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霞;张建利;杜卫萍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体外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方法:20例弱精子症患者手淫取精并上游法优选后与0.05 mmol/L阿魏酸钠孵育0,1,2,3 h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的运动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与0.05 mmol/L浓度阿魏酸钠孵育2 h后,患者精子的a+b级精子百分率、VCL及VSL显著增强.结论:阿魏酸钠在体外能显著增强弱精症患者精子的运动功能.
作者:姜卫东;郑新民;张青汉;郑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益肺康颗粒的制备工艺.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定量测定益肺康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0.5~3.0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4.97%,RSD为1.8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静;刘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主要综述了分散片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工艺设计、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特点、质量评价、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等.分散片具有携带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便于老人、幼儿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等特点,是目前药品开发口服片剂的首选剂型.
作者:刘郁;全红梅;刘连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从吴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并预测该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运用传统法和超声技术提取吴茱萸油,并采用初均速法预测吴茱萸油的稳定性.结果:超声技术提取的出油率为4.77%;其稳定性在293K时为t0.9=0.39年,t0.8=0.83年,t0.7=1.33年.结论:用超声技术提取吴茱萸油,可以提高提取率;吴茱萸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作者:甄攀;刘晓河;梁惠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与现代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技术提取麻黄及其蜜炙品中的挥发油,并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明显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多为低沸点成分,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的挥发油高沸点成分较多;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全面地反映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蜜炙后低沸点成分变化较大,为研究古人炮制意图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康;许晓峰;林文津;林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热痱草Mosla dianthera (Buch.-Ham.)Maxim.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为热痱草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作者:张宏意;房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来自全国11个地区的蒺藜类商品药材进行鉴定,了解该类药材的市场情况.方法:在性状鉴别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蒺藜商品药材进行了显微鉴定研究.结果:11份商品药材样品中均为正品,但是组织构造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不尽相同.结论:蒺藜的中果皮分为薄壁和厚壁两部分,厚壁部分内、外两侧均有含草酸钙结晶细胞形成的结晶层.本文提供了蒺藜药材的横切面简图、组织特征图和粉末图,以供参考.
作者:张勉;谢帆;王胜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化痰止咳冲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250 mm×4.6 mm)柱;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5:95);检测波长206 nm;柱温(40±1)℃.结果:盐酸麻黄碱进样浓度为0.032 6~0.163 0 m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4%,RSD=0.42%(n=6).结论:此方法适用于小儿化痰止咳冲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并测定了3批小儿化痰止咳冲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朱福秋;陈宗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药用植物的分布、产量与品质、药用植物病虫害发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影响药材品质的主导因子为理论依据,对药材种植进行合理区划.
作者:李卫建;李先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苍耳子不同方法提取物灌胃给予动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和大耐受量(MTD),长期毒性实验采用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检测不同时期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苍耳子水提物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及其95%可信限为201.14(181.01~223.51)g生药/kg,苍耳子醇提物小鼠灌胃给药的MTD大于2 400.0 g生药/kg.苍耳子不同提取物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后的各项指标检测未见异常.结论:苍耳子水提物的急性毒性明显大于醇提物.两者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无差别.
作者:李涓;高天;谢子清;唐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纯度丹酚酸B的佳制备工艺流程.方法:通过比较几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丹酚酸B的吸附及洗脱性能,筛选出佳树脂并对该树脂分离纯化丹酚酸B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在本文所确定的佳工艺条件下,丹酚酸B回收率为90.6%,纯度高达91.8%,稳定性良好,可作为丹参制剂的原料药应用.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有利于促进丹酚酸B的开发利用.
作者:王凤美;陈军辉;李磊;王小如;黎先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植物形态与药材鉴别特征,来比较辛夷正品与地方用药的异同.以利于中药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鉴别把握.
作者:韩春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医院病人身心健康和预后,给社会和卫生资源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化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医院感染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日常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起着主力军作用.一旦发现病人有严重感染时,除了向在前部门报告以外,还要采取及时的措施、对策.因此,加强护理和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减少医院感染尤为重要.
作者:卢卫;何莲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定口服配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肠.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及肠粘膜均有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GMP-140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肠粘膜情况,而且能降低GMP-140的水平.
作者:陈分乔;王根民;薛维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从白芥子中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白芥子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得白芥子中总黄酮含量为1.85%,平均加回收率98.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n=6).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白芥子中提取总黄酮,反应速度加快,提高了提取效率.
作者:王自军;王国卫;齐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简要介绍了超滤原理和应用优势,概述了近10年来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制约超滤膜技术工业化的膜污染问题.
作者:袁媛;陈峰;郭立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下调细胞因子的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张文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复方骨宝片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以Shim pack ODS柱(4.6 mm i.d.×250 mm,5 μm)为分析柱;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32:68)为流动相;254 nm检测,建立了复方骨宝片中淫羊藿苷含量的HPLC-UV法.结果: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中淫羊藿苷在进样量0.264 0~1.320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1.02%(n=5)和1.7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1%(RSD= 0.98%,n=5).结论:以上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骨宝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韩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制定鼻渊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苍耳子、白芷、辛荑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含量在0.1~1.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70%,RSD为1.71%.结论:方法可靠、实用,可用于鼻渊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祥平;王治平;樊化;杨柯;王一飞;李贵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叙述了中药治疗脑出血机理的研究概况,其作用机理涉及到保护脑组织超微结构、调节激素水平、调节脑内离子浓度等多个方面,指出应进行中药治疗脑出血的规范化研究.
作者:朱晓峰;张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