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瑞
目的:建立消肿止痛液的定性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该中成药中的大黄、黄柏二味药材的定性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建立了这二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所建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消肿止痛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晓军;潘旭;宫凯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将腮腺肿瘤患者手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病理类型、手术方案、临床现状和后期恢复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2月收治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0例患者进行比较总结,良性肿瘤30例患者中,21例进行肿瘤切除,9例进行全腮腺切除;2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肿瘤和腮腺全部切除.恶性肿瘤切除后进行放疗.结果:良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有2例,复发率3.3%;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6例,复发率5%.结论: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的前提是需对肿瘤进行性质判定、术后观察,以便确定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亚利;苏文萍;郭格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脑部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部损伤性疾病,另外,由于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还有一些出血性疾病都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发病较为常见,病死率较高,因此,加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促进新生儿病情恢复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马秀花;郭金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近年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30%~50%.所以,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006年6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60例6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有效固定方法,提高患儿输液治疗安全水平.方法:将在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的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静脉穿刺完毕后用夹板及医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夹板固定.结果:观察组患儿针头脱出率、局部渗漏肿胀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夹板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针头脱出,固定效果好.
作者:罗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方法: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我科中药应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120例,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40例患者未进行辨证论治,30例患者为药物用法、用量错误,24例患者为疗程不确切,18例患者为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8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导致.结论:临床应注重中药的合理用药,应加强对中药的炮制、辨证、煎煮、配伍以及对症治疗等的利用度,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与高效.
作者:窦志良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为了解决儿童厌食问题,通过门诊问诊检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门诊问卷调查、检查、微机内建档.结果:接受调查的1120名儿童中,厌食者430例,占38%,拒食者80例,占0.72%.结论:家长和儿童带领人育儿知识欠缺、饮食调配不当是厌食主要原因.
作者:杨茂辉;闫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技术和人性化护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现状,寻找对策提高护理水平.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蒲有方;王建红;王乐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基层医院检验科是检验人员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接触的工作区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故需从源头上加强感染管理,预防发生交叉感染.1 原因分析1.1 管理制度不完善.领导重视不够,人员认识不到位.1.2 工作环境污染.检验科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在对标本处理和检验时,标本容易外溢,对空气、台面和地面容易造成污染.
作者:徐星亮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乳腺囊性增生是中年妇女常见病,笔者运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0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3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年龄27~46岁者63例,47~54岁者40例,病程半年以内36例,1~3年52例,5年以上15例.临床特征可见一侧或两侧乳房疼痛,乳房有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硬性结节,圆形或条形状,结节不与乳房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分界清楚,移动良好,有的牵引肩部疼痛或活动不利,有的乳房流出黏液体,常伴有急躁易怒、心烦等.中医辨证属于冲任失调型42例,气滞痰凝型61例.每例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或X线钼靶仪检查确诊.
作者:邢岩;鲍学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评价醒脑静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滴注醒脑静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较好药物.
作者:曹淑芹;李虎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结合针灸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1月来我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基本组和观察组,各30例,基本组只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本组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相同,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指标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基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的治疗指标得分也高于基本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结合针灸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秀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技巧.方法:分析急诊科护理人员相关素质及护患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的急诊护理技能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交流沟通方法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都有利于急诊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都能够达到较好的交流沟通效果.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作者:赵玉雪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部制定的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培训方案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培训.结果:培训后均较培训前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分层次培训非常满意,并有很大的收获,对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掌握,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分层次培养,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银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微创治疗儿童OSAHS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生理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理、生理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治疗儿童OSAHS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心理、生理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文莉;张建新;侯晶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提高临床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护理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的中医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过10~26天(平均住院19.6天)住院治疗,治愈41例(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不留痕迹),好转9例(双侧额、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不实、鼓腮口角不漏气,进食齿颊间无食物留置,笑时口角不对称),无一例无效.结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护理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罗吉蓉;侯斌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中医的临床疗效,除了与医生的正确辨证施治有关之外,还与中药的饮片质量有关,所以如何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郑西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医院保洁员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难点.对保洁员的管理有别于一般的工作人员,他们文化水平低、流动频繁,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提出加强岗前培训、加强督查管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保洁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简秋生;王节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科室一线医生数量急剧增加,给科室助产士带教带来了重重困难,因为新进医生中有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等,对于助产士来说,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强烈的优越感,这对于助产士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对于这部分人群,如何带教?作为一个所谓产房元老,说实话也在不断摸索经验.现就我带教年轻一线医生以来总结如下:
作者:肖碧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状态、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3月未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时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3月~2013年1月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后收治的45例冠心痛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状态、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AS评分、各项不良生活习惯的情况及SAQ评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状态,促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胡来娣 刊期: 2013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