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俞一峰;姚勇;胡根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方法:对3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诊3月,根据鼻塞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术前7.82±0.93,术后3个月3.78±0.81(P<0.01),绝大多数患者鼻塞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所有患者下鼻甲表面红润、光滑、无瘢痕.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安全、微创、恢复快的方法.
作者:达鹏;吴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脑内Nogo-66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设计的重物撞击法致伤.免疫组化检测NgR蛋白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检测脑内Ng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脑内NgR蛋白和NgR mRNA的表达水平在DAI后明显下降,在伤后72小时降到低,此后逐渐恢复,到第7天基本恢复伤前水平.结论:DAI后大鼠脑内NgR的表达呈短期下降.
作者:沈剑虹;文立;马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76例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的疗效,疗效评价根据打鼾、分泌性中耳炎、鼻塞的改善及鼻腔、鼻咽部、耳部检查情况确定.结果:术后全部随访1~36个月,治愈66例(86.8%),好转10例(13.2%).无1例发生继发性出血,软腭、咽鼓管口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手术疗效肯定,具有术野暴露良好,操作方便安全,腺样体切除彻底,损伤小,便于止血等优点.
作者:王强;周维殚;尤易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典型病例]患者,女,40岁,因尿道炎自服氧氟沙星0.2g,约45分钟后,四肢出现团块状皮疹伴剧烈瘙痒,很快波及全身.继之胸闷不适,头晕脑胀,恶心、呕吐2次,随即晕倒在地,神志不清约2分钟.4分钟后医生赶到现场查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唇、指发绀,四肢湿冷.胸、腹及四肢皮肤大量风团状皮疹,神志已转清.
作者:戴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食管癌使用周剂量紫杉醇(60mg/m2)、氟尿嘧啶(500mg/m2)及顺铂(25mg/m2),第1、8、15天,每4周为一周期组成联合方案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每例平均化疗3.2周期,总有效率达6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月.化疗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可耐受.结论: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作者:赵明宏;俞进友;颜庭华;袁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胫骨下段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佳.我们2004年10月~2007年5月采用胫骨远端外侧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效果满意.
作者:陈冬林;何斌;包洪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结果:13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11例经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经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缩小或消失,7例已死亡,平均生存期20.1月,其他病例随访中.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尽管CT和MRI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需靠病理检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施健;常学智;沙比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对病灶进行平扫,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80~100ml后30s、1、2、3、4、5、7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82例肺结节中恶性62例(均为肺癌),良性20例.恶性结节强化值(38.5±14.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2±16.2)Hu(P<0.01).在强化特征方面28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状强化,30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4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8例结核球不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3分钟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常规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对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侧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肩关节进行主动活动,术后3周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随诊6~18月,平均12月,无骨不连、肩锁关节再脱位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不损伤关节面,组织反应小,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蔡浩;左红光;韩朝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在腹部手术后出现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非机械性梗阻,常见于胃手术后[1].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3例诊治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王路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造成严重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1].我院自2006年1月~12月共收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头颅降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颅降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头颅降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头颅降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21、9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比较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头顶降温组C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头颅降温治疗可以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茆华武;丁立东;郭俊华;肖章红;薛桂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处于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每天接受经鼻/面罩NIPPV治疗,共3月,观察患者使用前后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家庭NIPPV能改善处置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晓宇;倪松石;冯健;朱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6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结果.结果:主要症状包括咳嗽45例(72.58%),咯血8例、胸闷气促6例、胸痛3例、发热4例.纤支镜示:支气管刷检结核菌阳性率77.41%,组织活检阳性率39.47%,其中43.54%以炎性浸润改变为主,24.19%以溃疡型改变为主,11.31%以肉芽增殖改变为主,20.96%以瘢痕狭窄改变为主.结论: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纤支镜检查.
作者:李杰红;周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患者常规行胫骨结节骨牵引,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DHS固定26例,DCS固定21例.结果:DHS固定26例中优22例(84.6%),良2例(7.7%),可2例(7.7%),优良率为92.3%,DCS固定21例中优19例(90.5%),良1例(4.0%),可1例(4.8%),优良率为95.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满意,可根据转子间骨折是否稳定及骨折线的部位选择方法.
作者:张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诊断缺乏特异性,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心血管系统受累为广泛和严重,现将我院1999年~2005年收治的川崎病38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汪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血小板<10×109/L,共8例.B组:血小板10~30×109/L,共12例.C组:血小板30~50×109/L,共11例.D组:血小板>50~100×109/L,共6例.治疗原则:临近分娩者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产前输血小板悬液.血小板>30×109/L有出血倾向时亦给予上述治疗.孕周<37周者如血小板<30×109/L,或>30×109/L伴有出血倾向,亦给予上述治疗.血小板>30×109/L如无出血倾向不予治疗.结果:A组8例中有3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B组11例中2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有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15例经阴道分娩,有2例分娩过程中有出血,22例剖宫产,有4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出血量均少于1 000ml.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过程的出血发生率降低,出血量小.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作者:叶斯木汗;郁进;徐瑞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从患者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起开始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每天3次.达因35(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于月经第5天起,每晚1片,连服21天,重复3个周期.结果:体重指数(BMI)治疗前25.1±3.3,治疗后21.9±3.1;痤疮Rosenfield评分:治疗前3.1±1.2,治疗后1.4±1.1;多毛患者F-G评分:治疗前7.5±4.2,治疗后5.9±4.0;治疗后血清LH、E2、T、LH/FSH、空腹INS明显降低(P<0.01),FSH有所降低(P<0.05).结论: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LH和雄激素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异常的内分泌环境,治疗青春期PCOS较理想.
作者:单思群;施鑫锋;王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460例采用单纯间断缝合皮下脂肪3针,而不缝合皮肤,用Allis钳钳夹皮肤切缘5分钟.并与同期Joel-Cohen切口间断全层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1 350例相比较.结果:改良式皮下缝合具有切口纤细、美观、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无需拆线、医疗费用低等优点.结论: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晨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1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期行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4例,大网膜堵塞修补6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行胃大部切除者>3年生存者6例,>5年生存者3例,行单纯修补的均<1年死亡.结论:对胃癌穿孔患者只要全身条件允许,行Ⅰ期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也是对此类患者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党生;林焕霖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