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 let-7e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研究

许一鸣;仲崇俊;田婷;肖平

关键词:食管鳞癌, 微小RNA, let-7e,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60例食管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以U6 snRNA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PCR,统计分析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MicroRNA let-7e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比癌旁组织高,病理分期I期与III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RNA let-7e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用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诊断的重要标记。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3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脓毒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静滴,每日2次,连用7天。再加氢化可的松50 mg静滴,每日4次,连用4~6天。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L-6、TNF-α以及前降钙素(PCT)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死亡6例(15.38%);观察组39例,死亡1例(2.5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鹤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现状调查分析及监管对策

    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的监管,本文对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提高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水平的措施。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对民营医院执业的监督与管理,对于促进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改善民营医院的社会形象,提高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葛学红;周一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皮损局部予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后,使用高能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仪,术者左手绷紧患处皮肤,右手持激光手具对准皮损处逐层汽化,边汽化边以生理盐水棉签拭去表面凝固物,直至创面有少许点状渗血,皮损消失,创面与周边正常皮肤平齐。结果:脂溢性角化病120处皮损痊愈108处(90.00%),显效12处(10.00%),有效率100.00%。术后不良反应有局部灼痛感、轻度渗出,多在1~3天内消退。80.00%皮损在痂皮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均在3~12个月内自然消退。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好,创伤小,易操作,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蒋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4排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在鼻骨骨折58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鼻部外伤58例患者采用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工作站使用斜冠状面重建技术观察鼻区骨折影像表现。结果:鼻部外伤58例中确诊鼻骨骨折46例,排除骨折12例。46例骨折中单纯线行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17例;单纯骨折37例,鼻额缝分离2例,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8例,单侧骨折8例中左侧3例右侧5例。结论:64排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技术在显示鼻骨骨折及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春雷;李广润;缪广林;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的相关性及饮食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腹泻儿童1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浓度,并行基于FI检测结果相关饮食健康管理。结果:慢性腹泻儿童FI阳性131例(96.32%),不耐受食物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黄蛋白、蟹、牛奶、虾、鸡肉、鳕鱼、西红柿、小麦、大豆、猪肉、大米、玉米,其中鸡肉、鳕鱼、小麦、西红柿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饮食健康管理后,其中显效40例(30.53%),有效78例(59.54%),无效13例(9.92%),总有效率90.08%。结论: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症状相关,基于FI检测的饮食管理可有效缓解儿童慢性腹泻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缪伶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喷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观察组40例局部喷雾或超声雾化利多卡因基础上,静脉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40例局部利多卡因麻醉或超声雾化后直接行支气管镜检查,两组同时监测记录检查前、检查中血压、心率、指脉氧变化,并观察与询问患者的不适反应和痛苦记忆。结果:观察组4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时血压、心率稍变高、快,血氧饱和度一度显著下降4例,患者不能回忆术中情况,无不适感。对照组血压、心率上升明显,有不同程度痛苦回忆。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王亦军;张慎峰;曹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70例70只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常规术眼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天,每周递减1次;双氯芬酸钠眼液4次/天;托吡卡胺眼液每晚1次。观察组眼加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天,用药1个月。观察角膜水肿情况、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1)角膜水肿情况: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更快,更早恢复透明性。(2)术后1、2个月干眼症状:观察组1.04±0.14,0.71±0.23;对照组1.13±0.21,0.89±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观察组3.18±0.26,1.61±0.23;对照组4.05±0.17,1.98±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6.88±1.32,8.17±0.96,对照组6.13±136,7.69±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有效改善早期干眼症状。

    作者:殷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与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1)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部,包括双侧肾上腺。感兴趣区放置:ROI设定在病灶大层面,病灶面积70%。(2)术后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核分裂计数选取肿瘤生长活跃区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结果:不典型类癌周围型2例,见坏死及肋骨转移1例。典型类癌3例中周围型1例,中央型2例,瘤肺界面均清晰、光滑3例,“冰山征”与“贴边血管征”1例。微瘤型类癌3例CT未见明确瘤灶,均位于肺纤维化背影,镜下小气道附近见瘤细胞巢。8例病灶CK18、CgA、Syn均表达阳性;Ki-67检查4例指数均<5%。结论:肺类癌与微瘤型类癌CT表现与病理特征具相对特征性,认识其特点有助于对分类与临床治疗。

    作者:侯冬梅;王宇峰;刘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观察组采用葛根素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10.74±4.51,对照组16.94±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5例(87.5%),对照组总有效27例(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扎格雷用药治疗。

    作者:钱晨;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神经外科实习医师培养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当今新的医疗服务形势下,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目前已经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但临床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作用和意义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不十分清楚。因而也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养。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建国;李剑;杨柳;施炜;顾艳;周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疗服务平台建设与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如何方便快捷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建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出院随访关怀、健康宣教,受理患者的咨询、求助、意见,回访跟踪医疗服务质量。结果:3年共随访出院患者33885例;向出院患者发送各类短信103897条。受理各种电话咨询8500例次;受理网络在线咨询950例次,受理患者表扬1820条、批评建议1570条;受理求助和投诉等70件。结论:医疗服务平台的建立与运用,构建了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医疗服务,维护和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桂梅;王秀英;张瑜;周群;汪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生长抑素(FSS)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得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MCI组(A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B组)。正常对照组40例为正常体检者。对A组进行MoCA评测。测定3组空腹血浆生长抑素(FS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结果:⑴FSS:A组33.35±9.62 pg/mL,B组38.86±10.69 pg/mL,对照组32.44±8.08 pg/mL,3组FSS比较,B组较A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糖尿病患者MCI组MoCA评分与FSS呈正相关(P<0.01),与FINS(P<0.01)、HbA1c(P<0.05)呈负相关。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SS、学历、HbA1c、TG、年龄是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SS是MCI的保护因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对T2DM患者FSS进行早期监测和积极干预,有利于改善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郑艺;王粹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学科发展角度探讨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及实践改革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兴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及临床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发展缓慢,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着定位不清、师资缺乏、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尤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更为明显,长期以来阻碍着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发展及相关课程教学现状,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了《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相关举措,为后续课程的调整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仇梁林;钱颖赟;赵健亚;孙文星;陆颖;徐广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粘液腺癌钼靶X线征象22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腺癌的乳腺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采用SELENIA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机,取头尾位及内外侧斜位,对拟诊乳腺癌患者行常规检查。结果: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15例中边缘清晰4例,部分边缘欠清晰5例,边缘模糊6例;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7例中边缘模糊肿块5例,伴有细小点状钙化2例,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结论: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表现为边缘清晰或部分边缘清晰的肿块,而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具有一些典型的恶性征象。

    作者:卢亮;夏彦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启东市2010-2013年药品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启东市药品抽检结果的分析,找出目前药品市场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以后的监管工作提出思路与方向。方法:对抽检单位与抽检药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标准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药品市场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1)2010-2013年启东市药品抽检总体合格率呈上升趋势(χ2=11.70,P<0.01),其中市级医院(χ2=14.19,P<0.01)与乡镇医院(χ2=18.36,P<0.01)的药品抽检合格率提高为显著。(2)对经营药品抽检合格率比较发现,市级医院抽检合格率(93.97%)高于药品经营企业(84.66%)与乡镇医疗机构(84.21%)(χ2=14.48,P<0.01)。(3)不同分类药品抽检合格率比较,化学药物合格率提高明显。中药饮片抽检合格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基本药物403种中,合格378种(93.8%),非基本药物688种,合格571种(83.00%),2类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P<0.01)。结论:加大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中药饮片(含中药材)、与非基本药物的质量水平。

    作者:徐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疗效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并发脑梗死128例患者,按照历史对照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疏导和电话回访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状况、疾病知识掌握及是否遵医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疾病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比较:12个月后观察组年复发5例次(7.8%);对照组年复发12例次(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两组干预前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比较:观察组40例(62.5%)达到掌握阶段,8例(12.5%)未掌握。对照组24例(37.5%)达到掌握阶段,26例(40.6%)未掌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中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72.5%,70.0%,78.5%,62.5%。对照组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45.5%,42.0%,40.0%,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疾病复发、提高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按Gartland分型ⅡB型11例、ⅢA型29例、ⅢB型22例。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20~55分钟,平均31.6分钟,失血量5~30mL,平均14.1mL。62例均获得随访4~6月,平均5.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症状于术后2~4月消失。原发尺神经损伤3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给予口服甲钴胺,被动功能锻炼,症状均于术后2~4月消失,未残留功能障碍。本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优51例,良6例,优良率为91.94%。未出现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无骨化性肌炎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作者:王洪;张亚峰;张磊;张波;李益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道阴道瘘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尿道阴道瘘患者在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放置导尿管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对外伤所致尿道阴道瘘1例患者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更换导尿管的操作方法。结果:更换导尿管过程顺利,确认尿管在位通畅,经42天治疗后尿道阴道瘘闭合治愈。结论: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更换导尿管方法可以减轻尿道阴道瘘患者导尿过程的不适,有利于瘘道愈合。

    作者:黄慧;管杨波;郝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重度三踝骨折54例

    目的:评价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三踝骨折54例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O级20例,Ⅰ级31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创口Ⅰ期痊愈53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门诊换药后愈合,无内固定外露等情况的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踝关节的关节面平整良好,胫距关节匹配正常,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直视下对踝关节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巍栋;王永;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飞行人员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对飞行人员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延长飞行年限,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法为:对飞行人员分别从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和健康维护3个部分实施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飞行人员健康认知得到提升,促进了健康行为的构建。飞行人员的健康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对其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具有深远影响。健康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飞行人员的健康改善。

    作者:吴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