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琳
砂仁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因其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独特功效,一向被临床上用于治疗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和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之证.伪品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鉴别.砂仁临床上常用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目前市场上常见伪品有红壳砂仁、海南假砂仁、建砂仁等多种植物.现将正品与伪品的鉴别介绍如下.
作者:李传印;宋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各 工作站能否及时准确的录入数据,抓好人员培训工作,是保证网络资料正常传输的关键所在 .以下就不同阶段,分层次实施不同的培训方案以及注意的问题谈体会如下.
作者:李玉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简称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减退,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产生的严重的临床综合症候群.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疾病.现代医学针对本病,已有各种替代疗法(如腹透、血透等)和肾移植手术,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法还未能得到广泛普及,而中医药属于非透析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克咳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 C18(5 μm,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内含1%十二烷基硫酸钠,0.25%(v/v)磷酸)(45∶55);检测波长为214 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5%,RSD=1.52%.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克咳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斌;李娜;黄文华;谢兴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按头痛部位循经取穴以刺血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6例,并以44例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组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61.4%.经χ2检验,P<0.01.结论:刺血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全权;陈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分析了GMP认证对中国制药企业的影响,提出企业认证后在科研、营销体系、成本、人才、海外市场五个方面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作者:凌良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制创伤液,治疗外科创伤及创伤感染.方法:以水提取煎煮制备创伤液,并观察180例外科创伤及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质量可控,对外科创伤感染有显著疗效.结论:该制剂可用于临床治疗创伤及创伤感染.
作者:陈健岳;陈健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指定专人辨证分型,按常规检测肝病的ALT,TTT,TBIL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湿热中阻型患者ALT,TBIL值明显增高,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阳性率以湿热中阻型为高,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瘀血阻络型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HBcAb,HBV-DNA阳性率各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有明显的相关性.ALT,TBIL,HBeAg,HBeAb等临床检测项目可作为CHB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谢周杰;周晓霞;吴晓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差异,探讨多手段控制金银花质量的可行性.方法: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二者的含量.结果: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二者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采用高效液相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异绿原酸含量都可有效地控制其质量.
作者:钟方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从中西医理论的区别入手,通过分析两者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提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观点符合现代的认识论-系统论.并提出要解决中医的缺陷和推进中医的发展,必须以整体兼容还原的方法,来研究出中医理论特别是五脏实质的微观本质,以探索中医的现代化之路.
作者:焦东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药品生产企业一切生产活动应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文件为根据.方法:从组织机构的建立、文件的编写、文件的执行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施GMP文件的管理.结果: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文件管理是GMP认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防止差错的重要手段.结论:管理好GMP文件,既是GMP的认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施好GMP,保证广大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双跃;赵慧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根据国内有关文献,从黄芩苷的提取、化学成分、鉴别、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黄芩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建春;张华;施瑛;胡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建立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新方法.方法: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银杏叶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选择激发波长λex=436 nm,发射波长λem=483 nm,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本方法检出限为1.27×10-9mol·L-1,线性范围在1.64×10-9~3.63×10-5 mol*L-1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1.931 3X+0.270 5,相关系数r=0.998 9,平均回收率99.8%~104.2%,相对标准差(RSD)1.9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作者:张敏;邱朝晖;曹庸;于华忠;龚竹琼;李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试图明确作用于牛蛙球囊的噪声是否能够增强它的功能.方法:对牛蛙球囊直接使用机械刺激,并记录第八对颅神经的球囊末梢的传入活动.结果:在所有被测试的有反应样品(或标本)中,通过加纳米水平的噪声到周期性刺激,神经活动的信噪比提高了.大约2.3 nm的机械噪声把球囊神经的反应提高.结论:纳米水平的噪声增加到周期性的刺激能使神经反应的信噪比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平均4.1 dB).
作者:龙贤明;戴冀斌;朱国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邓来送教授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兼采众长,加之临证时悉心体验,长达50余年,堪称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于病,不论内伤、外感,妇幼专科,无不通晓,尤其妇科一门,更为所长.邓老谓:旧社会妇女,受压深,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故而情绪郁结,常为妇科病之主因.因此治妇科病,当以疏肝解郁,为不二法门.于逍遥散一方之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尤为擅长.现将邓老在不同情况下运用逍遥散之加减特点,简介如下.
作者:邓翠娥;邓莉;梁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测定祛风胶囊中粉防己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Allitima C18分析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二乙胺(65∶25∶10∶0.08),检测波长为242 nm.结果:粉防己碱在0.002 54~0.040 60 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该法平均回收率为98.41%,RSD=2.47%.结论:该法快速、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以用于祛风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惠华;陈彦;范晨怡;王勇;潘国梁;贾晓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心通合剂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十二指肠给药,观察心通合剂对犬心外膜电图、心肌梗塞范围、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心通合剂明显减轻犬急性心肌缺血程度(∑-ST)和缺血范围(N-ST),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论:心通合剂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犬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宝玲;王福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4种方法的提取得率和各提取物中β-榄香烯含量,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没药的可行性.方法:GC法测定β-榄香烯含量.结果:各提取方法的得率及其中β-榄香烯含量差异很大:SFE-CO2萃取得率为12.09%,挥发油中β-榄香烯含量为7.84%;蒸气蒸馏得率为1.58%,β-榄香烯含量为8.15%;超声提取得率为5.75%,水β-榄香烯含量为1.48%;索氏提取得率为3.56%,β-榄香烯含量为1.48%.结论:SFE-CO2萃取得率和β-榄香烯含量较高,该法优于其它3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没药的提取.
作者:王勇;赵艳红;陈彦;潘国梁;贾晓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野罂粟总碱(Papaver nudicaule total alkaloid,PNTA)的抗过敏作用.方法:豚鼠致敏5周后断颈处死,取出肺组织切碎后37℃恒温孵育,制备肺组织过敏介质(SRS-A),观察不同浓度的PNTA对SRS-A、卵蛋白引起豚鼠回肠的收缩幅度的影响.结果:10,20,40 μg·ml-1PNTA对卵蛋白引起致敏回肠的收缩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液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PNTA对SRS-A及卵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作者:刘玉玲;佟继铭;陈光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制剂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于500 nm处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8.08~48.48 μg/ml 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6%(RSD=1.1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杏香兔耳风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俊毅;曹凯;吴德康;丁岗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