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明;谭宪秋;崔红梅;王景云
目的 了解石仙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石仙桃属植物研究的文献,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基本情况.结果 目前石仙桃属植物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5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学成分41种,包括9,10-二氢菲、菲醌、联苄、二苯乙烯、三萜、苯丙素、木脂素、甾体和脂肪族等结构类型.一些种类所合成分在镇痛、抗氧化、抗癌、抑制NO生成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结论 开展石仙桃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莹;张云梅;金永;陈业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消痛灵搽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栀子、姜黄、乳香、没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定量分析消痛灵搽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 TLC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大黄素在0.248~1.984μg,大黄酚在0.292~2.33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9.7%.RSD=0.64%;大黄酚为99.2%,RSD=0.8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复方制剂的质量.
作者:袁明;任延明;赵协慧;文绍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色谱分离,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芥子酸(sinapic acid,Ⅰ)、β-谷甾醇(β-sistosterol,Ⅲ)、Z-6,8',7,3'-二聚藁本内酯(Z-6,8',7,3'-diligustilide,Ⅲ)、阿魏酸(ferulic acid,Ⅳ)、4一羟基-3一丁基苯酞(4-hy-droxy-3-butyl-phthalide,Ⅴ)、孕烯醇酮(pregnenolone,Ⅵ).结论 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丽红;谢秀琼;万丽;王曙宾;詹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考证三七原产地.方法 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比较《三七原产地考证》所引文献.结果 认为三七原产于广西,常用名为田七.结论 三七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在广西恢复、发展三七生产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黄荣韶;杨海菊;贺紫荆;陈超君;李正文;张超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从真菌资源分布和化合物基本骨架,波谱特征,药理活性及生源途径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报道的52个原伊鲁烷型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臧鑫炎;李彩芳;王金梅;康文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复方岗梅合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37例急性咽炎患者分成治疗组85例,对照组52例,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复方岗梅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的治愈率达78.82%,总有效率97.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复方岗梅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吴喜英;王明军;许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防喘合剂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性;探讨防喘合剂抗病毒作用.方法 将175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防喘合剂、辅舒酮及两药合用,疗程12周,观察哮喘控制程度;将不同稀释度的甲型流感病毒和防喘合剂、病毒唑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接种于鸡胚尿囊腔进行体外孵育72 h,测定培育病毒液的血凝滴度并计算EID50.结果 3组疗后疗前比较,无哮喘症状天数比例增加、夜问因喘憋醒来天数比例减少,PEF均值升高,(P<0.05).3组疗后比较,无症状天数比较、合用β2,受体激动剂天数比例中西组优于中药和西药组(P<0.05);因喘憋醒来天数比例、PEFR均值差异无显著性;减少哮喘严重发作率中西组好于中药和西药组,但P<0.05.EID50效价,防喘合剂<1.5,病毒唑>6,病毒对照为6.33.结论 防喘合剂是有效的治疗小儿哮喘的中药制剂,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作者:杜洪喆;任勤;杜春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对《伤寒论》中脉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4个主要特点:①以脉统证,分述六经病证特点;②细审脉象,详论病势进退及六经传变规律;③别脉阴阳,确定疾病性质;④三部合参,判断病位所在.脉诊在辨证治疗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仲景正是在平脉的基础上进行辨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施以方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有效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
作者:王彦平;王玉芬;阎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复方癃闭治颗粒中挥发油的β-CD包合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包合物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考察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结果 佳包舍工艺为A3B2C2,即包合2 h,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6,包合温度为40℃.结论 上述条件包合复方癃闭治颗粒中的挥发油为合理.
作者:刘晶;程岚;陈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蒜素对小鼠膀胱肿瘤的抗肿瘤效果与机制.方法 通过MTT实验评定了大蒜素的直接细胞毒活性.动物实验显示大蒜素在体内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并用LDH释放法测细胞毒活性.结果 大蒜素对膀胱肿瘤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大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大蒜素治疗后产生了针对B16肿瘤细胞的淋巴细胞.结论 大蒜素对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这种效果可能与直接细胞毒作用和免疫反应有关.大蒜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表浅膀胱癌腔内治疗药物.
作者:伍少雄;黄冬;周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枫香树叶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枫香树叶对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枫香树叶对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无抗菌作用;枫香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皆有抗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3~25mm之间.不同方法提取的药液的抗菌作用有明显差别,其中枫香树叶水煎液抗菌作用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1,0.5,0.5.0.25g/ml.结论 枫香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作者:钟有添;王小丽;马廉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正交实验法优选香苓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用超声波水提取醇沉淀的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了超声温度,浸提剂倍数,超声时间,超声次数等因素,以确定佳的制备工艺.结果 超声温度60℃,20倍水量,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次数4次时,多糖的提取率高.结论 这种提取多糖的方法具有节省时间、易于操作等特点,便于推广.
作者:白玉静;佟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制作急性高黏滞大鼠模型动脉取血,通过黏度法测定血流变指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核孔膜滤过法测定红细胞滤过指数,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以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比较大蒜素腹腔注射组和未处理组的差异.结果 与未处理组比较,大蒜素高、中、低剂量组对血瘀症大鼠全血黏度的增加均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P<0.05);中、高剂量组对血浆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且上述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P<0.05),可明显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P<0.05);中、低剂量组有降低红细胞聚集性的作用;各剂量组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增大有改善作用;各剂量组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降低有改善作用,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蒜素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而用于血淤症的防治.
作者:刘丹丹;孙君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测定石蒜鳞茎总生物碱含量,为石蒜鳞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加兰他敏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289 nm.结果 加兰他敏在20.4~10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回归方程Y=0.008 4X-0.022 7,r=0.999 9(n=5);加样回收率为99.8%,RSD=1.44%;测定结果在5h内稳定,RSD=0.64%;不同来源石蒜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栽培石蒜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可以达到并超过野生石蒜.结论 该测定方法稳定、快速、简便,测定结果良好.
作者:李亚仲;单宇;吴志平;袁菊红;夏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金钱草是一种常用中药,来源于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
作者:彭才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辛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麻黄、金银花、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麻黄碱,黄芩苷,绿原酸.欧前胡素检测浓度在0.1~0.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1.04%,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辛芷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孙仁;谷志平;宋晓宇;邵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芥中提取挥发油.方法 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了58个成分,占挥发油的86.23%以上.结论 通过对荆芥挥发油的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方明月;康文艺;姬志强;王金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肾活血中药对肾病的疗效.方法 68例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药品.测定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变化,分别与30名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 :肾病患儿SOD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P<0.01),而LPO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LPO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益肾活血药对抗过氧化损伤、防治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毛春华;林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出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龙胆苦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浸取时间、溶媒用量及提取次数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 用乙醇浓度为70%,浸取时间为36 h,溶媒用量为药材的10倍,提取次数为3次为佳.结论 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选条件可靠,适合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工艺参考.
作者:郝晓霞;余淑娴;何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报告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与口腔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3名(57~68岁)尿毒症合并口腔疾病患者进行了规律的个体化血液透析、药物,口腔疾病专科治疗.结果 透析后临床表现显著好转.BUN和Scr下降,CO2CP,IgG上升(P<0.01),齿龈炎、口腔出血、口腔修复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 恰当透析、药物、口腔专科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与口腔疾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立明;谭宪秋;崔红梅;王景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