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张伟;李锋;顾锦华
目的:探讨潜伏期人工破膜对产程、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头先露初产妇,在潜伏期进行人工破膜(A组).取同等条件220例为对照组(B组),预防人工破膜的并发症.结果:A组的平均总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潜伏期人工破膜可达到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刘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红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很高,作者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患儿静滴红霉素之前予口服必奇(双八面体蒙脱石),观察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活性、蛋白S(PS)含量;纤溶酶原(PI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患者PAgT、GMP-140、Fg、vWF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PT、TT、APTT、AT-Ⅲ、PC、PS、PIg及tPA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联合指标指导DVT的防治,以取得佳效果.
作者:高阳;芦琳;张甦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型)中的一种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病临床较少见.由于临床影像学的发展,MRI、CT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报告1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典型的OPCA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张炎;王万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生(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MDS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用瑞氏染色后的骨髓涂片,低倍镜检查下寻找骨髓小粒,再油镜检查幼稚细胞簇.结果:外周血象:大部分可找到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有异常改变.骨髓象: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阳性率为38%.结论:血象、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时检查有助于MDS的诊断.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检查对区别MDS和其他血液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秀芳;孙峰;尹红;黄石兵;陆德炎;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东汕头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1503株的耐药表型与基因亚型.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Kp1503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MIC;设计TEM、SHV和CTX-M型全编码基因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Kp1503株为多重耐药株,除对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敏感外,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耐药;其所携带的三种β-内酰胺酶基因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论:汕头地区存在同时产SHV-12、CTX-M-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石蓉林;陈淑贞;钱元恕;令狐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发展较缓慢,主要涉及髓系,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脾大.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一般经过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1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临时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经肠镜及手法扩肛后恢复正常排便.结论: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术,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上常见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法仑及以后的VAD方案等的应用使MM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仍有较多难治复发的MM.我们2003年3月~2005年3月采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性MM 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茂忠;徐昕;赵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9例CHF患者(CHF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TNF-α进行测定.结果:CHF组TNF-α 0.36±0.13μg/L,高于对照组0.23±0.1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Ⅱ级TNF-α为0.31±0.15 μg/L,Ⅲ级为0.35±0.18 μg/L,Ⅳ级为0.41±0.17 μg/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郭再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TUR)对成人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TUR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分别行囊肿切除术或囊壁切除术,16例获随访6~26个月,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囊肿消失.结论:TUR治疗输尿管囊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应作为输尿管囊肿的首选疗法.
作者:高雪庆;刘娜;郭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已有显著进展,但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过度虚弱者,可由骨髓增生低下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常规化疗效果差,接受正规联合化疗,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治疗相关死亡率高.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克拉霉素(Acla)或高三尖杉酯碱(HHT),加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的预激方案治疗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钰;徐茂忠;许忠仁;徐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人胚嗅鞘细胞以及纯化的方法.方法:分离人胚嗅球,采用胰酶消化获取单细胞悬液,应用含Forskolin、BPE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于p75包被的培养皿,培养2周后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培养细胞形态多为2~4极细胞,成纤维细胞少,嗅鞘细胞纯度非常高,嗅鞘细胞标志物p75阳性.结论:嗅鞘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要求极高,应用p75免疫吸附纯化培养的嗅鞘细胞效果好.
作者:苗宗宁;祝建中;钱寒光;赵基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3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多功能牵引疗效分析,探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腰突症患者306例,采用三维瞬间牵引、术后卧床3天,配合输液、局部封闭及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随诊3~15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达85%,平均住院为9.5天.结论: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符合三维空间理论,是非手术治疗腰突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为民;张亦峻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子与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研究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通过常规培养,在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抗原表达等特征;然后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观察其分化潜能.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增殖,常规培养条件下,原代培养需要2~3周,转代后生长速度加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D29、CD105阳性,CD45、CD06、CD34以及HLA-DR阴性;在相应条件培养基的诱导作用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增殖,同时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为骨细胞,符合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作者:钱寒光;赵基栋;祝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征.当合并妊娠时,病情更为复杂难治,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因贫血、出血和感染对母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这类患者,值得探讨.现将我院妇产科自1999年至今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再障报告如下.
作者:李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于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预后的意义.方法:50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术后依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分为Ⅰ、Ⅱ、Ⅲ组,比较3组之间的预后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按照GOS预后评分:良好22例,轻残15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4例.Ⅰ、Ⅱ、Ⅲ之间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差异,预后较好组的颅内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示颅内压过高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管义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疗经验.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34眼),经过针对全身基础病变的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及降眼压等措施综合治疗.结果:视力提高或改善22眼,无明显改善10眼,下降2眼;神野改善22眼,无明显改善12眼,眼底视盘水肿减轻总有效31眼.结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早期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很重要.
作者:孔宁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类型及嗜神经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3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NGF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C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率为92.5%,在正常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不着色,导管细胞(闰管、纹管、排泄管)有中等强度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GF在不同病理类型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嗜神经现象21例,存在嗜神经现象19例,两组间NGF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分析中,NGF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NGF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类型有高度相关性,ACC与嗜神经性密切相关,NGF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俞大力;姚阳;吴煜农;于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安定是一种镇静催眠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安全范围大,一般发生严重后果者少[1],但因容易获得,以至于中毒患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占急诊药物中毒的80%.本文对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救治的145例安定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中毒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夏金英;常淑娴;沈德梅;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