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和安氟烷吸入复合麻醉苏醒期情况.方法:将128例腹部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和安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组(E组)各64例.两组均先用咪哒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3min后依次给予芬太尼3~4μg/kg、维库溴铵0.1mg/kg、利多卡因0.5~1mg/kg和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P组用丙泊酚4~6mg/kg·h、芬太尼1μg/kg·h持续泵注,E组用安氟烷1MAC吸入.根据循环情况分别调整丙泊酚和芬太尼的泵注速度或安氟烷吸入浓度.术毕前40min停止泵注芬太尼,术毕时停止全部麻醉药.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躁动例数和评分.结果:E组发生恢复期躁动28例(43.75%),躁动评分1.28±0.46分.Ramsay镇静评分1.78±0.39分,躁动程度评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8例;P组发生恢复期躁动8例(12.5%),躁动评分0.85±0.41分,Ramsay镇静评分2.63±0.48分,躁动程度评级:Ⅰ级6例,Ⅱ级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维持期复合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可缩短清醒时间,可有效地防止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躁动.
作者:是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典型病例]患者,女,40岁,因尿道炎自服氧氟沙星0.2g,约45分钟后,四肢出现团块状皮疹伴剧烈瘙痒,很快波及全身.继之胸闷不适,头晕脑胀,恶心、呕吐2次,随即晕倒在地,神志不清约2分钟.4分钟后医生赶到现场查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唇、指发绀,四肢湿冷.胸、腹及四肢皮肤大量风团状皮疹,神志已转清.
作者:戴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腋臭是由腋窝皮肤的顶泌汗腺分泌物经细菌作用而产生的臭味,常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其心理负担.目前腋臭非手术治疗不能取得持久而满意的效果,彻底根治首选手术治疗.依据病理解剖学选择性摘除顶泌汗腺,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孙青青;方俊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脑内Nogo-66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设计的重物撞击法致伤.免疫组化检测NgR蛋白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检测脑内Ng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脑内NgR蛋白和NgR mRNA的表达水平在DAI后明显下降,在伤后72小时降到低,此后逐渐恢复,到第7天基本恢复伤前水平.结论:DAI后大鼠脑内NgR的表达呈短期下降.
作者:沈剑虹;文立;马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对病灶进行平扫,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80~100ml后30s、1、2、3、4、5、7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82例肺结节中恶性62例(均为肺癌),良性20例.恶性结节强化值(38.5±14.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2±16.2)Hu(P<0.01).在强化特征方面28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状强化,30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4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8例结核球不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3分钟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浮动胸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多孔成形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或可吸收肋骨钉固定肋骨19例.结果:1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胸廓无畸形.结论:肋骨内固定术治疗浮动胸壁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秦旭东;姚祖仁;丁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食管癌使用周剂量紫杉醇(60mg/m2)、氟尿嘧啶(500mg/m2)及顺铂(25mg/m2),第1、8、15天,每4周为一周期组成联合方案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每例平均化疗3.2周期,总有效率达6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月.化疗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可耐受.结论:周剂量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作者:赵明宏;俞进友;颜庭华;袁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提高全口义齿试戴成功率.方法:从制作步骤中分析150例全口义齿试戴困难的原因.结果:对150例全口义齿试戴出现疼痛、脱落、咬合不平、咬颊咬腮、折断、气泡等现象,通过调磨、修改或重做,直至患者使用适合算成功,成功率为98.0%.结论:制好满意的全口义齿,要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可使患者减少复诊,不返工.
作者:王志明;王令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造成严重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1].我院自2006年1月~12月共收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6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结果.结果:主要症状包括咳嗽45例(72.58%),咯血8例、胸闷气促6例、胸痛3例、发热4例.纤支镜示:支气管刷检结核菌阳性率77.41%,组织活检阳性率39.47%,其中43.54%以炎性浸润改变为主,24.19%以溃疡型改变为主,11.31%以肉芽增殖改变为主,20.96%以瘢痕狭窄改变为主.结论: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纤支镜检查.
作者:李杰红;周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一对杂交探针,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相应基因片段载体,体外转录RNA作为标准品,根据其建立的标准曲线对血清HCV RNA进行定量,同时用传统的巢式RT-PCR进行定性分析.结果:138例样本在HCV抗体阳性患者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CV RNA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而且HCV 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91).结论:RFQ-RT-PCR检测HCV-RNA含量比EL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C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作者:施健;崔之础;黄竹筠;张冬雷;王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巨大胎儿的产妇,对其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单胎正常体重儿的产妇112例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男婴大于女婴,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是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相关因素予以健康指导,可以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
作者:卢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介绍双圈法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乳房悬吊术的经验.方法:以乳头为中心设计乳晕内外环切口,去除双环之间的表皮,经外环切口在乳腺与皮下组织之间向周围剥离至乳房基底部边缘,完整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将乳腺的上极与第二肋骨膜悬吊缝合,等高线环缩重塑乳房圆锥形立体外观,外环荷包缩小后与内环间断缝合.结果:36例乳房良性病变伴有乳房下垂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6月后乳晕周围皱褶均消失,疤痕不明显,乳房外形理想,双侧对称.结论:双圈法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乳房悬吊术设计合理、简单易学、疤痕隐蔽、外形满意,达到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效果.
作者:季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养血止痒、燥湿止带为主的验方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熏洗组57例与西药对照组50例,治疗1疗程后1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熏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与96.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桂枝、白芍、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组方的方剂治疗阴虚湿阻型老年性阴道炎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大宁;孙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贫血的骨髓检查结果.方法:对497例原因不明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410例(82.5%)患者明确了贫血的原因,其中缺铁性贫血常见135例(27.2%),其他为巨幼细胞性贫血73例(14.7%)、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6.4%)、慢性病贫血30例(6.0%)、感染20例(4.0%)、溶血性贫血18例(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0例(2.0%)、急性白血病62例(12.5%)、慢性白血病5例(1.0%)、多发性骨髓瘤5例(1.0%)、淋巴瘤4例(0.8%)、转移癌2例(0.4%)、恶组/噬血细胞增多症2例(0.4%),其他疾病4例(0.8%).另外87例(17.5%)贫血的病因仍不能明确.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明确贫血原因的重要手段.
作者:郁进;叶斯木汗;徐瑞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结果:13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11例经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经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缩小或消失,7例已死亡,平均生存期20.1月,其他病例随访中.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尽管CT和MRI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需靠病理检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施健;常学智;沙比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76例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的疗效,疗效评价根据打鼾、分泌性中耳炎、鼻塞的改善及鼻腔、鼻咽部、耳部检查情况确定.结果:术后全部随访1~36个月,治愈66例(86.8%),好转10例(13.2%).无1例发生继发性出血,软腭、咽鼓管口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手术疗效肯定,具有术野暴露良好,操作方便安全,腺样体切除彻底,损伤小,便于止血等优点.
作者:王强;周维殚;尤易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长春瑞滨(NVB)在使用过程中,对外周静脉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极易发生静脉炎,甚至可造成局部组织溃烂、坏死.
作者:袁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MV-IgM抗体,FQ-PCR方法检测尿CMV-DNA而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4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儿中肝功能损害25例(56.8%),肺炎21例(47.7%),神经系统损害4例(9.1%),血液系统损害8例(18.2%),先天性发育异常5例(11.4%).结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肝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先天异常,ELISA法和FQ-PCR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敏感、快捷、方便.
作者:章承红;张娟;刘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急性破裂动脉瘤后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治疗.方法:对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栓塞治疗破裂预内动脉瘤86例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8例,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有关,经治疗后5例恢复正常,1例中度致残,2例放弃治疗.结论: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后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低,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对降低血管痉挛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倪琳琳;吴新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