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玮
近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明显增加.我院毗邻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我们2003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了5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刚;和宁;章杰斌;徐鹏飞;吴家宝;陈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血小板<10×109/L,共8例.B组:血小板10~30×109/L,共12例.C组:血小板30~50×109/L,共11例.D组:血小板>50~100×109/L,共6例.治疗原则:临近分娩者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产前输血小板悬液.血小板>30×109/L有出血倾向时亦给予上述治疗.孕周<37周者如血小板<30×109/L,或>30×109/L伴有出血倾向,亦给予上述治疗.血小板>30×109/L如无出血倾向不予治疗.结果:A组8例中有3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B组11例中2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有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15例经阴道分娩,有2例分娩过程中有出血,22例剖宫产,有4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出血量均少于1 000ml.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过程的出血发生率降低,出血量小.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作者:叶斯木汗;郁进;徐瑞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疗效.方法:48例冠心病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20ml,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UA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海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外转染A549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导入肺癌A549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内皮抑素蛋白表达阳性,Ad.Null组及PBS组内皮抑素蛋白未见有表达.结论:Ad.Endostatin转染A549细胞可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
作者:蒋红亮;黄利荣;武秀华;蔡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介绍双圈法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乳房悬吊术的经验.方法:以乳头为中心设计乳晕内外环切口,去除双环之间的表皮,经外环切口在乳腺与皮下组织之间向周围剥离至乳房基底部边缘,完整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将乳腺的上极与第二肋骨膜悬吊缝合,等高线环缩重塑乳房圆锥形立体外观,外环荷包缩小后与内环间断缝合.结果:36例乳房良性病变伴有乳房下垂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6月后乳晕周围皱褶均消失,疤痕不明显,乳房外形理想,双侧对称.结论:双圈法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乳房悬吊术设计合理、简单易学、疤痕隐蔽、外形满意,达到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效果.
作者:季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浮动胸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多孔成形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或可吸收肋骨钉固定肋骨19例.结果:1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胸廓无畸形.结论:肋骨内固定术治疗浮动胸壁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秦旭东;姚祖仁;丁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磨牙粘结型颊面管与带环在固定正畸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用粘结型方丝弓颊面管与直丝弓带环病例各60例,观察两组在脱落率、第一磨牙舌侧移位以及矫治器拆除后牙冠龈缘龋损情况有无不同.结果:观察组脱落率7.5%,对照组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但第一磨牙舌侧移位(观察组8颗,对照组60颗)以及拆除后牙冠龋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带环相比,粘结型颊面管在脱落率上已经没有劣势,同时还具有带环所不具备的种种优势,掌握好适应证,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梁海;刘进;郭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胫骨下段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佳.我们2004年10月~2007年5月采用胫骨远端外侧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效果满意.
作者:陈冬林;何斌;包洪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结果:13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11例经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经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缩小或消失,7例已死亡,平均生存期20.1月,其他病例随访中.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尽管CT和MRI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需靠病理检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施健;常学智;沙比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进行测评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短期内均存在明显焦虑,术前明显重于术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其术前焦虑程度不同,而术后4周焦虑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术后短期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健康指导,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状态.
作者:陈家琴;桑燕;茅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及时发现肺结核病传染源对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和掌握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情况,我们进行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作者:平海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较常见,光疗法具有无创、有效和简便、经济的优势.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们使用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29例,并与普通光疗23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壮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低卵巢癌误诊的有效措施.方法:对首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后经手术确诊为卵巢癌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肝硬化4例,结肠癌、腹腔肿瘤、胆囊炎、胃炎各1例,后经妇科会诊手术,确诊为卵巢癌.结论:临床医师除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有相似症状的其它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可降低卵巢癌误诊率.
作者:朱蕾芳;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联合猪苓煎剂口服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保留膀胱术式的膀胱肿瘤22例采用膀胱灌注MMC,联合长期口服猪苓煎剂,评价其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结果:随访2~5年,复发7例(31.8%).结论:采用MMC联合猪苓煎剂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宇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诊断缺乏特异性,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心血管系统受累为广泛和严重,现将我院1999年~2005年收治的川崎病38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汪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次·日,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次,3次/日,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型高血压使用苯那普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晓兰;陈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460例采用单纯间断缝合皮下脂肪3针,而不缝合皮肤,用Allis钳钳夹皮肤切缘5分钟.并与同期Joel-Cohen切口间断全层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1 350例相比较.结果:改良式皮下缝合具有切口纤细、美观、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无需拆线、医疗费用低等优点.结论:下腹横直切口改良式皮下缝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晨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rectal ulcer syndrome,SUR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非特异性肛肠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便、粘液便,排便困难,里急后重和肛门疼痛,易与直肠癌及炎性肠病相混淆.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12月经电子肠镜共发现SURS 18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龚海;俞一峰;姚勇;胡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1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期行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4例,大网膜堵塞修补6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行胃大部切除者>3年生存者6例,>5年生存者3例,行单纯修补的均<1年死亡.结论:对胃癌穿孔患者只要全身条件允许,行Ⅰ期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也是对此类患者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党生;林焕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患者常规行胫骨结节骨牵引,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DHS固定26例,DCS固定21例.结果:DHS固定26例中优22例(84.6%),良2例(7.7%),可2例(7.7%),优良率为92.3%,DCS固定21例中优19例(90.5%),良1例(4.0%),可1例(4.8%),优良率为95.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满意,可根据转子间骨折是否稳定及骨折线的部位选择方法.
作者:张涟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