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杨军;姚建;季建峰

关键词:乳房再造, 背阔肌肌皮瓣
摘要:目的:介绍对侧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方法.方法:采用对侧背阔肌肌皮瓣,蒂部为背阔肌,从健侧乳腺后间隙将肌皮瓣移至患侧再造乳房,皮瓣长宽比例达(4~5):1.结果:15例乳房再造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满意12例(80.0%),比较满意2例(13.3%),不满意1例(6.7%).结论: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经腹腔镜诊治妇科急腹症2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庆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类型及嗜神经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3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NGF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C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率为92.5%,在正常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不着色,导管细胞(闰管、纹管、排泄管)有中等强度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GF在不同病理类型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嗜神经现象21例,存在嗜神经现象19例,两组间NGF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分析中,NGF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NGF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类型有高度相关性,ACC与嗜神经性密切相关,NGF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俞大力;姚阳;吴煜农;于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1503的ESBLs基因型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汕头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1503株的耐药表型与基因亚型.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Kp1503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MIC;设计TEM、SHV和CTX-M型全编码基因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Kp1503株为多重耐药株,除对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敏感外,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耐药;其所携带的三种β-内酰胺酶基因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论:汕头地区存在同时产SHV-12、CTX-M-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石蓉林;陈淑贞;钱元恕;令狐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拆卸式儿童胸部摄影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儿童胸部X线摄影装置.方法:根据儿童运动系统坐比站发育提前半年时间这一规律,我们设计了儿童坐姿胸片架,让儿童坐着进行胸部X线摄片.结果:用儿童胸部摄影架拍摄儿童胸片,儿童容易接受,显得安静,可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拍摄的X线片肺充气足,膈肌下降,肺血管纹理显示清楚.结论:可拆卸式儿童胸部摄影架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胸部X线摄影提供了一种安全舒适、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沈平;倪赵勤;成钢;江俊峰;唐祖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目的:介绍对侧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方法.方法:采用对侧背阔肌肌皮瓣,蒂部为背阔肌,从健侧乳腺后间隙将肌皮瓣移至患侧再造乳房,皮瓣长宽比例达(4~5):1.结果:15例乳房再造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满意12例(80.0%),比较满意2例(13.3%),不满意1例(6.7%).结论: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杨军;姚建;季建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达17%~19.8%.为了提高AMI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4年2月~2005年7月救治AMI患者共37例,对AMI患者围急诊期急救与护理已形成一套系列抢救程序,旨在提高AMI第一时段的抢救水准,保证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得到快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张学梅;盛沛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86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利尿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LVEF明显上升,LVEDd、LVESd、PAS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收缩压(t=1.75)、舒张压(t=2.00)、心率(t=2.13)测定值有轻微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LVEF上升、LVEDd、LVESd、PASP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BP、DBP、HR则无显著性改变.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琴;薛明华;李军;孟海燕;朱蕾;鞠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左旋布比卡因佐地塞米松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佐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剖宫产患者术毕用左旋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用地塞米松组,下肢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组.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术后镇痛时间长,下肢运动恢复快,适用于无条件行PCA或经济实力差而又希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患者.

    作者:郭纪东;赵江峰;雷兴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PBMC和脐血CD34+细胞诱导DC2的实验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诱导DC2方法.方法:分别用rhIL-3(10ng/ml)+rhG-CSF(100ng/ml)和rhFlt-3L(100ng/ml)+rhIL-3(10ng/ml)+rhG-CSF(100ng/ml)诱导人PBMC和脐血CD34+HSC向DC2分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表型,同时观察rhTNF-α和人CD40单抗诱导DC2分化成熟的作用.结果:rhG-CSFh+rhIL-3未能较好地从PBMC中诱导出DC2,但是从富集的脐血CD34+HSC用rhFlt-3L+rhIL-3+rhG-CSF诱导,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DC2,并有较高的扩增效率,但离临床研究和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因此DC2的诱导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人CD40单抗和rhTNF-α一样,能有效地诱导DC2分化成熟.结论:体外联合多种细胞因子从CD34+HSC成功地诱导出DC2,抗人CD40单抗有利于DC2的活化成熟.

    作者:王金湖;邵启祥;阴晴;王胜军;潘湘涛;顾超;许化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1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临时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经肠镜及手法扩肛后恢复正常排便.结论: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术,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疗经验.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34眼),经过针对全身基础病变的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及降眼压等措施综合治疗.结果:视力提高或改善22眼,无明显改善10眼,下降2眼;神野改善22眼,无明显改善12眼,眼底视盘水肿减轻总有效31眼.结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早期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很重要.

    作者:孔宁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手汗症的手术配合

    手汗症是指无任何原因下超过正常生理的出汗,病因未明.患者往往自幼发病,青春期加重,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我院自2004年7月起应用电视胸腔镜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5例,疗效确切.

    作者:朱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产科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征.当合并妊娠时,病情更为复杂难治,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因贫血、出血和感染对母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这类患者,值得探讨.现将我院妇产科自1999年至今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再障报告如下.

    作者:李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回盲部肿块47例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资料的回盲部肿块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炎症24例,以阑尾周围脓肿包裹为多见,CT表现以腔外肿块、模糊境界、周围渗液、不全梗阻、不均匀强化为主;肿瘤23例,以盲肠、升结肠癌为多见,CT表现以腔内肿块、境界局限、周围浸润、明显强化及远处转移为主.结论:CT扫描对回盲部肿块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依据.

    作者:朱玉春;周伟;王建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近几年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有很大进展,现就常用方案,结合我院实践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沈志祥;王振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24例报告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经验.方法:24例中8例保守治疗,16例在伤后2~48小时内筋膜切开减压,切开同时行钢板内固定10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应用外固定架4例.结果:保守治疗中5例痊愈,16例切开减压,其中14例恢复正常,1例功能障碍,1例留有轻度挛缩畸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应早期切开筋膜减压,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陈金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1例诊断体会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型)中的一种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病临床较少见.由于临床影像学的发展,MRI、CT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报告1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典型的OPCA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张炎;王万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肿瘤无创/微创治疗现况与进展

    肿瘤无创或微创治疗在新世纪伊始,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迅速发展.其内涵是既消灭肿瘤,又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狭义的微创治疗仅指腹腔镜下开展的各种外科手术,而现在广义的肿瘤无创/微创治疗已延伸到包括血管内与血管外肿瘤消融在内的介入诊疗学.

    作者:于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氨基芴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基芴(2-AFF)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方法:肝癌模型以0.05%2-AFF的饲料喂养SD大鼠10周.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肝脏指数、ALT、AST、γ-GT及肝组织的病理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葵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龙葵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玉琴;张伟;李锋;顾锦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庭性眩晕的康复训练

    前庭性眩晕是指由于空间定向发生障碍,人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发生错觉,形成一种与实际并不存在的自身或环境的运动幻觉.前庭性眩晕是常见的疾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只能减低前庭神经代偿功能,不利于前庭功能的终恢复.而前庭功能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康复训练方法和机制加以概述.

    作者:黄东林;王耀武;蒋纪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