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王洁;孙华林;梅晓云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评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造影(CTA)评价15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2例有前壁心梗病史者,CTA均能显示罪犯血管有狭窄,5例CTA发现冠脉狭窄的患者,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2例冠脉支架植入的行仿真内窥镜重建显示支架段血管通畅.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作者:夏思良;王小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2003年9月~2006年12月对35例舌癌患者进行皮瓣整复术,通过对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皮纹清晰度、皮瓣弹性、血管搏动、针刺出血试验等观察与护理,皮瓣成活率为100%.
作者:程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β受体阻断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差异性作用.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使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观察8个月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减少的差异.结果: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相比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作者:陈崇熙;陈松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损伤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机制.方法:(1)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别经含1.5%、2.5%、4.25%葡萄糖的M199堵养基培养48小时后,检测间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凋亡率、caspaae-3活性、bax和bcl-2基因mRNA表达;(2)分别用0.1μmol/L和0.01μmol/L环孢素A(CsA)与4.25%葡萄糖共同作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和caapase-3活性.结果:(1)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Ψ丧失的细胞百分率、bax mRNA表达量、caspase-3活性、凋亡率增加(P<0.05),而bcl-2 mRNA表达量减少;(2)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bax mRNA的表达量与Ψ失的间皮细胞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bel-2 mRNA的表达量与Ψ丧失的间皮细胞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Ψ丧失的间皮细胞百分率与间皮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3)0.1μmol/L CsA组间皮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结论:(1)高糖可能通过上调bax基因表达和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线粒体活化、caspase-3活化和凋亡.(2)高糖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caspaae-3活化和凋亡可能依赖于线粒体活化.
作者:邵维斌;项呈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右室流人道靠后间隔翼状电极心内膜起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植入永久性VVI心室起搏器患者23例分为两组,右室流入道起搏组13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10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采用弯钢丝或直钢丝技术,将心室电极导线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人道靠后间隔心内膜处.从起搏阈值、起搏心电图近期对两部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成功植入了导线和脉冲发生器.随访无1例发生电极脱位,囊袋感染,电极起搏及感知不良等现象.起搏阈值在植入时和植入后1、3和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人道心内膜起搏未出现阈值升高现象,起搏稳定可行.
作者:周良;刘文清;余耀华;龚少愚;苏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B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时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76例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精神症状好转.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结论:CT检查是一种快速简洁的诊断BCSDH方法,MRI检查更能明确诊断;双侧钻孔、引流是治疗B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进;高宜录;沈剑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人们过食肥甘厚味,过度安逸,工作紧张等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低.本文应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胸膜转移和恶性胸水的肺癌患者,用蒸馏水联合顺铂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术中用灭菌蒸馏水浸泡胸腔及术后蒸馏水联合顺铂胸内灌注治疗,其中胸膜全肺切除7例,肺叶切除8例,局部病灶切除10例.结果: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稍延长;中位生存期15个月,患者均未出现二次恶性胸水.结论:有选择地采用手术加蒸馏水联合顺铂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培荣;张勇;刘立群;刘效波;徐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HBV-MN)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意义.方法: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HBV-MN患者8例及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变化.结果:HBV-MN组肾小球内Nephrin荧光强度较IMN组明显减弱,且部分节段有缺失.结论: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表达降低可能在HBV-MN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锋;达展云;范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插入4、5F Cobra导管,选择双侧子宫动脉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类型行栓塞治疗.结果:94例均成功行子宫动脉栓塞,其中恶性肿瘤35例,有效率91%;子宫肌瘤、腺肌症28例,有效率94%;26例产后大出血栓塞后即刻止血,随访1年无1例复发;异位妊娠5例,均都终止妊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显著,且创伤小、安全、简便.
作者:李文会;戴真煜;姚立正;董从松;李兴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的区别.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4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90例)和非高血压组(115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作者:袁柳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4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作者:姚伟峰;黄雌友;钱铁镛;陈一丁;万惠;吴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不仅损害肾小球,同时也损害肾小管[1],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临床表现,一旦出现症状尚缺少有效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孙延生;庄严;贺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
作者:陈秀芳;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myostatin(MSTN)在大鼠胫神经夹伤后腓肠肌失神经萎缩与神经再支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yostatin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神经夹伤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失神经与神经再支配不同时间段腓肠肌中myostatin mRNA含量.结果:失神经支配早期,腓肠肌myostatin mRNA水平迅速上升,在第2周达到高峰,随后表达又逐渐下降,至第4周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胫神经夹伤模型,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myostatin基因表达有明显变化,提示myostatin在失神经肌萎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黄丽;王洁;孙华林;梅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脑电图特点,认识该型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主要表现.方法:对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21例睡眠脑电图检测,阅图后计算各项睡眠参数.结果:入睡时间长112分钟,平均77分钟;WASO长88分钟,平均51分钟,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结构混乱.总睡眠时间342.4分钟.REM与NREM睡眠的比较,可见7例REM睡眠增多,但REM均数占总睡眠的百分比无增多.结论: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患者睡眠潜伏期(SL)延长、1期睡眠明显增多、深睡眠(3、4阶段睡眠)减少或消失.睡眠中觉醒时间增多.
作者:张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于2000年1月~2006年12月对4 996例应用丙泊酚麻醉下行胃肠镜诊治,仅16例患者出现呼吸、血压异常等变化,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处理得当,无1例死亡或出现后遗症,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一平;宋爱军;赵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IST,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GIST肿块直径2~4.5cm,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增强后强化均匀,CT值增加10~35Hu;恶性GIST肿块直径5~12cm,6例病灶呈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中7例可见坏死区,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CT值增加45~80Hu.结论:螺旋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及强化特点,有分叶或坏死征象提示为恶性.
作者:冒晋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20%~30%,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病死率高,在基础治疗上应用鼻胰引流和空肠营养成为治疗SAP新兴方法.
作者:赵程进;钱益;葛振明;李玉明;吴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头颈部手术的发展,需经鼻插管的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并减轻患者鼻咽腔和气道损伤,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纤支镜引导与传统经鼻盲探法比较,评估前者是否有明显优势.
作者:高伟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