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街仔;万小燕
目的:探讨淋巴结病变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172例淋巴结病变患者的淋巴结做细针穿刺,取得组织制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在淋巴结病变患者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到89.2%.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可为淋巴结病变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
作者:邵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的方法还是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为主,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良好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20例因结石性胆囊炎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为我院外科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均经彩色B超检查确诊为结石性胆囊炎.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1~58岁.术前检查无其他疾患,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均感到右上腹剧烈疼痛,且伴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作者:黄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开展责任制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改革护士分工排班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人文性、连续的护理.结果:优质服务的开展,加强护患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
作者:贝俊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7月~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孕妇3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叮嘱家属及孕妇饮食事项,不进行营养指导;实验组进行营养指导,并比较两组营养摄入情况和妊娠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蛋白质、钾和铁的摄入高于对照组,脂肪和钠的摄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糖尿病4例,早产3例,流产2例和低体重儿3例;对照组妊娠糖尿病7例,早产5例,流产5例和低体重儿7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营养指导,孕妇的营养摄入平衡,降低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芩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介绍名老中医徐伟观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方消痞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对消痞颗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3年5月的82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痞颗粒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永江;姜志昂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联合碳酸镁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抽取6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而实验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碳酸镁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碳酸镁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内PH值,并且能保持较长时间,保护胃黏膜,对胃溃疡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大大降低了复发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刘凯华;王训;黄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6个月后痊愈患者溃疡复发率治疗组16%,对照组37.5%;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确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海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科30例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脑脊液漏1例,短暂性尿崩症2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其余预后良好.结论:对于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住院期生活质量,同时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童梅娟;戴晓冬 刊期: 2013年第32期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科室一线医生数量急剧增加,给科室助产士带教带来了重重困难,因为新进医生中有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等,对于助产士来说,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强烈的优越感,这对于助产士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对于这部分人群,如何带教?作为一个所谓产房元老,说实话也在不断摸索经验.现就我带教年轻一线医生以来总结如下:
作者:肖碧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剂科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2009~2011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个体化治疗.
作者:任建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乳腺囊性增生是中年妇女常见病,笔者运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0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3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年龄27~46岁者63例,47~54岁者40例,病程半年以内36例,1~3年52例,5年以上15例.临床特征可见一侧或两侧乳房疼痛,乳房有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硬性结节,圆形或条形状,结节不与乳房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分界清楚,移动良好,有的牵引肩部疼痛或活动不利,有的乳房流出黏液体,常伴有急躁易怒、心烦等.中医辨证属于冲任失调型42例,气滞痰凝型61例.每例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或X线钼靶仪检查确诊.
作者:邢岩;鲍学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痤疮,又称“肺风粉刺”,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其发病为机理多以肺热致病,治法以清肺热为主,而肺热亦分虚实,实证多因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湿化热传于肺所致;虚证多因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以致相火妄动上传于肺所致.女性患者以虚性体质为主,加之精神敏感,月事繁多,容易引起心烦失眠、多梦、胸闷不安等心肾不交表现,发为痤疮,治疗以调和水火,交通心肾为主.本人运用此法治疗女性痤疮,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俞鑫;程晶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小儿肺炎型哮喘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13例伴有家族过敏史,占28.89%,15例伴有个人过敏史,占33.33%;3岁以下患儿22例;本组45例患儿均具有长时间反复咳嗽,伴有白色黏液状痰,或伴有喘息,无感染表现,经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肺部听诊多为中小水泡音,X线检查呈肺炎征象;经入院有效治疗后,本组45例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随访6个月后,无复发迹象者38例,占84.44%,典型哮喘发作者7例,占15.56%.结论:小儿肺炎型哮喘多发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同时与个人、家族过敏史及婴儿时期毛细支气管炎相关.其临床体征及症状呈肺炎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效,采取糖皮质激素药物后患儿体征及症状均有所缓解或消失.
作者:王振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四肢静脉通道无法建立时应用.方法:2011年2月~2012年10月对我院急诊科96例危重患者在常规无菌技术操作下行颈外静脉穿刺.结果:对96例危重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88例,成功率92%.其中6例患者属于肥胖型,颈部较粗,穿刺失败.另外2例患者烦躁穿刺失败.结论:对四肢静脉穿刺困难,或者长时间用药的危重患者,可行颈外静脉穿刺补充液量、纠正休克治疗.不仅恢复了血压,而且改善患者的危重状况,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其穿刺成功率高,方便快捷,值得临床科室护士操作使用.
作者:冯红虾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由于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统称.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MODS与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关系密切,因而早期防治SIRS对预防MODS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SIRS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未完全阐明;西医防治SIRS的措施缺乏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实践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是治疗SIRS的重要措施,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SIRS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风华;胡嗣钦;陈林 刊期: 2013年第32期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物,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我们产前、产时、产后进行了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及指导.1 临床资料选择产科行剖宫产产妇46例,年龄20~30岁32例,31~39岁14例.新生儿体重3000~3800g,通过护士指导,成功喂养40例,有4例母乳量不足,另外2例患乙型肝炎.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使用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度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与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临床医护人员在对所有患者的基础身体状况与病症状况进行检验的基础上,使用大骨瓣开颅术为其进行全方位治疗,并采用GCS评分标准,对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与死亡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11、11、5、10,比例分别为26.00%、22.00%、22.00%、10.00%、20.00%,其中,术后并发皮瓣切口部位脑脊液漏的患者3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对侧硬膜下血肿、同侧脑内血肿且实施了第二次手术的患者2例,发生脑膨的患者7例,比例分别为6.00%、4.00%、14.00%.结论:重度颅脑损伤作为当前临床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病症,具有发病的急骤性与严重性,临床医师必须使用有效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及时控制与处理,本次的临床研究工作证明,以大骨瓣开颅术为患者进行及时严谨的手术治疗,可以实现对于坏死组织、血肿部位的有效清除,并达到对于患者脑组织的减压处理,降低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与残疾率,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因此,该方法应当在临床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时加以推广应用.但是,该方法容易并发脑脊液渗漏、血肿、脑膨等问题,是降低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当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中重点解决.
作者:张矫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无线通讯短信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在门诊选择8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短信教育组(下称短信组)和对照组.短信组在每次透析时给予常规教育和离院后短信教育;对照组只在透析时给予常规教育.结果:80例MHD患者中,短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HD患者进行短信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黄丽;陈贵忠 刊期: 2013年第32期
老年患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期间常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它是普遍的、难以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护士在执行医嘱的同时承担着监护和用药管理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使抗生素大限度发挥作用.本文总结了41例老年患者预防AAD发生的护理,从病情观察、给药时间、口服益生菌注意事项、饮食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护理,均得到满意的效果,大限度控制了抗生素使用期间发生AAD的危险因素,确保了医疗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肖玲;佟立今 刊期: 2013年第32期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近年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30%~50%.所以,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006年6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60例6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