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外感病的调理脾胃法

肖晖;肖春咀

关键词:小儿外感病, 调理脾胃, 外邪, 损伤, 外感六淫, 脾胃虚弱,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功能, 补脾益气, 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 机体抗病能力, 中医辨证, 运化水谷, 营养不良, 虚实兼顾, 虚实夹杂, 外感风寒, 食欲不振, 祛邪
摘要: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法则。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甚为广泛。因小儿脾胃薄弱易于损伤。患病又多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且均能损伤脾胃。脾胃既伤,则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又容易招致外邪。因此,外邪可以损伤脾胃,而脾胃损伤又易感外邪,二者互为因果。当外邪侵犯脾胃,其功能受伤只要祛除外邪,而功能自复。然而素禀脾胃虚弱或脾胃功能损伤较甚,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体内容易生湿、生痰、生积、生寒、生热等等。一旦外感六淫邪气,往往内外合邪。表里同病,虚实夹杂。治疗上采用表里同治、虚实兼顾,调理脾胃与祛邪并举,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此,现将外儿外感病调理脾胃的方法浅要地叙述如下:1 补脾益气解表 小儿平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面色白,精神疲倦,易出汗,大便溏薄,感受风寒后,除了上述症状外,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舌质淡。指纹浮而色淡等表现。常见于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疾病。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外感风寒之证。治宜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法以补脾益气解表,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桂枝、防风等。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室女经崩1例治验

    经崩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治疗多采用手术刮宫止血,术后运用激素类药物调整周期。若系室女,则不能行刮宫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多采用中药治疗,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杨某某,女,16岁,学生,1993-03-15初诊。患者平素体健,15岁月经初潮。因经期涉水饮冷,月经周期15 d~5个月不等,经量时多时少,经色黯红,夹有大量血块。经期腹痛拒按,小腹发凉。20多天前月经来潮,量多,夹杂大血块,行经数日,量不减反增多,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青春期子宫功能性出血”病。肌注黄体酮,口服维生素K等,出血略减。数日后突然出血如注,又肌注三合激素,血不止反增多,急来求治。时已出血20余d。刻诊: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动则汗出,血流如注,乏力,纳差,唇甲色淡,舌质淡有瘀点,舌苔薄白,脉虚弱。证属经崩之肾虚夹瘀型。治以益气、补肾固冲,佐以化瘀止血。停用西药,改为中药治疗,方用独参汤、固冲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作者:张梅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后期60例临床观察

    少腹逐瘀胶囊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由丸剂研制而成的中药四类新药,原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该方具有活血逐瘀、祛寒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寒凝血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是妇科常用的方剂之一。为验证该药的临床作用,观察其临床安全性。从1997-06~1999-12,我们共观察90例,均为月经后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全部为门诊病人。临床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单盲方法,将各位患者年龄、病情轻重不同分类进行观察。 选择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妇女,大年龄43岁,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27.97岁,见表1。病程长短见表2。病情程度按轻、中、重评分标准,见表3。

    作者:贾存义;陈建民;罗滕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尿失禁的从实论治法

    尿失禁是在清醒状态下排尿不能控制,自行排出的病证,在临床上,老年罹病者屡见不鲜,虽然老年人脏气虚衰,但并非概属虚证,治之自然不是补虚固涩一法,今浅谈个人从实论治的几个常用治法如下,请同道斧正。1 清利湿热法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失约证。辨证要点是小便不禁与膀胱刺激征并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感染性真性尿失禁。轻者予八正散,重则龙胆泻肝汤加减。此法宜中病即止,病退湿热之征不显,宜配伍补肾固摄之品收功。 验案:陈某某,女,80岁,1996-08-03诊:尿频尿急尿痛伴尿失禁2 d,患者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近不慎感邪,致尿频尿急,灼热疼痛,小便不禁,臊臭难闻,小腹胀痛,大便干燥,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恙属湿热下注,膀胱失约。治宜清利湿热,通因通用。处方:车前子、瞿麦、焦山栀各10 g,蓄、蒲公英、淡竹叶、六一散(包)各15 g,熟军、通草各5 g。4剂。复诊:药后病情好转,尿频尿痛,小便不禁均退,苔腻渐化,续以前方去通草、六一散、大黄,加山药、复盆子各10 g,甘草5 g。5剂,药后遂瘥。 按: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不约并非皆由于虚,因湿热作祟者临床屡见,湿热下迫,使肾之开阖失常,膀胱气化失约。正如《医学六要*遗尿》所云:“下部湿热太盛,迫水妄行”,故予清利湿热治之可瘥。

    作者:季炳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中西药联合应用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疾病日趋增多,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为许多疾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如有些疑难杂证的治疗,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两类不同属性的药品联合应用,也增加了应用的复杂性,造成种种不合理用药现象。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不仅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加大毒副反应,降低药物疗效,延误治疗时间,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后果,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时,必须注意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原则。1 必须遵循各自的理论原则 中医十分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重在全身阴阳的调整。西医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诊断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重病因重局部治疗。在临床中,因人因时因病情不同而辨证选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既发挥中西药物各自的优势,又重有机配合,将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扩大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过程。

    作者:敖和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机理探讨

    论述了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哮喘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临床疗效与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玉屏风散药理作用的联系。

    作者:王明明;汪受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农村地区药品管理

    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管理监督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是我国人民健康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药品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社会进步的标志[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九,农村地区的药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农村地区药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近10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整顿,农村药品管理工作卓有起色,但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差距较大,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药品管理环节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急待解决,具体分析如下:1 目前农村地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农村医药网点少,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交通工具和有关手段跟不上,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及时;同时资金不足,药物品种不全,药品储存条件差,影响了药物疗效。1.2 无证行医和售药者多,他们没有固定的销售地点,走乡串户地暗里销售;而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经济的拮据使他们不得不购买药贩的药品,从而使药贩子有存在的市场,对农村人民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者:叶建伟;叶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芦荟多糖的提取与粗多糖中总糖的含量分析

    百合科芦荟属Aloe植物约300多种[1],其中被《中国药典》收载的仅有2种,木立芦荟是日本品种,8世纪传入我国,一直作为观赏花卉及药用流传于民间,《中国药典》尚未收载。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胃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2,3],对《中国药典》所载的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未收载于《中国药典》的斑纹芦荟中的多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有报道[4,5],但木立芦荟多糖的研究未见报道。为开发利用芦荟新品种,作者从木立芦荟中提取出粗多糖,并进行了总糖含量测定。1 仪器和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木立芦荟鲜叶(盆栽2 a生),经本校生药教研室夏雷教授鉴定为Aloe arborescens Miller。 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纪耀华;刘志红;程力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石乌膏制备及疗效观察

    我院以中草药制剂石乌膏治疗妇女宫颈糜烂,收到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1 制备工艺1.1 处方石榴皮15 g,乌梅(去核)15 g,白芷16 g,野菊(全草)9 g,枯矾9 g,清鱼肝油适量。1.2 制备按处方将药物炮制合格后,称量配齐,分别研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用清鱼肝油调成稠膏状,即得。1.3 性状为棕褐色油膏。1.4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软膏剂项下有关规定。1.5 功用清热解毒,排腐生肌。主治宫颈糜烂。1.6 用法选用0.1%活力碘棉球擦洗外阴、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再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将油膏涂在带尾棉球正面,置于阴道内,药面紧贴宫颈,留线端于阴道口外,8~12 h取出。换药1次/d,6 d为1个疗程。2 疗效观察2.1 疗效判定标准白带量明显减少,腰痛及坠感消失,宫颈充血消失,宫颈表面光滑,颜色正常,月经正常,为痊愈;白带量减少,宫颈糜烂充血明显减少,患者有时仍有坠感,为显效;患者自觉坠感减轻,白带量减少,糜烂面减小,但仍有脓性分泌物,为好转;患者症状基本无改善,为无效。

    作者:范晓莉;张菊英;万才针;范学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功能性便秘的辨证施食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难解,排便不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证。由于粪便在直肠内停滞太久,水分被吸收,使大便干结、坚硬,致排便困难。临床上根据便秘的性质分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种类型。器质性便秘需要做一系列检查,做相应的病因根治。这里我们主要谈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的“便秘”“大便困难”范畴,其治疗方法很多,而辨证施食对便秘的预防和治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辨证施食1.1 燥热型便秘由于胃肠积热,热入阳明,灼伤津液所致。1.1.1 主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腹胀或腹痛,面赤,口干口臭,心烦或身热。舌红、苔黄,脉滑数。1.1.2 食疗法则清热通腑,润肠通便。1.1.3 饮食宜忌宜进甘平、寒凉、润肠通便之品,如燕麦、香蕉、菠菜、竹笋、空心菜等。忌食辛辣、性温助热生火之物。如辣椒、大蒜、花椒、生姜等。

    作者:张修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我院于1999-08~2000-12对86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用路路通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51~86岁,平均61.23岁。对照组70例,为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男41例,女29例;年龄52~85岁,平均62.16岁。两组病例均为发病<14 d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病例均按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诊断,并经头颅CT证实。两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基础用药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1次/d,维生素E 0.1 g,3次/d;肠溶阿斯匹林75 mg,1次/d,有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治疗。2.2 治疗组 5% GNS 500 ml+路路通注射液0.5 g静滴,1次/d(药品由吉林远东药业集团股份公司供应)。2.3 对照组 5% GNS 500 ml+维脑路通注射液0.8 g静滴,1次/d(药品由烟台中策药业有限公司供应)。2.4 疗程 15 d为1个疗程。

    作者:姚允成;付剑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成药包装问题改进探讨

    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必须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主要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者对当前我区市场常见的247种中成药(其中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密品种、国家中医药局评定的优质产品,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国家基本药物、国家二级企业之产品、省优、部优产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成药的包装质量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意见分述如下,以供参考。1 存在问题1.1 外包装质量低劣药品包装的纸箱、纸盒、塑料袋、铝塑板、标签、说明书等质量低劣,包装字迹粗糙,模糊不清,使病人从心理上认定该类药品质量低劣,从而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而影响销售。1.2 未标明不良反应及有效成分标签或说明书未标明不良反应的有209种,占总数的84.6%;无主要成分内容的有35种,占总数的14.2%。凡是药品都存在治疗作用和用药后产生有害于机体的反应,此类药品经病人使用后发生了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会增加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田绍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病因及饮食疗法

    糖尿病为一诊断术语,用来反应一类解剖和生化异常。它是胰腺中具有内分泌机能的β细胞缺失引起的,并以葡萄糖代谢紊乱为共同特征。因此,糖尿病应当看作是一种综合征。 人体正常葡萄糖血浓度保持在50~150 mg/100 ml的有限区域内,即高于脑组织有低需要而又低于肾回收机能的饱和限度。高于160 mg/100 ml尿中就会出现糖尿。胰岛素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主要物质,它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1]。它的分泌量与血糖含量类似正比例关系。胰岛素血中含量升高,有加强糖的去路,减少血糖来源,结果使血糖降低。胰腺内分泌病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β细胞完全缺失,见于病程已历数年的幼年型糖尿病;另一种是β细胞数减少不多,并有程度不一的非特异性形态学改变,见于成年型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分泌还受有关氨基酸的影响,其中亮氨酸和精氨酸降糖作用较明显,摄入含这些氨基酸的蛋白质作用更加明显,原因是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1]。另外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也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结果。

    作者:张笃香;吕海云;刘爱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热可清滴鼻液制备与临床急症应用

    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惊厥等急症患者,虽可以用西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但治标不治本,药力一过病情易反复。我们将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方吹鼻用散剂,制备成适合鼻粘膜吸收的热可清滴鼻液剂型,治疗不明原因的高热不退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牛黄40 g,羚羊角30 g,生石膏100 g,麻黄20 g,鼠妇虫50 g,冰片15 g。1.2 制备工艺上述6味,先将牛黄研细粉,加入适量NaOH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60 min,静置,过滤。滤液再加入5倍量的95%乙醇,回流30 min,静置,过滤。将2次滤液合并,浓缩至200 ml备用。再将羚羊角粉加入Ba(OH)2的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700 ml蒸馏水煮沸,并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加蒸馏水,至羚羊角全部溶解为止,将溶液放冷后过滤,滤液滴加20%硫酸液使钡离子沉淀析出(pH约为2)过滤,滤出BaSO4沉淀,将滤液加热浓缩至600 ml备用。再将生石膏加蒸馏水加热煎煮1 h后,再加入经冷水浸泡过的麻黄和鼠妇虫中共煎,先煎30 min,煎出液过滤,再加入蒸馏水适量,煎15 min,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200 ml,备用。

    作者:白海生;付丽珠;王莉;杨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益心饮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益心饮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心饮中黄芪、甘草、当归、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四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呈阳性,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可靠,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厚文;沈阳;沈利民;郭澄;李晓梅;张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加味三青饮治疗先兆流产32例

    加味三青饮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裘笑梅主任医师所创制,具有清热滋阴,补肾安胎之功,专为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而设。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32例,疗效确切,特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大34岁,小21岁;有人流、药流史22例,无流产史10例;病程长15 d,短者1 d;均经过B超检查排除死胎和宫外孕。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伴有下腹轻微疼痛,腰酸及下坠感,口渴、溲赤、便干,舌红少苔脉滑数,B超提示宫内活胎,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内热型。2 治疗方法 以加味三青饮加减。基本方为:冬桑叶20 g,淡竹茹10 g,丝瓜络10 g,生白芍15 g,熟地15 g,菟丝子20 g,仙鹤草20 g,槐米炭15 g,杜仲15 g。加减:伴恶心呕吐者加川连3 g,苏叶10 g;兼气虚者加太子参30 g,麦冬15 g。10剂为1个疗程。

    作者:楼月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汗法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客阻于筋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邪气客表,往往多用汗法,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邪气深入,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不论新痹久痹,均可应用汗法,但汗之之法,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 以汗法祛邪,宜在痹证之初,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 久痹之证,往往气血虚弱,邪气久羁,痹着胶结,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舒筋活血,方如独活寄生汤等。但因患病既久,气血虚弱,沉闷涩滞,短期难以奏效。此时若在常法之间,交替使以汗法,汗后重用补益,会令周身气血为之一振,活跃运行,汗后再重以补益,使气血有后继之力,运行健旺,则邪气易于祛除。

    作者:安文静;王卓;张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牛膝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扩宫,尤其是钳夹术时扩宫,由于机械刺激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了避免扩宫术造成的机械性刺激,减少人工流产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自1993-12起对12~14周早孕的孕妇采用牛膝扩张宫颈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自1993-12~1998-12,在门诊就诊确诊12~14周的早孕患者132例,其中年龄小的18岁,大的46岁;平均年龄32岁;未婚者65例,已婚者67例。选择相同条件(年龄、平均天数、胎次、产次均无显著差异)的孕妇49例,按传统扩宫法行人流术作比较。 治疗组取直径约0.3~0.5 cm大小,长度为5 cm的牛膝,用75%酒精浸泡20~30 min。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将浸泡消毒后的牛膝插入宫颈管内口。6~12 h后常规行钳夹术。2 结果2.1 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见表1。人流综合征指受术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用药组发病8例,占6.60%;对照组发病16例,占32.65%。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1.97,P<0.01)。2.2 呕吐见表2。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者,用药组发病13例,占9.84%;对照组发病12例,占24.49%。

    作者:季小芬;杨丽英;吴文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安徽省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简介

    大别山区位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笔者曾于1986年参加了安徽大别山区部分县的资源普查工作,后又几次到大别山区采集标本。现将有关材料简报如下:1 概况 大别山区总面积13 890 km2。其中包括安徽的金寨县、霍山县及岳西县的全部,六安、舒城、潜山等县的部分,本区地貌多样,由丘陵、低山、中山三部分组成,海拔高度50~1 700 m以上不等,高峰白马尖海拔1 770 m。坡度一般为30 °左右。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16℃,无霜期210~220 d,平均降雨量1 200~1 500 mm,平均相对湿度75%~80%。由于山体垂直高度的变化,气候、土壤、植物差异明显,因此药用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2 种类 安徽省大别山区野生药用动、植物种类及养殖、栽培品种都很丰富。据普查资料统计,分布在安徽省大别山区境内的中药材品种近2 000种,其中霍山县有1 700余种,金寨县有1 300余种,岳西县有1 100余种。

    作者:谈永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伪品消渴丸的鉴别

    消渴丸是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具有中药特色的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证的良药,是我国颁布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保护品种编号ZYB20795097)。近年来,我们对基层医疗单位药品抽检中发现标示为“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消渴丸”外观与正品有异,经检验为假冒消渴丸。现将伪品消渴丸的几个假冒特征介绍如下。1 消渴丸塑瓶标签的区别

    作者:唐奇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远志及其掺伪品白薇的鉴别

    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上常出现以伪充真、以低价药材掺入高价药材的现象。本院年初购进远志饮片中就掺有部分白薇。现将其鉴别介绍如下:1 远志1.1 来源 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1]。其别名有细叶远志,小鸡根,小草根。1.2 性状鉴别远志棍有木心长约至2 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较密的半环状深陷的横沟纹及支根痕,有少数支根,木心易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苦,微辛,有刺喉感,手捏有细腻感。1.3 显微鉴别根粉末黄白色,气微,味苦,微辛。木栓细胞壁有纹孔;皮层有大量薄壁细胞群,韧皮细胞也比较多;薄壁细胞较多含有脂肪油滴,并含有草酸钙结晶及方晶。木化细胞也占1/3,木纤维较多,导管单个散在或成群。1.4 理化鉴别检查皂苷——取粗粉约0.5 g置具塞试管中加热水10 ml,保温10 min后强力振摇1 min,产生持续性泡沫,在10 min内不消失。

    作者:周文兰;蒋宝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