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媛
目的 对甲状腺素引起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中药对其干预的资料进行综述.方法 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介绍.结果 过量甲状腺素(L-Thyroxine,Thy)能引起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复杂,不仅有激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也介导了Ca2+的转运,产生氧自由基,使ATP耗竭并与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加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等有关.其所引起的心肌肥厚是一种缺氧缺血性的特殊肥厚.已初步发现有些中药和中药复方具有拮抗甲状腺素和防治心肌肥厚的作用.结论 对甲状腺素引起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及开发确定有疗效的抗甲状腺素和抑制心肌肥厚的中药还需深入研究.
作者:顾伟梁;陈长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复方癃闭治颗粒中挥发油的β-CD包合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包合物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考察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结果 佳包舍工艺为A3B2C2,即包合2 h,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6,包合温度为40℃.结论 上述条件包合复方癃闭治颗粒中的挥发油为合理.
作者:刘晶;程岚;陈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67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4例给予清开冲剂口服或灌肠;对照组33例给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氨及症状改善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疗效优于乳果糖治疗.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护肝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比较甲醇索氏、甲醇超声、醋酸乙酯回流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线性为58~2320μg/ml,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98.53%,RSD为1.39%(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方法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沙美;史道芬;欧阳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复方岗梅合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37例急性咽炎患者分成治疗组85例,对照组52例,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复方岗梅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的治愈率达78.82%,总有效率97.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复方岗梅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吴喜英;王明军;许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考察3个品种芒果叶不同组织部位甲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为研究和测定芒果叶等叶类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提供方法指导和实验依据.方法 Waters syrmmetry C18(5ttm,4.6mm×250 mm)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6 nm.结果 芒果叶不同组织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在研究测定芒果叶等叶类药材指纹图谱时必须注意取样的均匀性.
作者:冯旭;邓家刚;覃洁萍;汪锌华;张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对《伤寒论》中脉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4个主要特点:①以脉统证,分述六经病证特点;②细审脉象,详论病势进退及六经传变规律;③别脉阴阳,确定疾病性质;④三部合参,判断病位所在.脉诊在辨证治疗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仲景正是在平脉的基础上进行辨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施以方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有效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
作者:王彦平;王玉芬;阎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搀硫酸镁穿山甲洗脱后是否能作穿山甲入药.方法 各种方法洗脱后,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EDTA滴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测定和定氮法对搀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定性分析显示洗脱后的穿山甲中化学成分已发生变化,总灰分超出正常穿山甲的11倍,定量分析显示洗脱后的搀假穿山甲中仍存在硫酸镁,蛋白质含量有所减少.结论 搀硫酸镁穿山甲经洗脱后.仍不能作为正品入药.
作者:汪冶;高春花;肖聪颖;郑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发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发绀症48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总有效率91.5%,其中临床治愈30例,占6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发绀症疗效显著.
作者:庞学书;芦广萍;李庆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虎舌红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以去氢飞廉碱(C16H22N402)为对照品,溴甲酚绿为酸性染料,用氯仿萃取,检测波长418 nm.结果 去氢飞廉碱在0.72~14.02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9.254X-1.6247,r=0.999 5(n=5),平均回收率为101.65%.RSD为0.75%(n=5).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选择性强.
作者:凌育赵;杨妙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百色马齿苋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百色马齿苋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百色马齿苋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094 mg/ml,回收率为101%,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马齿苋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进;刘娇;罗建华;蒙春越;张丽丹;黄锁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玉郎伞多糖(YLS)对H2O2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Ⅳ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H2O2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SI和ALT水平,测定肝细胞中MDA和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和增殖活性.结果 YLS(0.125~1 mg/ml)可明显降低或恢复由H2O2升高的培养上清液中AST和ALT水平及肝细胞中MDA含量,还可提高H2O2降低的肝细胞存活率和GSH含量.结论 提示YLS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段小群;焦杨;张士军;黄仁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辛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麻黄、金银花、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麻黄碱,黄芩苷,绿原酸.欧前胡素检测浓度在0.1~0.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1.04%,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辛芷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孙仁;谷志平;宋晓宇;邵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银黄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C18柱,以乙腈-0.4%磷酸(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 在0.164~0.98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n=6),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8%(n=4).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可行的依据.
作者:魏清;康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制作急性高黏滞大鼠模型动脉取血,通过黏度法测定血流变指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核孔膜滤过法测定红细胞滤过指数,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以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比较大蒜素腹腔注射组和未处理组的差异.结果 与未处理组比较,大蒜素高、中、低剂量组对血瘀症大鼠全血黏度的增加均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P<0.05);中、高剂量组对血浆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且上述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P<0.05),可明显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P<0.05);中、低剂量组有降低红细胞聚集性的作用;各剂量组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增大有改善作用;各剂量组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降低有改善作用,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蒜素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而用于血淤症的防治.
作者:刘丹丹;孙君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黄芪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不同剂量黄芪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的小鼠灌服脂肪乳剂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黄芪按18,9,4.5 g/kg剂量给小鼠连续灌胃4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120).结果 黄芪能明显降低TC、TG和LDL-c的浓度(P<0.05),能明显升高血S0D和GSH-Px活性(P<0.05),降低血清LPO的浓度(P<0.05).结论 黄芪能调节小鼠高脂血症脂代谢和增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作者:刘超;张学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围产期心肌病的有效诊治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孕妇及国产儿病死率.方法 对1995~2005年间收治的围产期心肌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围产期心肌病全部治愈.结论 围产期心肌病早期诊断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丽华;唐素敏;宋素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HPLC法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结果 黄芩苷在0.12~0.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8%,RSD为0.87%(n=6).结论 该法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王世宇;黄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的较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回流法通过各单因素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对红花中的有效成分黄色素进行了综合提取.结果 黄色素较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4,浸泡时间30 min,提取时间20 min.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红花黄色素的大规模提取.
作者:张帆;曾斌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佩兰,性辛、平,入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是一种常用的化湿、解表中药.
作者:魏道智;宁书菊;林文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