:王洪;张亚峰;张磊;张波;李益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