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栀子古今炮制研究

潘君汉;任巧莉

关键词:栀子, 炮制, 历史沿革
摘要:对栀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并对其古今炮制研究进行了概述。栀子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几大类,而今仅沿用了净制、炒、炒焦、炒炭等几种炮制方法。但对历代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栀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更好地提高栀子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栀子制品。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山茱萸的真伪鉴别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等功效。近一年来山茱萸价格猛涨,货源紧缺,有的不法药商,为牟取暴利,用一些伪品如山葡萄、葡萄皮等充当山茱萸入药;有的为了增加重量掺杂、掺伪。为了把好山茱萸的质量关,现把山茱萸的掺杂、掺伪现象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1 正品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皮。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 cm,宽0.5~1 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2 伪品2.1 山葡萄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ansis Rupr.的干燥果实。本品呈不规则片状或扁球形。直径0.4~0.8 cm。表面棕褐色,皱缩,无光泽,内表面灰褐色,附有少量果肉。种子多已除去,完整果实可见种子2~4粒,呈卵形,基部略呈喙状,背侧有脐状突起,腹面具2沟,棕褐色,略光滑,长约0.4 cm,宽约0.5 cm。质柔软不易碎。气微,味酸,微甜。2.2 葡萄为葡萄科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l.L.干燥果皮。

    作者:李爱群;田伟华;宋吉莲;丛永壮;丁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36例

    自1990-12~1997-12,我科在用抗生素等药物常规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同时,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36例该病患儿。现将资料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成都集体会议标准[1]。随机分为中西药治疗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2岁19例,3岁17例;36例均有咳嗽、喘憋、双肺哮鸣音,32例有发热。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岁30例,3岁4例;34例均有咳嗽、喘憋、双肺哮鸣音,28例发热。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有效抗生素、地塞米松〔2 mg(kg*d)〕,口服氨茶碱〔3 mg(kg*d)〕,及抗组织胺类药物,连续治疗3~5 d,依照病情停用地塞米松,中西医组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口服。服用3 d中药后与对照组比较,判断疗效。3 结果 两组均痊愈,治愈时间比较如表1。

    作者:代玉珍;马海燕;郑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白术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免疫功能方面探讨中药白术的强身健体作用。方法:用100%白术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测定其外周血白细胞(WBC)、脾脏及胸腺重量、抗体产生能力、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率。结果:与对照组比,用药组小鼠胸腺和WBC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免疫学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未见有副作用。结论:口服白术可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彭新国;李彩玉;邱世翠;张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抗类风湿丸的定性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抗类风湿丸的定性质量标准,以更好地控制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方中川乌、草乌、党参、独活、黄芪均具特征斑点。结论:所用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抗类风湿丸的定性质量标准。

    作者:周本杰;吴朝晖;胡莲;杨海恩;姚育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药材资源丰富。中药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将当今医药界束手无策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目光投向中医药,并随着“入世”的到来,中医药将走向世界而备受瞩目。不可否认,中药与众多合成药相比具有较安全、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我们应看到,随着中药应用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正逐年增加。本文就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当,并就此结果提出预防措施,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而供同行们参考。 凡是药物都具有双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中药也如此,据报道因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引起死亡的药品中,中药类有21种28次,位于所有临床用药的前6位,而致死的药源性疾病以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居首位[1]。又如:中成药朱砂安神丸,轻槐散若长期服用则引起蓄积性汞中毒;六神丸、梅花点舌丹若超量服用,轻者出现头晕,心悸等症,重者出现唇、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就连人们公认的补药人参,应用时间过长、量过大时,也会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眩晕、体温上升等症,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2]。

    作者:杨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芦荟多糖的提取与粗多糖中总糖的含量分析

    百合科芦荟属Aloe植物约300多种[1],其中被《中国药典》收载的仅有2种,木立芦荟是日本品种,8世纪传入我国,一直作为观赏花卉及药用流传于民间,《中国药典》尚未收载。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胃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2,3],对《中国药典》所载的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未收载于《中国药典》的斑纹芦荟中的多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有报道[4,5],但木立芦荟多糖的研究未见报道。为开发利用芦荟新品种,作者从木立芦荟中提取出粗多糖,并进行了总糖含量测定。1 仪器和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木立芦荟鲜叶(盆栽2 a生),经本校生药教研室夏雷教授鉴定为Aloe arborescens Miller。 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纪耀华;刘志红;程力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室女经崩1例治验

    经崩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治疗多采用手术刮宫止血,术后运用激素类药物调整周期。若系室女,则不能行刮宫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多采用中药治疗,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杨某某,女,16岁,学生,1993-03-15初诊。患者平素体健,15岁月经初潮。因经期涉水饮冷,月经周期15 d~5个月不等,经量时多时少,经色黯红,夹有大量血块。经期腹痛拒按,小腹发凉。20多天前月经来潮,量多,夹杂大血块,行经数日,量不减反增多,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青春期子宫功能性出血”病。肌注黄体酮,口服维生素K等,出血略减。数日后突然出血如注,又肌注三合激素,血不止反增多,急来求治。时已出血20余d。刻诊: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动则汗出,血流如注,乏力,纳差,唇甲色淡,舌质淡有瘀点,舌苔薄白,脉虚弱。证属经崩之肾虚夹瘀型。治以益气、补肾固冲,佐以化瘀止血。停用西药,改为中药治疗,方用独参汤、固冲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作者:张梅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证举隅

    近30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之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高血压病现代医学指出它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年龄、职业、体重、遗传、食盐过多等因素有关[1]。高血压是一种多因子综合征。如24 h动态血压仪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可发现血压易变化,且常受外界因素如:气候、生活习惯、情绪、体力、药物、体位等因素的影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降压的同时,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如:嗜睡、抑郁、便秘、恶心、眩晕、头痛、性功能障碍等。且往往因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停药后病情反复,血压反跳性上升,导致病情加重。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易控制,临床症状渐进性地改善,治疗后病情稳定,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1 病例举隅1.1 例1 患者詹某某,男,67岁,干部。因头昏,右侧肢体麻木5 a余入院。入院症状:头昏、记忆力减退、眼差梦多、甚则失眠、右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伴反应迟钝、言语减少,动作迟缓。饮食正常,大便时干燥,小便正常,口苦不渴,舌淡红,苔微黄根部厚腻脉弦滑小数。体查:T,P,R正常,BP:24/16 kPa,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五官端正,咽不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征。辨证属:1.眩晕(肝肾阴亏,肝阳上亢);2.中风后遗症(痰瘀阻络)。治以平肝潜阳,滋水降火,佐以活血化瘀,涤痰通络。处方:天麻20 g,钩藤12 g,石决明18 g,牛膝9 g,寄生15 g,黄芩12 g,地龙12 g,夏枯草18 g,菊花18 g,桃仁12 g,红花12 g,菖蒲15 g,贝母15 g,竹茹12 g,茯神15 g,远志10 g,夜交藤20 g,银杏叶9 g,川芎9 g。水煎服。患者服药6剂后,头昏明显减轻、饮食正常,大便通畅,睡眠转佳,血压在22.7~20.0/14.7~14.0 kPa之间。上方加杜仲12 g续进,以强补益肝肾之功。服药10剂后头昏消失、睡眠好、饮食正常,二便正常,精神转佳。但仍感右侧肢麻,软弱无力,无活动障碍,故以益气活血、涤痰通络为主投方治疗。血压一直稳定在20.7~18.0/12.7~10.7 kPa之间。治疗2个月余,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血压为:19.98/11.33 kPa。

    作者:方尚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银杏叶资源概况的研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树叶,叶片扁如扇形,两面均为绿色,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深度波状缺刻,中间凹入,基部楔形,叶脉清晰,呈规则的二叉分岐,易纵向撕裂。中医把银杏叶列为中药材。据《本草》记载,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止遗尿、止白带功能[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银杏叶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表明,其药用价值远远超过银杏。尤其是银杏叶作为制药原料,已引起国际医药界、化学界和植物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除了早已知道的银杏醇、莽草酸、谷甾醇外,还有银杏内酯5种,即Ginkgolides A,B,C,M,J,均是二萜烯类衍生物,其差别是羟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有抗炎、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作用[3],Ginkgolides B是治疗气喘和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4]。 叶中还有白果内酯(Bilobalin),是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是治疗神经痛、脊髓病和脑病,如老年痴呆症等[5]。

    作者:刘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挑灸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5-07~1999-12间运用挑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7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小24岁,大71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长3 a,短15 d;治疗次数少3次,多7次。其中42例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组病例均经X线拍片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或后突;部分病人经CT或MRI检查发现椎间盘退行性变;少数病人经TCD检查确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部活动而引发),重者伴恶心、呕吐、心悸、胸闷、视力模糊、幻觉、耳鸣等。2 治疗方法[1]2.1 取穴病人俯案,充分暴露颈项部,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参照温氏《颈椎病防治250问》选择3点。常规消毒后,局部2%利多卡因麻醉,每点约0.5~1 ml。2.2 挑治方法以特制不锈钢针沿局麻针眼进针,依次挑破表皮、真皮,后达皮下,约0.6~1 cm深,挑口直径约2~3 mm,把挑口周围约10 mm内的肌纤维全部挑净,消毒后用薄姜片敷于挑口,外以纱布包扎,1次/周。

    作者:柳庆明;朱冬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白及的致瘀功用

    我们曾谈及过白及能致瘀[1]。其机理如何?有何功用?在这里我们作一补充讨论,以期对白及的致瘀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 致瘀机理1.1 中医药的致瘀机理历代本草学记载,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中医药理论认为,性寒能收引凝聚,味涩能收敛固摄。寒涩之品,收敛凝集于血脉,则可使血液运行缓慢、不畅而致血瘀。“瘀”凝聚于局部,阻止血液外溢,而能止局部出血。白及归肺、肝、胃经。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以止吐血、呕血、咳血、鼻衄、肌衄以及外伤性出血为主。是临床常用的收敛止血药,其止血是通过“致瘀”而实现。1.2 现代药理的致瘀机理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及能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2]。还能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3]。体外实验还表明:白及能升高血浆比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全血高切比粘度等[4]。因此它具有升高血液的粘、凝、聚的理化特性的作用,用药后产生的药理效果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5]。所以它确实有“致瘀”的作用。

    作者:焦一鸣;王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龟甲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近15 a龟甲胶药理研究相关文献,经归纳分析,龟甲胶为补益类保健药品。能调节机体功能,激发机体自身调节的机制,增强自身稳定状态;能纠正甲亢阴虚动物模型全身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使用提供了药理依据。阴虚体质的老年人常服龟甲胶可延年益寿;阴虚阳亢的肺痨患者服用龟甲胶有益于康复。

    作者:郑本端;吕国桥;罗自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葛根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葛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豆科植物野葛和粉葛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其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异黄酮、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苷及β-谷甾醇、大豆苷、大豆苷元、多量淀粉等。主要有效成分为大豆苷元和葛根素,现已人工合成[1,2]。葛根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视网膜疾病具有良好疗效。本文就葛根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和临床研究作一简要综述。1 药理研究1.1 对冠脉循环的作用葛根水煎剂、酒浸膏、总黄酮、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正常狗静注30 mg/kg总黄酮,其冠脉血流量增加40%,血管阻力降低29%,且这种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3],葛根素的作用要强于总黄酮。从急性心肌缺血狗的右室旁路静注葛根素15~20 mg/(kg·min),连续15 min使进入缺血区冠脉侧枝血流量增加,非缺血区的冠脉血流量亦增加[4],利血平给药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对冠脉循环的作用仍保持,表明其作用是通过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而实现的。此外,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作者:何惟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Ⅱ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测定

    目的:探讨LDL-C、HDL-C、TG的水平与Ⅱ型糖尿病(NID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测定血清中LDL-C、HDL-C,利用酶法测定TG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15例血糖水平控制好(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8.3 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2±0.23) mmol/L,(1.35±0.20) mmol/L,(1.09±0.29) mmol/L;30例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8.3 mmol/L;或空腹血糖>5.6 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平均浓度分别为(3.69±0.97) mmol/L,(1.21±0.22) mmol/L,(2.4±0.83) mmol/L;50例正常对照组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25) mmol/L,(1.37±0.19) mmol/L,(1.06±0.31) mmol/L。NIDDM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好的LDL-C、HDL-C、TG的测定结果( ±s)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的LDL-C、HDL-C、TG分别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LDL-C、HCL-C、TG的测定在NIDDM合并脂类代谢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丽峰;翟中良;马增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体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呃逆范畴,以上腹胃脘部经常饱胀不适或疼痛为主证。本病在各类胃炎中为多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其中一部分可因日久失治转化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西药对该病疗效不够理想,病情易反复而缠绵难愈。笔者用中医药辨证治疗35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经胃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2~75岁;病程5个月~20 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21例。2 治疗方法 辨证分为5型,确定相应治则与方药,并随证加减治疗。2.1 肝胃气滞型(12例) 治以疏肝和中,调胃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白及、青皮、元胡、木香、川楝子、蒲公英、莱菔子、甘草。2.2 肝胃郁热型(8例) 治以疏肝泄热、和胃止痛。方用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吴茱萸、海螵蛸、莱菔子、蒲公英、白及、甘草。若大便干、苔黄腻者,加柴胡、黄芩、生大黄。

    作者:方东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雄黄诱导小鼠血细胞凋亡形态观察

    目的:观察雄黄(砷化物)对小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雄黄混悬液给小鼠灌胃1次/d,并从7 d开始断尾取血;6周处死鼠采骨髓分别涂片进行姬氏染色镜检观察。结果:雄黄灌胃组鼠血和骨髓细胞均有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出现,而且大剂量组〔3 ml/(只 d)〕明显多于小剂量组〔1.5 ml/(只 d)〕。结论:雄黄(砷化物)灌胃可引起小鼠血和骨髓中出现较多的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砷制剂可用于肿瘤的防治。

    作者:刘大基;刘解生;徐继勋;徐维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中药采购的几点体会

    医院建设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药材采购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满足临床用药需要的重要环节。笔者从事中药采购工作多年,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 采购人员素质 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熟悉掌握中医中药理论体系,能够熟悉和了解中医基础知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植物学以及市场经济等学科知识及其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不仅如此,而且还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采购中,在选择对象、性质、货源等方面都应对病人负责,做到无愧于心,不采购伪劣、以次充好的药材,不接收回扣,择选正规渠道,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还须考虑所采购药材的加工炮制是否规范,包装是否整洁,等级是否真实,是否生霉、虫蛀、污染等,以保证药材质量,同时还必须掌握药材市场信息,搜集了解药材市场动态及相关资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减少病人负担,并要保证药材质量的措施,把采购工作知识化、经营化、廉洁化。

    作者:黄应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日本当前感冒证候群的中医药治疗

    感冒证候群是常见的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研制针对感冒的治疗药物,只是以对症治疗和防止细菌进一步感染作为基本治疗方法。使用镇咳剂、解热剂、祛痰剂、抗组胺药、抗生素等,不但不能治疗感冒,反而常引起胃肠损害的副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对急性感染症状就有治疗方法,并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感冒症候群的治疗,常能立竿见影。特别是感冒初期,常常是服药1 h内就能改善症状。中医药是治疗感冒的佳方法,这并不言过其实。1 按六经病位分期治疗 感冒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素体状况、对病毒抵抗力的不同,产生热性倾向和寒性倾向,故有虚实之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三阴三阳的不同病位。各期特点和常用方剂有:1.1 太阳病期是急性疾病的初期,以头痛、发热、恶寒、脉浮为特征,依据脉象和有汗无汗分虚实。自汗倾向脉浮弱是虚证;无自汗倾向而脉浮紧是实证。辨证用方:实证关节痛、腰痛等全身疼痛的用麻黄汤;实证烦躁、口渴的用大青龙汤;实证后项部、后背部寒冷的用葛根汤;实证背部块状寒凝、面赤、瘙痒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虚证用桂枝汤,因其发汗作用弱,故服药后啜热粥、覆被令微微汗出是有必要的;虚实夹杂,脉浮而弱,稀薄泡沫痰、流清涕、面色青白、水湿体质者用小青龙汤。还可辨证应用葛根汤加半夏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

    作者:李伟伟;韦衮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计算机在医院药学应用中的发展概况

    我国药学事业应用计算机的报道初见于80年代初,如血药浓度计算软件包、用计算机进行贵重药品的处方统计、推出临床用药咨询单板机等。1985年,北京军区第254医院研制成医院药材综合供应管理系统,相继很多医院都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研制出各种药学管理软件。目前一批高水平的软件已经推广使用,已获得一些实际效果,大幅度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单项应用向系统应用、从单机应用向网络发展,是计算机在医院药学应用中发展迅速的象征。1 微机网络化管理住院药房 济南军区总医院药剂科使用军卫1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住院药房,收到明显的成效。 该系统采用微机组成的客户/服务器结构,选用Windows系统作为客户机的操作系统,有较好的使用界面,并能充分发挥微机硬件作用。系统主要由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摆库管理4部分组成,网络管理数据共享。从住院药房输入领药申请,药库接受申请后发药确认,其帐目自动转入住院药房库存帐,接受处方确认后,系统可自动减去相应的库存数,简化药品出入库手续,帐目一目了然,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出现处方漏帐现象。由于不合格的处方和病历不能输入电脑,从而提高处方和病历书写合格率。

    作者:藤茜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

    运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非手术疗法中较好的一种正脊治疗,它通过牵拉椎间盘使髓核回纳达到脊柱的生理曲度。护理不到位,极易复发,我科2000-04~2000-09对32例患者行正脊治疗,并融入周密的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0~50岁。椎间盘突出平面腰椎4~5者25例,腰椎5骶1者3例,腰椎3~4者4例,均为单一平面,其中侧凸11例,后凸21例,均以腰腿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10例,单侧下肢麻木、冷痛8例,均进行过CT或X平片检查确诊。病史长5 a,短1周。1.2 治疗用品及方法选用北京康宁急救仪器公司的ZJY-B型三维正脊仪,配有计算机系统控制牵引力、角度和速度。患者取俯卧位,助病人带好臀部固定具,使病变部位在头胸板与臀腿板交界处,垫好胸部护垫(护垫横向、中线置于乳头下方),用胸部固定具将患者腋背部固定于头胸板床头端,将床尾端的紧绳挂钩在臀部固定具下端的挂环上(挂钩端头向外),并拉紧,将胸背部和臀部捆绑带捆好。再接通电源,打开显示器开关,设定快牵距离、倾角角度、转角角度,用踩脚器开关进行牵引治疗。

    作者:严莉;李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