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桂菊;李跃东
目的:研究化瘀通梗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与临床疗效.方法:处方药分别粉碎成细粉,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浓缩等方法制成胶囊剂.临床用于脑梗塞患者,并设对照组(以消栓通络片口服)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梗胶囊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显著,该制剂可用于不同程度的脑梗患者.
作者:杨忠兰;刘莉;余家奇;石尚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完善柠檬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以十八烷为内标,色谱柱为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高纯氦气为载气,FID为检测器.结果:柠檬烯在0.05~0.2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41%,n=5.结论:该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柠檬烯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邹玉繁;汪小根;黄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近20年金银花挥发油的萜类成分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阮鸣;彭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查阅本所四年来的监测报告,结合现场监测实践,以数据为依据,对本市洁净室(区)的管理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本市洁净室(区)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作者:李宁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从甘味药的药物来源及药效范围、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甘味药配伍等方面,研究探讨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发现甘味药归经与中药传统理论存在矛盾,指出甘味药的药性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于培明;田智勇;林桂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综述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理研究概况,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赵卫杰;谢金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从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气化产物总量的96.2%.结论:本研究为柴胡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孟青;郭晓玲;冯毅凡;陈耕夫;梁汉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体外溶出度实验比较不同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内在质量的差异以及崩解度和溶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转篮法操作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计算各片累计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并对溶出参数(T50,Td,m)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崩解时限和T50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6个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及同一厂家不同批号复方丹参片溶出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崩解度和溶出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6个厂家产品内部质量差异较大;崩解时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反映溶出的情况.
作者:董峥;程怡;郑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中药市场上品种混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常见,严重扰乱了中药的购销秩序,影响了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声誉.现对绵马贯众及其伪品紫萁贯众、狗脊蕨的鉴别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张秀丽;罗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控制壮元酒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理化反应对其中的淫羊藿、补骨脂、原蚕蛾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苷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能从样品中检出相应的成分,定量测定所得淫羊藿苷含量为3.65%,平均回收率99.52%,RSD=1.6%.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具专属性,稳定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酒剂质量.
作者:黄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四妙加味方中君药黄柏生物碱成分配伍前后的定量、定性变化.方法:用薄层-分光光度法测定四妙加味方及黄柏中生物碱的含量,并对煎煮液中沉淀物进行TLC检识.结果:黄柏中的生物碱配伍后含量减少30%;沉淀物中含有黄柏中5种生物碱成分、阿魏酸、绿原酸及黄酮.结论:四妙加味方复方配伍后,其君药黄柏中的生物碱均能与阿魏酸、绿原酸等结合形成沉淀复合物.
作者:尹莲;沈丽丽;彭瑞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综述丹皮酚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丹皮酚具有包合物、注射剂、口服液、软膏等多种剂型,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炎、解热、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结论:丹皮酚与其他药材配伍制备有多种复方制剂,应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作者:奚军;柳淑玉;柳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外台茯苓饮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用外台茯苓饮加味水煎服治疗,1 d/剂,15 d为1个疗程,可连用1~2个疗程.结果:按拟定的疗效标准判断,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外台茯苓饮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疗效颇佳.
作者:曾海;付灿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宁血消痔栓对抗痔疮疼痛的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宁血消痔栓对小鼠的镇痛效果.结果:宁血消痔栓均有很好效果,以低剂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宁血消痔栓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文莉;舒成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荆芥有效组分的佳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压力、解析温度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7个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的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3℃;解析压力5.6 Mpa,解析温度40℃.结论:该法简便,选择性高,萃取效率高,可行.
作者:陈峰;郭立玮;潘林梅;沈静;聂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肠炎颗粒的抑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用试管法研究肠炎颗粒对9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试管培养24~48 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抑菌浓度为0.039 g生药/ml,对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低抑菌浓度为0.31~0.62 g生药/ml.结论:肠炎颗粒对9种实验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强.
作者:张军东;曹永兵;阎澜;姜远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鉴别中药菟丝子的正品、掺伪品与伪品.方法:对菟丝子样品采用性状鉴别法、化学鉴别法和紫外光谱法进行鉴别.结果:菟丝子正品、掺伪品及伪品在性状、化学反应及紫外光谱特征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结论:购于安徽省亳州市的菟丝子是掺伪品,其中的菟丝子是杯花菟丝子Semen Cuscutae Cupulata,而不是<中国药典>收载的菟丝子Semen Cuscutae Chinensis;伪品为其它科属植物的种子.
作者:张桂芝;周鹏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检查2001年度南京市中医医院住院病人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方法:统计该年度麻醉性镇痛药物消耗量,并用药物利用度(DUI)为指标分析.结果:该年度麻醉性药物使用基本符合要求.结论:南京市中医医院住院病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推荐晚期癌症患者首选口服吗啡止痛和联合用药.
作者:谈忠;丁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优化附子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中的葡萄糖含量为指标,对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作了L9(34)正交实验考察,确定附子粗多糖佳提取方案.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50 ml,提取3次,90 min/次.结论:优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
作者:马鸿雁;刘小彬;李楠;杨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蜂蜜来源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及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所酿的蜜[1],既可药用,又可食用,更多地是作为辅料应用于中药的炮制、制剂中.本文就蜂蜜的功用、鉴别及在中药炮制、制剂中的应用分述如下.
作者:熊鹏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