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伟;韦衮政
肝硬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广泛肝细胞损害及结缔组织增生的一种疾病,它包括着多种不同的原因和机制,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一旦发作,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门静脉高压及肝机能不全等现象。近年来文献虽报道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但疗效不甚满意。出身于中医世家的顾中欣主任医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对肝硬化有独特疗效的治疗方法,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1 处方 黄芪300 g,苦参200 g,川牛膝100 g,制莪术150 g,女贞子300 g,五加皮100 g,蜀羊泉150 g,猪苓200 g,海藻200 g,炒地龙100 g,生水蛭100 g,生鸡金100 g,鳖甲150 g,山药150 g,薏苡仁150 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0 g,土茯苓200 g。2 制备 将莪术、五加皮、鳖甲、地龙、水蛭、土茯苓、山药、薏苡仁、鸡内金、麦芽、海藻等抢水洗后,烘干,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备用。 将余下的药物用适量冷水浸泡1 h后,煎煮2次,0.5 h/次,合并煎液,冷却后过滤,得滤液,浓缩至粗粉重量的50%备用。 将粗粉与浓缩液搅拌,制成粗粒,低温(60℃)烘干,粉碎过6号筛,得细粉备用。 将细粉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低温(60℃)烘干,分装,密封即得软肝丸。
作者:赵进;任晓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前,薄膜包衣技术广泛应用于片剂剂型的制作过程中,有逐渐取代糖衣工艺的趋势。与糖衣相比较具有生产周期短、用料少、片重增加小、衣层机械强度好、对药物崩解影响小等优点。 喉疾灵片是我公司根据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方法精心研制而成,专治喉症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痛功效。对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及一般喉痛,均有独特的疗效。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糖衣片在贮存过程中存在着吸湿性强、易裂片及色斑的问题,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为此,采用薄膜包衣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1 主要设备及仪器 BY1000荸荠型包衣锅(宝鸡制药机械厂);JMS-80胶体磨(河北廊坊市通用机械厂);HL-4恒流泵(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SC69-O2型水分快速测定仪(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PQ-2型喷枪;VD-2型空气压缩机;25型无级周速搅拌器。
作者:蓝仕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黄芪注射液中黄芪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高氯酸为显色剂,比色法测定,测定波长为536 nm。结果:在10~5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1.7%。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黄俊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中医热的掀起,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也在逐年增加,虽国内已引起重视,由试点到全国铺开中药ADR的监察工作,对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基层中小医院及偏远农村地区来说还有一定距离。据统计1990~1997年国内相关案例报道2 000余篇,仅1996年就有283篇共937例,涉及中药158种[1]。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大都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其性味平和,毒副作用小,且多复方应用,药物之间可相互制约,或经加工炮制毒副作用已不存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有的医务人员或新闻媒体在作介绍时都认为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故不少人坚信服中药安全无毒,常服多服无关紧要。殊不知中药既能防病治病,也能致病。本文针对临床中药致病的实践结合文献报道作再次探析。1 中药ADR发生原因 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因素所致。1.1 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此话不仅仅针对中药的砒石,生乌头、生半夏等有毒之类而言,就是甘草、人参、山药、白术等常用之品,若用之不当或用于过敏体质,或过量长期服用,同样可以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及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如人参是人们熟悉的滋补佳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常用各种人参大补元气。有的甚至长期过量服用,致使出现兴奋、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纳呆消瘦等症状。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慎用,过早服用人参会促进性腺发育引发性早熟。
作者:吴海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百合科芦荟属Aloe植物约300多种[1],其中被《中国药典》收载的仅有2种,木立芦荟是日本品种,8世纪传入我国,一直作为观赏花卉及药用流传于民间,《中国药典》尚未收载。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胃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2,3],对《中国药典》所载的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未收载于《中国药典》的斑纹芦荟中的多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有报道[4,5],但木立芦荟多糖的研究未见报道。为开发利用芦荟新品种,作者从木立芦荟中提取出粗多糖,并进行了总糖含量测定。1 仪器和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木立芦荟鲜叶(盆栽2 a生),经本校生药教研室夏雷教授鉴定为Aloe arborescens Miller。 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纪耀华;刘志红;程力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当病人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对健康其它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病人具有依从性,反之则为不依从性[1]。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性往往引起治疗失败,有的甚至产生严重中毒。产生不依从性的首要原因是对病人缺乏用药指导[1]。因此,药师在发药时加强用药指导对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工作中觉得应该注意的几点提出与大家共同商讨。1 改善服务态度 药师服务对象不是一般的社会群体,而是特殊的社会人群即病人,这就构成了其工作的特殊性,因为病人受疾病折磨,其情绪、要求与一般人不同,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性和要求较高,药房药师的精神风貌、道德水准是病患者的精神依托。药师在发药过程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对病人态度和蔼,语言文明,耐心对待病人提出的问题,这样,病人自然对药师有信任感,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反之,病人不相信药师,依从性就差。
作者:丁爱茹;应岳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法则。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甚为广泛。因小儿脾胃薄弱易于损伤。患病又多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且均能损伤脾胃。脾胃既伤,则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又容易招致外邪。因此,外邪可以损伤脾胃,而脾胃损伤又易感外邪,二者互为因果。当外邪侵犯脾胃,其功能受伤只要祛除外邪,而功能自复。然而素禀脾胃虚弱或脾胃功能损伤较甚,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体内容易生湿、生痰、生积、生寒、生热等等。一旦外感六淫邪气,往往内外合邪。表里同病,虚实夹杂。治疗上采用表里同治、虚实兼顾,调理脾胃与祛邪并举,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此,现将外儿外感病调理脾胃的方法浅要地叙述如下:1 补脾益气解表 小儿平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面色白,精神疲倦,易出汗,大便溏薄,感受风寒后,除了上述症状外,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舌质淡。指纹浮而色淡等表现。常见于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疾病。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外感风寒之证。治宜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法以补脾益气解表,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桂枝、防风等。
作者:肖晖;肖春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骨折病人,由于骨损伤及骨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形成瘀血,致使伤病部位肿胀、疼痛,加剧了患者的痛苦。我们与我院骨伤科密切合作,研制的骨伤合剂,能显著减轻骨伤病人的疼痛、肿胀症状,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了疗程,本文报道骨伤合剂的研究内容。1 处方 当归40 g,泽兰40 g,泽泻40 g,丹皮40 g,乳香24 g,猪苓40 g,桃仁40 g,赤芍40 g,生地60 g,没药24 g,车前子48 g,青皮24 g,陈皮24 g,忍冬藤120 g,地鳖虫24 g,红花24 g,川芎24 g。2 制备方法 以上17味,加水煎煮2次,1.5 h/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100 g,苯甲酸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调整体积至1 000 ml,即得。3 质量控制3.1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混悬液体,味甜、微苦。3.2 鉴别取本品25 ml,加乙醚60 ml振摇,分取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作者:马巽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呃逆范畴,以上腹胃脘部经常饱胀不适或疼痛为主证。本病在各类胃炎中为多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其中一部分可因日久失治转化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西药对该病疗效不够理想,病情易反复而缠绵难愈。笔者用中医药辨证治疗35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经胃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2~75岁;病程5个月~20 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21例。2 治疗方法 辨证分为5型,确定相应治则与方药,并随证加减治疗。2.1 肝胃气滞型(12例) 治以疏肝和中,调胃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白及、青皮、元胡、木香、川楝子、蒲公英、莱菔子、甘草。2.2 肝胃郁热型(8例) 治以疏肝泄热、和胃止痛。方用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吴茱萸、海螵蛸、莱菔子、蒲公英、白及、甘草。若大便干、苔黄腻者,加柴胡、黄芩、生大黄。
作者:方东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疾病日趋增多,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为许多疾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如有些疑难杂证的治疗,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两类不同属性的药品联合应用,也增加了应用的复杂性,造成种种不合理用药现象。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不仅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加大毒副反应,降低药物疗效,延误治疗时间,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后果,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时,必须注意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原则。1 必须遵循各自的理论原则 中医十分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重在全身阴阳的调整。西医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诊断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重病因重局部治疗。在临床中,因人因时因病情不同而辨证选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既发挥中西药物各自的优势,又重有机配合,将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扩大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过程。
作者:敖和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感冒证候群是常见的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研制针对感冒的治疗药物,只是以对症治疗和防止细菌进一步感染作为基本治疗方法。使用镇咳剂、解热剂、祛痰剂、抗组胺药、抗生素等,不但不能治疗感冒,反而常引起胃肠损害的副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对急性感染症状就有治疗方法,并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感冒症候群的治疗,常能立竿见影。特别是感冒初期,常常是服药1 h内就能改善症状。中医药是治疗感冒的佳方法,这并不言过其实。1 按六经病位分期治疗 感冒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素体状况、对病毒抵抗力的不同,产生热性倾向和寒性倾向,故有虚实之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三阴三阳的不同病位。各期特点和常用方剂有:1.1 太阳病期是急性疾病的初期,以头痛、发热、恶寒、脉浮为特征,依据脉象和有汗无汗分虚实。自汗倾向脉浮弱是虚证;无自汗倾向而脉浮紧是实证。辨证用方:实证关节痛、腰痛等全身疼痛的用麻黄汤;实证烦躁、口渴的用大青龙汤;实证后项部、后背部寒冷的用葛根汤;实证背部块状寒凝、面赤、瘙痒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虚证用桂枝汤,因其发汗作用弱,故服药后啜热粥、覆被令微微汗出是有必要的;虚实夹杂,脉浮而弱,稀薄泡沫痰、流清涕、面色青白、水湿体质者用小青龙汤。还可辨证应用葛根汤加半夏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
作者:李伟伟;韦衮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院建设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药材采购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满足临床用药需要的重要环节。笔者从事中药采购工作多年,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 采购人员素质 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熟悉掌握中医中药理论体系,能够熟悉和了解中医基础知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植物学以及市场经济等学科知识及其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不仅如此,而且还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采购中,在选择对象、性质、货源等方面都应对病人负责,做到无愧于心,不采购伪劣、以次充好的药材,不接收回扣,择选正规渠道,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还须考虑所采购药材的加工炮制是否规范,包装是否整洁,等级是否真实,是否生霉、虫蛀、污染等,以保证药材质量,同时还必须掌握药材市场信息,搜集了解药材市场动态及相关资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减少病人负担,并要保证药材质量的措施,把采购工作知识化、经营化、廉洁化。
作者:黄应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非腺毛的种类[1]1.1 乳突状毛表皮突起呈乳头状。如荷叶上毛茸,菊花,金银花花冠顶端乳头状的表皮细胞等。1.2 线状毛毛茸呈线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如番泻叶、细辛的毛茸。1.3 棘毛毛茸壁厚而坚硬、木质化。如大麻棘毛。1.4 钩毛形状似棘毛,但顶端弯曲成钩状。如茜草茎、叶上毛茸。1.5 螫毛毛茸较脆,液泡中含有蚁酸,能刺激皮肤引起剧痛。如荨麻毛茸。1.6 星状毛毛茸分枝似星,呈放射状。如石韦、蜀葵叶的毛茸。1.7 树状分枝毛毛茸如树状分枝。如毛蕊花的毛茸。1.8 丁字毛毛茸呈“丁”字形。如艾叶的毛茸。1.9 鳞毛毛茸的突出部分呈圆形平顶状或鳞片状。如胡颓子叶片的毛茸。2 非腺毛在原植物鉴定中的应用 植物体表面因有非腺毛,而非常有利于原植物品种鉴别。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ago farfara L.与同科植物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us (Sieb. et Zucc.) Maxim常难以区别,但款冬基生的阔心形叶片下表面密生白色绢丝状毛茸,而区别于易混品蜂斗菜;茜草科植物茜草为攀援草本植物,易与葡萄科的一些植物混淆,但茜草茎叶表面有倒钩状非腺毛,易挂住行人衣服而区别于其它混淆品;荨麻Urtica cannabina Linn.是治疗关节肿痛的常用中药,其叶片的非腺毛中含有大量蚁酸,能刺伤皮肤引起剧痛,而极易辨认;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与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形态相似,但水杨梅茎叶光滑,而仙鹤草茎、叶密生非腺毛;茵陈叶片下表面密生白色毛茸(非腺毛)而区别于铁杆蒿类。
作者:李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感冒通片为临床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其主要成分之一为人工牛黄。笔者在日常检验中发现,各省在进行人工牛黄的含量测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按照河南省药品标准汇编(1985~1996年)、北京市药品标准(1996年版)、广东省药品标准(1987年版)、山西省药品标准(1990年版)对感冒通片中的人工牛黄进行了含量测定实验,为选择佳测定方法,准确反映药品质量提供了依据。1 实验材料 样品1,感冒通片,广州明兴制药厂980510;样品2,解放军9078工厂970730;样品3,解放军9078工厂990401。日本岛津UV-24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胆酸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李素霞;刘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少腹逐瘀胶囊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由丸剂研制而成的中药四类新药,原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该方具有活血逐瘀、祛寒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寒凝血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是妇科常用的方剂之一。为验证该药的临床作用,观察其临床安全性。从1997-06~1999-12,我们共观察90例,均为月经后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全部为门诊病人。临床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单盲方法,将各位患者年龄、病情轻重不同分类进行观察。 选择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妇女,大年龄43岁,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27.97岁,见表1。病程长短见表2。病情程度按轻、中、重评分标准,见表3。
作者:贾存义;陈建民;罗滕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从免疫功能方面探讨中药白术的强身健体作用。方法:用100%白术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测定其外周血白细胞(WBC)、脾脏及胸腺重量、抗体产生能力、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率。结果:与对照组比,用药组小鼠胸腺和WBC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免疫学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未见有副作用。结论:口服白术可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彭新国;李彩玉;邱世翠;张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实验观察新脑活素注射液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防治脑血管病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进行了耐缺氧实验,全脑缺血实验,小鼠脑血栓形成实验及学习记忆实验。结果:该药可显著延长小鼠从静脉注射氰化钾到呼吸停止的缺氧死亡时间,大剂量新脑活素注射液组小鼠缺氧死亡时间为24.8 s,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8.6 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断头引起的小鼠全脑急性缺血导致的张口呼吸时间也有显著延长作用,大剂量新脑活素组小鼠断头所致喘气时间为23.3 s,与生理盐水对照组(20.5 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促智实验表明,新脑活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明显延长触电潜伏期,减少3 min内的错误次数。结论:新脑活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组织缺血、缺氧,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予阳;柳倩;于庆海;陈国兴;姜铁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加味三青饮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裘笑梅主任医师所创制,具有清热滋阴,补肾安胎之功,专为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而设。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32例,疗效确切,特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大34岁,小21岁;有人流、药流史22例,无流产史10例;病程长15 d,短者1 d;均经过B超检查排除死胎和宫外孕。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伴有下腹轻微疼痛,腰酸及下坠感,口渴、溲赤、便干,舌红少苔脉滑数,B超提示宫内活胎,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内热型。2 治疗方法 以加味三青饮加减。基本方为:冬桑叶20 g,淡竹茹10 g,丝瓜络10 g,生白芍15 g,熟地15 g,菟丝子20 g,仙鹤草20 g,槐米炭15 g,杜仲15 g。加减:伴恶心呕吐者加川连3 g,苏叶10 g;兼气虚者加太子参30 g,麦冬15 g。10剂为1个疗程。
作者:楼月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散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ODS-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30 nm,柱温为室温。按外标法定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5次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50%。
作者:王爱武;赵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糖尿病为一诊断术语,用来反应一类解剖和生化异常。它是胰腺中具有内分泌机能的β细胞缺失引起的,并以葡萄糖代谢紊乱为共同特征。因此,糖尿病应当看作是一种综合征。 人体正常葡萄糖血浓度保持在50~150 mg/100 ml的有限区域内,即高于脑组织有低需要而又低于肾回收机能的饱和限度。高于160 mg/100 ml尿中就会出现糖尿。胰岛素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主要物质,它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1]。它的分泌量与血糖含量类似正比例关系。胰岛素血中含量升高,有加强糖的去路,减少血糖来源,结果使血糖降低。胰腺内分泌病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β细胞完全缺失,见于病程已历数年的幼年型糖尿病;另一种是β细胞数减少不多,并有程度不一的非特异性形态学改变,见于成年型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分泌还受有关氨基酸的影响,其中亮氨酸和精氨酸降糖作用较明显,摄入含这些氨基酸的蛋白质作用更加明显,原因是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1]。另外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也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结果。
作者:张笃香;吕海云;刘爱桂 刊期: 2001年第05期