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中药房发展之我见

梁爱群

关键词:医院中药房, 医药信息中转站, 中药临床监测
摘要:为探索医院中药房的发展方向,对医院中药房的医药信息中转站的作用及对临床用药的监测、控制作用进了探讨.认为医院中药房要谋求发展,与国际医药平等交流,必须加强与临床医师合作,加大中药监测、控制使用力度,确保中药安全有效.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中药房发展之我见

    为探索医院中药房的发展方向,对医院中药房的医药信息中转站的作用及对临床用药的监测、控制作用进了探讨.认为医院中药房要谋求发展,与国际医药平等交流,必须加强与临床医师合作,加大中药监测、控制使用力度,确保中药安全有效.

    作者:梁爱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筋理论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探讨

    通过阐述经筋理论与颈椎病的发病关系,总结临床上颈椎病表现出的经筋损伤特点及经筋损伤影像学表现,为应用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何生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指定专人辨证分型,按常规检测肝病的ALT,TTT,TBIL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湿热中阻型患者ALT,TBIL值明显增高,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阳性率以湿热中阻型为高,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瘀血阻络型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HBcAb,HBV-DNA阳性率各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有明显的相关性.ALT,TBIL,HBeAg,HBeAb等临床检测项目可作为CHB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谢周杰;周晓霞;吴晓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方法学比较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差异,探讨多手段控制金银花质量的可行性.方法: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二者的含量.结果: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二者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采用高效液相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异绿原酸含量都可有效地控制其质量.

    作者:钟方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韩新民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热性哮喘学术探析

    对韩新民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探析.痰瘀互结是导致哮喘的重要病机,痰瘀的形成不仅与肺、脾、肾有关,而且还与大肠有密切联系.韩新民通过对活血通腑理论依据的深入探讨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哮喘必当活血通腑的治疗思路,丰富了哮喘的病机学和治疗学.

    作者:赵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羌活的抗病毒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羌活体内对流感病毒的防治作用.方法: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INI)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研究中药羌活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及对小鼠流感病毒的防治作用.结果:死亡保护作用显示,3个剂量组的羌活对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P<0.05);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高剂量组能直接杀灭小鼠肺内的流感病毒、降低血凝滴度.结论:中药羌活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作者:郭晏华;沙明;孟宪生;曹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荧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目的: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建立一种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新方法.方法: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银杏叶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选择激发波长λex=436 nm,发射波长λem=483 nm,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本方法检出限为1.27×10-9mol·L-1,线性范围在1.64×10-9~3.63×10-5 mol*L-1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1.931 3X+0.270 5,相关系数r=0.998 9,平均回收率99.8%~104.2%,相对标准差(RSD)1.9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作者:张敏;邱朝晖;曹庸;于华忠;龚竹琼;李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对制药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分析了GMP认证对中国制药企业的影响,提出企业认证后在科研、营销体系、成本、人才、海外市场五个方面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作者:凌良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诺参洗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甲诺参洗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制定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中西药结合复方制剂中主药成分配伍后产生协调作用的原理,合理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甲诺参洗剂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以0.7%三乙胺(以磷酸调pH至3.0)-甲醇(200∶30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甲硝唑在20.0~150.0 μ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重复性实验RSD为0.5%(n=5),检测限为2.0×10-3 μg.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好,质量易于控制.

    作者:杜国安;余淑芳;付志荣;王高升;孙仲葆;金萍;李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消瘤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消瘤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黄芪、白芍进行了鉴别;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Zorbax C18柱;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TLC色谱斑点清晰.芍药苷在0.028 2~0.140 8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97.7%,RSD=1.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消瘤胶囊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了方法.

    作者:施亚芳;魏惠华;潘国梁;范晨怡;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方剂性味论

    从中药性味理论的特点以及<内经>针对风、热、湿、火、燥、寒的病证所制定的气味合和组方规则对方剂性味进行阐释和论述.认为性味是方剂的重要性质和作用基础.提出方剂性味的量化处理原则;四性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是说明药物作用机理的理论依据之一;并通过麻黄汤和桂枝汤的性味分析进行了论证.

    作者:蒋永光;胡波;刘娟;雍小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生真菌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内生真菌在中药中的研究现状,包括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对植物的作用、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突出内生真菌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庞蕾;严铸云;梁俊玉;李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刺血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6例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按头痛部位循经取穴以刺血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6例,并以44例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组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61.4%.经χ2检验,P<0.01.结论:刺血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全权;陈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黄的外治功效及经验配伍

    中药大黄用于治疗疮疡痈毒,烧烫伤及跌打损伤等皮肤和外科疾患,历史悠久,代有发展,且配方灵活,效用便捷,经验丰富,足以借鉴.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进一步在中药理论上探讨大黄药性与其外治效用的必然联系,大黄外治经验及主要经验配伍的有效应用,以期对今天的临床用药有所启发.

    作者:孙守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麻与紫茉莉的鉴别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且名称混杂,有同名异物、又有异名同物,容易混淆,所以掌握中药鉴别知识,是每个中药工作者必须做到的.然而在安徽省繁昌县荻港一带的基层医院或药店,将天麻与紫茉莉混为一谈,不加区别地用于临床,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各自药物的临床效果,还易造成不良反应.为此笔者简述天麻与紫茉莉的鉴别,以免患者蒙受损失,亦期为中药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丁登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野罂粟总碱抗过敏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野罂粟总碱(Papaver nudicaule total alkaloid,PNTA)的抗过敏作用.方法:豚鼠致敏5周后断颈处死,取出肺组织切碎后37℃恒温孵育,制备肺组织过敏介质(SRS-A),观察不同浓度的PNTA对SRS-A、卵蛋白引起豚鼠回肠的收缩幅度的影响.结果:10,20,40 μg·ml-1PNTA对卵蛋白引起致敏回肠的收缩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液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PNTA对SRS-A及卵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作者:刘玉玲;佟继铭;陈光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探讨了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特点、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包合方法、影响包合率的因素和使用注意.指出此技术能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卞加花;陈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紫杉醇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目的:建立紫杉醇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结果:供试品干扰试验提示,紫杉醇注射液按2.5 Eu/mg的限值,用灵敏度≤0.25 Eu/ml的鲎试剂,在该试验条件下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紫杉醇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作者:胡旺生;方海燕;王伟东;曾庆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没药化学成分可行性研究--四种没药提取物中β-榄香烯含量测定

    目的:对比4种方法的提取得率和各提取物中β-榄香烯含量,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没药的可行性.方法:GC法测定β-榄香烯含量.结果:各提取方法的得率及其中β-榄香烯含量差异很大:SFE-CO2萃取得率为12.09%,挥发油中β-榄香烯含量为7.84%;蒸气蒸馏得率为1.58%,β-榄香烯含量为8.15%;超声提取得率为5.75%,水β-榄香烯含量为1.48%;索氏提取得率为3.56%,β-榄香烯含量为1.48%.结论:SFE-CO2萃取得率和β-榄香烯含量较高,该法优于其它3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没药的提取.

    作者:王勇;赵艳红;陈彦;潘国梁;贾晓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用药分析

    通过查阅近40年来有关中药复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文献,收集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1 220首,建立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access数据库,基于数据库运用access、excel结合VB编程进行了药味、药对、药组的用药统计分析,归纳了中药复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研究表明,高频使用的药味有:茯苓、丹参、黄芪、亭苈子、桂枝、白术、制附子、麦冬、五味子等,个别药物用量差异较大;高频使用的类药有:补气药、利水消肿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阴药、温里药等;高频使用的药对、药组由高频使用的药味组成.

    作者:周鲁;宋航;崔建华;周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