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39例临床分析

钱鹤平

关键词:脓毒症, 乌司他丁, 氢化可的松,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前降钙素
摘要: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脓毒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静滴,每日2次,连用7天。再加氢化可的松50 mg静滴,每日4次,连用4~6天。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L-6、TNF-α以及前降钙素(PCT)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死亡6例(15.38%);观察组39例,死亡1例(2.5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6例病理特点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例使用阿昔洛韦后急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腰痛5例,出现少尿1例,尿液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2例及白细胞尿2例,血肌酐平均236.67±77.60μmol/L, NAG酶、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酶、微球蛋白等明显升高;肾活检病理示: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0±0.89天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予以小、中剂量泼尼松20~30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阿昔洛韦所致肾脏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腰痛及肾功能减退为主,可能由于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而导致急性肾损伤。

    作者:刘昌华;高波;陈蕊;毕光宇;徐道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疗服务平台建设与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如何方便快捷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建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出院随访关怀、健康宣教,受理患者的咨询、求助、意见,回访跟踪医疗服务质量。结果:3年共随访出院患者33885例;向出院患者发送各类短信103897条。受理各种电话咨询8500例次;受理网络在线咨询950例次,受理患者表扬1820条、批评建议1570条;受理求助和投诉等70件。结论:医疗服务平台的建立与运用,构建了便捷的医患沟通平台,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医疗服务,维护和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桂梅;王秀英;张瑜;周群;汪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阑尾类癌3例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阑尾类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随访。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结果:阑尾类癌3例中,临床表现均有右下腹痛。光镜下肿瘤细胞位于粘膜下,瘤细胞分化好、大小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yn+、CgA+、CK20+、Villin+。2例阑尾切除后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转移,1例因肿瘤累及回盲部行回盲部切除术后未做任何治疗,随访至今,预后好。结论:阑尾类癌是阑尾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预后的判断需结合肿块的大小、组织类型、治疗方法,虽预后较好,但仍需对所有的类癌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姚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飞行人员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对飞行人员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延长飞行年限,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法为:对飞行人员分别从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和健康维护3个部分实施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飞行人员健康认知得到提升,促进了健康行为的构建。飞行人员的健康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对其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具有深远影响。健康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飞行人员的健康改善。

    作者:吴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神经外科实习医师培养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当今新的医疗服务形势下,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目前已经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但临床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作用和意义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不十分清楚。因而也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养。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建国;李剑;杨柳;施炜;顾艳;周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尖瓣后叶矩形切除联合Carpentier软环行二尖瓣成形术53例

    目的:观察Carpentier软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近期效果。方法:二尖瓣关闭不全53例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均为二尖瓣后叶脱垂或并部分腱索断裂。术中在对二尖瓣后叶脱垂部分行楔形或矩形切除并成形后,使用Carpentier软环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通过注水试验及食管超声检查成形效果,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观察二尖瓣成形效果。结果:术前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9例,中度关闭不全4例。术后1周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少量返流3例,微少量返流6例。48例随访时间9.42±4.52个月,经心脏彩超检查,二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少量返流4例,微少量返流7例。结论:对二尖瓣后叶脱垂行楔形或矩形切除并成形,使用Carpentier软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良好。

    作者:吕振乾;凤玮;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2例。按Gartland分型ⅡB型11例、ⅢA型29例、ⅢB型22例。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20~55分钟,平均31.6分钟,失血量5~30mL,平均14.1mL。62例均获得随访4~6月,平均5.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症状于术后2~4月消失。原发尺神经损伤3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给予口服甲钴胺,被动功能锻炼,症状均于术后2~4月消失,未残留功能障碍。本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优51例,良6例,优良率为91.94%。未出现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无骨化性肌炎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作者:王洪;张亚峰;张磊;张波;李益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将分离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贴壁,贴壁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形。48 h后贴壁细胞沿培养瓶壁伸展开,圆形,折光性强,细胞壁完整,胞核隐约可见,胞质丰富。传至第5代MSCs纯度高,增殖能力旺盛,呈梭形或纺锤形的细胞,呈漩涡状、菊花状排列生长。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体外培养纯化获得,传至第5代的骨髓基质细胞纯度高,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作为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周谊芬;董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7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次,2次/日;莫沙比利分散片,5mg/次,3次/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 mg,2次/日。对照组只给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比利口服。结果: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等GERD典型症状积分第4周与第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对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或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马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70例70只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常规术眼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天,每周递减1次;双氯芬酸钠眼液4次/天;托吡卡胺眼液每晚1次。观察组眼加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天,用药1个月。观察角膜水肿情况、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1)角膜水肿情况: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更快,更早恢复透明性。(2)术后1、2个月干眼症状:观察组1.04±0.14,0.71±0.23;对照组1.13±0.21,0.89±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观察组3.18±0.26,1.61±0.23;对照组4.05±0.17,1.98±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6.88±1.32,8.17±0.96,对照组6.13±136,7.69±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有效改善早期干眼症状。

    作者:殷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3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脓毒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静滴,每日2次,连用7天。再加氢化可的松50 mg静滴,每日4次,连用4~6天。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L-6、TNF-α以及前降钙素(PCT)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死亡6例(15.38%);观察组39例,死亡1例(2.5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鹤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croRNA let-7e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研究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60例食管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croRNA let-7e表达水平。以U6 snRNA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PCR,统计分析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MicroRNA let-7e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比癌旁组织高,病理分期I期与III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RNA let-7e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用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诊断的重要标记。

    作者:许一鸣;仲崇俊;田婷;肖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置入应用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效果。方法:对因上肢静脉障碍致正在进行的PICC无法继续者,立即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PICC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结果:在DSA下对上肢静脉障碍导致PICC置管无法继续9例患者,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5例,右锁骨下静脉置入4例,均1次成功。导管尖端在DSA实时透视下到达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准确率100%,导管留置期间未发生导管尖端异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DSA下的CVC置管的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患者疗程需要的目的。

    作者:陈春梅;吴宏;黄小妹;丁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耳穴埋豆在改善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中应用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护理操作对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甲状腺手术患者123例,随机分配成两组:对照组63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术前30分钟选择耳穴埋豆,术前术后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刺激耳郭上的穴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颈背部疼痛等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50~120分钟,头晕头痛17例,恶心呕吐16例,颈背部疼痛54例中I级41例,Ⅱ级11例,Ⅲ级2例。(2)对照组手术时间45~135分钟,头晕头痛21例,恶心呕吐34例,颈背部疼痛58例中I级16例,Ⅱ级38例,Ⅲ级4例。手术时间、颈背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护理操作,可减少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并可改善相关症状。

    作者:田月香;何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84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组44例,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患者满意度、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随访12~18个月,两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VAS评分P值均<0.05,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方法术前与术后1月ODI评分P<0.05,术后1月、6月、12月两组OD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满意度、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PVP组、PKP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PVP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PKP能显著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但PKP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

    作者:朱云华;李宏斌;王晓东;张建华;李玉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疗效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并发脑梗死128例患者,按照历史对照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疏导和电话回访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状况、疾病知识掌握及是否遵医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疾病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比较:12个月后观察组年复发5例次(7.8%);对照组年复发12例次(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两组干预前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比较:观察组40例(62.5%)达到掌握阶段,8例(12.5%)未掌握。对照组24例(37.5%)达到掌握阶段,26例(40.6%)未掌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中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72.5%,70.0%,78.5%,62.5%。对照组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治疗依从性及体重控制分别为45.5%,42.0%,40.0%,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疾病复发、提高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皮损局部予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麻醉后,使用高能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仪,术者左手绷紧患处皮肤,右手持激光手具对准皮损处逐层汽化,边汽化边以生理盐水棉签拭去表面凝固物,直至创面有少许点状渗血,皮损消失,创面与周边正常皮肤平齐。结果:脂溢性角化病120处皮损痊愈108处(90.00%),显效12处(10.00%),有效率100.00%。术后不良反应有局部灼痛感、轻度渗出,多在1~3天内消退。80.00%皮损在痂皮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均在3~12个月内自然消退。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好,创伤小,易操作,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蒋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的相关性及饮食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腹泻儿童1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浓度,并行基于FI检测结果相关饮食健康管理。结果:慢性腹泻儿童FI阳性131例(96.32%),不耐受食物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黄蛋白、蟹、牛奶、虾、鸡肉、鳕鱼、西红柿、小麦、大豆、猪肉、大米、玉米,其中鸡肉、鳕鱼、小麦、西红柿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饮食健康管理后,其中显效40例(30.53%),有效78例(59.54%),无效13例(9.92%),总有效率90.08%。结论: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症状相关,基于FI检测的饮食管理可有效缓解儿童慢性腹泻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缪伶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Ⅱ型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1例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FNAⅡ)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1例患者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均能顺利愈合,无肢体短缩、髋内翻等情况发生。随访0.5~4年,优43例,良14例,可1例,差0例。结论:PFNAⅡ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手术适应证广泛,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曹志军;黄世均;濮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