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长玲;邱世翠;宫照龙;高飞;邸大琳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株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特征,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及API 20NE系统分离鉴定铜绿假单胞菌,以K-B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样本(65.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3.3%)、血液(8.0%)、尿液(6.7%).临床病区分布依次为ICU病房(60.0%)、呼吸内科(13.3%)、干部病房(10.7%)、外科病房(9.3%).与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相比,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氨曲南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显著提高.对复方磺胺、阿米卡星、氯霉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样本中分布广泛,其耐药性比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更为严重,应重视其临床检测与监控.
作者:袁汉清;邹义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心通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8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748例给予心通口服液,对照组134例给予冠心苏合丸.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心通口服液组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冠心苏合丸组.
作者:李树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小儿泻痢是由于小儿外感,热毒入肠所致,是中医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我院自1999年采用纯中药制剂儿泻灵糖浆治疗小儿协热泻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处方药物、制备工艺、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苏叶180 g,葛根180 g,黄连30 g,黄芩120 g,夏枯草120 g,半夏120 g,石榴皮120 g,紫菀180 g,蔗糖300 g,苯甲酸钠2.5 g.共制成1 000 ml.
作者:胡建华;徐泽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疏络颗粒剂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Nova-pak C18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在3.45~27.60 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3%,RSD=2.0%(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作者:俞小陶;毛颐晴;相淞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对羚羊丝浸出物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热浸法将不同浸出时间得到的浸出物进行比较.结果:浸出时间分别为1 h,2 h,3 h的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51%,0.11%,0.01%.结论:通过此方法,可以证明不同煎煮时间对羚羊丝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
作者:吴志敏;孙世君;杨令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肺心病急性期病例22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心力衰竭及处理并发症等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20 ml+5%葡萄糖250 ml~500 ml静脉点滴,1次/d,共15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期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细章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白芍和赤芍所含化学成分以芍药苷含量为高.芍药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溃疡、保肝、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1].芍药苷专属性强,以之为指标建立白芍、赤芍药材及含二者的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在此把芍药苷的薄层色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为研究白芍、赤芍及含二者的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作者:杜志谦;王广强;薛素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通塞益脑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通塞益脑口服液中石菖蒲、川芎、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三味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呈阳性,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可靠,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及调剂、制剂需求,按照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炮制规范制成的特殊药品.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汤剂及制剂的质量.然而,目前,中药饮片却存在诸多问题.
作者:姚志国;付艳秋;廉美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香没药炮制沿革,找出其规范炮制.方法:查阅历史文献,调查走访乳香、没药的炮制及炮制衍变.结果:乳香、没药炮制虽较繁杂,然当今文献仍以清炒、醋制、灯心草制为主流炮制.其它衍变没有依据.结论:乳香、没药的炮制工艺应按规范进行.
作者:王福英;朱忠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对照比较了中药复方联用α-干扰素与单用α-干扰素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前者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3.75%.后者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84.38%(P>0.05);两种方法治疗后,主要肝功能指标中,ALT、P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前者为佳,而γ-球蛋白和胆红素两者无差异;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g、HBV-DNA的转阴率,前者分别为56.3%,71.4%,而后者为31.5%,4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但HBsAg转阴率分别为25%,18.8%,两者无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前者17例显效者中肝功能异常HBeAg转阳5例(29.4%),2例再次住院;后者8例显效者中肝功能异常HBeAg转阳6例(75%),4例再次住院.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利用中药复方联用干扰素,不仅可提高肝功能复常率和病毒转阴率,而且疗效巩固,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王丹丹;陈元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薄层色谱法用于苍乌合剂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苍乌合剂中主要药物苍耳子、乌梅、辛夷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法对苍乌合剂中苍耳子、乌梅、辛夷的鉴别,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薄层色谱法可作为苍乌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学杰;吴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火硝治疗结石的作用机理.方法:基于古今中医临床实践,借鉴现代化学动力学、生理学等基础知识.结果:火硝能影响K+-Na+交换与H+-Na+交换,使尿K+与H+交互升高,清除尿素,减轻尿路损伤,抑制结石基质形成,产生盐效应和利尿效应等.结论:火硝具有抑制结石基质形成、促进结石溶解、增强结石排出动力,即抑石、溶石、排石作用.
作者:袁振山;盛钦业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甘草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100%甘草浸出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草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甘草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丁长玲;邱世翠;宫照龙;高飞;邸大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综述壳聚糖在中药提取液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期刊中与壳聚糖有关的文献进行检索、综述.结果:壳聚糖对多种中药材具有絮凝作用,既能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结论:壳聚糖作为絮凝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的精制具有较好的前景.
作者:朱兴年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天麻头风灵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紧张型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药以天麻头风灵为主,对照组用药以阿米替林为主.结果:治疗组54例有效率88.8%;对照组50例有效率为90%.两组对比t=0.795,P=0.431,无明显差异.但在副反应观察中两组差异明显:t=-3.466,P=0.001.结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胡伟东;胡耀祖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皮安灵对致病性真菌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抑菌试验.结果:皮安灵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青霉菌有抑制作用,MIC为0.195~0.78 mg/ml.结论:皮安灵对某些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李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饮食治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作了初步的理论阐述,而将饮食具体应用于医疗活动,当推张仲景.其<伤寒论>中用粥涉及到33条之7方,从其灵活运用之方方面面,不仅可领略到医食同源之理论精髓,亦给我们临床用药不少启示.
作者:何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赛若金)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赛若金和大黄(庶/虫)虫丸)60例在护肝基础上,同时应用赛若金3×106u,肌注,1次/d,连用2周,改为1次/2 d;大黄(庶/虫)虫丸,3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一般护肝治疗.均3个月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观察组在疗程结束时HBeAg及HBV-DNA阴转率为63.3%和6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透明质酸和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白蛋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赛若金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能增强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周杰;王晓丽;蔡根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彼此达到有效的沟通,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使护士真实地了解患者身心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准确的评估,写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以达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目的.现就笔者临床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舒琴;桂志雄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