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440
  • 国内刊号:32-1412/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8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64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交通医学杂志   2007年04期文献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小剂量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小剂量5-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对20例晚期胰腺癌共行100次(平均5次)HIFU治疗、40周期小剂量5-Fu化疗.结果:部分缓解8例,有效率40%;临床受益率(CBR)达80%,中位生存期7.5个月;治疗后2例Ⅰ度骨髓抑制,3例Ⅰ度胃肠道反应,未见其他副反应.结论:HIFU联合小剂量5-Fu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大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结果:13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11例经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经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缩小或消失,7例已死亡,平均生存期20.1月,其他病例随访中.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尽管CT和MRI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需靠病理检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施健;常学智;沙比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次·日,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次,3次/日,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型高血压使用苯那普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晓兰;陈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注射用薏苡芢油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薏苡芢油(康莱特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在化疗同时应用康莱特注射液200ml,每天1次,连续21天;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化疗.两组的化疗方案相同,至少2个周期以上.结果:两组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白细胞下降程度,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李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方甘草甜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原发性肝癌 TACE术后肝功能异常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联合前列地尔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51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7例,应用复方甘草甜素60~100ml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推注,每日1次;对照组24例,应用硫普罗宁0.3g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推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7~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胆红素(S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及SB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联合前列地尔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功能异常疗效确切.

    作者:徐爱兵;彭春雷;苏小琴;倪静怡;张一心;陆美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例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血小板<10×109/L,共8例.B组:血小板10~30×109/L,共12例.C组:血小板30~50×109/L,共11例.D组:血小板>50~100×109/L,共6例.治疗原则:临近分娩者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产前输血小板悬液.血小板>30×109/L有出血倾向时亦给予上述治疗.孕周<37周者如血小板<30×109/L,或>30×109/L伴有出血倾向,亦给予上述治疗.血小板>30×109/L如无出血倾向不予治疗.结果:A组8例中有3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B组11例中2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有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15例经阴道分娩,有2例分娩过程中有出血,22例剖宫产,有4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出血量均少于1 000ml.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过程的出血发生率降低,出血量小.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作者:叶斯木汗;郁进;徐瑞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出血合并高钠血症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病率及病因.方法:对51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108例(21%)合并高钠血症组(血清钠离子浓度>145mmol/L),其余归入非高钠血症组.结果:两组GC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钠血症组中血钠≥160mmol/L者的死亡率与血钠<160mmol/L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丘脑出血的比例高钠血症组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组(P<0.01).结论:高钠血症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病因与丘脑出血等因素有关.

    作者:钱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头颅降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头颅降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颅降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头颅降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头颅降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21、9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比较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头顶降温组C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头颅降温治疗可以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茆华武;丁立东;郭俊华;肖章红;薛桂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联合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22例根据血压给予依那普利5~10mg,每日早晚各1次,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顿服,另20例患者未服或短期服用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2.0%,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40.0%(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那普利、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AMI合并房颤的再发率,且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樊留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食管癌使用周剂量紫杉醇(60mg/m2)、氟尿嘧啶(500mg/m2)及顺铂(25mg/m2),第1、8、15天,每4周为一周期组成联合方案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每例平均化疗3.2周期,总有效率达6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月.化疗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可耐受.结论: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作者:赵明宏;俞进友;颜庭华;袁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氢麦角碱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氢麦角碱(喜得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将病程在1年内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喜得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60天后进行智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合用疗效较好,副作用轻而少.

    作者:徐海波;陈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发涂阳肺结核发现延误分析

    及时发现肺结核病传染源对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和掌握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情况,我们进行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作者:平海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支气管结核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6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结果.结果:主要症状包括咳嗽45例(72.58%),咯血8例、胸闷气促6例、胸痛3例、发热4例.纤支镜示:支气管刷检结核菌阳性率77.41%,组织活检阳性率39.47%,其中43.54%以炎性浸润改变为主,24.19%以溃疡型改变为主,11.31%以肉芽增殖改变为主,20.96%以瘢痕狭窄改变为主.结论: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纤支镜检查.

    作者:李杰红;周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体会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急性破裂动脉瘤后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治疗.方法:对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栓塞治疗破裂预内动脉瘤86例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8例,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有关,经治疗后5例恢复正常,1例中度致残,2例放弃治疗.结论: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后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低,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对降低血管痉挛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倪琳琳;吴新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处于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每天接受经鼻/面罩NIPPV治疗,共3月,观察患者使用前后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家庭NIPPV能改善处置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晓宇;倪松石;冯健;朱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因不明贫血患者骨髓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贫血的骨髓检查结果.方法:对497例原因不明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410例(82.5%)患者明确了贫血的原因,其中缺铁性贫血常见135例(27.2%),其他为巨幼细胞性贫血73例(14.7%)、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6.4%)、慢性病贫血30例(6.0%)、感染20例(4.0%)、溶血性贫血18例(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0例(2.0%)、急性白血病62例(12.5%)、慢性白血病5例(1.0%)、多发性骨髓瘤5例(1.0%)、淋巴瘤4例(0.8%)、转移癌2例(0.4%)、恶组/噬血细胞增多症2例(0.4%),其他疾病4例(0.8%).另外87例(17.5%)贫血的病因仍不能明确.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明确贫血原因的重要手段.

    作者:郁进;叶斯木汗;徐瑞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培菲康胶囊420mg,每日3次;曲美布汀100mg,每日3次.对照组47例,给予曲美布汀10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7%、6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曲美布汀治疗.

    作者:李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疗效.方法:48例冠心病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20ml,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UA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海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1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BMI指数,CRP,TNF-α,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并检测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98例,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SDR)52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44例,比较各组检测指标.结果:3组患者年龄、病程、BMI指数均相似,血糖、尿白蛋白(UALb)、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TNF-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钱铁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治疗劳力型心绞痛3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患者,口服曲美他嗪20mg/次,3次/天,疗程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平板试验运动终点所达到的代谢当量(METs)、缺血型ST段出现的时间和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的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3.75%.治疗后METs明显增加,缺血型ST段出现的时间明显延长和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劳力型心绞痛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蔡昶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对75例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骨折外支架固定术.结果:5例死亡,其中2例因出血性休克死亡,1例因脂肪栓塞死亡,2例伴发MOSF死亡.存活70例,随访4~30月,平均13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无跛行.结论:多发伤中骨盆骨折予外支架固定能固定骨盆环,减少出血,加强稳定,便于护理,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皓杰;陶晖;施沈平;朱东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66例治疗体会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约为正常人3倍[1].此类患者因肝脏功能受损,行胆道手术的危险大,病死率高.我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66例,现就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飞;沈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

    胫骨下段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佳.我们2004年10月~2007年5月采用胫骨远端外侧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效果满意.

    作者:陈冬林;何斌;包洪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36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及腹部多脏器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腹部闭合性损伤367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67例中多发伤185例(50.4%),休克121例(33.0%).保守治疗75例,手术治疗292例.270例行腹腔诊断性穿刺,阳性226例(83.7%).死亡24例(6.5%),其中手术前后死亡15例,术中死亡9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感染5例.结论:腹腔穿刺阳性或体征明显者应立即剖腹探查;腹腔镜的应用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实施可以明显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朱沙俊;王志伟;朱铭岩;陆玉华;陈玉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GSHN与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N)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GSHN、DCS治疗49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GSHN组与DCS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7.5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GSHN组与DCS组优良率分别为88.9%和72.7%.结论: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动力髁螺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杨育生;王辉;毕大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残胃癌1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6例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Ⅱ式手术后残胃癌发病率远高于B-Ⅰ式手术;根治性切除6例(42.9%);2年以上生存率为50%,姑息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结论: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曹建国;耿锋;周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3例诊治体会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在腹部手术后出现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非机械性梗阻,常见于胃手术后[1].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3例诊治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王路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浮动胸壁19例体会

    目的:观察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浮动胸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多孔成形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或可吸收肋骨钉固定肋骨19例.结果:1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胸廓无畸形.结论:肋骨内固定术治疗浮动胸壁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秦旭东;姚祖仁;丁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分析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其特殊性.方法:对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12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监测.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单肺通气时间15~45min,术中SpO2保持在98%以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只有在膨肺时出现一过性平均动脉压下降.结论:双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作者:姜琳;谢红;王琛;孙灿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联合猪苓煎剂口服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联合猪苓煎剂口服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保留膀胱术式的膀胱肿瘤22例采用膀胱灌注MMC,联合长期口服猪苓煎剂,评价其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结果:随访2~5年,复发7例(31.8%).结论:采用MMC联合猪苓煎剂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宇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圈法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乳房悬吊术36例

    目的:介绍双圈法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乳房悬吊术的经验.方法:以乳头为中心设计乳晕内外环切口,去除双环之间的表皮,经外环切口在乳腺与皮下组织之间向周围剥离至乳房基底部边缘,完整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将乳腺的上极与第二肋骨膜悬吊缝合,等高线环缩重塑乳房圆锥形立体外观,外环荷包缩小后与内环间断缝合.结果:36例乳房良性病变伴有乳房下垂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6月后乳晕周围皱褶均消失,疤痕不明显,乳房外形理想,双侧对称.结论:双圈法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乳房悬吊术设计合理、简单易学、疤痕隐蔽、外形满意,达到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效果.

    作者:季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106例诊治探讨

    目的:总结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06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半年时GOS分级标准,恢复良好59例,中残2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其中43例非手术治疗,30例入院时即手术治疗,33例在伤后1~11天,因病情加重而行手术治疗,另3例未及手术死亡.结论:早期开颅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去骨瓣减压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宋张平;陈建均;陶冶飞;任宏清;宋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18例分析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rectal ulcer syndrome,SUR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非特异性肛肠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便、粘液便,排便困难,里急后重和肛门疼痛,易与直肠癌及炎性肠病相混淆.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12月经电子肠镜共发现SURS 18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龚海;俞一峰;姚勇;胡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52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明显增加.我院毗邻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我们2003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了5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刚;和宁;章杰斌;徐鹏飞;吴家宝;陈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骨水泥使用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水泥使用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A Ⅰ~Ⅱ级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22例(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42例(B组).分别于入手术室后(T1),切皮后1min(T2),扩髓后1min(T3),术毕1min(T4)抽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T2~T3)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T1)相比显著增高,其中B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血清皮质醇明显低于A组,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明显减轻骨水泥使用术中的应激反应,且对循环影响小.

    作者:许忠玲;季玉红;张德祥;金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癌穿孔21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1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期行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4例,大网膜堵塞修补6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行胃大部切除者>3年生存者6例,>5年生存者3例,行单纯修补的均<1年死亡.结论:对胃癌穿孔患者只要全身条件允许,行Ⅰ期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也是对此类患者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党生;林焕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麻醉用于直达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体会

    目的:探讨直达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方法选择.方法:直达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采用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麻醉(Ⅰ组)13例,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13例.两组术中都予高频喷射通气.结果:Ⅰ组麻醉效果满意,Ⅱ组患者在暴露声门时4例出现屏气、SpO2下降<90%,4例有呛咳.结论: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麻醉用于直达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安全性高,对循环影响较小,无屏气、呛咳等不良反应,不影响手术操作.

    作者:李陈美;刘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14例分析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常规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对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侧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肩关节进行主动活动,术后3周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随诊6~18月,平均12月,无骨不连、肩锁关节再脱位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不损伤关节面,组织反应小,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蔡浩;左红光;韩朝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顶泌汗腺摘除法治疗腋臭40例

    腋臭是由腋窝皮肤的顶泌汗腺分泌物经细菌作用而产生的臭味,常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其心理负担.目前腋臭非手术治疗不能取得持久而满意的效果,彻底根治首选手术治疗.依据病理解剖学选择性摘除顶泌汗腺,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孙青青;方俊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静脉与安氟烷吸入复合麻醉苏醒期观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和安氟烷吸入复合麻醉苏醒期情况.方法:将128例腹部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和安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组(E组)各64例.两组均先用咪哒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3min后依次给予芬太尼3~4μg/kg、维库溴铵0.1mg/kg、利多卡因0.5~1mg/kg和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P组用丙泊酚4~6mg/kg·h、芬太尼1μg/kg·h持续泵注,E组用安氟烷1MAC吸入.根据循环情况分别调整丙泊酚和芬太尼的泵注速度或安氟烷吸入浓度.术毕前40min停止泵注芬太尼,术毕时停止全部麻醉药.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躁动例数和评分.结果:E组发生恢复期躁动28例(43.75%),躁动评分1.28±0.46分.Ramsay镇静评分1.78±0.39分,躁动程度评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8例;P组发生恢复期躁动8例(12.5%),躁动评分0.85±0.41分,Ramsay镇静评分2.63±0.48分,躁动程度评级:Ⅰ级6例,Ⅱ级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维持期复合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可缩短清醒时间,可有效地防止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躁动.

    作者:是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棘骨折22例

    可吸收螺钉复位、固定胫骨棘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免去二次手术、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以来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棘骨折22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杜贵夏;袁龙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

    目的: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9例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皮瓣及供区皮肤均全部成活,术后经6~18个月随访,内外踝皮瓣修复区外观良好,感觉正常,踝关节及足部功能良好.结论:该法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成功率高,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蔡卫民;陈玉兵;耿昌年;刘远;何顺虎;纪林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患者常规行胫骨结节骨牵引,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DHS固定26例,DCS固定21例.结果:DHS固定26例中优22例(84.6%),良2例(7.7%),可2例(7.7%),优良率为92.3%,DCS固定21例中优19例(90.5%),良1例(4.0%),可1例(4.8%),优良率为95.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满意,可根据转子间骨折是否稳定及骨折线的部位选择方法.

    作者:张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抑素基因转染肺癌细胞后的表达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外转染A549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导入肺癌A549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内皮抑素蛋白表达阳性,Ad.Null组及PBS组内皮抑素蛋白未见有表达.结论:Ad.Endostatin转染A549细胞可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

    作者:蒋红亮;黄利荣;武秀华;蔡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的动态监测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动态变化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8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4例;对照组1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1)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后MAP组逐渐下降,第7天降至正常;SAP组血清TNF-α水平则持续升高,第3天达峰值;第3、7、14天S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5).(2)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入院第3天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并达峰值,并分别于第7和14天降至正常;第3、7天血清IL-6水平S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5).结论: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与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入院第3天两者的水平可作为AP病情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叶平;刘锦涛;徐克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鼠Myostatin蛋白成熟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目的: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Myostatin成熟肽.方法:应用RT-PCR从大鼠的腓肠肌mRNA中逆转录扩增Myostatin成熟肽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Western-blot用抗-GST抗体验证融合蛋白表达.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agarose色谱纯化.结果:PCR扩增的Myostatin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一致;30℃,0.1 mmol/L IPTG诱导16小时,GST-Myostatin融合蛋白获得优化表达,表达效率为25%;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融合蛋白GST-Myostatin重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表达,为Myostatin抗体的制备及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王莉莉;黄丽;刘梅;顾晓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鼠脊髓发育候选基因Wnt7b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Wnt7b基因及Wnt信号系统分子对小鼠脊髓发育的作用.方法:基因测序比较A/J和C57BL/6J两种小鼠Wnt7b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序列差异;以RT-PCR方法测定Wnt7b基因在两种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法测定Frizzled在2种孕14天胎鼠脊髓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测序结果中发现两种小鼠Wnt7b开放阅读框架序列结构具有差异;在2种小鼠8种组织中,脊髓、肌肉、脾和肾中的Wnt7b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的测定表明,发育14天的胎鼠脊髓上的Frizzled表达强度和分布范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A/J小鼠在神经管周围表达明显强于C57BL/6J.结论:基因表达差异和基因结构差异提示,Wnt7b基因与脊髓发育具有一定的关联,应为一脊髓发育候选基因;Frizzled的强表达与脊髓发育的抑制相关,Wnt7b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了控制脊髓发育的过程.

    作者:季俐俐;钱晓伟;谭湘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一对杂交探针,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相应基因片段载体,体外转录RNA作为标准品,根据其建立的标准曲线对血清HCV RNA进行定量,同时用传统的巢式RT-PCR进行定性分析.结果:138例样本在HCV抗体阳性患者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CV RNA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而且HCV 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91).结论: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比EL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C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作者:施健;崔之础;黄竹筠;张冬雷;王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脑额叶髓突不对称性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端脑额叶髓突的不对称性,为脑的功能性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96例正常颅脑CT图像,选择典型层面进行髓突定位,观测冠状断层的端脑额叶髓突形态和面积,并用SPSS软件分析端脑的侧别和性别差异.结果:男性额中回髓突面积左>右,女性额上回髓突面积左<右,有显著性侧别差异,但均无显著性性别差异;额叶各髓突分支,均无显著性侧别差异,但额下回髓突支数具有显著性性别差异(男性<女性).额上回髓突面积(左<右)和额中回髓突面积(左>右)有极显著侧别差异.结论:在冠状断面上额叶髓突在面积和分支上具有明显不对称性,额下回髓突的分支数具有明显性别差异.

    作者:李炯佾;陈忠恒;刘丰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对脑内NgR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脑内Nogo-66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设计的重物撞击法致伤.免疫组化检测NgR蛋白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检测脑内Ng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脑内NgR蛋白和NgR mRNA的表达水平在DAI后明显下降,在伤后72小时降到低,此后逐渐恢复,到第7天基本恢复伤前水平.结论:DAI后大鼠脑内NgR的表达呈短期下降.

    作者:沈剑虹;文立;马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的舒缩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为临床无创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舒缩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为两组:左室肥厚(LVH)组46例和无左室肥厚(NLVH)组44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房、左室大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同时测定LVEF和LVFS、E/A比值等参数.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左心室纵向各室壁心肌在整个心动周期中SR参数进行分析测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及NLVH组相比,LVH组左房较大,室壁增厚,心肌收缩期SR参数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LVEF、LVFS无差异(P>0.05);并且室壁收缩期SR的绝对值与室壁的肥厚程度呈负相关(P<0.05).(2)LVH组心肌快速充盈期SR参数同E/A比值都显著降低(P<0.05).而室壁的厚度与室壁的快速充盈期SR无相关性(P>0.05).3组心室肌的心房收缩期SR参数无明显差别(P>0.05).(3)LVH组收缩后收缩(PSC)的出现率(59.8%)显著高于Normal组(21.0%)和NLVH组(36.6%)(P<0.05).LVH组收缩后收缩的SR绝对值、收缩后收缩与收缩期SR的比值均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SR能反映不同程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作者:史瑞娜;吴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近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创伤及肿瘤等疾患有效的方法之一[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环境要求高,手术过程复杂,应用特殊器械多等特点[2].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4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陈亚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联合利多卡因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

    长春瑞滨(NVB)在使用过程中,对外周静脉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极易发生静脉炎,甚至可造成局部组织溃烂、坏死.

    作者:袁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进行测评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短期内均存在明显焦虑,术前明显重于术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其术前焦虑程度不同,而术后4周焦虑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术后短期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健康指导,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状态.

    作者:陈家琴;桑燕;茅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造成严重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1].我院自2006年1月~12月共收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颈癌腔内放疗所致会阴皮肤反应的处理

    宫颈癌腔内放疗常会导致会阴皮肤损伤,从而影响治疗.我科采用外喷金因肽+地卡因方法治疗会阴部皮肤反应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兴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白细胞去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效果与护理观察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数≥100×109/L的白血病,白细胞异常增高常伴有高粘滞综合征,由于淤积性损害和血管壁浸润,特别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和颅内出血.

    作者:顾菊凤;徐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典型病例]患者,女,40岁,因尿道炎自服氧氟沙星0.2g,约45分钟后,四肢出现团块状皮疹伴剧烈瘙痒,很快波及全身.继之胸闷不适,头晕脑胀,恶心、呕吐2次,随即晕倒在地,神志不清约2分钟.4分钟后医生赶到现场查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唇、指发绀,四肢湿冷.胸、腹及四肢皮肤大量风团状皮疹,神志已转清.

    作者:戴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振动排痰机对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对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2例呼吸科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背排痰法,观察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排痰有效20例(80.0%),对照组有效14例(51.9%).实验组患者舒适度及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振动排痰机能明显改善卧床患者舒适度.

    作者:王雪斐;张雪芳;金学勤;华亚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31例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无创鼻(面)罩正压通气(NIPPV)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陆益民;华亚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460例采用单纯间断缝合皮下脂肪3针,而不缝合皮肤,用Allis钳钳夹皮肤切缘5分钟.并与同期Joel-Cohen切口间断全层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1 350例相比较.结果:改良式皮下缝合具有切口纤细、美观、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无需拆线、医疗费用低等优点.结论: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晨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爱宝疗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近年来,报道认为爱宝疗对其有显著疗效,优于谮其他方法.但我们发现,宫颈糜烂类型不同,其疗效也不一样,为了探讨各型宫颈糜烂的适宜治疗方法,本文对近8年我院妇科门诊接治190例宫颈糜烂患者按分型采用爱宝疗、微波、爱宝疗加微波3种方法治疗的效果和副反应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颈癌、卵巢癌致上尿路梗阻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卵巢癌致上尿路梗阻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3例宫颈癌、卵巢癌所致上尿路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19例(82.6%),FIGO分期:Ⅲ期8例,Ⅳ期11例,卵巢癌4例(17.4%),FIGO分期:Ⅲ期1例,Ⅳ期3例,主要有腰痛、血尿、少尿、下肢水肿,肾功能视梗阻情况而定.影像检查多有肾盂、上段输尿管扩张、肿瘤和腹膜后纤维化证据.经综合治疗后,13例(56.5%)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宫颈癌、卵巢癌致上尿路梗阻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隐蔽,预后差,治疗主要以解除梗阻为原则,以放化疗辅以手术等综合治疗为主.

    作者:孙友红;崔林;刘建军;何学军;陈高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卵巢癌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8例分析

    目的:探讨降低卵巢癌误诊的有效措施.方法:对首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后经手术确诊为卵巢癌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肝硬化4例,结肠癌、腹腔肿瘤、胆囊炎、胃炎各1例,后经妇科会诊手术,确诊为卵巢癌.结论:临床医师除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有相似症状的其它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可降低卵巢癌误诊率.

    作者:朱蕾芳;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从患者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起开始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每天3次.达因35(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于月经第5天起,每晚1片,连服21天,重复3个周期.结果:体重指数(BMI)治疗前25.1±3.3,治疗后21.9±3.1;痤疮Rosenfield评分:治疗前3.1±1.2,治疗后1.4±1.1;多毛患者F-G评分:治疗前7.5±4.2,治疗后5.9±4.0;治疗后血清LH、E2、T、LH/FSH、空腹INS明显降低(P<0.01),FSH有所降低(P<0.05).结论: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LH和雄激素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异常的内分泌环境,治疗青春期PCOS较理想.

    作者:单思群;施鑫锋;王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养血止痒、燥湿止带为主的验方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熏洗组57例与西药对照组50例,治疗1疗程后1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熏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与96.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桂枝、白芍、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组方的方剂治疗阴虚湿阻型老年性阴道炎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大宁;孙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巨大胎儿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巨大胎儿的产妇,对其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单胎正常体重儿的产妇112例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男婴大于女婴,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是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相关因素予以健康指导,可以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

    作者:卢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4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MV-IgM抗体,FQ-PCR方法检测尿CMV-DNA而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4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儿中肝功能损害25例(56.8%),肺炎21例(47.7%),神经系统损害4例(9.1%),血液系统损害8例(18.2%),先天性发育异常5例(11.4%).结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肝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先天异常,ELISA法和FQ-PCR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敏感、快捷、方便.

    作者:章承红;张娟;刘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障碍5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胃肠功能障碍是导致MODS的一个重要启动因素.它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作者:孟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较常见,光疗法具有无创、有效和简便、经济的优势.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们使用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29例,并与普通光疗23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壮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川崎病38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诊断缺乏特异性,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心血管系统受累为广泛和严重,现将我院1999年~2005年收治的川崎病38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汪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53例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及疾病转归.方法:分析53例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2~5年.结果:单纯性血尿8例(15.1%),血尿及蛋白尿32例(60.4%),急性肾炎6例(11.3%),肾病综合征5例(9.4%),慢性肾炎型2例(3.8%).病理分级Ⅱ级39例(73.6%),Ⅲ级10例(18.9%),Ⅳ级4例(7.5%).随访中出现肾功能不全3例.结论: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蛋白尿多见,肾脏病理以Ⅱ~Ⅲ级多见,远期预后与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关系密切.

    作者:陈志才;陈金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生儿肺出血2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是新生儿中的一种危急症候群,常常是疾病的临终表现,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病因复杂,早期诊断方法缺乏特异性,一旦确诊往往为时已晚,死亡率极高.本文对我院NICU 2005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20例肺出血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新民;李斌;徐美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75例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75例,鼻内窥镜下用双极电凝止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获一次性治愈;4例经二次电凝烧灼后填塞而治愈;3例鼻腔血管瘤及1例鼻腔出血性息肉,术后均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应用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简便、安全、提高了止血的准确性,组织损伤少,痛苦小,见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鼻腔填塞法.

    作者:殷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38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方法:对3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诊3月,根据鼻塞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术前7.82±0.93,术后3个月3.78±0.81(P<0.01),绝大多数患者鼻塞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所有患者下鼻甲表面红润、光滑、无瘢痕.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安全、微创、恢复快的方法.

    作者:达鹏;吴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8例分析

    目的:评价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28例(2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滤过泡功能与形态.结果:术后1月、2月、3月、6月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83±4.38)mmHg、(11.97±4.77)mmHg、(14.65±5.20)mmHg、(18.86±7.79)mmHg,均低于术前的(33.40±10.54)mmHg(t值分别为11.69、10.82、10.00、9.75,均P<0.01).术后6月,19眼(67.86%)形成功能性滤过泡,UBM检查示20眼形成瓣下滤道及结膜下滤过,7眼形成瓣下滤道而无明显结膜下滤过,1眼无明显滤道及结膜下滤过形成.术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是难治性青光眼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正如;陈海英;徐明;陆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窦镜下腺样体切除术76例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76例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的疗效,疗效评价根据打鼾、分泌性中耳炎、鼻塞的改善及鼻腔、鼻咽部、耳部检查情况确定.结果:术后全部随访1~36个月,治愈66例(86.8%),好转10例(13.2%).无1例发生继发性出血,软腭、咽鼓管口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手术疗效肯定,具有术野暴露良好,操作方便安全,腺样体切除彻底,损伤小,便于止血等优点.

    作者:王强;周维殚;尤易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口义齿150例制作体会

    目的:为了提高全口义齿试戴成功率.方法:从制作步骤中分析150例全口义齿试戴困难的原因.结果:对150例全口义齿试戴出现疼痛、脱落、咬合不平、咬颊咬腮、折断、气泡等现象,通过调磨、修改或重做,直至患者使用适合算成功,成功率为98.0%.结论:制好满意的全口义齿,要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可使患者减少复诊,不返工.

    作者:王志明;王令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磨牙粘结型颊面管与带环正畸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磨牙粘结型颊面管与带环在固定正畸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用粘结型方丝弓颊面管与直丝弓带环病例各60例,观察两组在脱落率、第一磨牙舌侧移位以及矫治器拆除后牙冠龈缘龋损情况有无不同.结果:观察组脱落率7.5%,对照组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但第一磨牙舌侧移位(观察组8颗,对照组60颗)以及拆除后牙冠龋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带环相比,粘结型颊面管在脱落率上已经没有劣势,同时还具有带环所不具备的种种优势,掌握好适应证,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梁海;刘进;郭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葛根素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或葛根藤的干根,是我国常用的中草药之一.葛根素(Puerarin,Pue,普乐林)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化学名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

    作者:郭瑜洁;朱健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iRNA技术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胰腺癌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胰腺癌的发生涉及到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粘附因子及DNA修复基因等的异常和积累,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海峰;周国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诊疗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入院患者中AP患者约占2%.近十年AP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原因之一是诊断手段的敏感性提高.

    作者:周金君;杨大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螺旋CT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对其不同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例均作了B超、IVP检查,5例同时作螺旋CT检查.B超、螺旋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而输尿管无扩张,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见梗阻端形态及输尿管腔外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影各1例.IVP检查7例显示肾脏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输尿管无扩张,输尿管内侧成角移位,梗阻端形态显示清晰,其中1例迷走血管、1例纤维束带压迫显示梗阻端呈螺旋状或横贯样充盈缺损,形态具有特征性;3例未见显影.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筛选手段;IVP既可了解梗阻端形态及肾脏功能状况,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重要手段;螺旋CT既可显示梗阻端形态、输尿管壁及腔内外情况及肾脏功能状况,是先天性UPJO的确诊手段.

    作者:刘婷婷;陆晓晨;曹和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良恶性肺结节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对病灶进行平扫,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80~100ml后30s、1、2、3、4、5、7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82例肺结节中恶性62例(均为肺癌),良性20例.恶性结节强化值(38.5±14.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2±16.2)Hu(P<0.01).在强化特征方面28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状强化,30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4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8例结核球不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3分钟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