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菊凤;徐昕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N)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GSHN、DCS治疗49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GSHN组与DCS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7.5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GSHN组与DCS组优良率分别为88.9%和72.7%.结论: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动力髁螺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杨育生;王辉;毕大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次·日,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次,3次/日,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型高血压使用苯那普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晓兰;陈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对病灶进行平扫,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80~100ml后30s、1、2、3、4、5、7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82例肺结节中恶性62例(均为肺癌),良性20例.恶性结节强化值(38.5±14.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2±16.2)Hu(P<0.01).在强化特征方面28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状强化,30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4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8例结核球不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3分钟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及疾病转归.方法:分析53例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2~5年.结果:单纯性血尿8例(15.1%),血尿及蛋白尿32例(60.4%),急性肾炎6例(11.3%),肾病综合征5例(9.4%),慢性肾炎型2例(3.8%).病理分级Ⅱ级39例(73.6%),Ⅲ级10例(18.9%),Ⅳ级4例(7.5%).随访中出现肾功能不全3例.结论: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蛋白尿多见,肾脏病理以Ⅱ~Ⅲ级多见,远期预后与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关系密切.
作者:陈志才;陈金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使用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A Ⅰ~Ⅱ级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22例(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42例(B组).分别于入手术室后(T1),切皮后1min(T2),扩髓后1min(T3),术毕1min(T4)抽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T2~T3)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T1)相比显著增高,其中B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血清皮质醇明显低于A组,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明显减轻骨水泥使用术中的应激反应,且对循环影响小.
作者:许忠玲;季玉红;张德祥;金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食管癌使用周剂量紫杉醇(60mg/m2)、氟尿嘧啶(500mg/m2)及顺铂(25mg/m2),第1、8、15天,每4周为一周期组成联合方案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每例平均化疗3.2周期,总有效率达6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月.化疗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可耐受.结论: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作者:赵明宏;俞进友;颜庭华;袁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薏苡芢油(康莱特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在化疗同时应用康莱特注射液200ml,每天1次,连续21天;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化疗.两组的化疗方案相同,至少2个周期以上.结果:两组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白细胞下降程度,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李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患者,口服曲美他嗪20mg/次,3次/天,疗程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平板试验运动终点所达到的代谢当量(METs)、缺血型ST段出现的时间和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的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3.75%.治疗后METs明显增加,缺血型ST段出现的时间明显延长和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劳力型心绞痛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蔡昶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可吸收螺钉复位、固定胫骨棘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免去二次手术、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以来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棘骨折22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杜贵夏;袁龙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外转染A549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导入肺癌A549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内皮抑素蛋白表达阳性,Ad.Null组及PBS组内皮抑素蛋白未见有表达.结论:Ad.Endostatin转染A549细胞可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
作者:蒋红亮;黄利荣;武秀华;蔡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对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2例呼吸科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背排痰法,观察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排痰有效20例(80.0%),对照组有效14例(51.9%).实验组患者舒适度及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振动排痰机能明显改善卧床患者舒适度.
作者:王雪斐;张雪芳;金学勤;华亚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22例根据血压给予依那普利5~10mg,每日早晚各1次,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顿服,另20例患者未服或短期服用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2.0%,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40.0%(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那普利、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AMI合并房颤的再发率,且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樊留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进行测评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短期内均存在明显焦虑,术前明显重于术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其术前焦虑程度不同,而术后4周焦虑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术后短期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健康指导,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状态.
作者:陈家琴;桑燕;茅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血小板<10×109/L,共8例.B组:血小板10~30×109/L,共12例.C组:血小板30~50×109/L,共11例.D组:血小板>50~100×109/L,共6例.治疗原则:临近分娩者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产前输血小板悬液.血小板>30×109/L有出血倾向时亦给予上述治疗.孕周<37周者如血小板<30×109/L,或>30×109/L伴有出血倾向,亦给予上述治疗.血小板>30×109/L如无出血倾向不予治疗.结果:A组8例中有3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B组11例中2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有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15例经阴道分娩,有2例分娩过程中有出血,22例剖宫产,有4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出血量均少于1 000ml.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过程的出血发生率降低,出血量小.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作者:叶斯木汗;郁进;徐瑞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一对杂交探针,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相应基因片段载体,体外转录RNA作为标准品,根据其建立的标准曲线对血清HCV RNA进行定量,同时用传统的巢式RT-PCR进行定性分析.结果:138例样本在HCV抗体阳性患者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CV RNA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而且HCV 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91).结论: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比EL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C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作者:施健;崔之础;黄竹筠;张冬雷;王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达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方法选择.方法:直达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采用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麻醉(Ⅰ组)13例,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13例.两组术中都予高频喷射通气.结果:Ⅰ组麻醉效果满意,Ⅱ组患者在暴露声门时4例出现屏气、SpO2下降<90%,4例有呛咳.结论: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麻醉用于直达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安全性高,对循环影响较小,无屏气、呛咳等不良反应,不影响手术操作.
作者:李陈美;刘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常规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对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侧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肩关节进行主动活动,术后3周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随诊6~18月,平均12月,无骨不连、肩锁关节再脱位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不损伤关节面,组织反应小,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蔡浩;左红光;韩朝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方法:对3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诊3月,根据鼻塞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术前7.82±0.93,术后3个月3.78±0.81(P<0.01),绝大多数患者鼻塞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所有患者下鼻甲表面红润、光滑、无瘢痕.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安全、微创、恢复快的方法.
作者:达鹏;吴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其特殊性.方法:对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12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监测.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单肺通气时间15~45min,术中SpO2保持在98%以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只有在膨肺时出现一过性平均动脉压下降.结论:双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作者:姜琳;谢红;王琛;孙灿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头颅降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颅降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头颅降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头颅降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21、9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比较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头顶降温组C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头颅降温治疗可以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茆华武;丁立东;郭俊华;肖章红;薛桂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