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学红;周一辉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兴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及临床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发展缓慢,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着定位不清、师资缺乏、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尤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更为明显,长期以来阻碍着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发展及相关课程教学现状,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了《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相关举措,为后续课程的调整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仇梁林;钱颖赟;赵健亚;孙文星;陆颖;徐广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三踝骨折54例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O级20例,Ⅰ级31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创口Ⅰ期痊愈53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门诊换药后愈合,无内固定外露等情况的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踝关节的关节面平整良好,胫距关节匹配正常,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采用改良双弧形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直视下对踝关节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巍栋;王永;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次,2次/日;莫沙比利分散片,5mg/次,3次/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 mg,2次/日。对照组只给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比利口服。结果: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等GERD典型症状积分第4周与第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对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马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如何方便快捷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建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出院随访关怀、健康宣教,受理患者的咨询、求助、意见,回访跟踪医疗服务质量。结果:3年共随访出院患者33885例;向出院患者发送各类短信103897条。受理各种电话咨询8500例次;受理网络在线咨询950例次,受理患者表扬1820条、批评建议1570条;受理求助和投诉等70件。结论:医疗服务平台的建立与运用,构建了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医疗服务,维护和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桂梅;王秀英;张瑜;周群;汪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同时,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合并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作者:徐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例使用阿昔洛韦后急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腰痛5例,出现少尿1例,尿液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2例及白细胞尿2例,血肌酐平均236.67±77.60μmol/L, NAG酶、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酶、微球蛋白等明显升高;肾活检病理示: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0±0.89天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予以小、中剂量泼尼松20~30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阿昔洛韦所致肾脏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腰痛及肾功能减退为主,可能由于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而导致急性肾损伤。
作者:刘昌华;高波;陈蕊;毕光宇;徐道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并发脑梗死128例患者,按照历史对照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疏导和电话回访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状况、疾病知识掌握及是否遵医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疾病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比较:12个月后观察组年复发5例次(7.8%);对照组年复发12例次(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两组干预前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比较:观察组40例(62.5%)达到掌握阶段,8例(12.5%)未掌握。对照组24例(37.5%)达到掌握阶段,26例(40.6%)未掌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中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72.5%,70.0%,78.5%,62.5%。对照组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45.5%,42.0%,40.0%,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疾病复发、提高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鼻部外伤58例患者采用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工作站使用斜冠状面重建技术观察鼻区骨折影像表现。结果:鼻部外伤58例中确诊鼻骨骨折46例,排除骨折12例。46例骨折中单纯线行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17例;单纯骨折37例,鼻额缝分离2例,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8例,单侧骨折8例中左侧3例右侧5例。结论:64排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技术在显示鼻骨骨折及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春雷;李广润;缪广林;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OX11在各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0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OX11的表达。结果:12例反应性增生中不表达SOX11,套细胞淋巴瘤21例中19例(90.5%)细胞核表达SOX1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中细胞核表达15例(33.3%),滤泡性淋巴瘤11例中细胞核表达4例(36.4%),伯基特淋巴瘤9例中细胞核表达2例(22.2%),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3例中细胞核散在弱阳性1例(7.7%),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4例中细胞核中度表达1例(25.0%),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的表达率和其他类型淋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11蛋白可在多种不同类型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在MCL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淋巴瘤。
作者:曹鑫;姜胜华;林赠华;张亚平;黄红铭;王信峰;尹红;丁佐凤;刘红;钱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9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按照阑尾显示、阑尾直径、阑尾腔内粪石、积液、积气、阑尾系膜条纹征、回盲部淋巴结增大、盲肠壁水肿增厚及阑尾穿孔表现等征象逐个分析、测量确认。结果:CT诊断18例(94.7%),漏诊1例。阑尾显示17例,阑尾增粗肿大17例,直径7~19mm,阑尾粪石8例,阑尾积液5例,阑尾积气7例,阑尾周围条纹征13例,回盲部淋巴结肿大3例,回盲部肠壁增厚4例。阑尾穿孔3例,未有征象显示。结论: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由传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和经Cockcroft-Gault公式血肌酐估测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的相关性,及对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开始时机评估作用。方法:急性肾损伤20例, APACHE II评分15.6±7.3分;入科时即留置尿管,导尿后弃去之前尿液,尿管置入后留取24h尿液,混匀后取5mL送检并计总量。入科后及次日采外周血3mL两份送检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结果:全组血清肌酐(0h)189.6±37.5μmmol/L、(24h)258.4±43.6μmmol/L,CCr24.1±4.8 mL/min、ECCr (0h)32.2±6.4 mL/min、(24h)28.6±7.4 mL/min。且按性别分组后与全组病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ECCr(0h)与传统CCr相比ICC为0.7246,但CCr与ECCr(24h)间ICC为0.8731。其中男性:ECCr(0h)与传统CCr相比ICC为0.6941,但是CCr与ECCr(24h)间ICC为0.9032;女性ECCr(0h)与传统CCr相比ICC为0.7124,但CCr与ECCr(24h)间ICC仅为0.9106。各时点Cys-C与SCr呈明显线性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CCr与ECCr(24h)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经性别校正后其值与性别不相关;而且ECCr方法简便易行,有助于初步评测施行CRRT干预时机。
作者:张彬;王忠勇;崔晓莉;王林华;赵宏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腺癌的乳腺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采用SELENIA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机,取头尾位及内外侧斜位,对拟诊乳腺癌患者行常规检查。结果: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15例中边缘清晰4例,部分边缘欠清晰5例,边缘模糊6例;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7例中边缘模糊肿块5例,伴有细小点状钙化2例,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结论: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表现为边缘清晰或部分边缘清晰的肿块,而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具有一些典型的恶性征象。
作者:卢亮;夏彦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生长抑素(FSS)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得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MCI组(A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B组)。正常对照组40例为正常体检者。对A组进行MoCA评测。测定3组空腹血浆生长抑素(FS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结果:⑴FSS:A组33.35±9.62 pg/mL,B组38.86±10.69 pg/mL,对照组32.44±8.08 pg/mL,3组FSS比较,B组较A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糖尿病患者MCI组MoCA评分与FSS呈正相关(P<0.01),与FINS(P<0.01)、HbA1c(P<0.05)呈负相关。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SS、学历、HbA1c、TG、年龄是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SS是MCI的保护因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对T2DM患者FSS进行早期监测和积极干预,有利于改善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郑艺;王粹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护理操作对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甲状腺手术患者123例,随机分配成两组:对照组63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术前30分钟选择耳穴埋豆,术前术后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刺激耳郭上的穴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颈背部疼痛等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50~120分钟,头晕头痛17例,恶心呕吐16例,颈背部疼痛54例中I级41例,Ⅱ级11例,Ⅲ级2例。(2)对照组手术时间45~135分钟,头晕头痛21例,恶心呕吐34例,颈背部疼痛58例中I级16例,Ⅱ级38例,Ⅲ级4例。手术时间、颈背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护理操作,可减少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并可改善相关症状。
作者:田月香;何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为探索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阳镇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与生活习性的调查,分析妇科疾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育龄妇女11768例,其中患各类妇科疾病7176例(60.90%),患病率位居前位的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309例(28.12%),阴道炎2236例(19.00%),子宫肌瘤647例(5.50%)。在相关因素分析中,慢性宫颈炎与年龄(χ2=260.18、P<0.01)、文化程度(χ2=522.71、P<0.01)、经济收入水平(χ2=5.54、P<0.05)、有无人流史(χ2=85.52、P<0.01)、经期有无性生活(χ2=263.97、P<0.01)呈显著正相关。阴道炎与年龄(χ2=338.54、P<0.01)、文化程度(χ2=821.78、P<0.01)、经济收入水平(χ2=80.83、P<0.05)、有无人流史(χ2=32.11、P<0.01)、经期有无性生活(χ2=725.51、P<0.01)呈显著正相关,子宫肌瘤与上述因素无相关。结论:在育龄妇女中慢性宫颈炎与阴道炎患病率较高,加强妇科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与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普治,对于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慧;丁冬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70例70只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常规术眼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天,每周递减1次;双氯芬酸钠眼液4次/天;托吡卡胺眼液每晚1次。观察组眼加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天,用药1个月。观察角膜水肿情况、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1)角膜水肿情况: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更快,更早恢复透明性。(2)术后1、2个月干眼症状:观察组1.04±0.14,0.71±0.23;对照组1.13±0.21,0.89±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观察组3.18±0.26,1.61±0.23;对照组4.05±0.17,1.98±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6.88±1.32,8.17±0.96,对照组6.13±136,7.69±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有效改善早期干眼症状。
作者:殷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观察组采用葛根素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10.74±4.51,对照组16.94±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5例(87.5%),对照组总有效27例(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葛根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扎格雷用药治疗。
作者:钱晨;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与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外伤后具有脑震荡样症状的轻、中型脑外伤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口服液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78例。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脑震荡样症状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周、2周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高于尼莫地平组(χ2=7.569,P<0.01;χ2=6.280,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伤后3个月脑外伤后综合征发生率,血府逐瘀口服液组为2例(2.56%),尼莫地平组6例(7.69%),血府逐瘀口服液组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在治疗脑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的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单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安保;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PICC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PICC置管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对照组112例置管中感染13例(11.6%),其中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拔管3例。观察组124例,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0.8%),经处理后好转,无因感染而提前拔管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结论:PIC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及管理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