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王新杨;黄金华;凌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道路安全报告,介绍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从人员因素、道路因素、车辆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对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从酒后驾车、超速驾车、青少年交通伤、个人防护等方面对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员因素作了深度分析.简单介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为改善交通安全,制定的限速法、限制饮酒驾车法、摩托车手及乘员佩戴头盔法、安全带法、儿童安全装置法等相应法规以及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结论与建议.对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未来进行展望,介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从中央政府到各地的交管部门以及所有道路使用者都要更加重视道路交通安全,从而有利于建设健康、安全与和谐的社会.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周围病灶中定性诊断的作用,以提高肺部病变取材成功率及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取病灶至胸壁近距离处为穿刺点模拟进针,计算进针角度及距离.屏气状态下刺入穿刺针,CT扫描确定在病灶内,击发取活检组织,涂片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110例取材成功率100%,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92例,不能确诊2例,病理确诊率98.2%.并发气胸27例(24.5%),胸腔积液15例(13.6%),肺出血38例(34.5%),穿刺部位疼痛需药物止痛57例(51.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准确度高,安全有效的获得组织学的好方法.
作者:张亚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可行性,并与常规眶上外侧入路对比.方法:10例20侧湿头标本,分别模拟眶上外侧锁孔及常规入路,借助显微镜观察鞍区解剖结构,在神经导航下量化显露面积及操作角度,并利用Ammirati手术显露评分表对两种入路进行分级评分.结果:眶上外侧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对鞍区各解剖结构均可良好显露;锁孔入路显露面积(435.43±22.80)mm2,与常规入路(481.56±33.53)m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入路对所选4个靶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均高于锁孔入路,但仅后交通动脉起点及颈内动脉分叉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孔入路显露分级总评分为29(51.79%),常规入路为33(58.92%).结论: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提供与常规入路相似的显露和控制范围,但操作简便,创伤更小.
作者:陈晨;兰青;万政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涉嫌酒驾人员血液中乙醇含量进行测定,为预防查处酒后驾车提供依据.方法:对涉嫌酒驾的632例之血样,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检测乙醇含量,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涉嫌酒驾的632例中男601例,女31例;酒后驾车加醉酒驾车451例(71.4%)中,男442例,女9例,男女比49∶1.发生交通事故448例中,饮酒驾车与未饮酒驾车之比为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嫌酒驾人员中事故发生率70.9%.发生交通事故者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比为4.4∶1,机动车事故中驾驶员饮酒的与未饮酒之比为1.9:1,非机动车事故中饮酒与未饮酒之比为1:1.4.结论:涉嫌酒驾者发生交通事故率与血液中乙醇含量无正相关,但酒驾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60.7%的交通事故与饮酒有关.
作者:朱云凤;杨天平;陈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南通市某社区居民被确诊为高血压后的真实心理体验.方法:质性描述,根据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与16例患有高血压的社区居民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做笔录和录音,并运用Colaizzi的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感到知识缺乏,有恐惧与焦虑心理.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健康指导,更需要广泛而持久的心理支持.同时社区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作者:胡嘉丽;耿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头痛等较为常见.针对海员住院疾病的调查,说明心身疾病在海员群体中广泛存在,甚至成为造成海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海员单个疾病调查统计,也验证了心身疾病多发的状况.海员心身健康的管理成为维护海员健康的重点、难点.针对海员职业特殊的航行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在海员心身健康的管理中要注意:(1)重视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帮助海员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重视心身综合治疗,及时治疗躯体疾病,结合心理和行为治疗,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确保治疗效果的维持;(3)重视社会因素的改善对心身疾病防治的积极作用,切实帮助船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尽力降低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从心理、躯体、社会三个方面完善对心身健康的管理.
作者:李娜;施利承;戴家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能否减少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的生理不适及置管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患者留置导尿15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7例和对照组77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临床表现.结果:(1)干预组在插管后尿道口刺痛、尿意频繁、下腹坠胀不适、尿管不畅、拔管困难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患者感觉舒适干预组56例(72.8%),对照组36例(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不适干预组分别为1例(1.3%),0例(0);对照组分别为8例(10.4%),3例(3.9%),两组比较差异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留置导尿的舒适度,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小玲;丁敏;张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为制定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法定传染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南通市累计报告梅毒8024例,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男女发病比为0.98:1,25-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59.62/10万),农民发病为各职业之首,占47.57%.崇川区、开发区和港闸区的发病率占所有地区发病的前三位,分别为53.22/10万、44.06/10万和37.48/10万.结论:南通市2009~2012年梅毒总体发病率趋于平稳,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梅毒防治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干预服务,更好的控制梅毒疫情.
作者:周小毅;马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3天行全胃肠外营养配合奥曲肽及抑酸药,待患者一般情况及肠功能恢复后选用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调节肠外营养补入量.结果: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天,肛门排气>4天14例(27.5%),<4天37例(72.5%);切口感染2例(3.9%);轻微肠瘘1例(2.0%);胃储留2例(3.9%);腹腔积液5例(9.8%),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丽;戎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红景天苷类似物对低糖低血清培养基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采用低糖低血清培养基制备损伤模型.给予60 μmol/L、300 μmol/L、1 000 μmol/L不同浓度类似物预保护24 h.经低糖低血清损伤24 h后,观察其对细胞形态和活力的影响.结果:部分红景天苷类似物能拮抗低糖低血清培养基损伤PC12细胞活力下降.结论:部分红景天苷类似物对低糖低血清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美兰;郭益冰;黄龑;杨宇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创伤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p53诱导死亡结构域蛋白(PIDD)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后的大鼠皮层组织中PIDD的表达和定位变化.结果:(1)在假手术脑组织中,PIDD表达很低,脑损伤后其表达逐渐增加,在3天左右达到高峰,之后表达下降;(2)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实验表明,PIDD在损伤后的脑组织中表达明显上升,并且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之中.
作者:万春华;毛辉;陈建;赵建亚;姜俊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大值与封堵术中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房间隔缺损82例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大直径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初步估计封堵器的型号,术中再次依据胸二维超声心动图确定Amplatzer封堵器型号进行封堵,并行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封堵效果.结果:房间隔缺损8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79例(96.3%).封堵失败3例,其中巨大ASD1例直径35mm因无适当封堵伞封堵失败;腔静脉血管畸形无法行封堵手术1例;封堵后封堵器脱落开胸治疗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继续封堵成功1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率小于40次/分,嘱患者咳嗽并给予阿托品约2分钟心率恢复.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率140次/分,因封堵器过大更换封堵器后心率恢复.术中出现少量残余分流8例,经更换封堵器后分流消失5例,转为微量残余分流3例.其余病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较准确独立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器选择.
作者:陈丽芳;李江;方臻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再出血和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上消化道出血240例,其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120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出血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愈率、复发率、病死率.结果:(1)老年组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64例(53.33%),胃癌20例(16.67%),非甾体类消炎药19例(15.8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例(7.50%),其他8例(6.67%).(2)中青年组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73例(60.8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18.33%),非甾体类消炎药10例(8.33%),胃癌9例(7.50%),其他6例(5.00%).(3)再出血率:老年组再出血25例(20.83%),中青年组再出血13例(1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老年组并发肺部感染1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肝性脑病3例,心血管疾病12例,中青年组并发肺部感染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肝性脑病2例,老年组并发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5)老年组治愈98例(80.00%),自动出院3例(2.50%),复发20例(16.67%),死亡14例(11.67%),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9例,多脏器衰竭3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例,中青年组治愈110例(91.67%),自动出院2例(1.67%),复发8例(6.66%),死亡5例(4.16%),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多脏器衰竭1例,肝性脑病1例.老年组治愈率低于中青年组,复发率、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卢晨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肿瘤增殖抗原Ki-67在消化道类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关系.方法:消化道类癌病理组织切片43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在类癌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1)病变部位:胃、十二指肠11例,小肠及结肠6例,阑尾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21例.(2)恶性程度:早期癌仅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27例;进展期癌浸润至肌层以下16例,淋巴结转移18例.(3)Ki-67在早期类癌27例中阳性表达8例(29.63%),在进展期类癌16例中阳性表达12例(7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在无淋巴结转移类癌25例中阳性表达8例(32.00%),在有淋巴结转移类癌18例中阳性表达14例(77.78%),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消化道类癌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消化道类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作者:文艳红;张永建;徐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0例急性喉炎患儿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其中1例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重点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及时足量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辅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Ⅳ度喉梗阻患儿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陈桂民;朱明;郭蔚;徐士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对951例临床听诊有心脏杂音的儿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的原因.结果:951例临床听诊有心脏杂音的无症状儿童心超检查发现器质性心脏病305例,阳性率32.07%.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48例,室间隔缺损(VSD)3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9例,卵圆孔未闭(PFO)1例,ASD+PDA 41例,ASD+VSD 26例,ASD+VSD+PDA 2例,VSD合并PDA 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2例合并ASD,1例合并PDA),法洛四联症3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单心室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右位心1例,右心房增大2例,左心室占位1例,先天性二尖瓣式主动脉瓣1例;另外,三尖瓣反流232例,三尖瓣合并二尖瓣返流6例,未见明显异常408例;≤1月338例器质性心脏病检出47.63%,1~12月检出率32.43%,≥1岁检出率15.14%;临床表现中,经皮氧饱和度低于95%或左右手经皮血氧饱和度相差3%以上10例,心超提示器质性心脏病8例(ASD4例,VSD2例,VSD+ASD1例,ASD+PDA1例);心超器质性心脏病检出率,1级杂音7.37%,2级杂音32.52%,3级及以上80.49%;杂音部位心尖区为主阳性率20.2%,其他部位为主42.3%.结论:在儿童无症状心脏杂音的诊疗过程中,心脏彩超检查具有重要价值,为早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如年龄小于1岁、杂音2级以上,非心尖部位为主,经皮氧饱和度低于95%,左右上肢氧饱和度相差3%以上,则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可能性大,尽早作心超检查.
作者:柴建农;杨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是指通过短暂的非致死性低氧刺激诱导内源性保护性信号途径来抵抗随后发生的致死性低氧损伤的一种现象.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区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通过低氧预适应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可以为脑血管病时干细胞移植提供思路.本文对低氧预适应及其影响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的相关机制以及在脑梗死治疗的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菲;沈丽华;姜立志;陈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武钢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统计我院10年间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以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依据来确诊.结果:行结肠镜检4479例,确诊大肠癌315例(7.0%),平均发病年龄65岁,男女比例为1.5:1.直肠癌118例(37.5%),乙状结肠癌89例(28.3%)、升结肠28例(8.9%)、降结肠22例(6.9%)、脾曲20例(6.3%)、横结肠15例(4.8%)、肝曲14例(4.4%)、回盲部9例(2.9%).左半结肠癌多于右半结肠癌,(41.5%∶21.0%),高、中分化腺癌219例(69.5%),是大肠癌主要病理类型.结论:武钢地区大肠癌检出率较低,随年龄增加,左半结肠癌增多.
作者:石珍;徐毅;刘光华;陈功孝;姜文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与肠屏障功能(IBF)损害的相关性,以及序贯干预治疗后肠屏障功能损伤程度改善的状况.方法:急性胰腺炎(AP)72例患者分为3组:轻型胰腺炎(MAP)组(A组)24例,重型胰腺炎(SAP)对照组(B组)24例,SAP序贯保护组(C组)24例.检测3组患者入院后血、尿淀粉酶(AMS)的含量及血清肿瘤因子(TNF-α)及白介素6 (IL-6)水平及变化;入院后1d、7d、10 d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观察SAP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及体温变化、腹部情况.结果:入院时A组与B、C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血清TNF-α、IL-6、A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干预治疗10 d 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A组与B、C组尿中(L/M)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尿中(L/M)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0d后C组L/M比值较B组显著降低(P<0.05).SAP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体温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A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保护组肠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治疗能改善肠屏障功能,有助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
作者:顾留根;刘丽艳;李玉明;王永兵;陶国华;葛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百分比及体质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259例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用DEXA测量骨密度、体脂含量百分比,并检测生化指标.按不同肥胖评价标准进行分组,分析体脂含量百分比、体质指数与骨密度关系,并对影响骨密度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1)按体质指数分组:肥胖组体脂含量百分比和体质指数高于超重组及正常组(P<0.05).(2)按腰围分组:男肥胖组体脂含量百分比及骨密度高于男正常组(P<0.05);而女性肥胖组与女正常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肥胖骨密度高于女肥胖组(P<0.05).(3)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男性的骨密度高于女性,体质指数和骨密度呈正相关,病程和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体脂含量百分比、BMI与骨密度有密切关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适当体重可能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骨密度下降比老年男性明显.
作者:郝雪勤;朱晓晖;崔世维;王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