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主;黄碧兰;王帮华;丁洁琼;唐琼
我们自2001-01~2005-12,采用京万红软膏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雪玲;季振慧;张芬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珍珠粉中的氨基酸含量.方法 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荧光检测,梯度洗脱.结果 该法在28 min之内分离出15种氨基酸.结论 该法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适于分离大量样品.
作者:陈稚;陈波;揭新明;张立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眩晕宁冲剂治疗治疗组运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 ,对照组有效率为73.68%,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对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贤;汤建华;张兴国;戴训刚;贾胜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测定石蒜鳞茎总生物碱含量,为石蒜鳞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加兰他敏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289 nm.结果 加兰他敏在20.4~10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回归方程Y=0.008 4X-0.022 7,r=0.999 9(n=5);加样回收率为99.8%,RSD=1.44%;测定结果在5h内稳定,RSD=0.64%;不同来源石蒜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栽培石蒜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可以达到并超过野生石蒜.结论 该测定方法稳定、快速、简便,测定结果良好.
作者:李亚仲;单宇;吴志平;袁菊红;夏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色谱分离,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芥子酸(sinapic acid,Ⅰ)、β-谷甾醇(β-sistosterol,Ⅲ)、Z-6,8',7,3'-二聚藁本内酯(Z-6,8',7,3'-diligustilide,Ⅲ)、阿魏酸(ferulic acid,Ⅳ)、4一羟基-3一丁基苯酞(4-hy-droxy-3-butyl-phthalide,Ⅴ)、孕烯醇酮(pregnenolone,Ⅵ).结论 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丽红;谢秀琼;万丽;王曙宾;詹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产地加工的金银花品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Diamonsil TM C18(250 mm×4.6 mm,5 μn)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 蒸制后干燥的产地加工法优于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结论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有较大差异.
作者:包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滋补肝肾、养阴生津中药对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的1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滋补肝肾、养阴生津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滴眼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结论 滋补肝肾、养阴生津中药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人工泪液替代疗法.
作者:唐国芬;郭淑玲;王跃丽;王海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幼儿六神丸中毒罕见报告.其病势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笔者诊治3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幼明;杨敏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玉郎伞多糖(YLS)对H2O2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Ⅳ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H2O2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SI和ALT水平,测定肝细胞中MDA和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和增殖活性.结果 YLS(0.125~1 mg/ml)可明显降低或恢复由H2O2升高的培养上清液中AST和ALT水平及肝细胞中MDA含量,还可提高H2O2降低的肝细胞存活率和GSH含量.结论 提示YLS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段小群;焦杨;张士军;黄仁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枫香树叶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枫香树叶对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枫香树叶对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无抗菌作用;枫香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皆有抗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3~25mm之间.不同方法提取的药液的抗菌作用有明显差别,其中枫香树叶水煎液抗菌作用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1,0.5,0.5.0.25g/ml.结论 枫香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作者:钟有添;王小丽;马廉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五加皮为常用中草药,属中药祛风湿类,性辛温,归肝肾经、无毒、有祛风湿补肾强筋骨的作用.
作者:叶东;池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对甲状腺素引起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中药对其干预的资料进行综述.方法 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介绍.结果 过量甲状腺素(L-Thyroxine,Thy)能引起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复杂,不仅有激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也介导了Ca2+的转运,产生氧自由基,使ATP耗竭并与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加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等有关.其所引起的心肌肥厚是一种缺氧缺血性的特殊肥厚.已初步发现有些中药和中药复方具有拮抗甲状腺素和防治心肌肥厚的作用.结论 对甲状腺素引起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及开发确定有疗效的抗甲状腺素和抑制心肌肥厚的中药还需深入研究.
作者:顾伟梁;陈长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作者:陈爱平;熊佩华;田寿福;王翼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病变,临床上常见而难治.
作者:陶义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冬凌草中鸟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NUCLE0-DUR C18 RP柱(2.50×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流速0.8 ml.min-1,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am,柱温25℃.结果 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范围良好,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样品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和98.7%,RSD为1.9%和0.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邹盛勤;陈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的较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回流法通过各单因素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对红花中的有效成分黄色素进行了综合提取.结果 黄色素较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4,浸泡时间30 min,提取时间20 min.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红花黄色素的大规模提取.
作者:张帆;曾斌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古钩藤水煎液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观察古钩藤水煎液的镇痛作用,观察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二甲苯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古钧藤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可显著减轻小鼠耳廓肿胀.结论 古钩藤水煎剂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张兴燊;周芳;廖月葵;李丽;熊靖云;蓝国亮;陈武棠;韦江惠;覃莉萍;梁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香药材中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A),6-羟基-2-(2-苯乙基)色酮(B)2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RP-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27:27:46),流速0.8 ml·rain-1;柱温35℃;检测波长226 nm.结果 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A)在0.070 8~0.354 na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75%,RSD为1.14%;6-羟基-2-(2-苯乙基)色酮(B)在0.232 mg~16 m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为1.2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沉香药材中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A)和6-羟基-2-(2-苯乙基)色酮(B)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亚;江滨;曾元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独一味滴丸的安全性,观察了独一味滴丸的一般药理作用,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 观察Bealge犬麻醉状态下,独一味滴丸对Bealge犬血压、呼吸频率、呼吸振幅和心电图标准Ⅱ导联的影响;独一味滴丸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对戊巴比妥钠阈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致小鼠催眠有无明显协同作用;对小鼠的转棒运动有无明显的影响.结果 独一味滴丸在516 mg(原料药)/kg体重给药剂量内,对麻醉Bealge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无明显影响;在688 mg(原料药)/kg体重给药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的机能协调运动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一般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独一味滴九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其不良反应小.
作者:曾勇;李佳川;孟宪丽;缪舒益;张彦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佩兰,性辛、平,入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是一种常用的化湿、解表中药.
作者:魏道智;宁书菊;林文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