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康红英
目的 优选复方癃闭治颗粒中挥发油的β-CD包合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包合物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考察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结果 佳包舍工艺为A3B2C2,即包合2 h,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6,包合温度为40℃.结论 上述条件包合复方癃闭治颗粒中的挥发油为合理.
作者:刘晶;程岚;陈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搀硫酸镁穿山甲洗脱后是否能作穿山甲入药.方法 各种方法洗脱后,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EDTA滴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测定和定氮法对搀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定性分析显示洗脱后的穿山甲中化学成分已发生变化,总灰分超出正常穿山甲的11倍,定量分析显示洗脱后的搀假穿山甲中仍存在硫酸镁,蛋白质含量有所减少.结论 搀硫酸镁穿山甲经洗脱后.仍不能作为正品入药.
作者:汪冶;高春花;肖聪颖;郑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银杏叶片对大鼠长期毒性影响.方法 复方银杏叶片88.44,17.69 mg/kg(为临床日剂量的50倍和10倍)给大鼠连续灌服13周,停药2周,分别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复方银杏叶片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 复方银杏叶片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推论临床拟用剂量应是安全的.
作者:潘洪平;危华玲;陈英;钟正贤;陈学芬;李燕婧;路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椰露止咳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椰露止咳口服液鱼腥草、浙贝母进行鉴别.结果 二味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呈阳性,阴性对照溶液无对应斑点.结论 该方法可靠,对样品质量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委;黄耀海;陈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消渴胶囊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选,以干浸膏得率、葛根素含量作为工艺考察指标.结果 佳制备工艺为:原药材加10倍量水,不浸泡,煎煮3次,1.5 h/次.结论 以葛根素的含量作为工艺考察指标.
作者:王秦勇;王德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桐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分别鉴定了62种和58种成分.结论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十一烷、壬烷等烷烃的含量增加;并且提取出了水蒸气蒸馏法不能蒸馏出来的一些成分,如马鞭草烯醇、γ-榄香烯、白菖烯、(-)-α-古芸烯、绿花白千层醇等.
作者:吴彩霞;李彩芳;郅妙利;王二辉;康文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烧伤后皮肤损伤,造成体内津液渗出,而且火毒炽热耗伤阴液,甚至热毒内盛于脏腑引起一系列变证和陷证.
作者:张春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发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发绀症48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总有效率91.5%,其中临床治愈30例,占6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发绀症疗效显著.
作者:庞学书;芦广萍;李庆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清胃散拆方中盐酸小檗碱和阿魏酸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HPLC测定清胃散拆方中盐酸小檗碱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与其他生药存在相互影响;而配方中各生对阿魏酸的溶出影响较小.结论 该实验结果可对该复方在临床上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作者:邵进明;曹佩雪;梁光义;徐必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对洛阳地区适于GAP研究和开发的特色植物药的资源进行分析,讨论了开发利用的前景和现存的问题,并为其今后的经营发展和科研方向提出合理建议.
作者:乔琦;苗艳芳;郭大勇;侯小改;孔祥生;李友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五加皮为常用中草药,属中药祛风湿类,性辛温,归肝肾经、无毒、有祛风湿补肾强筋骨的作用.
作者:叶东;池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菊科蒿属植物,别名白莲蒿、铁杆蒿.几乎遍布全国,性味苦,辛,平.
作者:范丽颖;张淑华;李景梅;孙伟;任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出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龙胆苦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浸取时间、溶媒用量及提取次数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 用乙醇浓度为70%,浸取时间为36 h,溶媒用量为药材的10倍,提取次数为3次为佳.结论 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选条件可靠,适合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工艺参考.
作者:郝晓霞;余淑娴;何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探讨开口箭提取物的细胞毒活性,为进行深层次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 开口箭甲醇提取物、总皂苷、30%总皂苷和70%总皂苷对HL-60和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与阴性对照相比(P<0.05),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60.12%,72.25%,89.09%,95.17%,其IC50为65.57,45.07,35.40,22.89μg/ml.对Caski细胞的抑制率达到63.94%,71.48%,62.49%,73.43%,其IC50为108.42,84.53,41.02.47.19μg/ml.结论 开口箭提取物对HL-60和Caski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青;邹坤;汪鋆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护理经验.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溃疡患者50例,不同的病例采取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经过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全部病例症状缓解,治愈出院.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中,入院宣教、疼痛护理、服药指导、消毒、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纠正不良嗜好、加强出院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连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综述了通光散中含有的C21甾体苷类、萜类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通光散提供参考.
作者:李延芳;廖文斌;马丽芳;梁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于输卵管内注入苯酚糊剂造成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片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IL-6,TNF-α含量变化.结果 桃红通管胶囊能显著降低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IL-6,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尤以桃红通管胶囊高剂量组更为突出.结论 桃红通管胶囊能有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与其降低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炎性介质IL-6,TNF-α的表达,促进炎症吸收有关.
作者:李桂;李贵宅;贾凤新;武大勇;田鹏雪;张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活血健骨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化学刺激、热刺激致痛模型进行观察.结果 活血健骨胶囊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够减轻耳肿胀、足跖肿胀;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结论 活血健骨胶囊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张虹;朱建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护肝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比较甲醇索氏、甲醇超声、醋酸乙酯回流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线性为58~2320μg/ml,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98.53%,RSD为1.39%(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方法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沙美;史道芬;欧阳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作动脉、静脉穿刺术,多次穿刺给血管造成挫伤,较易形成瘢痕硬结[1],给病人带来痛苦,也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病人的恐惧感.
作者:刘杨保;邱先梅;闵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