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笃香;吕海云;刘爱桂
目的:实验观察新脑活素注射液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防治脑血管病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进行了耐缺氧实验,全脑缺血实验,小鼠脑血栓形成实验及学习记忆实验。结果:该药可显著延长小鼠从静脉注射氰化钾到呼吸停止的缺氧死亡时间,大剂量新脑活素注射液组小鼠缺氧死亡时间为24.8 s,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8.6 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断头引起的小鼠全脑急性缺血导致的张口呼吸时间也有显著延长作用,大剂量新脑活素组小鼠断头所致喘气时间为23.3 s,与生理盐水对照组(20.5 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促智实验表明,新脑活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明显延长触电潜伏期,减少3 min内的错误次数。结论:新脑活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组织缺血、缺氧,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予阳;柳倩;于庆海;陈国兴;姜铁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黄芪、甘草等中药的蜜炙品在临床应用较多,但笔者发现其炮制质量不尽如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蜜糖未被药材充分吸收,大量游离在药材表面造成粘手、潮湿,甚至霉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保管不善引起的(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另一方面,炮制不当是造成这种情况更重要的原因。笔者经过几年反复实践,经手炮制的蜜炙品,内外颜色老黄,表面有光泽,不粘手,不易吸湿回潮。兹介绍如下:1 炼蜜 依《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的要求,按比例称取蜜糖。如蜜炙黄芪按饮片重量80%称取,蜜炙甘草按饮片重量的50%称取。依照常法炼蜜,达中蜜为度,即蜜糖含水量约为14%~16%,密度1.37左右。视季节不同,稍作调整,春夏季节,蜜糖稍炼老一些,秋冬季节,蜜糖稍炼嫩一些。2 兑水稀释 该步骤直接影响蜜炙成品的外观质量,不容忽视。笔者经多次试验发现,加水量应以蜜糖重量的50%为佳。
作者:杜新泰;盛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泄泻作为一种疾病论述,见于我国早有文字记载的殷商甲骨文、在卜辞篇内有“腹不安句。”腹不安即指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中医学对泄泻病称谓之混乱、定义之不确和欠详是客观存在的。为此,笔者对泄泻的定义、病名及分类作以下探讨。1 泄泻病名混乱的历史状况 《内经》属于泄泻的病名有食泄、注下、溏泄、鹜溏、冷泄、濡泄;巢氏《诸病源候总论》有伤寒利候、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伤寒病后霍乱候、时气热利候、热病下利候、温病下利候;《难经》有胃泄、脾泄、大肠泄;明*孙文垣医案,有称线泄泻者;清*程杏轩医案有称暑泻者;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中有气泄证者;在现代著作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将泄泻分为暴泻与缓泻,还有其他多种称呼。 从上面所举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历代医家对于泄泻之称谓名目甚多,或简略或冗繁,各行其是;名家对泄泻命名并无大体一致原则,全凭医家主见,有以病因命名为冷泄,时气热利候,热病下利候,有以脏腑命名为脾泄、胃泄,有以气血命名为气泄,有以疾病发展之势态命名为暴泻、洞泄、缓泻等;上述各种命名未能高度集中概括泄泻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程及辨证;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之,上述命名也与中医现代化所要求的语言结构有所差异不能相协调。
作者:陈悦泰;张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5-01~1999-12对新生儿硬肿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新生儿硬肿症共200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第2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并按此分度。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男58例,女42例;足月儿65例,早产儿35例;体重大于2 500 g者72例,体重小于2 500 g者28例;起病日龄3 d内者54例,3~7 d者46例;轻度25例,中度53例,重度22例;单纯寒冷因素21例,感染性疾病32例,窒息47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48例;体重大于2 500 g者70例,体重小于2 500 g者30例;起病日龄3 d内者51例,3~7 d者49例;轻度28例,中度55例,重度17例;单纯寒冷因素23例,感染性疾病34例,窒息4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快速复温,抗感染,纠酸,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对中度以上的硬肿症输注血浆。 治疗组加用中药方剂乳香、没药、川乌各8 g,肉桂6 g,丁香9 g,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 g,共研细末后加入凡士林500 g调和制成软膏抹在纱布棉花垫上加温包敷在硬肿面,给予保暖,防止烫伤,换药1次/2 d。
作者:王维葆;周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少腹逐瘀胶囊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由丸剂研制而成的中药四类新药,原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该方具有活血逐瘀、祛寒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寒凝血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是妇科常用的方剂之一。为验证该药的临床作用,观察其临床安全性。从1997-06~1999-12,我们共观察90例,均为月经后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全部为门诊病人。临床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单盲方法,将各位患者年龄、病情轻重不同分类进行观察。 选择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妇女,大年龄43岁,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27.97岁,见表1。病程长短见表2。病情程度按轻、中、重评分标准,见表3。
作者:贾存义;陈建民;罗滕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论述了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哮喘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临床疗效与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玉屏风散药理作用的联系。
作者:王明明;汪受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喘安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常规平喘、止咳、抗炎药理作用的试验方法。结果:喘安灌胃给药能有效地对磷酸组胺、氨水诱发的豚鼠、小鼠喘咳及鲜鸡蛋清生理盐水致炎的小鼠炎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喘安有显著的平喘、止咳、抗炎作用。
作者:谭德福;汪植;叶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防治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脂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积极寻找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调整血脂制剂是我们医药工作者的责任。自1996-03开始,我们对部分中草药进行药理研究、科学组方、精工制作、应用降脂袋泡茶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1 药物组成 泽泻400 g,丹参150 g,生山楂150 g,川芎100 g,大黄50 g,茶叶50 g。2 制作方法 取茶叶与药物分别粉碎成粗末,按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分装于100个特制滤纸袋中,每袋装量9 g,封好,灭菌即得。3 使用方法 取降脂袋泡茶1袋,放入饮水杯中,加入开水约200 ml,盖严,经20 min后服用,2袋/d。在此期间不需服用其它降脂药物,并忌烟酒及肥腻饮食。20 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4 临床资料 选择总胆固醇(TC)>5.6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65 mmol/L的高脂血症患者4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4岁。5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试行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调整血脂药物测定标准。
作者:张美蓉;崔正义;王雪莲;王泽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乳腺肿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无论是乳腺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乳腺疾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是乳腺疾病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治疗上从肝入手,以疏肝理气为主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体会主要有以下方面:1 病因病机方面 七情内伤、忧郁愁遏是乳腺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历代医家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疡科心得集》曰:“乳瘕乃乳中结核……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丹溪心法》谓:“妇人忧郁愁遏,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后方为疮陷,名曰乳岩。”《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丹溪心法*卷五》谓:“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医学正传》谓:“乳岩……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历代医家在大量古籍中作了由于情志内伤致气机受阻、气血紊乱、经络痞涩、结滞乳中的记载,论述相当生动和丰富。
作者:沈美玉;林丽珠;李永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对栀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并对其古今炮制研究进行了概述。栀子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几大类,而今仅沿用了净制、炒、炒焦、炒炭等几种炮制方法。但对历代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栀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更好地提高栀子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栀子制品。
作者:潘君汉;任巧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白头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热毒血痢、温疟寒热,血痔等病证,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三萜类皂苷和白头翁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头翁素是一种很强的心脏毒素,但去其植物的根部,余下的部分又具有强心作用。其可能原因是在白头翁的根中白头翁素的含量很高。同时,白头翁在抗阿米巴原虫、抗阴道滴虫、抗菌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疗效。白头翁也是现代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中药材之一。 由于白头翁在中医药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白头翁药材来源的研究也很有必要。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白头翁的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地方性用药的习惯不同,各地应用的白头翁的来源也有差别。如湖北、江西等地主要用蔷薇科类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根或带根的全草;而福建等地用蔷薇科类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的块根或全草。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看,委陵菜主要含有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类等成分,而翻白草主要含鞣质和黄酮类成分,因而,三者的功效也有一定的差别。许多文献对这三种植物的鉴别各自在不同的方面作了介绍。为了便于实际的鉴别工作,本文从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等方面作系统的介绍,并详细列出其鉴别要点。期望本文于实际的鉴别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王少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百合科芦荟属Aloe植物约300多种[1],其中被《中国药典》收载的仅有2种,木立芦荟是日本品种,8世纪传入我国,一直作为观赏花卉及药用流传于民间,《中国药典》尚未收载。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胃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2,3],对《中国药典》所载的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未收载于《中国药典》的斑纹芦荟中的多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有报道[4,5],但木立芦荟多糖的研究未见报道。为开发利用芦荟新品种,作者从木立芦荟中提取出粗多糖,并进行了总糖含量测定。1 仪器和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木立芦荟鲜叶(盆栽2 a生),经本校生药教研室夏雷教授鉴定为Aloe arborescens Miller。 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纪耀华;刘志红;程力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散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ODS-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30 nm,柱温为室温。按外标法定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5次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50%。
作者:王爱武;赵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且在青中年人群中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临床运用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我们自1992-01~1999-08选择临床症状典型,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皮损表面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诊断为寻常痤疮的患者2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消风解毒汤[1]:防风12 g,黄芩10 g,丹参10 g,益母草10 g,龙胆草10 g,苍术10 g,白蒺藜9 g,夏枯草9 g,连翘9 g,生石膏9 g。1剂/d早晚水煎服。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20 mg,3次/d;四环素0.5 g,3次/d。 两组均外涂意必舒膏,2次/d。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3 治疗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自觉症状及皮损消失,无新疹出现,为痊愈;皮损减少60%~90%,偶有新疹出现,为显效;皮损减少30%~59%,有新疹出现,为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减退不足30%,或反而增加,为无效。3.2 结果见表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李爱华;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感冒证候群是常见的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研制针对感冒的治疗药物,只是以对症治疗和防止细菌进一步感染作为基本治疗方法。使用镇咳剂、解热剂、祛痰剂、抗组胺药、抗生素等,不但不能治疗感冒,反而常引起胃肠损害的副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对急性感染症状就有治疗方法,并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感冒症候群的治疗,常能立竿见影。特别是感冒初期,常常是服药1 h内就能改善症状。中医药是治疗感冒的佳方法,这并不言过其实。1 按六经病位分期治疗 感冒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素体状况、对病毒抵抗力的不同,产生热性倾向和寒性倾向,故有虚实之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三阴三阳的不同病位。各期特点和常用方剂有:1.1 太阳病期是急性疾病的初期,以头痛、发热、恶寒、脉浮为特征,依据脉象和有汗无汗分虚实。自汗倾向脉浮弱是虚证;无自汗倾向而脉浮紧是实证。辨证用方:实证关节痛、腰痛等全身疼痛的用麻黄汤;实证烦躁、口渴的用大青龙汤;实证后项部、后背部寒冷的用葛根汤;实证背部块状寒凝、面赤、瘙痒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虚证用桂枝汤,因其发汗作用弱,故服药后啜热粥、覆被令微微汗出是有必要的;虚实夹杂,脉浮而弱,稀薄泡沫痰、流清涕、面色青白、水湿体质者用小青龙汤。还可辨证应用葛根汤加半夏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
作者:李伟伟;韦衮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研制的双白药膜,具有祛斑增白、养护皮肤的功能。为保证其质量,本文并对其中的主要成分白芷、白芍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1 制备工艺1.1 处方当归75 g,白芷75 g,白芍30 g,黄芩45 g,黄芪30 g,桔梗15 g,丹皮15 g,甘草15 g,珍珠粉3 g,维生素E油30 g,聚乙烯醇 50 g。1.2 制备当归、白芷、丹皮先浸泡1~2 h,回流提取挥发油20~30 ml,得药渣(1),白芍、桔梗、黄芪、黄芩、甘草浸泡1 h,煎煮得药汁(1)和药渣(2),合并药渣(1)和(2),提取2次,压榨,弃去药渣,得药汁(2)。合并药汁(1)和(2),浓缩,醇沉,得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将上清液浓缩至密度约为1.25 g/ml,得药液约90 ml。将聚乙烯醇溶于水,制成胶浆,加入药液、珍珠粉、维生素E油,使溶解,混合均匀,保持50℃左右,加入挥发油,加水调总量至1 500 g,搅匀,分装为100 g/支。
作者:陈高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藿黄洗剂为医院自制制剂,皮肤科用之治疗各种癣证或皮炎、皮肤瘙痒等证。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1 处方及制备工艺1.1 处方生大黄,藿香,土荆皮,黄柏,龙胆草,土茯苓,苦参,冰片,金银花。1.2 制备工艺以上9味药除冰片外,加水浸泡30 min,煎煮两次,第1次加水8 000 ml,第2次加水6 000 ml。每次沸后1 h,合并两次煎液,浓缩至约950 ml,加苯甲酸钠5 g,尼泊金乙酯0.5 g,搅匀,另将冰片用95%乙醇适量研溶后加入,搅匀,静置沉淀12 h,滤取上清液,调整至1 000 ml,分装,灭菌,即得。2 质量检查2.1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液体,久置略有沉淀。2.2 鉴别取本品50 ml,加水100 ml,加热溶解,滤过,滤液以2 ml/min的流速,通过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0 mm×10 mm),用水冲洗至洗脱液无色,继以10%乙醇冲洗,直至洗脱液无色,弃去上述两洗脱液,后以95%乙醇冲洗,收集洗脱液中的深色部分,挥干乙醇,残渣用甲醇1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分别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ml,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大黄)色谱图见图1。
作者:汪晶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失眠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长时期的失眠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笔者近10 a来用电针加耳穴压丸法治疗老年性失眠,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9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104例;年龄小48岁,大89岁;平均年龄64.3岁;病程短2 d,长5 a。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63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单纯耳压和电针加耳压法治疗。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卧床后想睡而不能自然入睡,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沉为特征,常伴有疲乏、烦躁、头昏、多梦、健忘等症状。2 治疗方法2.1 电针取穴: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肾俞、太溪。操作: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停止进针,然后在针柄上接上电针治疗仪的导线,将输出电流调至0度,选好低频脉冲电流的波形和频率(多选用密波或疏密波),输出电压调至6V,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流量,从小到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患者若能耐受,可适当加大1~2次电流量。1次/d,以下午治疗为好,连续10次为1个疗程,而且取穴可适当辨证配穴。
作者:韩婷;赵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不同丹皮饮片进行丹皮酚含量测定,比较其质量优劣。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对各类丹皮饮片中丹皮酚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购地的丹皮饮片有相当一部分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结论:目前市售丹皮饮片质量差异较大,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作者:卞艳红;龙全江;徐雪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综述了用于中草药提取方面的6种新技术、新方法,并简要论述了各种新技术和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于工业生产方面的情况。
作者:安建忠;许志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