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清微型灌肠剂的药效学及毒理实验研究

吴文如;冯汉鸽

关键词:肺炎清微型灌肠剂, 药效学, 毒理学
摘要:肺炎清微型灌肠剂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实验结果表明:该灌肠剂有明显的止咳、平喘和退热的作用.直肠给药毒性小,无刺激性.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活血止痛冲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小儿活血止痛冲剂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小儿活血止痛冲剂中的丹参、泽泻、甘草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丹参、泽泻、甘草.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为小儿活血止痛冲剂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作者:张虹;朱建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200例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贵州省遵义市妇女儿童医院200例妇科门诊病人的疗法进行统计.结果:临床上对霉菌性阴道炎采取中西药结合行维持期治疗,治愈率很高,与首次治疗组对比有明显差异,优于单次治疗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提高了远期治愈率.

    作者:彭继红;向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芝麻素散剂对乙醇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芝麻素散剂对乙醇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设空白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和0.96,0.48,0.24 g/(kg·bw)大豆磷脂组、0.24,0.12,0.06 g/(kg·bw)芝麻素组及4.66,2.33,1.77 g/(kg·bw)芝麻素散剂组,小鼠给予50%乙醇[0.12 ml/(10 g·bw)]共5次,给乙醇前预先灌胃大豆磷脂和芝麻素等5天,实验第8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芝麻素散剂小、中剂量,大豆磷脂中、大剂量组的血清ALT及芝麻素散剂中、大剂量组和大豆磷脂各剂量组AST水平均较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低;大豆磷脂小、中剂量组MDA含量显著低于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而中剂量组GSH明显高于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结论:芝麻素散剂与大豆磷脂对乙醇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芝麻素散剂中大豆磷脂为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功效成分.

    作者:崔云山;张善玉;朴惠顺;申英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吴茱萸油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建立从吴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并预测该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运用传统法和超声技术提取吴茱萸油,并采用初均速法预测吴茱萸油的稳定性.结果:超声技术提取的出油率为4.77%;其稳定性在293K时为t0.9=0.39年,t0.8=0.83年,t0.7=1.33年.结论:用超声技术提取吴茱萸油,可以提高提取率;吴茱萸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作者:甄攀;刘晓河;梁惠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长白山区治疗糖尿病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

    经过3年调查研究,后初步确定长白山区治疗糖尿病的药用植物共有24科、37属、38种,为国内外专家研究长白山区的药用植物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作者:秦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部分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含量高于<中国药典>标准,高含量为4.28%,低为1.01%.结论:大部分产地的栀子为合格药材,其中湖南和江西产的栀子中栀子苷含量较高.

    作者:赵祥军;曹琳;韩玉梅;袁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陈清肝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茵陈清肝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Alltech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2%醋酸(13:87),流速:1 ml/min,测定波长327 nm.结果:回收率平均 98.96%,RSD=2.0%(n=5).结论: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卓菊;孙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胆碱酯酶在不同系统疾病中活性变化的观察

    目的:了解不同系统疾病中的胆碱酯酶(CHE)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用速率法测定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18例细菌性感染和14例病毒感染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CHE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尤以细菌性感染患者的CHE增加为甚.25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CHE明显降低(P<0.01).在40例脂肪肝患者(B超诊断)中,其中29例患者血脂、血糖增多,暂定为营养过剩性脂肪肝,血清CHE明显增高(P<0.05),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肝血清CHE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测定CHE的活性对不同系统中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丽峰;吴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天麻及其伪品的鉴别

    介绍天麻及其伪品的性状鉴别方法.天麻的伪品主要有马铃薯、大丽菊、紫茉莉、羊角天麻、黄精、商陆、大九股牛、芭蕉芋、芋头、天花粉等,均可通过性状予以鉴别.

    作者:苏红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目的:建立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定量测定益肺康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0.5~3.0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4.97%,RSD为1.8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静;刘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葛根素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葛根素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葛根素的化学成分、主要功效及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正常和缺血心肌的代谢;降低血压;抗心率失常;抗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等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疗效显著.结论:葛根素有效成分明确、疗效确切,是治疗心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人混合血清在实验教学上的应用

    目的:用正常人混合血清制备的抗体代替商品诊断血清进行实验教学尝试.方法:通过抗-人混合血清对照实验结果.结果:本实验做法能解决实验中阳性标本的来源和减少实验中真实标本的交叉感染,起到了直观教学的目的.结论: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反复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袁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热痱草的显微鉴别

    对热痱草Mosla dianthera (Buch.-Ham.)Maxim.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为热痱草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作者:张宏意;房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

    探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的重要性,得出辨证用药,合理配伍,规范炮制,控制药量,正确煎服,并加强宣传等是关键的因素.

    作者:朱卫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38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头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头痛指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程荣朵;赵林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胆囊管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LC术88例报告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行急性胆囊炎LC术278例,其中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88例.结果:腹腔镜下42例顺利切除,18例逆行切除,26例胆囊管切开取石,2例中转开腹.全部放置引流.术后住院平均6.8 d.结论: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术中操作仔细,是一种安全的LC术式.

    作者:王文友;马瑛;王兵;莫伟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纯度丹酚酸B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高纯度丹酚酸B的佳制备工艺流程.方法:通过比较几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丹酚酸B的吸附及洗脱性能,筛选出佳树脂并对该树脂分离纯化丹酚酸B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在本文所确定的佳工艺条件下,丹酚酸B回收率为90.6%,纯度高达91.8%,稳定性良好,可作为丹参制剂的原料药应用.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有利于促进丹酚酸B的开发利用.

    作者:王凤美;陈军辉;李磊;王小如;黎先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净丹参与酒炙丹参紫外谱线鉴别

    目的:建立净丹参与酒丹参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四种极性不同的溶液超声提取药材,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测绘出4条紫外吸收光谱线,构成一个紫外谱线组,记录全部吸收峰数目,以峰位值及峰形为特征鉴别净丹参与酒炙丹参.结果:净丹参与酒炙丹参的紫外谱线组图像,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净丹参与酒炙丹参.

    作者:毛维伦;刘先琼;段雪云;鲁湘鄂;毛翼;许腊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麻黄蜜炙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与现代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技术提取麻黄及其蜜炙品中的挥发油,并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明显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多为低沸点成分,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的挥发油高沸点成分较多;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全面地反映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蜜炙后低沸点成分变化较大,为研究古人炮制意图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康;许晓峰;林文津;林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榄香烯乳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及稳定性实验

    目的:建立榄香烯乳注射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制剂的稳定性.方法: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色谱柱为10%SE-30石英玻璃填充柱;使用经典恒温加速实验法,室温留样观察法考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建立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法.稳定性考察,结果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制剂稳定性较好,预测的贮存期与留样观察的结果相一致.

    作者:廉晓红;孙弘;李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