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定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对策

夏金英;常淑娴;沈德梅;张玲

关键词:安定中毒, 心理特征, 护理
摘要:安定是一种镇静催眠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安全范围大,一般发生严重后果者少[1],但因容易获得,以至于中毒患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占急诊药物中毒的80%.本文对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救治的145例安定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中毒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

    动脉瘤手术的原则是将动脉瘤排出于血循环之外,使之免于再破裂,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发生脑缺血.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还有血管内介入疗法等.手术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对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的要求高,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温血诱导及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组).检测于手术前后白细胞β2整合素(CD11b)表达,TNF-α和心肌钙蛋白Ⅰ(cTnT)含量.观察自动复跳率(例),后并行时间,术后心功能,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CD11b表达增强(P<0.01),TNF-α和cTnI含量增高(P<0.01).对照组后并行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自动复跳率(例),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比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王晓伟;顾海涛;莫绪明;张汝舫;王振喜;孙剑;沈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观察

    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已有显著进展,但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过度虚弱者,可由骨髓增生低下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常规化疗效果差,接受正规联合化疗,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治疗相关死亡率高.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克拉霉素(Acla)或高三尖杉酯碱(HHT),加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的预激方案治疗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钰;徐茂忠;许忠仁;徐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目的:介绍对侧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方法.方法:采用对侧背阔肌肌皮瓣,蒂部为背阔肌,从健侧乳腺后间隙将肌皮瓣移至患侧再造乳房,皮瓣长宽比例达(4~5):1.结果:15例乳房再造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满意12例(80.0%),比较满意2例(13.3%),不满意1例(6.7%).结论: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杨军;姚建;季建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皮冷消融治疗局部进展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氩氦冷消融技术治疗局部进展型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接受经皮冷消融治疗,随访时间超过2年.采用氩氦消融系统,在B超或CT引导下,将穿刺导管经皮插入肿瘤中心进行冷消融.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率胸痛为78.5%,咯血79.2%,咳嗽69.1%,呼吸困难72.0%.症状改善持续时间1~21个月,中位13个月;治疗后3个月,有CT复查资料者98例中,CR 25例(25.5%),PR 41例(41.8%),MR 21例(21.4%),NC 11例(11.2%);有48例(40%)在随访期出现肿瘤复发,12例(10%)在肺外出现转移灶.目前仍生存的84例中,长已生存24个月.生存率:6个月64%,12个月55%,18个月44%,24个月36%.2例并发气胸,4例并发血胸,5例并发肺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型非小细胞性肺癌,氩氦冷消融可有效地改善症状,促进肿瘤退缩,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作者:牛立志;何卫兵;郭子倩;张述平;贺轶松;左建生;徐克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1例诊断体会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型)中的一种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病临床较少见.由于临床影像学的发展,MRI、CT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报告1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典型的OPCA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张炎;王万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早产儿、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分析

    胆汁酸(TBA)具有胆道分泌、肠道重吸收的肠肝循环特点,血TBA是肠肝循环的流量表,空腹血清TBA含量很低,水平升高表示存在胆汁淤积[1].本文用酶比色法检测健康早产儿、新生儿的空腹血TBA水平,以分析胆汁淤积情况.

    作者:李春红;王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拆卸式儿童胸部摄影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儿童胸部X线摄影装置.方法:根据儿童运动系统坐比站发育提前半年时间这一规律,我们设计了儿童坐姿胸片架,让儿童坐着进行胸部X线摄片.结果:用儿童胸部摄影架拍摄儿童胸片,儿童容易接受,显得安静,可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拍摄的X线片肺充气足,膈肌下降,肺血管纹理显示清楚.结论:可拆卸式儿童胸部摄影架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胸部X线摄影提供了一种安全舒适、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沈平;倪赵勤;成钢;江俊峰;唐祖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胎头先露潜伏期人工破膜3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潜伏期人工破膜对产程、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头先露初产妇,在潜伏期进行人工破膜(A组).取同等条件220例为对照组(B组),预防人工破膜的并发症.结果:A组的平均总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潜伏期人工破膜可达到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刘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类型及嗜神经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3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NGF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C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率为92.5%,在正常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不着色,导管细胞(闰管、纹管、排泄管)有中等强度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GF在不同病理类型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嗜神经现象21例,存在嗜神经现象19例,两组间NGF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分析中,NGF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NGF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类型有高度相关性,ACC与嗜神经性密切相关,NGF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俞大力;姚阳;吴煜农;于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经腹腔镜诊治妇科急腹症2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庆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免疫吸附法纯化人胚嗅鞘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人胚嗅鞘细胞以及纯化的方法.方法:分离人胚嗅球,采用胰酶消化获取单细胞悬液,应用含Forskolin、BPE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于p75包被的培养皿,培养2周后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培养细胞形态多为2~4极细胞,成纤维细胞少,嗅鞘细胞纯度非常高,嗅鞘细胞标志物p75阳性.结论:嗅鞘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要求极高,应用p75免疫吸附纯化培养的嗅鞘细胞效果好.

    作者:苗宗宁;祝建中;钱寒光;赵基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观察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66.7%,胎儿并发症占60.0%,手术产率96.7%;对照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14.0%,胎儿并发症占6.0%,手术产率44.0%.结论:及早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和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活性、蛋白S(PS)含量;纤溶酶原(PI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患者PAgT、GMP-140、Fg、vWF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PT、TT、APTT、AT-Ⅲ、PC、PS、PIg及tPA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联合指标指导DVT的防治,以取得佳效果.

    作者:高阳;芦琳;张甦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安定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对策

    安定是一种镇静催眠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安全范围大,一般发生严重后果者少[1],但因容易获得,以至于中毒患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占急诊药物中毒的80%.本文对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救治的145例安定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中毒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夏金英;常淑娴;沈德梅;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磷酸肌酸冷血停搏液在双瓣替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冷血停搏液在双瓣替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双瓣替换术随机分为磷酸肌酸(CP)组和对照组(各10例).CP组于主动脉阻断时经左、右冠状动脉灌注加入CP 2.5g/L的冷血停搏液,对照组停搏液不含CP,记录两组临床及心电指标,并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2、6、24、48小时5个点抽动脉血检测LDH、CK、CK-MB,cTnT.结果:主动脉开放后CP组辅助循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所需正性肌力药物支持的时间和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6h LDH对照组与CP组分别为615.12±55.16、478.66±11.12u/L;CK为902.82±60.14、590.32±37.82u/L;CK-MB为124.58±17.12、53.93±4.46u/L;cTnT为4.875±1.532、2.542±1.024ng/ml,均P<0.05.结论:CP组辅助循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CP冷血停搏液可减少心肌酶漏出,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革平;徐正安;刘国锋;孙健;施东辉;周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慢性盆腔炎是指感染侵袭内生殖器,发生于子宫及其周围组织、输卵管、卵巢及其盆腔腹的炎症,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是女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我院自1999~2004年采用药物灌注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剑婷;黄金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24例报告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经验.方法:24例中8例保守治疗,16例在伤后2~48小时内筋膜切开减压,切开同时行钢板内固定10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应用外固定架4例.结果:保守治疗中5例痊愈,16例切开减压,其中14例恢复正常,1例功能障碍,1例留有轻度挛缩畸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应早期切开筋膜减压,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陈金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必奇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35例临床观察

    红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很高,作者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患儿静滴红霉素之前予口服必奇(双八面体蒙脱石),观察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左旋布比卡因佐地塞米松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佐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剖宫产患者术毕用左旋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用地塞米松组,下肢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组.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术后镇痛时间长,下肢运动恢复快,适用于无条件行PCA或经济实力差而又希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患者.

    作者:郭纪东;赵江峰;雷兴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