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芳;李江;方臻飞
目的:分析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为制定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法定传染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南通市累计报告梅毒8024例,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男女发病比为0.98:1,25-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59.62/10万),农民发病为各职业之首,占47.57%.崇川区、开发区和港闸区的发病率占所有地区发病的前三位,分别为53.22/10万、44.06/10万和37.48/10万.结论: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总体发病率趋于平稳,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梅毒防治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干预服务,更好的控制梅毒疫情.
作者:周小毅;马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是指通过短暂的非致死性低氧刺激诱导内源性保护性信号途径来抵抗随后发生的致死性低氧损伤的一种现象.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区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通过低氧预适应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可以为脑血管病时干细胞移植提供思路.本文对低氧预适应及其影响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的相关机制以及在脑梗死治疗的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菲;沈丽华;姜立志;陈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3天行全胃肠外营养配合奥曲肽及抑酸药,待患者一般情况及肠功能恢复后选用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调节肠外营养补入量.结果: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天,肛门排气>4天14例(27.5%),<4天37例(72.5%);切口感染2例(3.9%);轻微肠瘘1例(2.0%);胃储留2例(3.9%);腹腔积液5例(9.8%),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丽;戎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百分比及体质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259例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用DEXA测量骨密度、体脂含量百分比,并检测生化指标.按不同肥胖评价标准进行分组,分析体脂含量百分比、体质指数与骨密度关系,并对影响骨密度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1)按体质指数分组:肥胖组体脂含量百分比和体质指数高于超重组及正常组(P<0.05).(2)按腰围分组:男肥胖组体脂含量百分比及骨密度高于男正常组(P<0.05);而女性肥胖组与女正常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肥胖骨密度高于女肥胖组(P<0.05).(3)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男性的骨密度高于女性,体质指数和骨密度呈正相关,病程和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体脂含量百分比、BMI与骨密度有密切关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适当体重可能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骨密度下降比老年男性明显.
作者:郝雪勤;朱晓晖;崔世维;王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再出血和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上消化道出血240例,其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120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出血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愈率、复发率、病死率.结果:(1)老年组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64例(53.33%),胃癌20例(16.67%),非甾体类消炎药19例(15.8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例(7.50%),其他8例(6.67%).(2)中青年组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73例(60.8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18.33%),非甾体类消炎药10例(8.33%),胃癌9例(7.50%),其他6例(5.00%).(3)再出血率:老年组再出血25例(20.83%),中青年组再出血13例(1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老年组并发肺部感染1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肝性脑病3例,心血管疾病12例,中青年组并发肺部感染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肝性脑病2例,老年组并发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5)老年组治愈98例(80.00%),自动出院3例(2.50%),复发20例(16.67%),死亡14例(11.67%),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9例,多脏器衰竭3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例,中青年组治愈110例(91.67%),自动出院2例(1.67%),复发8例(6.66%),死亡5例(4.16%),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多脏器衰竭1例,肝性脑病1例.老年组治愈率低于中青年组,复发率、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卢晨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红景天苷类似物对低糖低血清培养基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采用低糖低血清培养基制备损伤模型.给予60 μmol/L、300 μmol/L、1 000 μmol/L不同浓度类似物预保护24 h.经低糖低血清损伤24 h后,观察其对细胞形态和活力的影响.结果:部分红景天苷类似物能拮抗低糖低血清培养基损伤PC12细胞活力下降.结论:部分红景天苷类似物对低糖低血清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美兰;郭益冰;黄龑;杨宇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剂量胺碘酮,对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胺碘酮组术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3次,术后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2次,之后减为0.2,每天1次,服1周后停药;常规组不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胺碘酮组术后房颤发生率13.33%,转复率100%;常规组术后房颤发生率40%,1例出院时仍为持续房颤.胺碘酮组在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总持续时间均较常规组低(P<0.01).结论:术前及术后服用低剂量胺碘酮对预防OPCABG术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吕振乾;徐平;杨春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观察带绊纽扣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肩锁关节脱位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1)观察组采用带绊纽扣钢板(Endobutton钢板)法:采用佩刀式切口横向切开三角肌及斜方肌充分暴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盘保留肩锁韧带.纤维合线环绕纽扣钢板拉紧并打结后复位肩锁关节.(2)对照组为锁骨钩钢板法:将锁骨钩钢板的板体部位紧紧的贴于锁骨的远端,将钩端于肩峰的后下方处插入.螺钉将锁骨钩钢板固定.结果:术后均经半年随访,观察组优良17例(85.0%),对照组优良11例(55.0%),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整体疗效显著好于锁骨钩钢板.
作者:应朗;王玉武;陈维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效果.方法:玫瑰糠疹患者60例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B组15例单用消银颗粒治疗;C组15例单用氯雷他定片治疗.结果:A组止痒所需时间短于B组(P<0.01);A、B组在无新疹、止痒、皮疹消退所需时间及全病程天数均短于C组(P<0.01).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冒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中,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乳腺癌数字化钼靶X线的认识.方法:分析均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及数字钼靶X线表现,比较各类乳腺癌肿块形态、边缘、腺体结构紊乱程度及钙化方式等特点.结果:乳腺癌33例临床体征及X线表现:(1)临床体征:触及肿块22例(66.7%),外上象限17例(77.3%);触诊腺体呈索条状及片状增厚9例(27.2%);乳头溢液4例(12.1%);皮肤增厚3例(9.1%),同时伴乳头凹陷1例(3.1%).(2)X线表现:肿块20例(60.6%),其中边缘模糊、星芒状肿块17例(77.3%),类圆形境界较清肿块3例(9.1%),同时伴腋下淋巴结增大5例(25%);仅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6例(18.2%),同时伴血管增粗3例(9.1%);临床无症状体征,X线发现异常成簇微钙化10例(30.3%).(3)病理诊断结果:乳腺癌33例中乳腺导管浸润癌23例,乳腺小叶癌伴淋巴结转移4例,乳腺黏液癌2例,乳头状瘤癌变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妇女进行乳腺普查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2008~2011年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技能形成率,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知识和行为/技能的问卷调查.结果:(1)共调查4 652例,男2 020例,女2 632例.2008~2011年4年间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5.88%、44.72%、57.83%和60.93%;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33.46%、26.18%、44.46%和44.95%.(2)居民的行为/技能形成率均低于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4.14%、65.60%、57.60%和54.22%,乡村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3.73%、65.30%、51.81%和53.76%.城市居民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41.10%、51.80%、44.80%和41.06%;乡村居民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46.52%、56.34%、47.43%和46.47%.城乡居民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性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中以25~34岁人群行为/技能形成率高.2011年乡村居民的行为/技能形成率48.51%,城市居民44.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08~2011年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1年各年度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慢性病行为/技能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人群的对策,侧重信念的提高、行为的改善,从而有效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作者:蔡波;林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对951例临床听诊有心脏杂音的儿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的原因.结果:951例临床听诊有心脏杂音的无症状儿童心超检查发现器质性心脏病305例,阳性率32.07%.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48例,室间隔缺损(VSD)3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9例,卵圆孔未闭(PFO)1例,ASD+PDA 41例,ASD+VSD 26例,ASD+VSD+PDA 2例,VSD合并PDA 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2例合并ASD,1例合并PDA),法洛四联症3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单心室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右位心1例,右心房增大2例,左心室占位1例,先天性二尖瓣式主动脉瓣1例;另外,三尖瓣反流232例,三尖瓣合并二尖瓣返流6例,未见明显异常408例;≤1月338例器质性心脏病检出47.63%,1~12月检出率32.43%,≥1岁检出率15.14%;临床表现中,经皮氧饱和度低于95%或左右手经皮血氧饱和度相差3%以上10例,心超提示器质性心脏病8例(ASD4例,VSD2例,VSD+ASD1例,ASD+PDA1例);心超器质性心脏病检出率,1级杂音7.37%,2级杂音32.52%,3级及以上80.49%;杂音部位心尖区为主阳性率20.2%,其他部位为主42.3%.结论:在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的诊疗过程中,心脏彩超检查具有重要价值,为早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如年龄小于1岁、杂音2级以上,非心尖部位为主,经皮氧饱和度低于95%,左右上肢氧饱和度相差3%以上,则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可能性大,尽早作心超检查.
作者:柴建农;杨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大值与封堵术中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房间隔缺损82例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大直径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初步估计封堵器的型号,术中再次依据胸二维超声心动图确定Amplatzer封堵器型号进行封堵,并行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封堵效果.结果:房间隔缺损8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79例(96.3%).封堵失败3例,其中巨大ASD1例直径35mm因无适当封堵伞封堵失败;腔静脉血管畸形无法行封堵手术1例;封堵后封堵器脱落开胸治疗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继续封堵成功1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率小于40次/分,嘱患者咳嗽并给予阿托品约2分钟心率恢复.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率140次/分,因封堵器过大更换封堵器后心率恢复.术中出现少量残余分流8例,经更换封堵器后分流消失5例,转为微量残余分流3例.其余病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较准确独立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器选择.
作者:陈丽芳;李江;方臻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社区内筛查出的抑郁障碍老年人进行综合干预,以探索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综合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社区≥65岁老年人进行筛查,根据评分进行程度分级.抑郁程度为中、重度或病情较重者转诊至专业机构治疗,综合干预1年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20例老年人中正常94例,抑郁边缘状态10例,抑郁状态16例.经1年综合干预后,G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处于抑郁边缘状态及抑郁状态例数明显减少.结论:为了降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病风险,改善老年抑郁症状的预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该重视老年人心理卫生状况.
作者:徐崇凯;钟正荣;洪玮;季建隆;张永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神经康复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是康复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针对康复治疗学的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理论简明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康复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1].我校现阶段采用倪朝民主编的<神经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本课程教学主要定位于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神经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的重要课程.
作者:陈伟观;郭爱松;胡玉明;朱振杰;孙丽;张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与肠屏障功能(IBF)损害的相关性,以及序贯干预治疗后肠屏障功能损伤程度改善的状况.方法:急性胰腺炎(AP)72例患者分为3组:轻型胰腺炎(MAP)组(A组)24例,重型胰腺炎(SAP)对照组(B组)24例,SAP序贯保护组(C组)24例.检测3组患者入院后血、尿淀粉酶(AMS)的含量及血清肿瘤因子(TNF-α)及白介素6 (IL-6)水平及变化;入院后1d、7d、10 d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观察SAP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及体温变化、腹部情况.结果:入院时A组与B、C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干预治疗10 d 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A组与B、C组尿中(L/M)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尿中(L/M)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0d后C组L/M比值较B组显著降低(P<0.05).SAP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体温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A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保护组肠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治疗能改善肠屏障功能,有助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
作者:顾留根;刘丽艳;李玉明;王永兵;陶国华;葛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创伤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p53诱导死亡结构域蛋白(PIDD)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后的大鼠皮层组织中PIDD的表达和定位变化.结果:(1)在假手术脑组织中,PIDD表达很低,脑损伤后其表达逐渐增加,在3天左右达到高峰,之后表达下降;(2)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实验表明,PIDD在损伤后的脑组织中表达明显上升,并且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之中.
作者:万春华;毛辉;陈建;赵建亚;姜俊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涉嫌酒驾人员血液中乙醇含量进行测定,为预防查处酒后驾车提供依据.方法:对涉嫌酒驾的632例之血样,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检测乙醇含量,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涉嫌酒驾的632例中男601例,女31例;酒后驾车加醉酒驾车451例(71.4%)中,男442例,女9例,男女比49∶1.发生交通事故448例中,饮酒驾车与未饮酒驾车之比为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嫌酒驾人员中事故发生率70.9%.发生交通事故者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比为4.4∶1,机动车事故中驾驶员饮酒的与未饮酒之比为1.9:1,非机动车事故中饮酒与未饮酒之比为1:1.4.结论:涉嫌酒驾者发生交通事故率与血液中乙醇含量无正相关,但酒驾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60.7%的交通事故与饮酒有关.
作者:朱云凤;杨天平;陈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婴幼儿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婴幼儿哮喘157例患儿进行随机调查,其内容包括:围生因素、哮喘患儿家庭饮食习惯、患儿母亲孕期及哺乳期饮食结构、患儿生后喂养方式、食物转换时间及结构、断乳时间、是否长期添加益生菌等.设同期对照组138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 检验.结果:家庭饮食结构以动物蛋白为主、母亲孕期饮食及哺乳期以鱼虾类为主、生后人工喂养等因素为婴幼儿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喜生食海鲜为高危因素.而母孕期及哺乳期饮食以猪牛肉为主、母乳喂养、断乳时间及食物转换时间晚于8月龄、长期添加益生菌为婴幼儿哮喘的保护因素.家庭饮食中每天均摄入肉、蛋、鱼虾类、母孕期及哺乳期多食蔬菜水果、早期食物转换种类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母亲、婴儿部分饮食因素可影响婴幼儿哮喘的发生,正确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式可以减少其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徐孝华;杭杲;蔡迎庆;唐美玲;李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SSE 和MRS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MSSA、MRSA、MSSE和MRSE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15,16a,16b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均小于1μg.mL-1,抑菌效果明显优于阿莫西林.结论: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作者:赵喜;王新杨;黄金华;凌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