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结核62例临床分析

李杰红;周志祥

关键词:支气管, 结核, 支气管镜检查
摘要:目的:探索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6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结果.结果:主要症状包括咳嗽45例(72.58%),咯血8例、胸闷气促6例、胸痛3例、发热4例.纤支镜示:支气管刷检结核菌阳性率77.41%,组织活检阳性率39.47%,其中43.54%以炎性浸润改变为主,24.19%以溃疡型改变为主,11.31%以肉芽增殖改变为主,20.96%以瘢痕狭窄改变为主.结论: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纤支镜检查.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106例诊治探讨

    目的:总结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06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半年时GOS分级标准,恢复良好59例,中残2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其中43例非手术治疗,30例入院时即手术治疗,33例在伤后1~11天,因病情加重而行手术治疗,另3例未及手术死亡.结论:早期开颅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去骨瓣减压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宋张平;陈建均;陶冶飞;任宏清;宋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8例分析

    目的:评价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28例(2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滤过泡功能与形态.结果:术后1月、2月、3月、6月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83±4.38)mmHg、(11.97±4.77)mmHg、(14.65±5.20)mmHg、(18.86±7.79)mmHg,均低于术前的(33.40±10.54)mmHg(t值分别为11.69、10.82、10.00、9.75,均P<0.01).术后6月,19眼(67.86%)形成功能性滤过泡,UBM检查示20眼形成瓣下滤道及结膜下滤过,7眼形成瓣下滤道而无明显结膜下滤过,1眼无明显滤道及结膜下滤过形成.术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是难治性青光眼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正如;陈海英;徐明;陆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一对杂交探针,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相应基因片段载体,体外转录RNA作为标准品,根据其建立的标准曲线对血清HCV RNA进行定量,同时用传统的巢式RT-PCR进行定性分析.结果:138例样本在HCV抗体阳性患者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CV RNA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而且HCV 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91).结论: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比EL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C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作者:施健;崔之础;黄竹筠;张冬雷;王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从患者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起开始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每天3次.达因35(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于月经第5天起,每晚1片,连服21天,重复3个周期.结果:体重指数(BMI)治疗前25.1±3.3,治疗后21.9±3.1;痤疮Rosenfield评分:治疗前3.1±1.2,治疗后1.4±1.1;多毛患者F-G评分:治疗前7.5±4.2,治疗后5.9±4.0;治疗后血清LH、E2、T、LH/FSH、空腹INS明显降低(P<0.01),FSH有所降低(P<0.05).结论: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LH和雄激素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异常的内分泌环境,治疗青春期PCOS较理想.

    作者:单思群;施鑫锋;王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对75例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骨折外支架固定术.结果:5例死亡,其中2例因出血性休克死亡,1例因脂肪栓塞死亡,2例伴发MOSF死亡.存活70例,随访4~30月,平均13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无跛行.结论:多发伤中骨盆骨折予外支架固定能固定骨盆环,减少出血,加强稳定,便于护理,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皓杰;陶晖;施沈平;朱东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66例治疗体会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约为正常人3倍[1].此类患者因肝脏功能受损,行胆道手术的危险大,病死率高.我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66例,现就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飞;沈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结果:13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11例经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经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缩小或消失,7例已死亡,平均生存期20.1月,其他病例随访中.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尽管CT和MRI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需靠病理检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施健;常学智;沙比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残胃癌1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6例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Ⅱ式手术后残胃癌发病率远高于B-Ⅰ式手术;根治性切除6例(42.9%);2年以上生存率为50%,姑息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结论: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曹建国;耿锋;周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振动排痰机对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对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2例呼吸科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背排痰法,观察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排痰有效20例(80.0%),对照组有效14例(51.9%).实验组患者舒适度及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振动排痰机能明显改善卧床患者舒适度.

    作者:王雪斐;张雪芳;金学勤;华亚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

    胫骨下段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佳.我们2004年10月~2007年5月采用胫骨远端外侧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效果满意.

    作者:陈冬林;何斌;包洪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巨大胎儿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巨大胎儿的产妇,对其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单胎正常体重儿的产妇112例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男婴大于女婴,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是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相关因素予以健康指导,可以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

    作者:卢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食管癌使用周剂量紫杉醇(60mg/m2)、氟尿嘧啶(500mg/m2)及顺铂(25mg/m2),第1、8、15天,每4周为一周期组成联合方案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每例平均化疗3.2周期,总有效率达6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月.化疗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可耐受.结论: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作者:赵明宏;俞进友;颜庭华;袁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患者常规行胫骨结节骨牵引,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DHS固定26例,DCS固定21例.结果:DHS固定26例中优22例(84.6%),良2例(7.7%),可2例(7.7%),优良率为92.3%,DCS固定21例中优19例(90.5%),良1例(4.0%),可1例(4.8%),优良率为95.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满意,可根据转子间骨折是否稳定及骨折线的部位选择方法.

    作者:张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出血合并高钠血症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病率及病因.方法:对51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108例(21%)合并高钠血症组(血清钠离子浓度>145mmol/L),其余归入非高钠血症组.结果:两组GC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钠血症组中血钠≥160mmol/L者的死亡率与血钠<160mmol/L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丘脑出血的比例高钠血症组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组(P<0.01).结论:高钠血症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病因与丘脑出血等因素有关.

    作者:钱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口义齿150例制作体会

    目的:为了提高全口义齿试戴成功率.方法:从制作步骤中分析150例全口义齿试戴困难的原因.结果:对150例全口义齿试戴出现疼痛、脱落、咬合不平、咬颊咬腮、折断、气泡等现象,通过调磨、修改或重做,直至患者使用适合算成功,成功率为98.0%.结论:制好满意的全口义齿,要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可使患者减少复诊,不返工.

    作者:王志明;王令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处于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每天接受经鼻/面罩NIPPV治疗,共3月,观察患者使用前后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家庭NIPPV能改善处置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晓宇;倪松石;冯健;朱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典型病例]患者,女,40岁,因尿道炎自服氧氟沙星0.2g,约45分钟后,四肢出现团块状皮疹伴剧烈瘙痒,很快波及全身.继之胸闷不适,头晕脑胀,恶心、呕吐2次,随即晕倒在地,神志不清约2分钟.4分钟后医生赶到现场查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唇、指发绀,四肢湿冷.胸、腹及四肢皮肤大量风团状皮疹,神志已转清.

    作者:戴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18例分析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rectal ulcer syndrome,SUR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非特异性肛肠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便、粘液便,排便困难,里急后重和肛门疼痛,易与直肠癌及炎性肠病相混淆.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12月经电子肠镜共发现SURS 18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龚海;俞一峰;姚勇;胡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骨水泥使用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水泥使用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A Ⅰ~Ⅱ级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22例(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42例(B组).分别于入手术室后(T1),切皮后1min(T2),扩髓后1min(T3),术毕1min(T4)抽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T2~T3)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T1)相比显著增高,其中B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血清皮质醇明显低于A组,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明显减轻骨水泥使用术中的应激反应,且对循环影响小.

    作者:许忠玲;季玉红;张德祥;金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的动态监测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动态变化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8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4例;对照组1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1)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后MAP组逐渐下降,第7天降至正常;SAP组血清TNF-α水平则持续升高,第3天达峰值;第3、7、14天S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5).(2)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入院第3天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并达峰值,并分别于第7和14天降至正常;第3、7天血清IL-6水平S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5).结论: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与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入院第3天两者的水平可作为AP病情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叶平;刘锦涛;徐克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