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徐长卿为萝(艹)/(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n pa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或根茎[1]。近年来,由于临床用量大,资源紧,价格高,一些经营者为谋取暴利,用价格低廉的萝(艹)/(摩)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充当徐长卿或掺入徐长卿中,笔者在入库检验中就发现过2起,现将二者比较鉴别如下:1 性状鉴别1.1 徐长卿根茎呈不规则柱形,有盘节,长0.5~3 cm,直径0.2~0.4 cm,四周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弯曲,长10~16 cm,直径0.1~0.15 cm;表面淡褐色或淡棕黄色,具微细的皱纹,并有纤细的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细小,黄棕色,有粉性。气香,味辛。1.2 白薇根茎呈圆柱形,有结节,长1.5~5 cm,直径0.5~1.2 cm,上面可见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直径0.2~0.8 cm,有时可见茎基,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长5~20 cm,直径0.1~0.2 c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平滑或具有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黄白色,中央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作者:谢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雌激素,研究显示它在人和动物体内有雌激素样作用,因此对绝经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不足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有治疗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素的抗癌作用也被不少学者研究证实,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其抗癌作用的机理。
作者:周玲;苏黎红;侯金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糖浆剂系指含有中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这种液体制剂成分复杂,含有许多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蔗糖以及一些中药提取成分(蛋白质,粘液汁等),微生物极易滋生,繁殖,使药品腐败变质,所以中药糖浆剂的防腐问题是影响其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在中药糖浆剂的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或防止微生物污染,抑制或杀灭已污染的微生物,从而保证制剂质量。1 生产原料 由于植物性中药材极易被土壤中和空气中的一些容易引起发霉的霉菌如青霉菌,酵母菌等污染,所以经鉴定合格可作为原料使用的中药材,必须按规定洗净并进行干燥,一般采用气流干燥,隧道式干燥机,以及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2 生产辅料2.1 水由于微生物生存繁殖需要多种矿物质,如硫、磷、铁等,其中有一些仅需微量即足,一般天然水中所含的少量杂质,即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所以制备过程中应采用饮用水,蒸馏水,注射用水或去离子水。
作者:马先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是因过敏性毛细血管炎引起皮下出血的一种皮肤表现。发生过敏的原因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病、食物及药物过敏反应有关。好发于春夏之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述本病的资料较为分散,可以归纳在“葡萄疫”范围之内。如《外科正宗》记载:“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生遍体。”笔者于1993-03~1998-10以来,运用自拟加味大补阴丸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经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42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小者8岁,年龄大者45岁,其中发病时间长的6个月,短的7 d,本组病例30例在治疗前曾接受过西药抗过敏和激素治疗等。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42例患者均有发疹、瘀斑,其中17例伴有低热、咽干、便秘等;8例伴有水泡或血泡;16例伴有口腔粘膜,齿龈出血;25例仅见于下肢;17例见于全身。主要体征:局部或全身紫红色出血点,色泽鲜红或融合成片,反复出现新疹,舌质红或舌尖红,少苔或黄苔,脉弦细或细数。
作者:邱金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2年来我们采用育阴法治疗鼻衄,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小20岁,大52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1个月至1 a,平均为6个月。2 药物组成与用法 仙鹤草25 g,血余炭10 g,南沙参10 g,北沙参10 g,干地黄12 g,白芍10 g,当归10 g,旱莲草10 g,藕节25 g。上药水煎30 min取汁,约200 ml,2次/d,病情严重者口服3~4次/d。3 疗效判定与结果3.1 疗效判定临床症状消失,鼻出血停止为治愈;用药后症状改善,鼻出血大为减少为好转。3.2 结果本组治疗20例,治愈16例,好转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4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27岁,农民,1999-10-12初诊。2个月前始有断续性鼻出血伴有头昏耳鸣,目眩心悸,体疲乏力,诊见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面色苍白。诊断为鼻衄。按上述方药治疗(用药6剂)而告愈。随访1 a未再复发。
作者:马淑芹;王翠莲;李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蒙药六味安消胶囊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游离蒽醌回收率为(99.306 7±1.605 8)%,CV%=1.62;总蒽酯回收率为(102.32±0.130 8)%,CV%=0.13。独立测定5次,变异系数分别为CV%=1.28,CV%=3.28。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包保全;巴根那;娜仁花;杨明霞;何明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筛选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基,探索金钗石斛快速繁殖的途径。方法:以取材部位、基本培养基、激素比例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取材部位是敏感的因素,其次是激素比例,基本培养基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方案为:MS培养基,附加6-BA 2~5 mg*L-1,NAA 0.1~0.5 mg*L-1,2 000 Lx光照10 h*d-1,30 d左右继代一次。
作者:张艳;范俊安;李泉森;叶代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中发病率高,其中以前脱位常见。其整复手法临床上有许多种,整复手法的选择与疗效的好坏密切相关。自1995~1999年,作者对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进行了综合观察,其中以传统的两种常用手法,即仰卧推顶法和拔伸足蹬法[1]较好,且此两种方法相比,仰卧推顶法疗效更可靠。现将此两种整复手法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78例,女48例;年龄大73岁,小12岁,平均39.2岁;左侧59例,右侧67例;其中孟下脱位86例,喙突下脱位36例,锁骨下脱位4例;均为闭合性脱位,且不合并同侧肩关节周围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短30 min,长5 d。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A,B两组。A组63例,采用仰卧推顶法;B组63例,采用拔伸足蹬法。2 治疗方法2.1 复位手法 2.1.1 仰卧推顶法患者仰卧,一助手位于患者健侧肩外上方,并用一布单绕过患侧腋下固定患者上身,另一助手握患肢肘及腕部作对抗牵引,同时将患肢慢慢外展外旋。此时位于患肢内侧的术者,用双手拇指抵于脱位的肱骨头用力向外上方推顶并内旋肩关节,同时令助手将患肢内收内旋,即可复位。2.1.2 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的伤侧,用两手握住伤肢腕部,并用足跟伸入患侧腋下(右侧脱位,术者用右足;左侧脱位,术者用左足),另一腿伸直站地,然后双手牵引患肢,先使患肢外展外旋,再使其内收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孟内,当有肱骨头回纳感觉时,即可复位。2.2 固定方法两组复位成功后,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前臂用颈腕带悬托于胸前,固定2~3周。
作者:赵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临床症状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院1996年研制的“复方止痒液”用于阴道外阴冲洗,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阴道炎85例,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1996-01~1999-01门诊就诊病人中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年龄大的58岁,小的16岁,平均年龄37岁。2 诊断标准 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的为滴虫性阴道炎;找到念珠菌的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找到线索细胞的为细菌性阴道病;绝经后称老年性阴道炎。3 给药方法3.1 中西医结合组选用具有消炎、止痒、燥湿的中药制剂“复方止痒液”冲洗阴道外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辅以西药,滴虫性阴道炎用灭滴灵0.4 g冲洗后放入阴道;念珠菌性阴道炎用制霉菌素50万u冲洗后放入阴道;细菌性阴道病用四环素0.25 g,灭滴灵0.2 g冲洗后放入阴道;老年性阴道炎用乙芪酚0.5 mg,四环素0.25 g冲洗后放入阴道。3.2 对照组给药念珠菌性阴道炎用2%碳酸氢钠冲洗阴道外,余均用1∶5 000高猛酸钾液冲洗阴道,阴道用药同中西医结合组。
作者:杨丽英;吴火妫;吴春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腰椎是日常生活负重大、活动多、支持人体上半身重量的部位。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起协调作用和缓冲作用。由于承受压力较大,损伤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几年来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实践,采用推拿加中药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4例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发病年龄20~30岁者占13例,30~40岁者占30例,40~50岁者占29例,50岁以上占12例。1.2 诊断依据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病史。下腰部疼痛,腰部倾斜,跛行,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或单侧坐骨神经痛。检查:腰椎侧弯、平扳、后凸畸形、棘间及椎旁压痛、向臀及下肢放射痛、梨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阳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测定减弱或消失、患肢肌肉松弛或萎缩。X线检查:椎体侧弯、棘突偏斜、生理曲度消失、椎间隙不等宽或狭窄。CT检查示椎间盘突出。2 治疗方法2.1 推拿方法患者俯卧,从两侧的肩中俞起推至腰骶部,用拇指指面、大小鱼际或掌根反复推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拨肌腱、揉肌群,解除肌痉挛。再按肩中俞、肾俞、肝俞、脾俞、秩边、环跳、风市、委中、承山等穴(交换使用),达到通行气血,舒通经络。令助手牵引患者双下肢,持续牵抖同时,行腰骶部叠掌闪掌法2次。其后抬腿过伸、旋转端腰,屈膝屈髋旋转抬腿过伸而结束手法。达到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移,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松懈粘连的神经根和肌纤组织。
作者:杨文华;杨春花;吴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儿急性胃肠炎是儿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儿起病急,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与补液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应用关元穴局部药物治疗患儿9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病例中,男59例,女37例,小3个月,大6岁,平均3.5岁;发病短者3 h,长者48 h,均排除其他疾病,以急性单纯性胃肠炎确诊。2 治疗方法 嘱患儿仰卧,取关元穴位,以庆大霉素4万 u、地塞米松5 mg、胃复安10 mg、2%普鲁卡因0.5 ml配成混合制剂,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以6~7号针头快速刺入穴位,产生酸麻胀重或痛感后,提插几次以增加疗效。确认回抽无血后,慢慢将药物推入。一般穴位注射1次,必要时12~24 h重复1次。3 疗效判定标准3.1 治愈凡经治疗20 min腹痛明显减轻,腹泻次数减少,呕吐停止,不禁食,1 h腹痛腹泻停止,1 d内恢复正常状态为治愈。3.2 显效凡经治疗20 min 腹痛逐渐减轻,停止呕吐,不禁食,1 h后腹痛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口服少量痢特灵及补液,36 h后恢复正常状态者为显效。3.3 有效凡经治疗20 min 后腹痛减轻,呕吐次数减少,禁食6 h,1 h后腹泻次数减少,口服液体及痢特灵后48 h恢复正常状态者为有效。3.4 无效凡经治疗1 h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无明显改善,经两次治疗仍无改善而改为其他方案治疗者,判为无效。
作者:武玉响;毕研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免疫性炎症,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以青中年多见。临床典型症状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等。病情轻者可自行痊愈,慢性肾炎可持续20~30 a,呈相对稳定和缓慢发展状态,发展恶化迅速的可于数日内进入尿毒症期。肾炎多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等证的范畴。如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并结合食用一些食疗方,可以很好地控制高血压,纠正体内异常代谢,减轻水肿及肾脏的负担,从而延长进入肾功能衰竭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饮食原则1.1 热量供给患者足够热量,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宜,每天约2 000~2 400 Kcal,碳水化物和脂肪为热量主要来源。1.2 蛋白质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在肾功能代偿期间,肾功能损害尚不严重,对大量蛋白尿者可每天供给蛋白质70~80 g,其中优质蛋白质占50%以上,总量不宜超过1 g/kg/d,因大量蛋白质可造成肾脏的高血流、高灌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如肾功能减退,出现氮质血症时,应给予低蛋白饮食,每日40 g以下,这样有利于残余肾单位的保留。1.3 碳水化合物宜多吃淀粉类、糖类食物,如麦淀粉、藕粉、山药、蜂蜜、白糖等。这些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增加肾脏负担。1.4 无机盐水肿和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食盐摄入量,2~3 g/d;水肿严重的给予无盐饮食,同时定期检查血钾、钠水平;有贫血者多补充铁。
作者:汪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参麦注射液是在生脉饮的基础上,由中药人参、麦冬经超滤法制成的灭菌水溶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中医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展,其不良反应逐渐有所报道,应当引起重视。1 过敏性皮疹 李志华[1]报道1例,患者,女,29岁,护士。给病人静推50%葡萄糖+参麦注射液前,在排空气时,少许药液溅到手指上。约30 min后,局部皮肤出现散在丘疹、发痒;在给另一病人注射50%葡萄糖40 ml加参麦注射液6 ml,30 min后,手指片状丘疹,奇痒,丘疹逐渐满布颜面、躯干、腹部和四肢。及时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消失。 杨玲[2]报道1例患者,女,53岁。因跌伤致腰背部疼痛,转侧俯仰不便1 d入院。入院第50天自诉气短,乏力、自汗、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静滴10%葡萄糖250 ml加参麦注射液100 ml。滴入5 min后患者突然胸闷不适,不能言语,呼之不应,全身起散在的红色皮疹,面色潮红。立即停药,给氧,静注25%葡萄糖40 ml加地塞米松5 mg,肌注非那根25 mg。10 min后患者神志清楚,呼之能应,皮疹渐渐消退。2 过敏性休克 罗康[3]报道1例,患者,女,56岁,因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入院。入院后中医治疗为主,配合静滴丹参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但时有口燥咽干,夜寐不安等阴液不足之象,为此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静滴。用药2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肢麻、头昏、胸闷、汗出、心悸、全身不适、呼吸困难、恐惧濒死感,诊断为参麦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输氧,静注肾上腺素0.5 mg,5% GS 20 ml+地塞米松5 mg,肌注异丙嗪25 mg,静滴5% GS 500 ml+氢化可的松300 mg。15 min后上述症状减轻,呼吸正常。治疗4 h后恢复正常。
作者:吴平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较常见的一种男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浊或伴有会阴、小腹、腰等部位疼痛。一般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而中医药疗法有一定优势。笔者运用完带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学》中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1.2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年龄22~60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10 a,平均2 a。2 治疗方法 本次所有病例均采用江阴天江药厂生产的免煎中药饮片。完带汤加减药物组成:山药、白术、苍术、赤芍、党参、车前子、柴胡、荆芥、陈皮、鱼腥草、马鞭草、失笑散、六一散。1剂/d,30 d为1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症状及体征消失,连续2次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小于10个/HP,为临床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大于10个/HP而小于20个/HP,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减轻,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有减少,卵磷脂小体含量有增加,为有效;症状、体征、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含量均无改善,为无效。3.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
作者:唐志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2000-06,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学习班。中医药学界同仁对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广泛讨论,笔者受益匪浅。下面就中药制剂学意义阐述自己的浅薄之见,意在抛砖引玉,以促进中药制剂学的发展。 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论述中药复方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中药制剂学之所以发展迅速,并在国内外医药行业享有盛誉,就是因为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的巧妙结合,将中药复方制成剂型新颖、口感舒适、服用方便、疗效佳的现代复方制剂,为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中医汤剂的治疗效果,也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医,接受中药治疗,为祖国医学发展成全新的中医学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中药制剂学不仅在剂型改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新药开发、寻求中药新的药效学方面更显示出它的科学性、实用性。新药开发,资源匮乏,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令开发商望而却步。中药制剂学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经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单味或复方进行有效成分分析、提取、分离,再根据临床需要制成颗粒、口服液等制剂。这一过程,只要设备、技术等条件具备,可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这种新药开发研究既缩短了研究周期,降低了药物成本,又合理挖掘了天然药物,克服了合成药的毒副作用,丰富了药用资源。如:美国加州大学在对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有300种中草药可抗此病,中国抗肿瘤的中华灵芝宝口服液,以及具堕胎作用的天花粉针剂等,均属新药开发之列。
作者:韩生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1部治疗肺痨的专书。出版于1345年的宋元时代(元至正5年)。全书仅立1卷,载有医论和10首系列治痨方剂。该书作者葛可久,元代长洲(今江苏吴县市)人,生于1305年,卒于1353年。出身于世医家庭,其父葛应雷系当地名医。葛可久幼承庭训,“学业医道,考究方脉”。《明外史本传》谓其“名与金华朱丹溪埒”。葛可久另两部著作:《医学启蒙》《经络十二论》皆已散失。 《十药神书》对肺痨病病机、治法的论述及其10首良方的创设,对后世肺痨治疗学和营养疗法的发展以及虚劳病治法的完善,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1 摆脱墨守局方的时风流弊 由于宋代活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进步,医学著述增多。宋政府组织集体编著医籍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剂局方》先后由官方出版颁定。医生治病皆照书选方,因循守旧,处方用药墨守成规,形成固泥于“局方”的时代流弊。直至元代,医者习以温补燥热之剂疗疾,病家喜服温热之药,权贵之士依然沿袭晋唐吞服“常生不老”的金石。这些对于肺痨病的治疗,形成了极为不利的氛围。葛可久非常明智地认识到温燥药邪致害是加重肺痨病,甚至促使死亡的重要因素。他在书中医论部分论述:由于时医“不究其源,不通其治”,以温热之剂“妄投乱进”,不知“大热则愈竭其内”,药助火势,上则“呕血吐痰”,“颊红面白,口干咽燥”;下则“小便白浊,遗精盗汗”;中则“饮食难进”,损及肺脾肾三脏,以致“气力全无”,成不可遏之势。于是,在书中果断地明确立论:滋阴润燥,填精益损,乃肺痨病的基本治则。这种以滋润填益为主的疗法,在当时习用温燥的时代背景下,可谓“离经叛道”之举了。然而正是这种切中疾病特定性而产生的治疗学理论、方法,挣脱了当时医界机械唯心治疗学的羁绊,具有扭转学术舵向的历史意义。使后世医家治痨“自不致概以六味开手矣”。
作者:张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肺炎(Pneumonia)是临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研读《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1]一书,以银黛合剂治疗婴幼儿肺炎,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 86例肺炎患儿均系住院病人,其诊断标准依据文献[2]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银黛合剂)54例;对照组(西药)32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表现,无并发症、合并症。两组年龄、病因分类、X线检查见表1,表2,表3。
作者:胡志班;张爱华;叶剑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婴儿红臀又称臀部红斑或尿布皮炎,乃因尿布浸渍或腹泻后未擦洗干净,磨擦后造成的尿布区域擦烂,多发生在肛周、臀部、大腿内侧及生殖器,可蔓延到会阴、整个臀部及大腿外侧。表现为臀部皮肤发红、脱落或糜烂。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感染形成微小脓疱及溃疡,使患儿疼痛,哭闹不安。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五倍子粉局部涂抹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均为门诊及住院婴儿,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均确诊为婴儿红臀,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6例,男62例,女54例;对照组72例,男38例,女34例。两组患儿年龄均小于1岁。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将五倍子烘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细小粉末(120目)。患儿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患处,拭干后在患处均匀地撒敷1层五倍子粉。3~5 d 为1疗程。2.2 对照组患儿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拭干后,撒上爽身粉或涂以2%龙胆紫,重者用氧化锌软膏,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3 结果3.1 疗效判断标准哭闹消失,局部红肿消退,肤色正常,有破损者已干燥结痂,为治愈;哭闹消失,局部红肿减轻,面积缩小,皮损干燥,有的已结痂,为好转;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无效。3.2 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结果见表1。
作者:陈凤翠;钟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妇产科血证是妇产科的常见病。由各种原因引起,如人流术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过多、产后恶露不绝、上环后出血、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所致出血。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滇桂艾纳香的妇血康冲剂治疗妇产科血证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我院自1999-10~2000-05-80例门诊病例用药后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80例患者年龄小21岁,大56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人流术及药物流产后出血过多12例,产后子宫出血6例,产后恶露不绝16例,上环后出血10例,月经过多或月经期延长2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出血8例。将上述各种疾病各取2例为对照组,其他为治疗组。即治疗组66例,对照组14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66例给予妇血康冲剂冲服,3次/d,10 g/次。有炎症患者加服氟哌酸,3次/d,0.2 g/次。对照组14例,给予止血芳酸片口服3次/d,0.5 g/次。有炎症者加服氟哌酸3次/d,0.2 g/次。7 d 为1个疗程。3 效果 治疗组66例,完全止血56例,占84.8%;出血量明显减少8例,占12%;出血量无明显变化2例,占32%;总有效率96.8%。对照组14例,完全止血10例,占71.4%,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占14.3%;出血量无明显变化2例,占14.3%;总有效率85.9%。显然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作者:傅红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国家,同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失去早期根治性治疗的机会,故提高这一部分人的疗效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很多,并且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现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 中晚期食管癌属中医“噎膈”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脏腑虚损、情志失调、酒食失节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结阻于食道而成。辨证分为痰气交阻、瘀血内结、气虚阳微、津亏热结等证型分别施治。如陈玉锟[1]等辨证分为四型:痰气交阻型,以启膈散(丹参、沙参、茯苓、郁金各15 g,砂仁、川贝各9 g,杵头糠5 g)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以通幽汤(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5 g,桃仁10 g,红花、升麻、炙甘草各6 g)加减治疗;津亏热结型,以五汁安中饮(梨汁、藕汁、牛乳、生姜汁、韭汁不拘量频服)加减治疗;气虚阳微型,以补气运脾汤加减(人参、黄芪各30 g,茯苓、白术各15 g,半夏、陈皮、砂仁、甘草各6 g,生姜3 g,大枣5枚)治疗。梁剑波[2]临床辨证分为二型:瘀血凝滞,交阻气道,以自拟消瘀解结饮(急性子、土鳖虫、石菖蒲、川贝、郁金各10 g,王不留行、丹参、南沙参各15 g,当归、桃仁、红花各5 g治之,还可辅以牛乳韭汁丹参饮同服;痰瘀凝结、气虚津亏,以自拟育阴消结饮(花旗参、当归、石斛、赤芍各10 g,黄芪、生地、花粉、丹参各15 g,蜣螂虫3只,田七末、桃仁各5 g)清水煎服,或兼服急性蚤甘丸、生鹅血等。汪松兰等[3]则辨证为三型:津亏热结者用五汁安中饮加减,锡类散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痰气交阻者用通幽汤加减,启膈散加味;气阴两虚者用参麦加开关散、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作者:户汶柱;邓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