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伟梁;陈长勋
目的 建立测定虎舌红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以去氢飞廉碱(C16H22N402)为对照品,溴甲酚绿为酸性染料,用氯仿萃取,检测波长418 nm.结果 去氢飞廉碱在0.72~14.02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9.254X-1.6247,r=0.999 5(n=5),平均回收率为101.65%.RSD为0.75%(n=5).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选择性强.
作者:凌育赵;杨妙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树舌灵芝各溶剂提取物的抗癌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从树舌灵芝得到一系列提取物,运用MTT法研究了各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氯仿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余各层样品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树舌灵芝抗肿瘤成分可能在氯仿部分.
作者:周忠波;马红霞;图力古尔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予糖尿病教育、适量运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黄芪针60 ml加入0.9%氯化钠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3~4周.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功能(Cr,BUN,C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全血黏度(mPa·s)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UAER,CCr,尿α1-MG,尿NAG和全血黏度(mPa·s)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芪对糖尿痛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黄芪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其他多方面机制有关.
作者:杜文涛;李凤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眩晕宁冲剂治疗治疗组运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 ,对照组有效率为73.68%,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对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贤;汤建华;张兴国;戴训刚;贾胜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石仙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石仙桃属植物研究的文献,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基本情况.结果 目前石仙桃属植物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5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学成分41种,包括9,10-二氢菲、菲醌、联苄、二苯乙烯、三萜、苯丙素、木脂素、甾体和脂肪族等结构类型.一些种类所合成分在镇痛、抗氧化、抗癌、抑制NO生成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结论 开展石仙桃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莹;张云梅;金永;陈业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正体类要》是一部关于伤科损伤内外治法的专著,其中小柴胡汤运用广泛.笔者对其中运用小柴胡汤的病案进行剖析,提出在伤科临床中只要符合小柴胡汤证病机的病证都可以适用小柴胡汤.
作者:刘乾亮;余文景;曾一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蒜素对小鼠膀胱肿瘤的抗肿瘤效果与机制.方法 通过MTT实验评定了大蒜素的直接细胞毒活性.动物实验显示大蒜素在体内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并用LDH释放法测细胞毒活性.结果 大蒜素对膀胱肿瘤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大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大蒜素治疗后产生了针对B16肿瘤细胞的淋巴细胞.结论 大蒜素对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这种效果可能与直接细胞毒作用和免疫反应有关.大蒜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表浅膀胱癌腔内治疗药物.
作者:伍少雄;黄冬;周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5年元月开始我院妇科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按常规灌肠后,病人常很快就有便意,并很快将灌入的药液排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邓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胃舒胶囊中延胡索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以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延胡索提取工艺.结果 延胡索工艺选择为加8倍量50%乙醇提取两次,第1次1.5 h,第2次1 h.结论 采用此方法提取延胡索药材,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刘敏彦;曹秀莲;刘姣;崔力剑;牛丽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辛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麻黄、金银花、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麻黄碱,黄芩苷,绿原酸.欧前胡素检测浓度在0.1~0.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1.04%,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辛芷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孙仁;谷志平;宋晓宇;邵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复方岗梅合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37例急性咽炎患者分成治疗组85例,对照组52例,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复方岗梅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的治愈率达78.82%,总有效率97.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复方岗梅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吴喜英;王明军;许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尿崩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肾性尿崩症)而引起多尿、烦渴以及低密度尿为特征的临床证候群,是临床诊治较棘手的疑难病症.
作者:付丽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芥中提取挥发油.方法 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了58个成分,占挥发油的86.23%以上.结论 通过对荆芥挥发油的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方明月;康文艺;姬志强;王金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17种国产菝葜属植物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 以活性成分白藜芦醇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采自我国17种菝葜属植物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品种菝葜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小果菝葜、长托菝葜、黑果菝葜等含量较高,而短梗菝葜、尖叶菝葜、土茯苓等不能检测出.结论 该研究为菝葜属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王光忠;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心房钠尿肽(ANP)含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大鼠,AMI后24 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AMI后1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l周组、AMI后2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组.另设1周、2周假手术组各8只.治疗组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次/d,AM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各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后l周时,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明显增高(P<0.01);到梗塞后2周时,虽有所降低,但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降低,与相应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肌梗塞后,不论血液循环还是局部心肌组织中ANP都显著性增高,参麦注射液能明显降低ANP的作用.
作者:焦宏;陈彦静;马建伟;张晓云;李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永川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及苷元的降血糖活性及其降血糖机制.方法 永川豆豉粉碎,脱脂,然后用65%的乙醇浸泡,超声提取两次.所得提取液离心后旋转蒸发,用无水乙醇提取可得大豆异黄酮的粗提品.正丁醇饱和的水溶液除糖及色素等.然后经硅胶分离出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河南鼠注射四氧嘧啶造成高血糖模型,连续7 d灌胃给予所提取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 永川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能显著地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鼠血糖水平,缓解糖尿病症状;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都能抑制葡萄糖的活性,尤以染料木素为明显.结论 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明显地降低小鼠的高血糖,其所含的成分染料木素为主要的降血糖成分之一.
作者:郭瑞华;霍文;刘正猛;吴少杰;王和平;王海龙;梁彦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邓晋丰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3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理事.
作者:杨仁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新冠心苏合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制剂中冰片、乳香;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肉桂酸含量,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冰醋酸(10:22:55:0.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测出冰片、乳香.肉桂酸在0.396~3.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7%,RSD<5%(n=6);结论所建立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新冠心苏合滴丸的质量标准控制.
作者:由会玲;李春香;李春花;李清;陈金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医学实验课是高等医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它除了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外,还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活跃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陈正爱;王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溪黄草中二萜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商品药材质量分析,为溪黄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6,7-去氢罗伊林酮和(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凇香烷-7-酮的含量;流动相:0.05%三氟乙酸-乙腈(25:75),检测波长:210 nm论塔板数按6,7-去氢罗伊林酮计算应不低于6 000,按(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计算应不低于5 000.结果 11批次的测试样品中6,7-去氢罗伊林酮的含量范围在91.5~182.5μg·-1(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的含量范围在35.4~84.2 μg·g-1.建议药材中6,7-去氢罗伊林酮和(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的含量限度分别不得低于113.4 μg·g-1和52.3μg·g-1.结论 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专属、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溪黄草药材及含溪黄草的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朝展;祝晨蔯;杨金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