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东勇;明风存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双吻合器对22例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漏及吻合口狭窄.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1例.结论: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安全、有效,可供选择的术式.
作者:周红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超声内镜主要利用其超声扫描的功能,因此也有人使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这一术语.胆胰管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 IDUS)更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本院近期开展了IDUS,取得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就IDUS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作一介绍.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胆道探查阴性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6例AGP胆道探查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胆总管轻度以上扩张与扩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扩张与不扩张比较、轻度扩张与不扩张比较及黄疸有否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根据胆总管轻度扩张及黄疸而行胆道探查的阴性率高.
作者:章小平;高泉根;蔡茂庆;邱建平;谢峰;金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质量.方法:建立健全组织,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目标管理内容;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严格考核评比.结果:医院感染率从1996年的6.9%,2001年降为2.7%;医院感染漏报率1996年90%,降为8%.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加强这项工作.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身体表或深部病变的病理检查.在细胞病检工作中,颈部淋巴结FNAC较为多见.本院自2001~2002年间共作颈淋巴结FNAC166例,其中45例同期作了活检组织学诊断,现分析如下.
作者:于兰;张建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73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感染,头面、躯干、四肢均可见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芝麻绿豆,质地较软、固定、带蒂、能推动的珠样结节遍及全身.锁骨上浅在淋巴结未触及,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15cm,对光反射存在,两侧鼻唇相等,伸舌不合作,颈软,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音有力,节律齐,心率72次/分,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深浅感觉检查不合作,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克氏征(-),病理征(-).
作者:上官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癫痫患者如果在发作时接触热源,常导致严重的烧伤.与一般烧伤相比,创面集中,烧伤度深,多需手术治疗等特点,故癫痫合并烧伤的治疗和护理具有其特点.近年我院收治癫痫合并烧伤32例,护理经验及体会如下.
作者:袁琴芳;汤雨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脑复素能促进脑细胞发育、改善病变脑细胞功能,对于各种脑血管疾病(CVD)所致的运动障碍、智能障碍及语言行为障碍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新型治疗脑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的药物,我国应用报道较少,我们使用脑复素治疗CVD 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东勇;明风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D-二聚体(D-dimer,D-D)是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一个特异指标,作者检测44例血液病患者和22例正常人D-D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顾生贵;陈亚宝;叶勇;张庆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手术仍是人们公认的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随着越来越重视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已成为了众所关注的焦点.
作者:龚海;俞一峰;李森;周一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连素与钙剂合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口服黄连素片0.4~0.6g,每日3次,3周为一疗程.1周后同时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加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滴,10~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长窦性R-R间期、短窦性R-R间期分别由(1.84±0.40)s、(0.74±0.15)s缩短至(1.65±0.61)s(P<0.05)、(0.64±0.08)s(P<0.01).24小时平均心率、总心搏数分别由(53.18±5.61)次/分、(73972.58±8232.83)次/分增至(55.71±5.03)次/分(P<0.05)、(78932.00±7192.19)次/分(P<0.01).窦性停搏≥2s的长R-R间期由(2.77±1.52)s缩短至(2.20±1.15)s(P<0.05)、长R-R间期发作次数由(16.58±12.72)次/分减少至(5.08±5.36)次/分(P<0.01).32例中,显效9例(28%),有效15例(47%),无效8例(25%),总有效24例(75%).结论:黄连素与钙剂合用对窦房结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无明显副作用,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陆决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高征剖官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110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镇痛泵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术后的症状和体征;降压药的应用情况;伤口疼痛、睡眠情况及药物的副反应.结果:术后6~48小时镇痛泵组几乎没有疼痛感,其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的人数均明显低(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能持续镇痛,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的使用.
作者:陈萍;葛严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用于绝经妇女取环的有效性、无痛性及副反应.方法:将绝经后欲行取环术妇女90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取环术前6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术时于宫颈外口注入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g后取环;对照组45例,术前未用任何药物按常规操作取环.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无痛率、成功率分别为80%、77.8%、97.8%,对照组依次为0、11.1%、48.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可达到软化宫颈、减轻疼痛、成功率高、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后,称为晚期产后出血.我院自1991~2001年共收治晚期产后出血3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葛锦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口服米索前列醇加催产素肌注组,单用催产素肌注组,三组各130例,观察第三产程出血量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结果:认为口服药物加催产素肌注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单纯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及单纯肌注催产素组,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用于防治产后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巫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讨食管中上段癌根治术的右胸进路的利弊.方法:回顾性总结以右胸三切口根治食管中上段癌445例(上段癌126例,中段癌319例).食管病灶均在直视下切除,彻底清扫胸、腹、颈三野异常淋巴结,游离的胃经前纵隔于左颈部与食管吻合.结果:本组临床治愈435例(99.33%),吻合口瘘17例(3.8%),吻合口狭窄15例(3.31%),死亡3例(0.67%).结论:本术式具有在完全直视下彻底切除病灶,清扫胸、腹、颈三野异常淋巴结,避免胸内大血管损伤,对呼吸系统干扰小,手术时间短,吻合口瘘易治愈等优点.
作者:陆为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刀法配合封闭法治疗屈指肌腱鞘炎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屈指肌腱鞘炎83例,男38例,女45例,年龄16~58岁,平均39岁.病史1周~5年.其中病史1月以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21~45岁,平均37.6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16~58岁,平均38.3岁.采用针刀配合封闭治疗.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7~57岁,平均37.8岁.给予封闭治疗.
作者:王拥祠;李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分析40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临床经验.结果:37例回肠膀胱手术并发症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2例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该手术仍是目前基层医院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告42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与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在诊治中的特殊性.CT扫描能明确诊断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MRI检查对容易误诊的等密度双侧硬膜下血肿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双侧粘孔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
作者:曹桂龙;储呈春;缪永华;管义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将106例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同期普通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对窦性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的检出率与普通心电图差异不大,而对窦性静止,快-慢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明显优于普通心电图(P<0.01).为诊断心源性晕厥提供依据.
作者:何学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