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澄
综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在植物类和动物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HPCE作为高效分离技术显示出在中药鉴定中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作者:曹秀明;郑蔚红;苑树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探索医院中药房的发展方向,对医院中药房的医药信息中转站的作用及对临床用药的监测、控制作用进了探讨.认为医院中药房要谋求发展,与国际医药平等交流,必须加强与临床医师合作,加大中药监测、控制使用力度,确保中药安全有效.
作者:梁爱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法对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蒲公英与莱菔叶在功能主治、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结论:可作为二者鉴别的依据.
作者:廉景奎;翟铁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之外,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及头、胸、腹、四肢等处的复杂性复合性损 伤,治疗护理不恰当致残率及死亡率甚高.因此,掌握并加强其护理很重要.我院自从开展 整体护理以来,对于此类病人抢救、治疗及时,护理工作得当,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 绍如下.
作者:徐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紫杉醇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结果:供试品干扰试验提示,紫杉醇注射液按2.5 Eu/mg的限值,用灵敏度≤0.25 Eu/ml的鲎试剂,在该试验条件下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紫杉醇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作者:胡旺生;方海燕;王伟东;曾庆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根据国内有关文献,从黄芩苷的提取、化学成分、鉴别、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黄芩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建春;张华;施瑛;胡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参麦注射液新临床用途.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结果:参麦注射液的临床新用途主要在抗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结论:参麦注射液的应用日益广泛,疗效肯定.
作者:张涛;凌解春;秦裔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野罂粟碱(Nudicauline, Nu)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福尔马林实验法和电刺激法观察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结果:野罂粟碱明显减少ip酒石酸锑钾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55℃热板法小鼠疼痛反应的阈值,降低小鼠福尔马林实验疼痛反应积分,小鼠电刺激法镇痛作用的ED50为10.7(8.2~12.9)mg/kg.结论:野罂粟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韩新民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探析.痰瘀互结是导致哮喘的重要病机,痰瘀的形成不仅与肺、脾、肾有关,而且还与大肠有密切联系.韩新民通过对活血通腑理论依据的深入探讨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哮喘必当活血通腑的治疗思路,丰富了哮喘的病机学和治疗学.
作者:赵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肠炎合剂抗炎、止泻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耳肿法及毛细管通透性法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通过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及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作用的影响,观察该药对小鼠肠功能、小鼠腹泻作用的影响.结果:肠炎合剂对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毛细管通透性增加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结论:肠炎合剂具有抗炎、止泻的作用.
作者:谈瑄忠;李俭;陆兔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药大黄用于治疗疮疡痈毒,烧烫伤及跌打损伤等皮肤和外科疾患,历史悠久,代有发展,且配方灵活,效用便捷,经验丰富,足以借鉴.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进一步在中药理论上探讨大黄药性与其外治效用的必然联系,大黄外治经验及主要经验配伍的有效应用,以期对今天的临床用药有所启发.
作者:孙守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雪莲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雪莲胶囊,对照组给予湿热痹冲剂.结果:1个疗程(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韩春辉;孙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药品生产企业一切生产活动应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文件为根据.方法:从组织机构的建立、文件的编写、文件的执行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施GMP文件的管理.结果: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文件管理是GMP认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防止差错的重要手段.结论:管理好GMP文件,既是GMP的认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施好GMP,保证广大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双跃;赵慧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且名称混杂,有同名异物、又有异名同物,容易混淆,所以掌握中药鉴别知识,是每个中药工作者必须做到的.然而在安徽省繁昌县荻港一带的基层医院或药店,将天麻与紫茉莉混为一谈,不加区别地用于临床,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各自药物的临床效果,还易造成不良反应.为此笔者简述天麻与紫茉莉的鉴别,以免患者蒙受损失,亦期为中药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丁登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葛根素注射液为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葛根素可通过抗交感样作用、钙拮抗作用及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降低血糖黏度,增加血液流动性,降低肺动脉高压,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胰岛素抵抗;联合西比灵治疗血管性眩晕;改善脑部缺血组织的血液循环,治疗突发性聋;联合樟柳碱治疗眼底出血.现将有关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海兰;李雪花;马奎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制祛斑霜并观察其对各种色斑的疗效.方法:丙酮温浸法、水浴法;观察其对黄褐斑、老年斑、日晒斑及雀斑的疗效.结果:对黄褐斑、老年斑、日晒斑、雀斑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94.7%,90.3%,74.2%.结论:复方祛斑霜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是祛斑的理想药物.
作者:胡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指定专人辨证分型,按常规检测肝病的ALT,TTT,TBIL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湿热中阻型患者ALT,TBIL值明显增高,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阳性率以湿热中阻型为高,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瘀血阻络型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HBcAb,HBV-DNA阳性率各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有明显的相关性.ALT,TBIL,HBeAg,HBeAb等临床检测项目可作为CHB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谢周杰;周晓霞;吴晓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不寐一类的病证,至东汉时期在临床上已备受重视,对于不寐病证的临床发病特点和辨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治法和治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于不寐一类病证的论治,为后世不寐证的辨证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其创制的养血清热、宁心安神和滋养心肺、凉血清热等治疗方法,以及酸枣仁汤和百合地黄汤之类的治疗方剂,更为后世有效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洪生;严季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磺胺甲唑片中磺胺甲唑和甲氧苄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 5 μm),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225∶345∶0.5∶0.2)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为239 nm.结果:结果磺胺甲唑在15~75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4%,重复性实验RSD为0.8%(n=6),检测限为0.1 μg/ml;甲氧苄啶在3~15 μg/m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1%,重复性试验RSD为0.6%(n=6),检测限为0.02 μg/ml.结论:该法准确、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复方磺胺甲唑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熊久林;孙仲葆;黎源;马锦星;运委;张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竭尽毕生精力,潜心研究医药学,历时近30年完成了不朽巨著<本草纲目>,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在国际学术界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对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及走向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胡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