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相关分析

缪伶伶

关键词:慢性腹泻, 食物不耐受, 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的相关性及饮食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腹泻儿童1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浓度,并行基于FI检测结果相关饮食健康管理。结果:慢性腹泻儿童FI阳性131例(96.32%),不耐受食物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黄蛋白、蟹、牛奶、虾、鸡肉、鳕鱼、西红柿、小麦、大豆、猪肉、大米、玉米,其中鸡肉、鳕鱼、小麦、西红柿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饮食健康管理后,其中显效40例(30.53%),有效78例(59.54%),无效13例(9.92%),总有效率90.08%。结论: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症状相关,基于FI检测的饮食管理可有效缓解儿童慢性腹泻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在鼻骨骨折58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鼻部外伤58例患者采用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工作站使用斜冠状面重建技术观察鼻区骨折影像表现。结果:鼻部外伤58例中确诊鼻骨骨折46例,排除骨折12例。46例骨折中单纯线行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17例;单纯骨折37例,鼻额缝分离2例,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8例,单侧骨折8例中左侧3例右侧5例。结论:64排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技术在显示鼻骨骨折及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春雷;李广润;缪广林;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重度三踝骨折54例

    目的:评价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三踝骨折54例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O级20例,Ⅰ级31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创口Ⅰ期痊愈53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门诊换药后愈合,无内固定外露等情况的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踝关节的关节面平整良好,胫距关节匹配正常,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直视下对踝关节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巍栋;王永;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6例病理特点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例使用阿昔洛韦后急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腰痛5例,出现少尿1例,尿液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2例及白细胞尿2例,血肌酐平均236.67±77.60μmol/L, NAG酶、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酶、微球蛋白等明显升高;肾活检病理示: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0±0.89天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予以小、中剂量泼尼松20~30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阿昔洛韦所致肾脏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腰痛及肾功能减退为主,可能由于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而导致急性肾损伤。

    作者:刘昌华;高波;陈蕊;毕光宇;徐道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神经外科实习医师培养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当今新的医疗服务形势下,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目前已经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但临床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作用和意义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不十分清楚。因而也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养。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建国;李剑;杨柳;施炜;顾艳;周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按Gartland分型ⅡB型11例、ⅢA型29例、ⅢB型22例。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20~55分钟,平均31.6分钟,失血量5~30mL,平均14.1mL。62例均获得随访4~6月,平均5.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症状于术后2~4月消失。原发尺神经损伤3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给予口服甲钴胺,被动功能锻炼,症状均于术后2~4月消失,未残留功能障碍。本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优51例,良6例,优良率为91.94%。未出现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无骨化性肌炎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作者:王洪;张亚峰;张磊;张波;李益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质量控制小组在预防肿瘤化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PICC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PICC置管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对照组112例置管中感染13例(11.6%),其中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拔管3例。观察组124例,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0.8%),经处理后好转,无因感染而提前拔管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结论:PIC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及管理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84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组44例,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患者满意度、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随访12~18个月,两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VAS评分P值均<0.05,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方法术前与术后1月ODI评分P<0.05,术后1月、6月、12月两组OD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满意度、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PVP组、PKP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PVP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PKP能显著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但PKP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

    作者:朱云华;李宏斌;王晓东;张建华;李玉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的相关性及饮食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腹泻儿童1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浓度,并行基于FI检测结果相关饮食健康管理。结果:慢性腹泻儿童FI阳性131例(96.32%),不耐受食物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黄蛋白、蟹、牛奶、虾、鸡肉、鳕鱼、西红柿、小麦、大豆、猪肉、大米、玉米,其中鸡肉、鳕鱼、小麦、西红柿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饮食健康管理后,其中显效40例(30.53%),有效78例(59.54%),无效13例(9.92%),总有效率90.08%。结论: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症状相关,基于FI检测的饮食管理可有效缓解儿童慢性腹泻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缪伶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启东市南阳镇育龄妇女11768例妇科疾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为探索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阳镇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与生活习性的调查,分析妇科疾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育龄妇女11768例,其中患各类妇科疾病7176例(60.90%),患病率位居前位的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309例(28.12%),阴道炎2236例(19.00%),子宫肌瘤647例(5.50%)。在相关因素分析中,慢性宫颈炎与年龄(χ2=260.18、P<0.01)、文化程度(χ2=522.71、P<0.01)、经济收入水平(χ2=5.54、P<0.05)、有无人流史(χ2=85.52、P<0.01)、经期有无性生活(χ2=263.97、P<0.01)呈显著正相关。阴道炎与年龄(χ2=338.54、P<0.01)、文化程度(χ2=821.78、P<0.01)、经济收入水平(χ2=80.83、P<0.05)、有无人流史(χ2=32.11、P<0.01)、经期有无性生活(χ2=725.51、P<0.01)呈显著正相关,子宫肌瘤与上述因素无相关。结论:在育龄妇女中慢性宫颈炎与阴道炎患病率较高,加强妇科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与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普治,对于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慧;丁冬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启东市2010-2013年药品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启东市药品抽检结果的分析,找出目前药品市场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以后的监管工作提出思路与方向。方法:对抽检单位与抽检药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标准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药品市场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1)2010-2013年启东市药品抽检总体合格率呈上升趋势(χ2=11.70,P<0.01),其中市级医院(χ2=14.19,P<0.01)与乡镇医院(χ2=18.36,P<0.01)的药品抽检合格率提高为显著。(2)对经营药品抽检合格率比较发现,市级医院抽检合格率(93.97%)高于药品经营企业(84.66%)与乡镇医疗机构(84.21%)(χ2=14.48,P<0.01)。(3)不同分类药品抽检合格率比较,化学药物合格率提高明显。中药饮片抽检合格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基本药物403种中,合格378种(93.8%),非基本药物688种,合格571种(83.00%),2类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P<0.01)。结论:加大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中药饮片(含中药材)、与非基本药物的质量水平。

    作者:徐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Ⅱ型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1例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FNAⅡ)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1例患者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均能顺利愈合,无肢体短缩、髋内翻等情况发生。随访0.5~4年,优43例,良14例,可1例,差0例。结论:PFNAⅡ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手术适应证广泛,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曹志军;黄世均;濮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70例70只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常规术眼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天,每周递减1次;双氯芬酸钠眼液4次/天;托吡卡胺眼液每晚1次。观察组眼加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天,用药1个月。观察角膜水肿情况、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1)角膜水肿情况: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更快,更早恢复透明性。(2)术后1、2个月干眼症状:观察组1.04±0.14,0.71±0.23;对照组1.13±0.21,0.89±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观察组3.18±0.26,1.61±0.23;对照组4.05±0.17,1.98±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6.88±1.32,8.17±0.96,对照组6.13±136,7.69±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有效改善早期干眼症状。

    作者:殷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处方内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的正面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处方的不同内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不同内容的健康处方,观察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两组康复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FEV1乙组治疗前1.49±0.40,治疗后1.68±0.5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FEV1%预计值乙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55.88±10.01,治疗后65.2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EV1%预计值治疗后两组比较:甲组治疗后57.58±9.32,乙组治疗后65.2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FEV1/FVC和FEV1%预计值乙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FEV1/FVC和FEV1%预计值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健康处方中强化疾病知识会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结果。

    作者:薛冰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置入应用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效果。方法:对因上肢静脉障碍致正在进行的PICC无法继续者,立即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PICC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结果:在DSA下对上肢静脉障碍导致PICC置管无法继续9例患者,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5例,右锁骨下静脉置入4例,均1次成功。导管尖端在DSA实时透视下到达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准确率100%,导管留置期间未发生导管尖端异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DSA下的CVC置管的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患者疗程需要的目的。

    作者:陈春梅;吴宏;黄小妹;丁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例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就手卫生依从情况及其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消毒供应室人员问卷回访49例中,其中正规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洗手20例(40.82%);很少采用19例(38.78%);从不采用10例(20.41%)中,均为非正式医护人员的其他工作人员。(2)认为经常洗手用速干手消毒剂伤皮肤34例(69.39%),认为操作前要戴手套没必要,但每次都洗手20例(40.82%),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18例(36.73%),因洗手培训不足、无菌观念薄弱15例(30.61%)。结论:消毒供应室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尤其是护工,应加强宣传培训、检查监督手卫生执行,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王丽娜;何东平;刘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croRNA let-7e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研究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60例食管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以U6 snRNA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PCR,统计分析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MicroRNA let-7e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比癌旁组织高,病理分期I期与III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RNA let-7e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用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诊断的重要标记。

    作者:许一鸣;仲崇俊;田婷;肖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粘液腺癌钼靶X线征象22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腺癌的乳腺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采用SELENIA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机,取头尾位及内外侧斜位,对拟诊乳腺癌患者行常规检查。结果: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15例中边缘清晰4例,部分边缘欠清晰5例,边缘模糊6例;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7例中边缘模糊肿块5例,伴有细小点状钙化2例,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结论: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表现为边缘清晰或部分边缘清晰的肿块,而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具有一些典型的恶性征象。

    作者:卢亮;夏彦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皮穿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35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跟骨骨折35例,按Essex-Lopresti分型ⅠA型8例、ⅠB型6例、ⅡB型21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14例、ⅡA型8例、ⅡB型8例、ⅡC型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定期摄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45分钟,平均32.3分钟,失血量20~40mL,平均32.5mL。随访6~12月,平均8.5个月。功能评测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按疼痛和功能两部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为差;其中优2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1.43%。结论:经皮穿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损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秋霏;张亚峰;张波;刘璠;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喷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观察组40例局部喷雾或超声雾化利多卡因基础上,静脉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40例局部利多卡因麻醉或超声雾化后直接行支气管镜检查,两组同时监测记录检查前、检查中血压、心率、指脉氧变化,并观察与询问患者的不适反应和痛苦记忆。结果:观察组4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时血压、心率稍变高、快,血氧饱和度一度显著下降4例,患者不能回忆术中情况,无不适感。对照组血压、心率上升明显,有不同程度痛苦回忆。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王亦军;张慎峰;曹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将分离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贴壁,贴壁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形。48 h后贴壁细胞沿培养瓶壁伸展开,圆形,折光性强,细胞壁完整,胞核隐约可见,胞质丰富。传至第5代MSCs纯度高,增殖能力旺盛,呈梭形或纺锤形的细胞,呈漩涡状、菊花状排列生长。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体外培养纯化获得,传至第5代的骨髓基质细胞纯度高,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作为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周谊芬;董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