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来
剥脱性皮炎是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潮红、浸润、肿胀、脱屑为特征,累及皮肤大部(超过体表面积的2/3)或全部,除皮肤病变外,机体各系统、各脏器可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生率约占皮肤病的0.1%,如病情特重或救治不当,其死亡率可达10%~20%.死亡原因多为原发疾病恶化及严重并发症:感染(肺炎、败血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肝病等.我科2011年5月收治1例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返流性食管炎(RE)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情况进行分析,HP感染对RE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所有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668例病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取胃窦黏膜活检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碳14呼气试验检查,两者均为阳性则确定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结果:本组病例HP阳性158(占23.6%),HP阴性510(占76.4%).结论:RE患者中HP感染率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RE患者发病率高.
作者:金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慢性病是人类健康大的挑战之一.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迎来了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如何做好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目前已成为医务人员的首要问题.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已成为慢性病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健康教育是促进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针对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应用方式进行探讨,以及促进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实施.
作者:杨海霞;任彩萍;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我科从2009年4月~2012年4月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资料:本组患者共100例,均选择发病小于24小时内,全部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按标准,并均经CT确诊.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43~73岁,平均58岁;无用药禁忌症及严重心、肝、肾损害,除外心源性脑梗塞及意识障碍的大面积脑梗塞.
作者:灵芝其其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常见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或者物理损伤、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工作环境危害、身心健康方面.防护措施主要有针对物理损伤的防护措施,避免化学性损伤措施,避免生物性危害,提高自身处事和心理素质,院方注意改善职业条件.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张桂莲;彭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测定补肾舒膝胶囊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蛇床子素在0.062~0.6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为0.48%.结论:HPLC法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喻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理论在胆道围手术期调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了本院外科近5年来施行各种胆道手术180余例,在围手术期应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辨证施护.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在胆道围手术期应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对证调护,提高了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王琼;杨雪;辜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心源性栓塞8例,颅内动脉狭窄6例,来源不明的或非栓塞性14例.22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好转15例,死亡7例,均为严重脑疝患者.另有6例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开颅减压术,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重,致残、致死率高,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对内科治疗效果差者应尽早转外科行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作者:郜立红;包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一般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郑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护理方式,调查护理效果.结果:2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能促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石玲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根据中医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能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掌握自我管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进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分析我院79例足月新生儿的窒息复苏与护理过程.结果:新生儿复苏有效率达98.8%.病情危重转入儿科治疗4例.结论:采取的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和护理效果较好,复苏成功率与之前相比有较显著的提高(P<0.05),值得推广.
作者:吴清芬;谢成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寻求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0例,有效率达100%.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
作者:肖文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剖宫产术从手术方法、切口选择有所发展和进步,部分产妇为避免阴道松弛,本可自然分娩,但主动要求剖宫产,为此剖产率有所上升.剖宫产手术的重要步骤是顺利将胎儿娩出,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个别病例因一些特殊情况,剖宫产术胎儿头颅娩出困难时有发生,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撕裂性损伤,引起出血等不良后果.笔者就历年来剖宫产术遇到胎头娩出困难的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周锡昌;张秀玲;闫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柱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份~2011年02月份就诊于我院治疗的66例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患者(CYL脊柱内固定器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常规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enis优良率为88.2%,对照组患者Denis评分优优良率为65.6%,两组患者Denis评分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脊柱固定器是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杨岱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1.1资料:2007年至20011年12月,我院收治难治性腹水病员66例,男51例,女15例;年龄36~79岁,平均(44.2±16.6)岁.其中乙肝后肝硬化51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12例,丙肝后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所有病例均有高度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食欲差,慢性肝病面容,诊断符合国际腹水协会1994年对难治性腹水的定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1.2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北京伟力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WLFHY-500型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医生操作,术后腹带加压、饮食指导.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1.3结果:32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患者显效19例,有效12例,死亡1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吴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评价.方法:选择我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0例,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选择同期我科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只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进行比较.结果:良好的健康教育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晓冬;窦彦茹;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因热量摄入过多或消耗相对减少,造成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体重超常的一种慢性病症,且无明显的内分泌代谢病因,以及排除水钠潴留或肌肉等因素导致的体重增加.肥胖症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白内障、癌症等致死致残率很高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
作者:张荆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抗菌药物和其它普通注射剂等静脉用药物集中配置的医院内设机构.目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为了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生差错,找出相应的对策,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改进我们配置中心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现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生差错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师仲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血管通路进行医疗处置已经成为当今医疗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同时也成为护理人员为密切的一项日常工作.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危重症抢救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特别是在ICU病房.然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静脉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医院内感染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国内文献显示,50%以上的ICU危重症病人进行中心静脉插管,且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血行感染,使病死率和医疗费用显著增加.[1]因此,参与静脉输液治疗及其系统维护的护理人员必须懂得输液相关的感染预防知识,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据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路感染.而90%的静脉导管感染是发生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将增加医院的成本,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死亡率.
作者:李正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