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草纲目》治疗臁疮附方特点及现代研究

陈会苓;刘明

关键词:本草纲目, 治疗方法, 附方, 创面愈合, 现代医学, 油膏, 毛细血管增生, 临床, 环境, 新生毛细血管, 小腿慢性溃疡, 贴敷, 湿润, 局部, 含氧量, 中医外科, 治法特点, 用药规律, 医药典籍, 药物
摘要:臁疮是中医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易于复发,是当前医学关注的疑难病之一。《本草纲目》药物条目下的附方是李时珍自历代医药典籍到民间验方、效方,广搜博采,反复验证,删繁去复辑录而成,具有较可靠的临床实效,正日益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1]。本文分析其治疗臁疮附方的特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加深对《本草纲目》用药规律及其科学性的认识,以进一步为中医临床治疗臁疮服务。1 治法特点 《本草纲目》附方中共33个治疗臁疮的方剂,均为外治方剂,由于臁疮位置表浅,局部给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且患者全身情况往往较好,故局部用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 剂型特点 在《本草纲目》治疗臁疮的33个附方中,包括了多种多样的外治剂型,其中有油膏贴敷(15方)、洗药结合药物贴敷疗法(11方)、围药(2方)、药粉(7方)、隔纸膏贴(3方)、隔叶贴敷(3方)、烟熏法(2方)、缠缚法(2方)、鸡肫皮外敷(1方)、熏洗剂(1方)等。其特点是:2.1 多用油膏制剂(近1/2) 据现代医学对创面愈合的研究,油膏可提供适合创面愈合的环境。现代医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由Winter[2]首先提出了湿润环境更有利于创面愈合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Knighton[3]发现有关伤口含氧量与血管增生的关系,表明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随创口大气含氧量的降低而增加。因此目前认为,为创面创造一个湿润而无大气氧的愈合环境,则更有利于创面毛细血管增生,避免结痂,加快表皮细胞移动,促进溃疡创面尽早愈合。油膏恰能提供这样一个湿润密闭乏氧的有利于创面愈合的局部环境。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清炒增效的实验探讨

    目的:了解种子类中药清炒对浸出物的影响。方法:用煎煮法分别对8味种子类中药的生品、炒制品进行提取,测定干浸膏量。结果:8味种子类中药炒制品的干浸膏量均高于生品。结论:种子类中药清炒增效有实质依据。

    作者:贺德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味大补阴丸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

    “过敏性紫癜”是因过敏性毛细血管炎引起皮下出血的一种皮肤表现。发生过敏的原因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病、食物及药物过敏反应有关。好发于春夏之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述本病的资料较为分散,可以归纳在“葡萄疫”范围之内。如《外科正宗》记载:“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生遍体。”笔者于1993-03~1998-10以来,运用自拟加味大补阴丸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经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42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小者8岁,年龄大者45岁,其中发病时间长的6个月,短的7 d,本组病例30例在治疗前曾接受过西药抗过敏和激素治疗等。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42例患者均有发疹、瘀斑,其中17例伴有低热、咽干、便秘等;8例伴有水泡或血泡;16例伴有口腔粘膜,齿龈出血;25例仅见于下肢;17例见于全身。主要体征:局部或全身紫红色出血点,色泽鲜红或融合成片,反复出现新疹,舌质红或舌尖红,少苔或黄苔,脉弦细或细数。

    作者:邱金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理血王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妊,以其安全、有效、方便而被广泛利用。为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期,我院1998年起药物流产术后常规应用理血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门诊符合药物流产条件自愿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人,对照组62人,其中年龄大的40岁,小的19岁。两组年龄停经月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药流者服米非司酮25 mg,12 h/次,连用6次,服后1次药时同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见有完整的绒毛排出后,治疗组口服理血王2片,2次/d,共5 d。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口服维生素C 0.2 g,3次/d,共5 d。两组药流后8 d,15 d,42 d随访。1.3 对比指标阴道出血量,服用药流后1周内的阴道出血量与自身平素月经量相比,记录分为多于月经量、月经量、少于月经量;阴道出血时间,从阴道出血开始直至完全干净的持续时间。1.4 结果见表1。治疗组68例,失访2例;对照组62例,失访3例。2 讨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妊,由于其安全、有效、方便,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其安全流产率达90%以上,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主要是药流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多,这样不仅给妇女带来不便,而且可诱发子宫内膜炎。我院1998年起在药流后用理血王治疗,不但减少了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而且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火妫;杨丽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卡通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卡通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对卡通片中黄芪、人参、葛根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甙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7.64%,RSD为2.18%(n=5)。结论: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杨洪元;刘产明;高素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牛蒡子,又叫大力子、恶实,为菊科2 a生深根性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以果实、根、茎叶入药。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根能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主产于山东、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等省。现将牛蒡子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 牛蒡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区坡地、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沟边路旁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耐盐碱,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耐寒、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近壤土为佳。生长期需水较多,4~5月植株生长迟缓,7~8月温暖湿润的雨季生长迅速。花期6~7月,果期9~10月。2 栽培技术2.1 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播种前深耕30 cm左右,耙细整平。

    作者:李桂兰;袁美升;刘华瑞;毕胜;于崇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胆石通胶囊中大黄不同提取工艺探讨

    通过大黄多种提取工艺的比较(水温浸法,乙醇回流法,水温浸-乙醇回流法),以大黄素为指标成分,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大黄素提取率,寻求生产胆石通胶囊大黄合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用水温浸-乙醇回流法提取大黄浸膏,能降低胆石通胶囊对大黄生药内控含量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大批量生产。

    作者:林宗玲;李倚岳;黄树亮;陈卡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当归芍药散治疗肾系病证举隅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原为妊娠腹痛而设。笔者用于治疗多种肾系病证,疗效亦佳。现举数案并讨论于下。1 特发性水肿 张某某,女,51岁,1996-05-03初诊。双下肢浮肿10 a余,多次查尿常规均正常,服西药利尿剂肿可暂轻,但停药辄复发。诊见形体较胖,胫踝浮肿,按之凹陷,脘痞纳呆,小便短涩,舌淡紫,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涩。查尿Rt、血Rt、肾功能、肝功能、血T3、T4、TSH、心电图、心脏多普勒均无异常;立卧水试验(+)。西医诊断为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为阴水。证属水停血瘀,脾气亏虚。治以利水化瘀,益气健脾。当归芍药散合春泽汤加减: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6 g,茯苓30 g,白术15 g,泽泻15 g,猪苓15 g,桂枝6 g,党参10 g,陈皮10 g。服6剂后,小便量增多,足踝肿明显减轻,脘痞消失。上方出入继服24剂,胫踝浮肿全消,小便调畅。随访3 a未复发。2 肾盂肾炎合并肾积水 杜某某,女,44岁,1997-06-18初诊。腰痛,尿频尿痛反复发作3 a,因工作烦劳加重6 d。诊见腰痛,以右侧为著,尿频灼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平素月经色黑有块,两目下黯黑,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滑。右肾区叩击痛(+)。查尿Rt:PRO±,BLD+2,WBC+2,粗颗粒管型少许;12 h尿沉渣计数:RBC 2.20×106个,WBC 2.000×1010个,管型1.2×104个;B超:右肾集合系统光点分离,探及1.5 cm×0.8 cm无回声暗区;腹部平片未见泌尿系结石及占位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肾盂肾炎合并肾积水。中医诊断为劳淋。证属下焦湿热,饮停血瘀。治以清利湿热,化饮祛瘀。当归芍药散合石韦散加减:当归10 g,赤芍30 g,川芎10 g,茯苓15 g,白术10 g,泽泻15 g,石韦30 g,瞿麦15 g,车前子15 g,冬葵子30 g,白花蛇舌草30 g,滑石30 g,甘草5 g。服12剂。尿频尿痛消失,仍腰酸痛,目下暗黑,上方去瞿麦、滑石、白花蛇舌草,加大黄6 g,土鳖虫10 g,桃仁10 g,杜仲10 g,川断10 g,怀牛膝10 g。服30剂,腰痛消失,小便通畅,目黯减轻,月经正常。复查尿Rt、双肾B超无异常;12 h尿沉渣计数正常。随访2 a未复发。

    作者:齐岭山;贾士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析“肺为娇脏”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主要是从肺的生理、病理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的,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助心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说:“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所以肺之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出入升降的失常。肺为娇脏者,因其不耐寒热,又为呼吸之气道,直接与外界沟通。所以外感时邪及肺痨之病,首先犯肺;又,肺气贯百脉与他脏密切相关,故他脏有病,也常累及于肺。其发病因素,归纳起来,一是外邪侵入,二是内伤累及,这两类与现代医学观点大致是吻合的。 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外界空气中的氧经弥散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是与外界直接沟通的脏器,所以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包括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均可直接进入肺部,许多职业性肺部疾病,是由于吸入工业粉尘所致;大气污染,吸烟也已被公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部癌肿的主要病因。因此“病从鼻入”对于肺部疾病来说,不能不引起重视。正常人每昼夜出入肺部的气体量约为10立方米左右,可见肺部遭受各种外界侵袭的机会有多么大了。因此,呼吸道感染机会较多,正如古人所讲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更需要指出的是,肺循环同各个脏器都有密切联系,肺朝百脉,各个脏器发生病变,都可以影响肺脏。临床实践证明,各种疾病在肺部的表现,现在越来越多,如转移性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节病等等,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完全发现。所以《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作者:苏志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蛇胆川贝液生产工艺研究

    目的:解决蛇胆川贝液澄明度问题。方法:比较平贝母的提取工艺、蛇胆汁的处理方法和成品的配制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有效成分。结果与结论:蛇胆汁经加热、贝母液用渗漉法处理的产品澄明度好。

    作者:林佩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探讨

    1 中风发病必根于气虚 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滋养和激发功能。正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阴平阳秘,在表可抵御六淫外邪侵袭,在内则无内生五邪之忧,疾病无以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若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则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外易感受六淫之邪,内易滋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导致疾病发生,亦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亦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而不病者,盖无虚,故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从发病年龄看,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经云:“丈夫五八肾气衰。”人身之气总统于元气,原气根于肾,赖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虚少,精不化气,则元气生成不足,不能充于五脏,致五脏气化乏力,气虚日久,影响到血液的化生必致血虚,气血俱损则中风作矣。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所言:“人之五六十岁,气血就衰,乃有中风之病,少壮无是也。” 中风的眩晕、肢麻等先兆症状亦与气虚息息相关。张景岳曰:“非风眩运,掉摇惑乱者,总由气虚于上而热。”即《内经》所谓的“上虚则眩”。人体气血虚少,不能荣于脑,故而眩晕。《内经》又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气虚血行不畅,瘀滞于经脉,肢体失其气血之濡煦,故生麻木。即景岳所谓:“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作者:刘轲;李珀;赵俊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医防治肿瘤学术思想探讨

    笔者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工作20余年,虽非专门防治肿瘤的专科大夫,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肿瘤的防治形成一些认识,今谈一些简陋看法,与同道讨论。1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 气滞血瘀,日久不愈,形成肿块,是祖国医学中之“症”“积”的重要病因,也是形成肿瘤的机理之一。《医林改错》所言之“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即腹内有形的色块肿物多由瘀血所致。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肿瘤患者临床多呈瘀象。表现为肿块,症积,疼痛,出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等。多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通过活血化瘀能疏通经络,破瘀散结,祛瘀生新,达到消瘀散结、恢复气血运行的目的。同时活血化瘀法对瘀血引起的肿瘤发热、出血、疼痛,可起到多方面的治疗作用。中药药理研究证明,有些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杀作用。初步实验提示,具有抗癌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有:全蝎、虫、白芍、水蛭、虻虫、川芎、红花、丹参、三棱、莪术、川楝子、当归、郁金、乳香、没药、穿山甲、五灵脂、赤芍、斑蟊、喜树、紫杉等。三棱、莪术、当归、川芎、红花、赤芍、虫、水蛭、穿山甲对实验动物肿瘤模型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川芎嗪能轻度抑制敏感性K 562细胞DNA合成。赤芍的有效成分为赤芍801(没食子酸内脂)对C57BC/6J、小鼠Lewis肺癌和B16黑色素瘤的局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丹参有较明显的抗癌作用,它的抗癌作用与癌细胞呼吸和糖酵解的抑制有关。莪术是破瘀消症的中药,它具有行气破血、消积通经、化食止痛的功效。动物实验证明,莪术有增强动物细胞免疫力的主动效应,有改善癌症病人微循环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观察证明,莪术油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杨月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输卵管炎性阻塞家兔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输卵管炎性阻塞家兔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制备输卵管炎性阻塞的家兔模型,iv给予丹参注射液1.5 g/kg,3 g/kg,1次/d,连续(43.3±4.89)d,测试对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组与模型对照比较可使输卵管炎性阻塞家兔红细胞膜脂的荧光偏振度减小,使红细胞膜脂区微粘度明显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对炎症时的兔红细胞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丽芳;张玉芝;刘瑾;叶向荣;刘永志;杜爱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强脑益肾治疗中风痴呆临床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我们应用强脑益肾方法治疗中风痴呆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要求:继发于中风以后的中老年患者,发病突然或呈阶段性加重,可伴有肢体不遂,偏身麻木等中风症状;有典型的痴呆症状主要表现神志迟钝,遇事善忘,定向不能,理解多误,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表情淡漠,抑郁呆痴,语言不利或沉默不语,思维力差,四肢麻木伴行动迟缓,自知力差;符合1986年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会议上拟定的肾虚诊断标准;CT检查显示有“脑实质内多发性软化灶”者。1.2 病例分析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9~75岁,平均62.8岁。病程1个月至2 a。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思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和定向障碍22例;计算力减退25例;伴有明显情感障碍者19例,包括强笑强哭6例。沉默呆滞10例,欢快或躁狂者3例。本组病例多见有神经衰弱症,较多见的头晕、头痛12例,睡眠障碍20例,情绪不稳14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肾虚证状,其中腰脊酸痛29例,胫膝软30例,耳鸣或聋15例,发脱齿摇19例,尿后余沥不尽28例。本组病例中伴有偏瘫或偏身麻木等中风症状者27例,其中半身不遂16例,口舌歪斜18例,语言不利12例,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22例。舌诊所见,舌红10例,舌淡12例,兼见舌暗10例,苔薄白或白腻16例,苔黄腻14例。脉弦滑16例,两尺脉弱6例。本组30例经CT检查均显示有脑实质内多发性软化灶。西医诊断为血管性痴呆,其中合并高血压病22例,高血脂26例。

    作者:姜慧芳;赵月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银黛合剂治疗婴幼儿肺炎54例观察

    肺炎(Pneumonia)是临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研读《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1]一书,以银黛合剂治疗婴幼儿肺炎,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 86例肺炎患儿均系住院病人,其诊断标准依据文献[2]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银黛合剂)54例;对照组(西药)32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表现,无并发症、合并症。两组年龄、病因分类、X线检查见表1,表2,表3。

    作者:胡志班;张爱华;叶剑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妇血康冲剂治疗妇产科血证疗效观察

    妇产科血证是妇产科的常见病。由各种原因引起,如人流术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过多、产后恶露不绝、上环后出血、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所致出血。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滇桂艾纳香的妇血康冲剂治疗妇产科血证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我院自1999-10~2000-05-80例门诊病例用药后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80例患者年龄小21岁,大56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人流术及药物流产后出血过多12例,产后子宫出血6例,产后恶露不绝16例,上环后出血10例,月经过多或月经期延长2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出血8例。将上述各种疾病各取2例为对照组,其他为治疗组。即治疗组66例,对照组14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66例给予妇血康冲剂冲服,3次/d,10 g/次。有炎症患者加服氟哌酸,3次/d,0.2 g/次。对照组14例,给予止血芳酸片口服3次/d,0.5 g/次。有炎症者加服氟哌酸3次/d,0.2 g/次。7 d 为1个疗程。3 效果 治疗组66例,完全止血56例,占84.8%;出血量明显减少8例,占12%;出血量无明显变化2例,占32%;总有效率96.8%。对照组14例,完全止血10例,占71.4%,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占14.3%;出血量无明显变化2例,占14.3%;总有效率85.9%。显然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作者:傅红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克毒口服液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疗效观察

    内毒素血症的病原体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G细菌)菌体细胞壁内的脂多糖(LSP)。它可在细菌死亡,细胞壁崩解时释放,活菌也可以发疱形式将其释出。内毒素分为外源性(G细菌感染)及内源性,内源性内毒素即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由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过多,或经异常途径进入体循环所致。研究表明,肝硬化失代偿并发内毒素血症占70%以上,并与肝功能的状态有明显相关性。内毒素血症一旦出现便可加速肝细胞的死亡,促进肝纤维化并使肝硬化的相关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HRS)、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提早出现。如能及早发现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内毒素血症,可防止肝硬化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延长病人寿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于1995~1996年间,采用益气健脾、化痰活瘀、通腑泻浊,清热解毒之克毒口服液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80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1 病例选择 病例选择标准:肝硬化失代偿期者;能坚持长期服药者;愿接受中药治疗者;肝性脑病二级以上者(sherlok五期分法);鲎试验(+)者。据以上标准共80人入选,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大者60岁,小者33岁;Tipps术后5例,脾切加分流者10例。

    作者:王昊;申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痔瘘疾病开展健康教育探讨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科是肛肠专科病房,科内收治病人以痔、瘘居多,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对痔、瘘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语言方面所进行的一些探索。1 知识性 健康教育语言的知识性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1.1 护士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特别是关于痔、瘘的病因、病理、防治方法等,以便能向病人讲授有效的防病知识。1.2 授课内容科学性作为护士要确保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仅要教会痔、瘘病人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做,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例如:混合痔手术后的病人,仅仅告诉他预防出血是不够的,还必须具体指导他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诸如卧床休息,手术后24 h不排大便,排便时勿久蹲努挣等。

    作者:张利平;李凤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蒙药六味安消胶囊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蒙药六味安消胶囊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游离蒽醌回收率为(99.306 7±1.605 8)%,CV%=1.62;总蒽酯回收率为(102.32±0.130 8)%,CV%=0.13。独立测定5次,变异系数分别为CV%=1.28,CV%=3.28。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包保全;巴根那;娜仁花;杨明霞;何明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影响中药材品质质量因素分析

    中药材的品质质量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药材来自农、牧、渔、矿产品,来源广,品种复杂,产地采收加工、长途运输、储藏保管多个环节,以及环境污染等外界因素都对中药材的品质质量有一定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检验鉴定、检查中发现,影响中药材品质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以伪充真或掺杂使假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私有成分的增加(主要是个体经销),在金钱的驱使下,以伪充真,掺杂使假者甚众,其品种已上百种。经研究分析有以下8种情况。1.1 同源掺伪主要是一些同科属,不同种植物相同部位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如木香(菊科),同科植物越南木香、祁木香充木香等,同源掺伪品种特别多,占掺伪品种约70%以上。1.2 形似掺伪主要是将一些外形相似的动植物切制成饮片假冒正品药材。它们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只是外形,色泽相似。如石竹科瓦草,百合科龙须菜,多刺龙须菜,鸢尾科白射干等须根冒充白前。1.3 染色掺伪主要是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冒充正品药材。如用高良姜煮水,将川续断科川断饮片染成金黄色冒充黄芩等。1.4 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粘合剂模压成型,切片冒充正品药材。如用茯苓屑、细向砂、山芋粉等复合加工冒充茯苓。

    作者:邹影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手术辅以大承气汤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2例报道

    笔者自1985~1998年共收治了十二指肠损伤病人12例,通过临床诊断分析,放射拍片检查,及早手术处理并辅以中药大承气汤治疗,术前口服泛影葡胺和术中胃管注入美蓝液检查,避免了漏诊和误诊及手术并发症。治愈率较高。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在7~62岁之间;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2例,医源性损伤3例;球部损伤3例,降部损伤6例,水平部损伤2例,升部损伤1例;伴后腹膜血肿9例,肝破裂2例,左肾挫伤或挫裂伤5例,肋骨骨折血气胸3例。除3例医源损伤外,伴其他损伤发生率几乎100%。1.2 诊断十二指肠由于它位于右侧腹膜后,位置深,临床上受损的机率较少,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膜刺激征和剧烈的腰病。本组有6例表现为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剧烈腰痛3例,有4例腹腔穿刺有阳性体征发现。7例作了腹部拍片,仅2例见膈下有游离气体,6例右肾周围有气体征,腰大肌模糊,3例作了口服泛影葡胺胃十二指肠检查,3例病人均见泛影葡胺从十二指肠破损处流出,2例因肝破裂在术中发现。有2例因腹膜刺激征在剖腹探查术中发现,2例术中十二指肠周围无黄染和捻发热,仅有血肿而怀疑十二指肠损伤而作了美蓝液胃管注入可见十二指肠破损周围被染成暗紫色,2例术中漏诊,术后发现后再手术。2 治疗方法2.1 手术方式早期的十二指肠手术操作主要指伤后6~12 h以内,损伤较轻,污染少的可以做1期修补加积极的引流。12 h以后损伤严重的十二指肠损伤除作一定的修补和引流外主要是作转流术即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本组12例病人,4例作了1期修补,其中有1例修补失败后再作了转流术。2例作了修补加转流术。3例作了十二指肠造瘘持续负压吸引加转流术。3例医源性损伤均作了转流术。

    作者:乐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