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锦;钱海华;许惠琴;居文政
目的:确定质量标准,以三七、冰片、大黄进行鉴别实验.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实验.结果:操作简便,干扰少,重现性好.结论:以薄层色谱法检验其成品为控制药品的质量提供依据,有较好的可行性及操作性.
作者:张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从新疆狭叶红景天中提取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红景天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测得红景天中黄酮含量21.15%,平均回收率为98.2%,RSD=1.33%(n=5).结论:首次运用超声技术从新疆红景天中提取出黄酮与常规法比较,反应速度加快,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彭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方法:以DOS柱为分析柱,流动相:水-乙腈-三乙胺(80∶20∶0.2),并用醋酸调pH至5.9±0.1,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40℃,峰面积外标法.结果:复方磺胺甲噁唑中甲氧苄啶和磺胺甲噁唑分别在0.1~0.01 mg/L和0.5~0.03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达RSD=0.4%和0.7%(n=4).结论:该方法操作较<中国药典>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测定甲氧苄啶和磺胺甲噁唑含量.
作者:廖富林;宋新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阿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概述,为中药阿胶的深入研究提供信息和借鉴.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阿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研究理论.
作者:金在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一枝黄花煎剂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方法:给消炎痛前2 h腹腔注射一枝黄花煎剂,6 h后处死动物,观察胃粘膜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溃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一枝黄花煎剂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裘名宜;李晓岚;刘素鹏;吴正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鉴定山东产瓜蒌的不同农家品种,并探讨它们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山东产瓜蒌的不同农家品种、野生种及湖北栝楼进行种子蛋白电泳分析,并绘制指纹图谱.结果:山东产瓜蒌不同农家品种和野生种种子的蛋白电泳图谱具有多条共有带,而与湖北栝楼图谱差异显著.结论:种子蛋白电泳分析可用于瓜蒌不同农家栽培品种的辅助鉴别,仁瓜蒌与牛心瓜蒌、小光蛋与野瓜蒌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
作者:孙稚颖;周凤琴;郭庆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照组用转移因子肌注、口服VitBco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81.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疼痛缓解率比较:治疗组92.3%,对照组56.4%,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疗效.
作者:姜锦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综述中药复方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个环节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复方可调节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生殖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从而对女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结论:脑(心)肾-冲任-胞宫轴与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对应,为中医药治疗、研究妇科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宋清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悦肝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KM种小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56度二锅头白酒14 ml·kg-1·d-1)、东宝肝泰组(0.8 g·kg-1·d-1,56度二锅头白酒14 ml·kg-1·d-1)、悦肝胶囊大剂量组(10 g·kg-1·d-1,56度二锅头白酒14 ml·kg-1·d-1)、悦肝胶囊中剂量组(5 g·kg-1·d-1,56度二锅头白酒14 m1·kg-1·d-1)、悦肝胶囊小剂量组(2.5 g·kg-1·d-1,56度二锅头白酒14 ml·kg-1·d-1)、连续灌胃6周,眼球采血,进行生化测定丙氨酸转移酶(ALLT)、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取出肝左叶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油红O法显示中性脂肪.结果:悦肝胶囊可明显抑制ALT活性巴(P<0.05),降低TG、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组织化学观察表明,损伤组SDH活性下降,ACP活性增高,脂滴增多.悦肝胶囊可减轻上述肝损伤程度.结论:悦肝胶囊对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朴丽花;金政;蔡英兰;李善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舒金克喘胶囊中的薄层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麻黄、牡荆油、红参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所建立方法可鉴别出舒金克喘胶囊中的麻黄、牡荆油、红参的特征斑点,阴性试验无干扰.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质量控制.
作者:吴启端;王淑英;林双峰;魏刚;方永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通过查阅国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2型糖尿病的诊治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西医结合诊治2型糖尿病有客观指标且疗效显著.指出单纯采用降糖西药达不到全面控制2型糖尿病的目的.血液平衡失调是该病的根本原因.中医调血平消法具有治疗2型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优势.
作者:王锁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大枣的多糖化学成分进行较系统研究.方法:大枣用乙醇回流脱脂,80~100℃温水浸取,提取液减压浓缩,乙醇分级沉淀,三氯乙酸脱蛋白,透析,透析内液减压浓缩,再醇沉得到三个级分ZJ-A,ZJ-B,ZJ-C;ZJ-C多糖经DEAE-Cellulose柱、Sepchcryls-300柱层析纯化.结果与结论:分离提取的大枣多糖ZJ-9,ZJ-10,GPC法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5 244,4 615.经光谱和色谱分析(13C NMR,HPLC)表明ZJ-10是以β-(1→2)-阿拉伯呋喃糖为主链,葡萄糖、半乳糖在末端或支链相联的均一组分,ZJ-9以β-(1→3)-甘露糖为主链,岩藻糖在末端或支链相联.
作者:杨云;弓建红;冯卫生;马相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读完<章次公医案>后,掩卷深思,觉得章次公先生在临证中,擅于运用附子.据初步统计,<章次公医案>中使用附子者141案,占全部医案723案的20%.所用病种包括:内科的感冒、湿温、暑温、温热、温疫、咳喘、肺痨、血证、胸痹、头痛、肝风、肝阳、痹证、腰痛、胃痛、泄泻、痢疾、肿胀、失眠、虚劳、疟疾、黄疸、疝气,妇科之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前、产后,儿科之温病、惊厥、麻疹、泄利,外科之流注、阑尾炎、腹膜炎等,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种达35种之多充分发挥了附子一药多用的作用.对其运用附子的经验探讨如下:
作者:柯向梅;吴凤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报道了潮汕地区榕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药用功效及利用情况,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作者:唐为萍;陈树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145例肩关节周围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病例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温针灸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凤琼;陈良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佛甲草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α-萘异硫氰酸酯(ANIT)一次性灌胃中毒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及黄疸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含量及血清、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和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分析佛甲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佛甲草能明显降低CCl4中毒性小鼠血清ALT、血清及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使SOD,NO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01);能明显降低ANIT中毒性小鼠血清TBil含量(P<0.001);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佛甲草能明显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结论:佛甲草对CCl4和ANIT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有关.
作者:周青;刘建新;周俐;熊小琴;赵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制备化痰止咳合剂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配制化痰止咳合剂,选择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该制剂设计合理,工艺科学,疗效确切.治疗组195例,总有效率达89.2%.对照组132例,总有效率达6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制剂质量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红旗;李学民;王丽娟;翟红;蒋晓东;张中玉;李大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胃痛立应软胶囊制备中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SFE-CO2)萃取后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对比乙醇回流、温浸、超声及水煎等提取工艺,以溶媒浓度、用量、提取时间为研究因素,经正交设计进行提取工艺条件的优选.结果:佳提取工艺路线为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5 h.结论:以高良姜素提取率为指标,该佳提取工艺能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作者:傅海珍;贾晓斌;杨中林;夏国华;辛淮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五藤胶囊的组方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及化学鉴别方法和规格检验法制定质量标准.结果:各项检验结果均为正反应.结论:该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制定均科学可行.
作者:陈高萍;陈峰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配比、温度、时间三个因素对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饱和水溶液法的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包合物的收率,并用TLC、显微影像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佳的工艺条件薄荷油2.5ml,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3.5 h.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
作者:张幸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