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萍;刘燕;黄帅文;李正宇;毕韵梅
对国内荨麻属植物的药用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国内的民间使用和国外报道对国产药用荨麻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
作者:郑涛;关枫;鞠志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西药氨甲喋呤(MTX)和活血化淤类中药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ml,用药7 d后,测定血β-HCG水平,若下降<15%或继续升高,第7天第2次肌注,药量同前.同时服用活血化淤类中药汤剂,1剂/d,连续服用20 d.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28例,占93.33%,血β-HCG下降到正常时间(14.46±7.8)d.结论 氨甲喋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降低血β-HCG速度快,是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杏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昆藻调脂胶囊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昆藻调脂胶囊治疗脂肪肝患者41例(治疗组),并与对照组(东宝肝泰片)治疗脂肪肝患者36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ALT,GGT,TG,TC,LDL-C及B超积分变化等各项指标,分析昆藻调脂胶囊的临床疗效.结果 昆藻调脂胶囊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脂肪肝B超影像,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低TG,TC,LDL-C,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昆藻调脂胶囊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作者:王云庭;孔祥廉;黄安安;孙健;林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薄层扫描法.结果 熊果酸在0.314~1.57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3%,精密度实验RSD=1.8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夏枯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白洁;陈翔飞;孙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筋骨痛消丸中丹参酮Ⅱ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用二氯甲烷-甲醇(4∶1)提取样品,ODS-C18色谱柱,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0 nm,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分离度1.8,RSD=1.59%,平均回收率104.6%.结论 该法分离度、精密度及稳定性好,可作为筋骨消痛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冯坤;陈保龙;谢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柴平胶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小鼠胃黏膜氨基己糖(hexosamine,HS)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气滞胃痛颗粒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柴平胶囊高、低剂量治疗组.造模结束后,中药气滞胃痛颗粒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柴平胶囊高、低剂量治疗组分别按体重灌服药物;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按体重灌服生理盐水.用改良的Neuhaus法测胃黏膜中HS的含量.结果 柴平胶囊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胃黏膜HS的含量,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结论 HS含量升高可提高胃黏膜的保护功能,这是柴平胶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机制之一.
作者:陈勇;邢盛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将KKAy(n=16)和C57BL/6J(n=20)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糖尿病(KK)组,糖尿病APS治疗(K+A)组.检测小鼠一般情况、血糖水平、血胰岛素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治疗8周后,K+A组血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视网膜组织中TNF-α表达降低(P<0.05 vs KK).结论 APS能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视网膜病变,其机制与减轻TNF-α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吴璧;王保华;欧阳静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有针对性对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运用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技术,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增强信心,以消除顾虑,达到减轻反应、配合检查的目的.方法 ①术前采取劝导、说明、启发、鼓励等交流方式,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患者进行沟通,营造一个平静舒适的环境,使病人心理状态处于佳水平;②术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与扫描医生密切配合,使之获得佳的扫描图像;③术后告知病人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通过对126例患者实施全程心理干预,均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结论 CT增强扫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惧怕心理,影响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作者:李丽亚;胡玉华;王燕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制订芎附根痛消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及薄层鉴别方法对处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质控方法切实可行,重现性好,分辨性高.结论 处方设计合理,质控方法可靠,能够保证药品质量.
作者:张永恒;乔立新;卢乙众;丁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心脑络通胶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主药,双波长锯齿扫描法对君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鉴别方法可行,黄芪甲苷平均回收率97.85%,RSD为3.15%.结论 可以为该制剂质量标准提供完整检测方法.
作者:程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附桂骨痛胶囊(FGC)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抗炎实验分别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镇痛实验采用甲醛致大鼠疼痛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 FGC 60 mg·kg-1和200mg·kg-1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百分率.FGC 100 mg·kg-1和300 mg·kg-1能有效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提示该药有抗炎作用.镇痛实验中,FGC 20 mg·kg-1和60 mg·kg-1可明显减少甲醛致痛大鼠抬足次数,FGC 100mg·kg-1和300 mg·kg-1能明显提高热板致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FGC 300 mg·kg-1组还能显著延长扭体潜伏期.结论 FGC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岳兴如;阮耀;刘萍;王澍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黄疸、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的综合症候群.婴肝发病,目前有增多的趋势.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自制虎栀合剂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缩肝、退黄、利胆、降酶均有明显疗效[1].
作者:陈春红;彭文娟;彭兆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生物碱是许多中草药及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如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与分离生物碱,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提取方法是建立在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基础上,有溶剂提取法、直接提取法等.随着超声波、色谱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以及酶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提取与分离方法也不断地得以改进.随着对生物碱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将更加高效、迅速、完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生物碱提取分离的新方法.
作者:刘军红;廖国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评述了重症药物蓄意中毒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诊疗经验.采用个体化血液透析与综合治疗.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多后达正常,血尿素氮、血肌酐分别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及时恰当透析、综合治疗重症药物蓄意中毒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博宇;艾清;于大沟;杨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的功效,随着用量的增加,伪劣掺杂现象极为普遍,现将正品及其伪品药材性状特征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魏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冠心平片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当归、瓜蒌皮、三七进行鉴别,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总多糖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所测定的3批样品中,多糖含量高是14.76%,低是12.24%,平均为13.36%;平均加样回收率是97.38%,RSD为5.51%.结论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该制剂中的当归、瓜蒌皮、三七进行鉴别及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冠心平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周琴妹;邵家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单味中药治疗方式.方法 对20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使用大蒜素雾化治疗与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结论 大蒜素雾化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全身症状改善明显,显示恰当的单味中药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特优势.
作者:黄煦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有关两头尖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两头尖中以三萜皂苷抗肿瘤、抗风湿作用明显,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此综述为今后该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鸿立;孙永旭;李勇;王宾;刘大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优选重楼皂苷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重楼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重楼药材粗粉加8倍量85%的乙醇回流2次,1.5 h/次.结论 优化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作者:卢汝梅;苏醒;蔡少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感冒止咳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对感冒止咳胶囊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45),检测波长277 nm.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主要药味黄芩、金银花、葛根、青蒿、柴胡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049~2.040 μg(r=0.999 95,n=5),平均回收率为98.10%,相对标准偏差为1.83%.薄层图谱斑点清晰,可鉴别出黄芩、金银花、葛根、青蒿对应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可用于感冒止咳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江雪平;陈科力;叶丛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