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戴先才;徐险峰;谢裕华;吴运泉
目的:建立克咳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 C18(5 μm,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内含1%十二烷基硫酸钠,0.25%(v/v)磷酸)(45∶55);检测波长为214 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5%,RSD=1.52%.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克咳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斌;李娜;黄文华;谢兴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参麦注射液新临床用途.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结果:参麦注射液的临床新用途主要在抗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结论:参麦注射液的应用日益广泛,疗效肯定.
作者:张涛;凌解春;秦裔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羟喜树碱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干扰试验提示羟喜树碱注射液(2 ml∶5 mg)在稀释50倍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羟喜树碱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作者:屈红玲;胡旺生;方海燕;王伟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药大黄用于治疗疮疡痈毒,烧烫伤及跌打损伤等皮肤和外科疾患,历史悠久,代有发展,且配方灵活,效用便捷,经验丰富,足以借鉴.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进一步在中药理论上探讨大黄药性与其外治效用的必然联系,大黄外治经验及主要经验配伍的有效应用,以期对今天的临床用药有所启发.
作者:孙守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常与一些西药配伍.合理的配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但不合理的配伍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反应加强,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现将几种常用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的禁忌浅释如下.
作者:谭正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韩新民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探析.痰瘀互结是导致哮喘的重要病机,痰瘀的形成不仅与肺、脾、肾有关,而且还与大肠有密切联系.韩新民通过对活血通腑理论依据的深入探讨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哮喘必当活血通腑的治疗思路,丰富了哮喘的病机学和治疗学.
作者:赵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从中药质量标准、中药材质量标准及中药GAP相关体系三方面简述了中药质量规范化、现代化.指出中药现代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认为中药质量现代化必须重点抓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贾恩礼;孔宪波;李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邓来送教授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兼采众长,加之临证时悉心体验,长达50余年,堪称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于病,不论内伤、外感,妇幼专科,无不通晓,尤其妇科一门,更为所长.邓老谓:旧社会妇女,受压深,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故而情绪郁结,常为妇科病之主因.因此治妇科病,当以疏肝解郁,为不二法门.于逍遥散一方之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尤为擅长.现将邓老在不同情况下运用逍遥散之加减特点,简介如下.
作者:邓翠娥;邓莉;梁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制祛斑霜并观察其对各种色斑的疗效.方法:丙酮温浸法、水浴法;观察其对黄褐斑、老年斑、日晒斑及雀斑的疗效.结果:对黄褐斑、老年斑、日晒斑、雀斑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94.7%,90.3%,74.2%.结论:复方祛斑霜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是祛斑的理想药物.
作者:胡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紫荆皮进行本草学研究,正本清源,使中医用药名符其实.方法:引据考证历代本草文献,从药用植物形态学,所用药物品种及所治疾病进行考证.结果:紫荆皮与紫金皮非同一种药物.紫荆皮为豆科植物紫荆Cercis cheinensis Bunge的树皮;紫金皮为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的根皮,为地方习用品种.结论:中医临床处方用药规范品种紫荆皮应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树皮.
作者:周胜建;祝庆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影响.方法:用GC-MS-DS法分析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结果: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药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变化,总体上呈现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成分增加的趋势.结论: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分和含量可以供进行品质优良度鉴定时参考.
作者:严寒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血竭与龙血竭及其伪品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性状及理化鉴别进行比较.结果:血竭、龙血竭及其伪品的性状和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特征有差异.结论:为血竭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倬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甲诺参洗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制定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中西药结合复方制剂中主药成分配伍后产生协调作用的原理,合理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甲诺参洗剂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以0.7%三乙胺(以磷酸调pH至3.0)-甲醇(200∶30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甲硝唑在20.0~150.0 μ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重复性实验RSD为0.5%(n=5),检测限为2.0×10-3 μg.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好,质量易于控制.
作者:杜国安;余淑芳;付志荣;王高升;孙仲葆;金萍;李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试图明确作用于牛蛙球囊的噪声是否能够增强它的功能.方法:对牛蛙球囊直接使用机械刺激,并记录第八对颅神经的球囊末梢的传入活动.结果:在所有被测试的有反应样品(或标本)中,通过加纳米水平的噪声到周期性刺激,神经活动的信噪比提高了.大约2.3 nm的机械噪声把球囊神经的反应提高.结论:纳米水平的噪声增加到周期性的刺激能使神经反应的信噪比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平均4.1 dB).
作者:龙贤明;戴冀斌;朱国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崩解时限、体外溶出度及混悬性为指标,对葛根异黄酮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分散片在60 s内完全崩解,分散均匀性试验能通过2号筛网,达到<中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分散片的要求,全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葛根异黄酮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成熟,可靠;质量稳定.
作者:邱蔚芬;邹玉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砂仁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因其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独特功效,一向被临床上用于治疗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和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之证.伪品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鉴别.砂仁临床上常用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目前市场上常见伪品有红壳砂仁、海南假砂仁、建砂仁等多种植物.现将正品与伪品的鉴别介绍如下.
作者:李传印;宋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分析了GMP认证对中国制药企业的影响,提出企业认证后在科研、营销体系、成本、人才、海外市场五个方面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作者:凌良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野罂粟总碱(Papaver nudicaule total alkaloid,PNTA)的抗过敏作用.方法:豚鼠致敏5周后断颈处死,取出肺组织切碎后37℃恒温孵育,制备肺组织过敏介质(SRS-A),观察不同浓度的PNTA对SRS-A、卵蛋白引起豚鼠回肠的收缩幅度的影响.结果:10,20,40 μg·ml-1PNTA对卵蛋白引起致敏回肠的收缩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液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PNTA对SRS-A及卵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作者:刘玉玲;佟继铭;陈光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从血水草的药材形态、化学成分、药理、检测方法等方面综述其研究概况,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认为对其活性物质的追踪及对其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有很广泛的研究前景.
作者:张艳;杜方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野罂粟碱(Nudicauline, Nu)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福尔马林实验法和电刺激法观察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结果:野罂粟碱明显减少ip酒石酸锑钾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55℃热板法小鼠疼痛反应的阈值,降低小鼠福尔马林实验疼痛反应积分,小鼠电刺激法镇痛作用的ED50为10.7(8.2~12.9)mg/kg.结论:野罂粟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