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梅;盛沛萍
胆汁酸(TBA)具有胆道分泌、肠道重吸收的肠肝循环特点,血TBA是肠肝循环的流量表,空腹血清TBA含量很低,水平升高表示存在胆汁淤积[1].本文用酶比色法检测健康早产儿、新生儿的空腹血TBA水平,以分析胆汁淤积情况.
作者:李春红;王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达17%~19.8%.为了提高AMI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4年2月~2005年7月救治AMI患者共37例,对AMI患者围急诊期急救与护理已形成一套系列抢救程序,旨在提高AMI第一时段的抢救水准,保证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得到快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张学梅;盛沛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组).检测于手术前后白细胞β2整合素(CD11b)表达,TNF-α和心肌钙蛋白Ⅰ(cTnT)含量.观察自动复跳率(例),后并行时间,术后心功能,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CD11b表达增强(P<0.01),TNF-α和cTnI含量增高(P<0.01).对照组后并行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自动复跳率(例),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比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王晓伟;顾海涛;莫绪明;张汝舫;王振喜;孙剑;沈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在外科手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开展的手术类别也越来越多,但是术后严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引起肺栓塞[1],已引起重视.国内对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就腹腔镜术后DVT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陈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学会自2002年9月~2004年9月受理医疗鉴定157例,定为事故59例.其中妇产科36例,定为事故15例.
作者:庄勤;柯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诱导DC2方法.方法:分别用rhIL-3(10ng/ml)+rhG-CSF(100ng/ml)和rhFlt-3L(100ng/ml)+rhIL-3(10ng/ml)+rhG-CSF(100ng/ml)诱导人PBMC和脐血CD34+HSC向DC2分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表型,同时观察rhTNF-α和人CD40单抗诱导DC2分化成熟的作用.结果:rhG-CSFh+rhIL-3未能较好地从PBMC中诱导出DC2,但是从富集的脐血CD34+HSC用rhFlt-3L+rhIL-3+rhG-CSF诱导,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DC2,并有较高的扩增效率,但离临床研究和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因此DC2的诱导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人CD40单抗和rhTNF-α一样,能有效地诱导DC2分化成熟.结论:体外联合多种细胞因子从CD34+HSC成功地诱导出DC2,抗人CD40单抗有利于DC2的活化成熟.
作者:王金湖;邵启祥;阴晴;王胜军;潘湘涛;顾超;许化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红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很高,作者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患儿静滴红霉素之前予口服必奇(双八面体蒙脱石),观察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TUR)对成人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TUR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分别行囊肿切除术或囊壁切除术,16例获随访6~26个月,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囊肿消失.结论:TUR治疗输尿管囊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应作为输尿管囊肿的首选疗法.
作者:高雪庆;刘娜;郭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肿瘤无创或微创治疗在新世纪伊始,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迅速发展.其内涵是既消灭肿瘤,又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狭义的微创治疗仅指腹腔镜下开展的各种外科手术,而现在广义的肿瘤无创/微创治疗已延伸到包括血管内与血管外肿瘤消融在内的介入诊疗学.
作者:于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与顺铂组成的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长春瑞滨25mg/m2,静注,第1,8天,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28天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CR+PR)37.2%.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基本可以耐受.
作者:任洁;范怡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部分患者需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既往大多采用粗导管,创伤大,并发症多.我科于2001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葛晓燕;周育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佐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剖宫产患者术毕用左旋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用地塞米松组,下肢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组.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术后镇痛时间长,下肢运动恢复快,适用于无条件行PCA或经济实力差而又希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患者.
作者:郭纪东;赵江峰;雷兴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29例;应用抗过敏药物斯特林等治疗20例;应用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静滴21例;病情较重反复发作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结果:住院时间3~25天,平均12.9天,治愈49例,好转6例.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皮肤、关节肿痛、腹痛及紫癜性肾炎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殷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发展较缓慢,主要涉及髓系,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脾大.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一般经过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型)中的一种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病临床较少见.由于临床影像学的发展,MRI、CT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报告1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典型的OPCA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张炎;王万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征.当合并妊娠时,病情更为复杂难治,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因贫血、出血和感染对母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这类患者,值得探讨.现将我院妇产科自1999年至今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再障报告如下.
作者:李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周剂量国产多西紫杉醇(艾素)联合顺铂4周方案治疗不能手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期或Ⅳ期NSCLC 42例,艾素35mg/m2静脉点滴,第1、8、15天;DDP 25mg/m2静脉点滴,第2、3、4天.28天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42例均可评价,CR1例,PR 21例,NC 15例.总有效率52.4%;1年生存率45.2%(19/42);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7.1%(3/42).其它副反应轻微.结论:周剂量艾素联合顺铂4周方案治疗晚期老年NSCLC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葛伯建;卫国华;许春明;谭清和;龚振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于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预后的意义.方法:50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术后依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分为Ⅰ、Ⅱ、Ⅲ组,比较3组之间的预后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按照GOS预后评分:良好22例,轻残15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4例.Ⅰ、Ⅱ、Ⅲ之间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差异,预后较好组的颅内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示颅内压过高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管义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基芴(2-AFF)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方法:肝癌模型以0.05%2-AFF的饲料喂养SD大鼠10周.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肝脏指数、ALT、AST、γ-GT及肝组织的病理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葵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龙葵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玉琴;张伟;李锋;顾锦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资料的回盲部肿块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炎症24例,以阑尾周围脓肿包裹为多见,CT表现以腔外肿块、模糊境界、周围渗液、不全梗阻、不均匀强化为主;肿瘤23例,以盲肠、升结肠癌为多见,CT表现以腔内肿块、境界局限、周围浸润、明显强化及远处转移为主.结论:CT扫描对回盲部肿块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依据.
作者:朱玉春;周伟;王建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