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

钱晨;吴海燕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 葛根素,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摘要: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观察组采用葛根素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10.74±4.51,对照组16.94±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5例(87.5%),对照组总有效27例(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扎格雷用药治疗。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皮损局部予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后,使用高能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仪,术者左手绷紧患处皮肤,右手持激光手具对准皮损处逐层汽化,边汽化边以生理盐水棉签拭去表面凝固物,直至创面有少许点状渗血,皮损消失,创面与周边正常皮肤平齐。结果:脂溢性角化病120处皮损痊愈108处(90.00%),显效12处(10.00%),有效率100.00%。术后不良反应有局部灼痛感、轻度渗出,多在1~3天内消退。80.00%皮损在痂皮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均在3~12个月内自然消退。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好,创伤小,易操作,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蒋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阑尾类癌3例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阑尾类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随访。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结果:阑尾类癌3例中,临床表现均有右下腹痛。光镜下肿瘤细胞位于粘膜下,瘤细胞分化好、大小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yn+、CgA+、CK20+、Villin+。2例阑尾切除后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转移,1例因肿瘤累及回盲部行回盲部切除术后未做任何治疗,随访至今,预后好。结论:阑尾类癌是阑尾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预后的判断需结合肿块的大小、组织类型、治疗方法,虽预后较好,但仍需对所有的类癌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姚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Ⅱ型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1例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FNAⅡ)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1例患者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均能顺利愈合,无肢体短缩、髋内翻等情况发生。随访0.5~4年,优43例,良14例,可1例,差0例。结论:PFNAⅡ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手术适应证广泛,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曹志军;黄世均;濮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现状调查分析及监管对策

    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的监管,本文对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提高如东县民营医院执业水平的措施。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对民营医院执业的监督与管理,对于促进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改善民营医院的社会形象,提高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葛学红;周一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道阴道瘘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尿道阴道瘘患者在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放置导尿管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对外伤所致尿道阴道瘘1例患者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更换导尿管的操作方法。结果:更换导尿管过程顺利,确认尿管在位通畅,经42天治疗后尿道阴道瘘闭合治愈。结论: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下更换导尿管方法可以减轻尿道阴道瘘患者导尿过程的不适,有利于瘘道愈合。

    作者:黄慧;管杨波;郝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重度三踝骨折54例

    目的:评价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三踝骨折54例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O级20例,Ⅰ级31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创口Ⅰ期痊愈53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门诊换药后愈合,无内固定外露等情况的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踝关节的关节面平整良好,胫距关节匹配正常,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直视下对踝关节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巍栋;王永;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观察组采用葛根素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10.74±4.51,对照组16.94±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5例(87.5%),对照组总有效27例(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扎格雷用药治疗。

    作者:钱晨;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疗效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并发脑梗死128例患者,按照历史对照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疏导和电话回访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状况、疾病知识掌握及是否遵医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疾病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比较:12个月后观察组年复发5例次(7.8%);对照组年复发12例次(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两组干预前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比较:观察组40例(62.5%)达到掌握阶段,8例(12.5%)未掌握。对照组24例(37.5%)达到掌握阶段,26例(40.6%)未掌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中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72.5%,70.0%,78.5%,62.5%。对照组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45.5%,42.0%,40.0%,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疾病复发、提高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盐城市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对盐城地区2013年手足口病患儿及其临床重症病例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儿咽、肛拭子,用肠道病毒实时荧光RT-PCR,对其病毒核酸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定型。结果:491例(重症26例)患儿采集咽、肛拭子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193例(39.31%)中,EV71型35例(18.13%);CVA16型35例(18.13%), CVA6型96例(49.74%),其他未分型27例(13.99%)。临床重症病例14例中,EV71型3例,CVA16型0例,CVA6型9例,未分型2例,CVA6与EV71、CVA16三者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P<0.01)。结论:检测的以往常见的EV71和CVA16型转变为CVA6型,它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区域性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

    作者:王瑶;陈国清;邵荣标;许晓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疗服务平台建设与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如何方便快捷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建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出院随访关怀、健康宣教,受理患者的咨询、求助、意见,回访跟踪医疗服务质量。结果:3年共随访出院患者33885例;向出院患者发送各类短信103897条。受理各种电话咨询8500例次;受理网络在线咨询950例次,受理患者表扬1820条、批评建议1570条;受理求助和投诉等70件。结论:医疗服务平台的建立与运用,构建了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医疗服务,维护和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桂梅;王秀英;张瑜;周群;汪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7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次,2次/日;莫沙比利分散片,5mg/次,3次/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 mg,2次/日。对照组只给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比利口服。结果: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等GERD典型症状积分第4周与第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对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马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喷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观察组40例局部喷雾或超声雾化利多卡因基础上,静脉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40例局部利多卡因麻醉或超声雾化后直接行支气管镜检查,两组同时监测记录检查前、检查中血压、心率、指脉氧变化,并观察与询问患者的不适反应和痛苦记忆。结果:观察组4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时血压、心率稍变高、快,血氧饱和度一度显著下降4例,患者不能回忆术中情况,无不适感。对照组血压、心率上升明显,有不同程度痛苦回忆。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王亦军;张慎峰;曹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质量控制小组在预防肿瘤化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PICC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PICC置管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对照组112例置管中感染13例(11.6%),其中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拔管3例。观察组124例,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0.8%),经处理后好转,无因感染而提前拔管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结论:PIC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及管理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4排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在鼻骨骨折58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鼻部外伤58例患者采用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工作站使用斜冠状面重建技术观察鼻区骨折影像表现。结果:鼻部外伤58例中确诊鼻骨骨折46例,排除骨折12例。46例骨折中单纯线行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17例;单纯骨折37例,鼻额缝分离2例,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8例,单侧骨折8例中左侧3例右侧5例。结论:64排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技术在显示鼻骨骨折及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春雷;李广润;缪广林;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生长抑素(FSS)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得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MCI组(A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B组)。正常对照组40例为正常体检者。对A组进行MoCA评测。测定3组空腹血浆生长抑素(FS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结果:⑴FSS:A组33.35±9.62 pg/mL,B组38.86±10.69 pg/mL,对照组32.44±8.08 pg/mL,3组FSS比较,B组较A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糖尿病患者MCI组MoCA评分与FSS呈正相关(P<0.01),与FINS(P<0.01)、HbA1c(P<0.05)呈负相关。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SS、学历、HbA1c、TG、年龄是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SS是MCI的保护因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对T2DM患者FSS进行早期监测和积极干预,有利于改善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郑艺;王粹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对婴幼儿哮喘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婴幼儿时期用药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婴幼儿哮喘的早期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婴幼儿哮喘患儿家长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调查患儿出生后呼吸道疾病、抗生素应用史、维生素AD制剂及益生菌等相关药物应用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1)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组9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抗生素使用喘息组88例,对照组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给予补充维生素AD制剂喘息组57例,对照组6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长期益生菌添加喘息组14例,对照组3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哮喘的危险因素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保护因素是早期补充维生素AD制剂和益生菌。

    作者:徐孝华;蔡迎庆;杭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置入应用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效果。方法:对因上肢静脉障碍致正在进行的PICC无法继续者,立即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PICC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结果:在DSA下对上肢静脉障碍导致PICC置管无法继续9例患者,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5例,右锁骨下静脉置入4例,均1次成功。导管尖端在DSA实时透视下到达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准确率100%,导管留置期间未发生导管尖端异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DSA下的CVC置管的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患者疗程需要的目的。

    作者:陈春梅;吴宏;黄小妹;丁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肾损伤不同肌酐清除率测定、胱抑素C对连续肾替代治疗上机时机评估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由传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和经Cockcroft-Gault公式血肌酐估测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的相关性,及对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开始时机评估作用。方法:急性肾损伤20例, APACHE II评分15.6±7.3分;入科时即留置尿管,导尿后弃去之前尿液,尿管置入后留取24h尿液,混匀后取5mL送检并计总量。入科后及次日采外周血3mL两份送检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结果:全组血清肌酐(0h)189.6±37.5μmmol/L、(24h)258.4±43.6μmmol/L,CCr24.1±4.8 mL/min、ECCr (0h)32.2±6.4 mL/min、(24h)28.6±7.4 mL/min。且按性别分组后与全组病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ECCr(0h)与传统CCr相比ICC为0.7246,但CCr与ECCr(24h)间ICC为0.8731。其中男性:ECCr(0h)与传统CCr相比ICC为0.6941,但是CCr与ECCr(24h)间ICC为0.9032;女性ECCr(0h)与传统CCr相比ICC为0.7124,但CCr与ECCr(24h)间ICC仅为0.9106。各时点Cys-C与SCr呈明显线性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CCr与ECCr(24h)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经性别校正后其值与性别不相关;而且ECCr方法简便易行,有助于初步评测施行CRRT干预时机。

    作者:张彬;王忠勇;崔晓莉;王林华;赵宏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口服液与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比较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与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外伤后具有脑震荡样症状的轻、中型脑外伤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口服液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78例。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脑震荡样症状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周、2周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高于尼莫地平组(χ2=7.569,P<0.01;χ2=6.280,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伤后3个月脑外伤后综合征发生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为2例(2.56%),尼莫地平组6例(7.69%),血府逐瘀口服液组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在治疗脑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单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安保;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8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同时,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合并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作者:徐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